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美人茶茶园生态管理技术实践

2022-12-22陈联双

中国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春茶大田绿叶

陈联双

大田县茶业发展促进中心,福建 大田 366100

大田美人茶源于中国台湾,成就于福建大田,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高的茶,以由茶小绿叶蝉刺吸为害的幼嫩鲜叶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蜜果香味[1-2]。近年来,大田县依托高山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秉承并创新了传统美人茶的生产加工技艺,推陈出新,造就独具品质风格的乌龙茶产品——大田美人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自然卷曲犹如花朵,枝叶连理,红黄白青褐五色相间;汤色琥珀艳亮;香气具天然果蜜香;滋味甘甜蜜韵;叶底柔软舒展。

经多年来的大田美人茶茶园管理实践,得出“冬季生产管理是前提、春季生产管理是基础、夏季生产管理是关键、秋季生产管理是巩固”的茶园管理技术经验。现就大田美人茶茶园冬、春、夏、秋四季生产管理技术进行阐述。

1 冬季生产管理

冬季生产管理是大田美人茶茶园管理的重要前提,冬季生产管理既要保障次年茶树良好生长的养分供给、减少病虫发生,又要保证适度茶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在冬季生产管理上,务必做好耕锄、施肥、修剪、除草、封园等不可或缺的管理措施,保障次年茶树良好生长,可有效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同时应改变传统除草方式,采取割草留草,以割代除,确保适度茶小绿叶蝉的越冬虫口。

1.1 耕锄

一般隔1~2年深耕1次,深度20~25 cm,将表层土壤置于底部,底层土翻至表面。隔年未深耕茶园可浅耕、中耕或不耕。幼龄茶园以浅耕为主,深度5~10 cm;中耕深度10~15 cm。

1.2 基肥

全年施肥以茶树专用配方肥(N∶P2O5∶K2O=21∶6∶9,总养分N+P2O5+K2O≥36%、有机质≥15%的硫酸钾型茶树专用配方肥)或有机肥为主。其中,全年每667 m2茶园施用的茶树专用配方肥总量为100~120 kg,基肥的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每667 m2可施用茶树专用配方肥40~48 kg。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结合茶园耕作进行,沿树冠外缘滴水线下挖20~30 cm深的施肥沟。施后覆土5~10 cm,间隔2~3年可配施农家肥2 000~2 500 kg或施用饼肥300~400 kg、过磷酸钙15~25 kg、硫酸钾5~7 kg替代茶树专用配方肥作为基肥,以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

1.3 修剪

以晴天时修剪为佳,剪口干燥快,病菌不易侵入。修剪时应保留绿叶层15~20 cm,剪去冠面3~5 cm,剪除鸡爪枝、病虫枝叶并集中销毁,同时在2行茶树树冠外缘间留间距30~50 cm,修整茶行树冠外缘使树冠平整,茶行间通风透气,利于提高茶树萌芽力及整齐度,方便茶园作业管理。

1.4 除草

对杂草高20~30 cm或杂草有1/2茶树高的梯壁和梯面进行割草留草,留草蔸高3~5 cm。用割草机割除杂草,割下的杂草覆盖畦面。对田间恶性杂草或入侵性的杂草要及时清除,因其繁殖生长能力与入侵能力强,不利良性杂草与秋播绿肥生长,同时还是其他害虫的栖息、越冬场所。

1.5 封园

茶园深翻、施肥、修剪、割草留草后,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封园,喷施时,叶面叶背、主干等均匀喷透。

2 春季生产管理

大田美人茶生产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春季一般不生产美人茶,春茶以生产红茶、闽南乌龙茶为主。根据茶园土壤、气候、茶树长势、季节等条件进行茶园管理,主要包括防寒防冻、生态修复、浅耕追肥、绿色防控、采养结合等春茶生产技术措施。做好春季茶园管理是实现夏秋茶质量与产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生态修复、采养结合的管理理念是做好大田美人茶茶园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

2.1 防寒防冻

对易受霜冻害的茶园地块,特别是容易沉积冷空气的低洼地茶园,在温度降到4℃前应及时采取覆盖、烟熏等防冻措施。覆盖防冻首选稻草和作物秸秆等材料直接覆盖于茶树行间;其次可用无纺布、地膜或遮阳网直接覆盖茶树蓬面,或搭建高出蓬面10~20 cm的架棚进行覆盖,待气温回升后及时拆除覆盖物。对受冻受灾茶园,一是要适时修剪,待气温回升较稳定时,对于平面树冠茶园,如受灾程度较轻(采摘面下3~5 cm芽叶受冻),修剪深度以3~5 cm为宜;如受冻害较重(上下部越冬芽都受冻害),要尽快进行深修剪,修剪深度8~10 cm。二是要及时追肥施肥,对冻害较重的茶园应及时补充养分,促进茶树树势恢复,施肥应在保证氮肥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或增施有机肥。三是要及时灌溉培土,对受灾的幼龄茶园,要及时培土,适当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2.2 茶园修复

一是畦面修复。春季降水量充足,茶园畦面常有损毁现象,按“梯层水平、外埂内沟”标准及时修复。梯层畦面外沿客土块砌埂,砌埂高度高于畦面20 cm,内侧(靠近梯壁一侧)修建竹节沟,竹节沟宽度20~25 cm,2~3 m长筑一小埂。

二是完善茶园排水、蓄水系统。在茶园四周修筑截水沟和跌水沟;在茶园主干道和支道内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20 cm[3];在茶园空旷地或园林交界处、排水沟出口处、排水不良的积水处,每2~3 hm2建设1个以上蓄水池或蓄水坑,蓄水容量≥20 m3,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3]。

三是及时补缺补漏茶园防护林、绿化树、行道树。防护林、绿化树、行道树多种植木荷、合欢、天竺桂、桂花等乔木或小乔木,每隔10~12 m种植1株,林间栽种山茶花、红叶石兰、红花继木等灌木树种。

四是注意种植绿肥与留草。园内可套种平托花生、白三叶、百喜草、爬地兰等绿肥作物,既能肥田又能为茶小绿叶蝉提供栖息场所,有利于夏季收获大田美人茶优质原料;茶园梯壁可种草留草或种植矮化、匍匐状绿肥品种,以减轻水土流失。

2.3 春季追肥

于3月上旬或春茶开采前40~45 d完成浅耕追肥,全园浅耕后开沟施追肥。春季追肥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每667 m2施用茶树专用配方肥30~36 kg,施后覆土。浅耕追肥后,及时割除梯壁杂草,覆盖于园面。

2.4 虫害防治

茶树挥发物是茶树害虫为害后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对茶树、害虫、天敌3个营养级的化学通讯关系起重要作用。茶小绿叶蝉为害茶树后产生的挥发物,既能引诱天敌又能对害虫起驱避作用[4]。在大田美人茶茶园管理中,除必要性的常规防治与绿色防控措施外,还必须保证茶小绿叶蝉适度为害而获取美人茶鲜叶原料。

大田美人茶茶园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是推广应用杀虫灯(如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诱集光源波长320~680 nm之间,坡地茶园每公顷安装1盏杀虫灯,平地茶园每2 hm2安装1盏杀虫灯,杀虫灯距茶树冠面40 cm以上[5],对留养茶小绿叶蝉有利。二是针对上年度其他害虫高发或有爆发迹象的茶园地块,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如防治茶棍蓟马、蚜虫等体积较小的害虫可于3月份喷1次乙基多杀虫菌素等生物农药;丽纹象甲可于3月下旬至4月选用白僵菌防治,可在成虫出土高峰前每667 m2茶园喷施1.2%苦参素500倍液或与白僵菌871菌粉0.5~1.0 kg混用喷雾防治。三是在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过高(虫口密度达每百梢125头以上)[6],或上年度未进行虫口调控的茶园地块,可选用生物源农药防治1次。特别是在春季调整茶小绿叶蝉初期虫口密度,对春季培养新梢有利,既可保证春茶的质量与产量,又可保证夏季美人茶生产质量和产量。

2.5 春茶生产

一是调整春茶生产结构。以生产大田美人茶为主的生态茶园,春茶生产应以乌龙茶或普通红茶为主,特别是制作乌龙茶的鲜叶原料比制作红茶、绿茶成熟,芽梢生长周期长,较“老”采摘春茶鲜叶,可快速培养夏季美人茶生产所需的枝条,是获得大田美人茶丰产的优势条件。二是采摘留养结合。采取分批采摘、弱梢留采、以采代剪等3项重要措施,尽可能留下较多节间和强壮腋芽,实现春茶至夏茶快速过渡,进而实现美人茶品质提升和产量增加,适当剪除田间少量徒长枝条。

3 夏季生产管理

夏季是美人茶生产的关键季节,茶园管理主要是维护园内生态、防控设施保护与维护、虫害防治、美人茶生产等,春茶结束至夏季大田美人茶开采前不安排全园修剪。美人茶生产的核心是分批采摘,这是提高美人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

3.1 园内生态保护

茶小绿叶蝉通常隐匿在茶树叶背、绿肥、杂草中,夏茶投产之前,茶园应以培育茶小绿叶蝉为主,留养杂草或绿肥作物,营造田间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茶小绿叶蝉的繁殖生长。

3.2 防控设施维护

春末至夏季是多数害虫高发季节,必须做好绿色防控设备维护与更新。一是要及时清理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板上的粉尘和污垢,维持发电效率,并检查蓄电池蓄电情况;及时清理杀虫灯接虫袋和接虫通道的虫、卵,在害虫盛发期要每天或隔天清理1次;频振式杀虫灯还需清理高压电网丝上的污垢和粘结害虫,并及时更换已损毁灯泡。二是安装诱捕器。平地茶园每667 m2可安装诱捕器1~2套,诱捕器离地高1.5 m左右悬挂于阴凉处,以外围密、中间疏为布置原则。山地茶园诱捕器布置可密一些,每667 m2安装2~4套,根据田间调查选择为害趋势较重害虫的性诱剂诱芯进行诱控,并根据性诱剂诱芯有效期及时更换诱芯。

3.3 虫害防治

对突发病虫为害较重的茶园地块,应及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一是根据病虫害种类有针对地选择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如乙基多杀虫菌素防治茶棍蓟马、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等。二是合理调控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蔡晓明[7]研究认为,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证一定数量的茶小绿叶蝉,足够诱导相同的茶树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美人茶园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高,根据不同地块发生情况,可选择双丙环虫酯等生物源农药以不同施药浓度进行控制,以控促效,做到对茶小绿叶蝉的留、杀结合,既确保当季美人茶品质与产量,又保障秋茶美人茶鲜叶原料品质。

3.4 美人茶生产

通过春茶的采摘留养工作,茶树顶端和强壮的腋芽可快速萌发、抽生枝条。夏茶生产首批采摘春季留养而快速萌发的芽梢,其后根据美人茶鲜叶原料品质要求和企业标准分批分次采摘,一般可采摘3~6轮,实现高质高效生产。

4 秋季生产管理

秋季茶园生产管理依据生产任务、茶园生态情况、温湿度等条件进行,主要采取合理修剪、秋季追肥、保水促湿、秋茶生产、疏花除果、调控防治等措施,巩固秋末茶树营养累积,增强茶树冬季抗寒力。

4.1 合理修剪

大田美人茶夏季生产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合理修剪。美人茶生产茶园的茶树留梢较普通茶园萌发力弱、腋芽小,秋茶前的茶树修剪应适当提前1~2 d,通常在8月上中旬,剪口留梢3~5 cm。生产美人茶对树势影响较大,无论秋季加工何种茶叶,都应以留梢、留叶养树为主,即“留采”,确保茶树每年都有新生叶片保留,以维持茶树正常生长,保证次年的生产。

4.2 秋季追肥

秋季以生产美人茶为主的茶园,每年早秋应交替进行浅耕与中耕并及时追肥。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快速补充茶树养分,促进树势恢复。秋季追肥占全年总追肥量的30%,每667 m2茶园施用茶树专用配方肥30~36 kg,施后覆土。茶树秋季处于根系生长和开花旺季,因此土壤肥力较差的大田美人茶茶园,在秋季追肥时可适当配施高氮低磷中钾配方肥[8-9]。

4.3 保水促湿

秋季茶园空气湿度不足,不利于茶小绿叶蝉的繁殖,对美人茶生产影响较大。因此,茶园在夏末至秋季应选留适宜杂草、绿肥,有条件的地方应采取喷灌等方式来增大茶园空气湿度,这样既能创造茶小绿叶蝉的生存环境又能促进茶树生长,间接提高美人茶的品质。

4.4 秋茶生产

秋季既是大田美人茶生产的最后阶段,也是茶树营养积累的重要阶段。秋茶生产应留梢分批采摘,秋季留梢应较夏季多一些,注重多留叶养树,促进秋冬营养积累。

4.5 疏花除果

茶树大量开花和结果会导致养分大量消耗,降低茶树的抗寒能力。近年来,及时采摘茶树花和茶果开发制成新产品,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既增加了茶农收入,又减少茶树养分的消耗。

4.6 调控防治

多数茶园需在夏季生产期间对茶小绿叶蝉采取较少的防治措施,在以采代剪的模式中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减小,但在秋季生产结束后,因茶园留梢导致茶小绿叶蝉存量较多,茶梢受害后诱导的挥发物仍大量产生,蜘蛛、缨小蜂等天敌受挥发物吸引聚集、繁殖[10-12],造成次年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降低。为确保适度的茶小绿叶蝉越冬虫口,应施用低浓度的生物制剂进行调控防治,以保证冬季生产管理的顺利过渡。

5 实践成效

大田美人茶生产所需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大田美人茶茶园生产的生态管理方式,其特殊性是指大田美人茶的生产以“受茶小绿叶蝉吸食的茶树新梢一芽一叶至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而要获得受茶小绿叶蝉吸食的鲜叶原料取决于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水平。保障良好的茶园生态是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量的基石,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量是促进茶园生态良性循环的措施。通过种植防护林、绿化树、行道树、绿肥等,以及开沟(竹节沟)筑埂(梯层畦面外埂)建池(蓄水池或蓄水坑)等生态修复措施,维护茶园生态环境;通过推广应用茶树专用配方肥,调整施肥结构,控制茶园年总施肥量,增施有机肥,实现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减少;通过清园封园、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减少施药次数,推广应用生物或生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促进茶园生态平衡,最终实现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管控,茶叶品质提高。

2021年大田县茶园面积达6 633.73 hm2,年干毛茶产量14 870 t,产值13.3亿元,生态茶园面积达5 326.67 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0.3%,优质茶占27.8%。全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 400 hm2,转换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认证面积1 806.67 hm2,12家企业2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家茶企乌龙茶项目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茶园16.53 hm2。大田县和大田美人茶产业先后荣获全国绿色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最美茶园、中国高山茶之乡和中国美人茶之乡、“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等诸多荣誉。

猜你喜欢

春茶大田绿叶
绿叶对根的深情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春茶不宜贪尝鲜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绿叶和红叶
桃娃娃
春茶不宜贪尝鲜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