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经典阅读浸润童心

2022-12-22边桂芳,曹微,孟琦

教育 2022年41期
关键词:绘本传统幼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开始贯穿,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中华文化课程体系,文化自信抬头,传统文化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基于此,北京市通州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在幼儿教师中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同时以优秀传统文化和书香阅读为抓手,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向能量,润养幼儿心性品格,为幼儿一生发展立本。

◎ 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用语言美引导幼儿修习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幼儿积累知识,提高素养。一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这对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意识非常有利;二是能够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有助于幼儿逐渐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将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

解读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经典作为阅读材料,分析和研究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当幼儿读到“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时,教师可以总结中华民族推崇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保证阅读时间。有效积累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让幼儿随时随地进行经典阅读,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拥抱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此,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幼儿保证至少200 小时的大声朗读,2000 小时的不发声阅读。由于幼儿在园时间有限,要想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就需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阅读练习。对此,教师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幼儿独立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例如,在午睡前的散步环节,可以带领幼儿通过领读跟读、自由阅读等多种方式练习阅读。总之,幼儿必须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经典,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阅读主动性,提高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首先,经典阅读不应局限于静态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提供有竞争力的背诵项目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不同的小组可以朗诵同一篇经典文章,了解情感上的细微差异。这种类型的阅读竞赛可以激发幼儿尽可能多地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积极的评价也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注重评估技巧,在教育实践中多鼓励、多建议、少批评;充分意识到阅读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为了培养演讲者,而是为了培养幼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人格,只要幼儿能够认真参与阅读活动,全身心投入其中,就应该给予鼓励。再次,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媒体工具呈现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幼儿在阅读中更好地捕捉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教师借助多媒体营造的阅读情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在组织幼儿诵读经典内容时,他们会接触到与京剧有关的材料,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京剧相关的视频并进行讲解,幼儿对学习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从而有效激发阅读积极性。

实现特定的阅读目标。如前所述,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并不是传授阅读技巧,而是进行精神实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帮助幼儿充分理解阅读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使传统文化成为幼儿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活动,幼儿可以超越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经典中找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除了要向幼儿解读词义、阐明文章主旨外,还应讲解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特点、语言品位等,真正还原作品的艺术理念,传达作者的精神。这样,幼儿就能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分辨好坏,逐渐提高个人素质。

为阅读活动提供细化和补充。经典阅读需要以多种传统文化学科为基础,这就需要对阅读活动进行细化和补充。例如,当幼儿在学习中国书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阅读书法人物小故事的任务,让幼儿在体验书法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如行书、草书、篆书的起源等。书法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能给幼儿传递文化的力量。

(文/ 边桂芳)

◎ 主题阅读:带幼儿领略不一样的《西游记》

了解幼儿兴趣,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日常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会一起讨论《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如“金箍棒是最厉害的兵器吗?”“取得的真经长什么样子呢?”“怎样才能变得和孙悟空一样厉害呢?”……看着幼儿们对《西游记》充满疑惑,我们决定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帮助幼儿找寻答案。

《西游记》作为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作品中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内容能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探索,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想象力,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故事中人物不同的个性和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幼儿进入大班前期,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力、表现力等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平时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尤其是对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跌宕的故事尤为感兴趣,这些也为开展《西游记》主题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能。

多种途径阅读,了解西游记的故事

《西游记》中涉及的故事内容很多,通过集体阅读的方式,难以实现让幼儿了解全部故事的目标。对此,我们尝试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喜欢的故事。

区角游戏,立体阅读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点,在图书区投放关于《西游记》的连环画,引导幼儿通过浏览图画的形式初步了解其内容,同时我们还投放了彩笔和纸张,鼓励幼儿制作关于《西游记》的图书,再将自己创作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在建筑区,幼儿们分工合作,运用垒高、围拢等不同方法搭建了西游记场景;美工区,幼儿会根据自己创编的西游故事,用彩泥创作自己喜欢的故事场景……通过区角的游戏,幼儿在自己喜欢的区域对西游故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阅读的形式更加立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家园协作,全面阅读 只有家园协作,主题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基于此,我们借助月末家长会和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在每晚的亲子共读环节为孩子提供《西游记》的相关书籍,全面阅读后再帮助孩子制作关于《西游记》的思维导图,分析西游人物在同样事件中的不同反应,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人物的不同性格,为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打下基础。

故事大王,讲出精彩 在主题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对于《西游记》中的故事已经如数家珍了,经常能够听到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于是“故事大王挑战赛”应运而生。每期活动中,幼儿都会推选出最精彩的讲述者去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展示,在此过程中幼儿由羞涩到自信,故事也由短到长,故事讲述结束还会收获同伴越来越多的掌声。

戏剧节日,演出自我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恰逢戏剧节,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将《西游记》中的故事搬上舞台,让他们在舞台上全面展现自我。从最初的创造剧本、制作道具、分组排练,教师都是只作为背后的支持者,把主动权和决定权交给幼儿。每当遇到困难,他们都能够做到相互鼓励,像唐僧师徒一样不放弃,最终找到解决方法。虽然幼儿是第一次尝试参与这样的活动,但是他们最终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西游记》这本很古老的书籍,在幼儿灵动的表演下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

开展深入阅读,提升立意,深化主题

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幼儿对《西游记》中的故事和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自主探索故事的内在联系,总结和概括出了新发现。另外,幼儿也对西游人物有了新见解,他们能够将古代经典故事的精华部分对接自己的实际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我的新发现 为了帮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喜欢的西游人物,我们引导幼儿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故事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幼儿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发现金角大王和铁扇公主分别有一把芭蕉扇,但是两把扇子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我虽然看了很多次《西游记》,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两把扇子的不同,也没有思考过他们的来历,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了新的关联。不得不说经典读物总是能给人们带来可以探讨和思考的内容。

故事引发思考、发现自我 当教师带领幼儿分析唐僧人物性格时,幼儿对此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唐僧总是唠叨,没有真本领;另外一种认为唐僧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没有他就不能取得真经。总结下来,唐僧虽然本领不大,但是他具有不怕累、不怕困难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幼儿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所在集体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在被西方文化充斥的当今社会,注重阅读活动中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帮助幼儿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信仰。《西游记》主题活动不仅帮助幼儿了解了西游记故事,还引导幼儿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己。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家长对此也表示非常认可,因为幼儿很少有机会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尤其当前幼儿大多是在夸赞声中长大的,难以认清自身的不足,本次活动对于他们重塑性格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虽然主题活动结束了,但是对于西游的世界,孩子们还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继续探索。

(文/曹微)

◎ 传统节日文化与阅读的有机融合

阅读是一种享受,我园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有效融合,旨在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常识,形成文化积淀,受益终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初步掌握一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技能,如剪纸、书法、绘画等。四月是我园的阅读月,也是清明节到来的月份。我园适时抓住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选择带领幼儿阅读《清明节》读本,帮助他们了解清明节习俗,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促进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同时增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

了解传统节日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阅读。在阅读活动前,首先要了解幼儿对清明节的认识程度,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师幼、幼幼、亲子的形式开展阅读,帮助幼儿充分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如清明节的由来、风俗等。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相关故事,并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如《奶奶的青团》《清明节》《最爱的故事》等传统绘本,一起阅读,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之后,我们又组织开展“清明习俗我知道”讨论活动,请幼儿制定自己的清明节计划,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制作花环和青团,发展手指精细动作。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清明节可以做什么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感激之情”,并共同决定制作花环献给烈士。我们将花环图片打印出来,请幼儿亲手绘制和裁剪花朵,再用双面胶粘贴到花环上,完成制作。之后,幼儿通过视频瞻仰革命英雄纪念碑,并为英雄们献上花环,进一步感受到了英雄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不仅如此,在清明节来临前,我们还与幼儿一起制作青团,虽然准备工作烦琐而复杂,但是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更加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设传统文化区域,发展文化素养。我们将传统文化阅读角创设在一块光线充足、较为安静的地方。在区域中铺上地垫,并提供可爱柔软的卡通靠垫、舒适安逸的小沙发、各种憨态可掬的毛绒小布偶及适合幼儿阅读的白色小圆桌,最重要的是投放了与幼儿一同制作的清明节立体故事盒、用水彩笔帽制作的小指偶、可插取图片的古诗墙,以及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所创设的“好书推荐”和“我是读书小明星”墙饰、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高矮适宜的小书架等。在阅读角中,有的幼儿在角落里靠着软软的靠垫静静地看书;有的幼儿蜷在沙发上翻动着图书;有的三三两两围着白色小圆桌悄悄地摆弄故事盒,分角色讲故事;还有幼儿干脆席地而坐,在地上看书……在这里,幼儿们轻松、愉悦地阅读,充分享受着从图书之中感受到的快乐。

将古诗诵读融入民间游戏,发展身体灵活性。将传统文化与体育游戏巧妙结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设独具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将“跳圈”游戏与古诗相结合,一组小朋友进行古诗抽签,然后根据抽到的古诗进行游戏,同组幼儿依次进行边说古诗边跳圈的挑战。再如,将“跳高”游戏与古诗相结合,一组两名幼儿,向上跳跃够取高低不同的袋子,袋子里有古诗图片、古诗诗句卡,由教师讲述诗句,幼儿来猜古诗的名字,两分钟之内完成。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古诗融入体育游戏的活动范例,在环境中呈现各种游戏图片,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玩法,自主开展游戏活动。实践证明,幼儿十分喜欢参与多种形式的古诗诵读活动,也能够体验与同伴进行小组游戏的快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文化传承的多重价值,我们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顺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阅读活动,使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重视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他们成长的精神食粮。

(文/孟琦)

◎ 多举措促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幼儿时期正是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幼儿园“真爱”文化的引领下,秉承传承的原则,我们将一些相对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于幼儿阅读活动中,旨在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经典诵读,感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幼儿教育的多彩宝库,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其中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以园所“本真课程”体系为抓手,以“书香固本”课程内容为途径,将阅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内容浅显易懂、顺口押韵,内容涉及幼儿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可以称之为人生第一规范。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弟子规》,体会语言的韵律和内容,我们引导幼儿采用跟读、共读、接龙读、配乐读、变化声调读等多种形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通过演唱《弟子规》并配上手势舞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内容,幼儿很喜欢这种形式,即使反复演唱也不会觉得枯燥,还会觉得唱《弟子规》很有意思,再配上动作幼儿就更喜欢了;我们利用故事将《弟子规》讲解得清晰而生动,真正将经典传承下去,并引导幼儿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过渡环节将《弟子规》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渗透教育,如起床环节播放《弟子规》音乐,餐后散步环节配乐诵读《弟子规》,练习《弟子规》手势舞等。

主题活动,体验传统文化。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基于此,我们以中国绘本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活动,旨在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使幼儿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接触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发芽啦”主题活动以中国绘本《今天我是一粒黄豆》导入,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豆腐美食是如何从一粒豆子变化而来,感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主题活动开展期间恰逢传统节日——清明节,我们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班级中带领幼儿开展了泡豆子的活动,引导他们在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中体验生命的美妙。此外,我们还带领幼儿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墨画、剪纸、拓印、扎染等传统元素,创设墙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进一步烘托传统文化的氛围。

区域活动,实践传统文化。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图书区会对幼儿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同时也能吸引幼儿进入传统文化的阅读。基于此,我们积极创设具有书香氛围的图书区,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投放图书的选择上,我们更倾向于中国绘本和传统故事,因为它们更能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递中华文化,如3D 立体绘本《过年啦》《中秋节》等,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提供一些传统故事、民歌童谣等,如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九色鹿》等,让幼儿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水墨韵味。在此基础上,绘本表演是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绘本理解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可以为幼儿提供故事手偶、头饰、道具等,促使幼儿边讲故事边表演,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家园携手,浸润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可以借助“家园”的力量来实现。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亲子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注重借助家园共育的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例如,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请幼儿将班级的传统文化绘本带回家中阅读,再将家中的传统故事、传统文化绘本带到幼儿园共读,让资源流动起来,不仅有效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家长对阅读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也能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孙冬冬)

◎ 传统艺术皮影戏与阅读活动的有效结合

玩是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则应该体现在如何将阅读“玩起来”。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只是枯燥的阅读,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较短,也很容易受其他事物干扰,而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的方式就会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还能让表演的幼儿在讲、演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及肢体表达能力,让观看的幼儿提升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专注力,能够达到一传十的效果。

结合“皮影戏”开展阅读活动的介入方法

在实践中我发现,结合传统文化“皮影戏”展开阅读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在选择表演皮影的绘本时,可以先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的。例如,我们首先选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都较为简单的《雪孩子》这一传统绘本,在集体阅读活动后,与幼儿一起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处于中班上学期阶段,他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简单复述,然后再与幼儿一起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故事主人公的感受,最后幼儿就可以有感情地进行简单复述。

此时,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故事中的皮影人物。大部分幼儿刚接触皮影时并不是很感兴趣,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玩,接触过皮影的幼儿则拿起皮影模仿大人的样子玩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但如何介入是需要技巧的。例如,有的教师拿着皮影上来就演,很是直观,但如此介入会大大削弱幼儿的探索欲望,更体现不了幼儿的“真表现”,他们在接受这样的传输知识后会出现表演方式千篇一律,如同教师表演翻版的情况。对此,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可以为幼儿播放一段经典的皮影戏帮助他们初步体会皮影戏的趣味性,再由幼儿自主进行操作、探索。这样每一名幼儿都会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幼儿之间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模仿,不断开拓幼儿的表现方法。此时,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探索、表现机会,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在表演结束后,还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喜欢哪种表现方式”,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否定幼儿的表演方式,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鼓励家长参与皮影戏的制作和创编过程

在初步尝试皮影戏表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探索。例如,此时可以利用亲子阅读的方式,鼓励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改编,将亲子表演录成小视频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又如,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皮影,在了解了皮影的简单做法之后,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皮影制作,以此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因为幼儿需要在皮影制作前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在皮影戏表演前还需要对绘本角色有充分理解,对绘本中的语言表达也要非常熟悉。教师在此期间则需提供技术、材料、经验上的支持,帮助幼儿和家长筛选故事,在创编皮影戏过程中鼓励幼儿在原绘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进行创编,同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主体地位。

支持幼儿在皮影戏改编中进行探索

幼儿在初步获取了皮影表演的经验后,在选取绘本时可以选择人物、内容相对复杂的绘本,但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也就是我们可以先选择任务多一些但情节较简单的绘本,再选择人物、情节都相对复杂的绘本。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的介入不能涉及幼儿的表演方式,只需要给予材料、经验的支持。例如,幼儿在表演绘本内容较复杂的皮影戏时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产生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的表演方式,这也符合中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而表演过程中幼儿有的先说、有的后说,要确保秩序,也就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表演,而有计划地做事也是中大班幼儿需要培养的内容之一。为了做到有计划需要幼儿相互商量作出决定,此时教师可以介入帮助幼儿梳理,但只能是辅助者,并不是决定者。有了共同的计划,也就有了执行的基础,在角色分配时幼儿自愿选择,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充当其中的角色从而观察幼儿的需要并予以恰当的回应。幼儿表演时是需要观众的,教师也可以充当观众,在观看表演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然还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在表演后可以组织表演的幼儿和观看的幼儿一起讨论表演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说一说如果再次表演我们该怎样做,如果是大班幼儿则可以请观众说一说自己哪一方面没看懂,从而帮助表演者了解表演中的不足,还可以商量解决方法,以此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皮影表演不但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还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从而达到“真阅读”的目标。只要掌握运用皮影表演中的教学技巧就可以做到遵循幼儿的本质和本性,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达到回归真教育的本源,体现出幼儿的真实表现,将阅读变成了游戏,做到边玩边读,最终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效果。

(文/王秀娟)

◎ 阅读经典:启蒙固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园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实践研究”,从教育的适宜性和操作性入手,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阅读活动巧妙融合,积极构建“本真课程”下的园所特色游戏化课程,以优秀传统文化和书香阅读为抓手,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向能量,润养幼儿心性品格,为幼儿一生发展立本。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阅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深入,以期达到让幼儿在阅读中启蒙固本的效果。

引导幼儿回归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重要价值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回归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重要价值。例如,带领幼儿阅读《弟子规》中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内容,在无形中对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影响;阅读家训、家规中关于“戒奢靡”“戒晏起”等相关论述,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让幼儿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外,传统文化经典中还有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如明代名医的《摄养诗》,阅读过程中幼儿既感受宋词的韵律,又能领悟词中倡导的珍爱自身、保持心情愉悦、注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促进幼儿丰富视野,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也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如国画、书法、古文、诗词、戏剧等,其中不乏一些艺术氛围浓厚、操作性强的内容,都是幼儿的兴趣所在。通过搜集、整合传统文化相关的绘本,可以发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绘本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有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结构部位为主题的《中国房子》,里面包含“童趣版”的古建筑图解,其中涉及建筑方面的科学常识;有以字的来源为主题的《水墨汉字》《中国的十二属相传说——和甲骨文做游戏》;还有以浓墨重彩的京剧为主题,讲述绘本中的中国戏《大闹天宫》;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绘本《盘中餐》,在故事中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又神奇的农耕文化……与幼儿分享这些内容丰富的绘本,既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让幼儿多感官感受传统文化与阅读活动融合的乐趣。在阅读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帮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既能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能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艺术体验,让他们在视觉盛宴中萌发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兴趣,促进幼儿多领域的全面发展。

帮助幼儿启智明理,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启蒙教材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这些经典材料字数较少,却遣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不仅易于幼儿接受,而且利于微言大义的彰显,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文化的“精、气、神”。基于此,我园开展阅读《弟子规》系列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让幼儿理解并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与其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过渡环节配合练习《弟子规》儿歌,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传唱,加深幼儿对经典的印象和理解;结合手势动作加以练习,用形象的律动帮助幼儿巩固记忆,从而牢记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范;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情景表演,还原《弟子规》中孝顺父母的正确做法,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真正领会经典中的深意。

总之,阅读传统经典书籍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文化素养,我园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优秀传统教育和趣味化的书香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品读经典,在不断地感悟和交流中感受国学的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趣味化学习中扎根传统文化,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在践行中巩固良好行为,为以后成为有爱心、有理想、讲礼貌、守信用、敢于担当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文/李星宇)

猜你喜欢

绘本传统幼儿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