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四个“结合” 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探索

2022-12-22林祎晞

中国德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读本时代生活

■ 林祎晞

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价值观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和体悟。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人物故事与《读本》的教学内容相融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生活背后道理的感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以下简称《读本》)总共有六讲,内含14课的内容。《读本》从国家到个人层面,融合了理论和实践,选取了关键的知识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是学校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将《读本》的精髓讲明白、讲生动、讲深入,让学生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仍面临许多挑战。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探讨上好《读本》课程的路径。

一、回归生活,做到思想性与生活性相结合

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价值观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和体悟。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人物故事与《读本》的教学内容相融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生活背后道理的感悟。具体到教学方法,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从生活事例中引入。例如,在教学第二讲第一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时事引入“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标志。然后询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是否见过这个标志?这上面有哪些信息?这数字代表着什么含义?为什么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欢呼庆祝?紧接着,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从学生常见的生活事例出发,让学生进行回味、反思生活,让生活和课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在生活经验中感悟。《读本》在第二讲第二节“党和人民心连心”中,展示了大量优秀共产党员的事例。这样的事例怎样与学生的生活进行串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例,用更直观的形象拉近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组织故事分享会或情景剧进行故事演绎,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品德和精神的滋养;引导学生回忆新冠疫情期间自己经历的难忘的故事,用自我生活经验影响他人生活经验,实现德育意义的通达,达成价值观的渗透。

三是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现实生活往往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生硬地照搬教材的案例。《读本》的教学应该以教材内容为点,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选择、攫取对学生有意义的生活事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第三讲“走进新时代”时,时代的“新”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除了教材中体现的粮食增产、科技发展等相关知识外,教师还要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去感知这个“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访谈的方式采访亲友,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进行课前或者课后的调查,感知家乡生活或者家庭生活的新变化。多种形式的调查消除了学生和《读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社会发展的感知,将抽象的概念或者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回归生活中自主体验。

二、走进童心,做到有意义和有意识相结合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意志薄弱,受暗示性强,此时进行《读本》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读本》的学习兴趣?

一是以儿童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例如,《读本》第一讲第一课“美丽中国是我家”中的一段文字和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课中的一段文字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读本》第一课时,已经有了学习基础。那么学生对于国家名称、国旗、国歌、国徽的认知程度到底如何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对上述的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读本》中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材中的内容。

二是以儿童的真实需求为指引点。仍然以“美丽中国是我家”为例,在进行前期调查时,笔者还对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了调查,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对于国旗、国歌和国徽,你想了解些什么?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的回答可谓是丰富多彩:为什么会有五个星星?为什么其中一颗是大颗的星,它代表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呢?为什么升旗的时候要唱国歌?国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国歌是谁写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等等。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儿童的真实需求,是他们真正想要了解的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以儿童的真实需求为指引点,来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

三是以儿童喜爱的活动为支撑点。《读本》教学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在“美丽中国是我家”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迎国庆“活动超市”活动,各小组可以从“活动超市”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如做一面国旗,并向大家介绍国旗上的大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的象征意义;画一画国徽,并向大家介绍国徽中有哪一些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开展故事会活动,向大家介绍国歌、国旗、国徽是怎么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也是儿童喜爱的方式。

三、与时俱进,做到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师要有历史视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明确《读本》教学的历史性的同时,教师要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时代的脚步和学生发展的节拍,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生动、深入、具体地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一是以史鉴今,涵养历史性。在教学中以史鉴今,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历史常识,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珍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历史智慧,还能使学生用历史的思维,辩证地看问题,厚植家国情怀。例如,《读本》中的第一讲第二课“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正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借助具体事例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和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二是立破并举,彰显时代性。“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以讨论问题,但更要讲清楚新时代中国取得的成绩;“破”指的是可以批评不良社会现象,但更要引导学生正面思考,可以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要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前景充满信心。例如,《读本》的第四讲第三课“实干成就梦想”列举了两个案例,张桂梅支援西南边疆教育和浙江大陈岛由荒岛变海上乐园,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要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此处的“立”就是新时代下,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执着和坚韧;“破”就是大胆的指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如正确看待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建设者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用理想点亮信念之光,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最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四、统整资源,做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要想将《读本》讲透、讲活,教师还要探索将《读本》的教学时空和内容维度向外拓展,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思考。

一是有效挖掘各种资源,灵活利用,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事件、案例,结合纪念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将《读本》的课内学习延伸到校内外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这些特色的资源不仅要用好,而且要用准。在选择、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通过官方的网站、媒体、公众号等获取第一手资源。例如,在教学第三讲第一课“新时代新生活”时,讲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人民幸福生活所做的贡献,教师既可以呈现武警战士抗洪抢险、解放军战士戍边守边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二是与相关学科融合,形成合力,提高学习实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读本》内容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劳动教育等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仍以“新时代新生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和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在这里长大”“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等主题内容进行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家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变化,感受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是与学校主题教育、当地活动相结合,搭建实践平台。学校的德育活动要因地制宜,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实践活动通常都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也较为丰富,是开展《读本》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载体。例如,学校会在“六一”儿童节开展“新时代好少年 强国有我”的主题活动,在端午节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为《读本》的学习创设了有效的实践氛围,促进育人目的的达成。

总之,针对《读本》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内容,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和方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如此,才能切实讲好、用好《读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读本时代生活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e时代
e时代
生活感悟
e时代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