APP下载

西迁精神与陕西省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路径

2022-12-22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西迁陕西省陕西

张 箐

(西安交通大学 城市学院,西安 710018)

2019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6.39%,其中超四成博士外流,硕士外流超过一半。2020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在陕西就业人数与2019年相比进一步下降了2.26个百分点,人才外流现象明显。早在2017年9月,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曾联合印发《陕西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将人才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中,均将人才发展作为重要内容。2021年陕西高校毕业生留陕就业占比达65.66%,但其中本科、硕士、博士的留陕比例差异较大。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2021届毕业生为例,已就业的西电本科毕业生中有24.44%的人前往广东,有20.54%的人留在陕西[1]。交大总计41.38%硕士毕业生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就业,而本科、博士的占比分别为29.41%和23.88%。

可见,尽管不同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留陕就业情况不同,但是陕西省高质量人才外流较为明显已是不争的事实,且类似问题不仅发生在陕西,亦是很多西部省市的发展之痛。弘扬好西迁精神这个西部大开发的不竭精神动力,找到西迁精神与陕西省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路径值得引起广泛思考。

一、西迁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

西迁精神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对西迁精神的内涵、实质、价值等进行阐述和探讨。卢黎歌等认为,目前社会广泛宣传的西迁精神特指上海交通大学迁至西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具体概括为胸怀大局、爱国奉献、无怨无悔、弘扬传统、艰苦创业[2]。燕连福指出,一部西迁史是一部拓荒史,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史。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西迁精神的内涵。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调研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3]。韩锐等将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总结为“三为”,为激发知识分子家国情怀提供了坚强精神支撑,为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4]。综上,西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离不开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离不开重义轻利和历史担当。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其基本素养。故而,在阐释西迁精神的内涵、价值时理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探究西迁精神的学理释义,找到西迁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择业观的深层契合。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来看

马克思主义择业观认为,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认识职业目的和职业手段的区别,跳出职业本身分析其背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出,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努力将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将个人理想置身于实现全人类解放事业的远大理想当中,“才能使自己过得完美。”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法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人类的历史也不是单个人谱写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西迁人正是站在人民立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在建设西北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因此,学生在择业时必然会考虑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在职业选择和就业的过程中也不应遗漏职业效果的评估。而职业效果不仅受个体能力差异、团体合力差异的影响,更大程度上首先受所在区域政策支持、配套设施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来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经过,西迁史就是中国发展史、人类发展史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政治要求和战略任务所展现的人民奋斗史、创业史。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西迁精神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西迁人没有留恋上海更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义无反顾地奔赴艰苦落后的大西北,一边搞基建一边搞教学,一边搞建设一边搞科研,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陕西西安开拓了一条人才道路、技术道路、实干道路。

二、当前陕西省部分高校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调研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的进程中,实现西迁精神与陕西省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路径探究不仅要廓清西迁精神的内涵、价值,还应准确、深入地把握高质量人才对西迁精神的认识及践行,找到影响弘扬西迁精神的因素。笔者设计了高校学生对西迁精神认同、践行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联合陕西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展开调研,最后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11题,单选题4题,多选题7题,通过选取陕西省内、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最为典型的城市为例,观察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其选取原因。本次调查问卷采取电子问卷的形式,共发放540份,全部回收。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一)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同情况

当问及是否愿意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时,有91.52%的学生选择愿意响应,响应国家号召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爱国”,占比54.39%,其次是“发展机会多”,占比28.98%,再次是“情怀”,占比11.88%。未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原因排在第一的是“城市建设没有沿海、东部、中部城市好”,占比55.43%;其次是“工资待遇不够好”,占比43.7%;排在第三的是其他因素,占比18.04%。通过以上三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可度很高,但是面临择业时往往受到现实因素的较大影响,对弘扬和传承西迁精神的考虑不够,可见西迁精神对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效果不够理想。

(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留陕意愿

调查问卷中以陕西省发展最好的城市西安为例,探寻学生留陕的意愿及其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愿意留在西安工作的占到总人数的61.74%,留在西安工作的原因中,有49.35%的学生选择“西安相对熟悉”,42.83%的学生选择“西安是西部较好的城市”,37.61%的学生选择“西安加快发展有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36.3%的学生选择“西安是我的家乡”,还有18.48%的学生选择“西安发展机会多”,11.96%的学生选择“生活节奏不快”,10.43%的学生选择“生活成本不高”作为留在西安工作的原因。

与此相对,学生不愿意留在西安工作的原因中,45.24%的学生选择“想回家乡发展”,17.46%的学生选择“西安工资低”,15.87%的学生选择“对西安不了解”,11.9%的学生选择“在西安饮食不习惯”,还有9.52%的学生选择“西安城市建设不够好”作为不愿意留在西安的原因。

通过以上数据,首先能推断出留陕就业的大学生多为陕西籍学生,陕西省外籍大学生留陕就业意愿较低,且有近四成大学生不选择留陕工作。其次发现大学生对西安的总体认识较为客观,符合西安实际,但仍有部分认识存在偏差。由此,积极鼓励大学生走进陕西,在传承西迁精神的实践中深入了解陕西,有助于实现西迁精神与陕西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影响学生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的因素

本次调研以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城市深圳、我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城市上海和西部较为偏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与陕西西安进行对比,观察学生的选择及其原因。

当以不同省市相当的工资水平作为选择条件时,有45.22%的学生选择在西安工作,37.83%的学生选择到深圳工作,12.17%的学生选择在上海工作,4.78%的学生选择在新疆工作。究其原因可以看到,选择深圳的原因中,45.42%的学生将工资高作为首要原因,其次是发展前景好,该项占比35.25%,之后是发展机会多,占到所有原因的28.14%,还有城市好(占比20%)、其他(占比18.64%)和节奏快(占比4.07%)等原因。在选择上海的原因当中,排在第一的是“发展机会多”,占比23.4%;排在第二的是“城市建设好”,占比21.51%;排在第三的“上海工资高”,占比19.62%;排在第四的是“上海各项配套更成熟”,占比17.74%;排在第五的是“向往大上海的生活”,占比13.21%。反观选择西安的原因,25.13%的学生选择“西安生活相对舒适”,24.6%的学生以“深圳、上海房价过高”为由,22.46%的学生觉得“深圳、上海竞争激烈”,还有16.84%的学生选择“深圳、上海节奏太快”作为选择西安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以不同省市相当的工资水平作为选择条件时,有55%左右的大学生未选择留陕工作。帮助大学生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服务西部,实现陕西高质量人才供给平衡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西迁精神与陕西省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路径探析

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人才供给是关键。拓宽西迁概念,提升西迁精神的新内涵,进一步将西迁精神“三进”,培育更多西迁精神的接班人,提升西迁精神的社会认同等,不仅为陕西高质量人才供给助力,也是西迁精神与陕西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重要路径。

(一)坚持与时俱进,提升西迁精神新内涵

在弘扬西迁精神的过程中应将西迁精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当下陕西所处的阶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西迁精神的新内涵,展现其现实的活力和价值的魅力。一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西迁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赋予西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战略部署。二是要持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西迁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西迁精神与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致性,鼓励学生胸怀祖国、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在陕西追赶超越新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三是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树立广大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响应并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

(二)深入推进西迁精神“三进”,培育更多西迁精神的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擦亮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底色,坚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听党指挥跟党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高校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西迁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发挥全过程育人功能,使西迁精神无论在思政课堂还是专业课课堂都能被看到、听到,从而进入学生头脑,走进学生心里。在理论教学之外,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西迁精神宣讲活动、西部支教活动、发现陕西之美活动等,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在实践教学课堂之外,鼓励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对陕西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参加各类服务西部的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扩宽就业渠道,在择业时选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陕西,感悟西迁精神带来的力量和精神动力,实现知行合一。其次,高校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依托陕西革命文化,营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研究,营造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浓厚校园氛围。举办西迁精神学术讲座、党史宣传讲座,联合西迁精神教育基地在校内建设校史馆、展览馆等设施,通过图片、视频、物品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举办陕西各地建设展,让学生看到西迁精神是如何助力陕西发展,看到陕西各方面发展的政策、措施,看到陕西发展的优势、空间和机遇。

(三)拓展西迁精神的概念,增强西迁精神的社会认同

第一,要深挖西迁精神的内涵,根据西迁精神的精髓及不同行业的发展要求和实践特征对西迁精神作生动和有针对性的讲解,进一步结合社会各群体的实践基础,寻找各群体对西迁精神的认同度及其个体发展的契合点,使不同行业的不同主体都对西迁精神耳熟能详,从而提高社会各群体在认同中培育和践行西迁精神。第二,要将西迁精神的外延扩大化,动员社会各群体参与到西迁精神的弘扬中,加深社会各群体对西迁精神的感知,领悟西迁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有助于西迁精神的推广和弘扬。

总之,西迁精神是我国知识分子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他们爱国爱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家国情怀。在陕西省迎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升级的重大机遇期,高质量人才供给是陕西省抓住机遇的重要保障。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感,提升西迁精神的新内涵,提高社会各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知行统一中对西迁精神的认同度,是西迁精神与陕西省高质量人才供给契合的路径,进而为陕西省打造内陆新高地蓄积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西迁陕西省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西迁丰碑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