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行学说探讨大补脾土的中医临床应用※
2022-12-22孙作乾刘婷婷刘大朋
孙作乾,刘婷婷,刘大朋
(1.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599;2.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59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五行学说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应用较为广泛[1]。有关五行学说的渊源,古人做过很多研究,如称金、木、水、火、土为“五材”,古人是以抽象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加以概括[2]。以往天象五星的运转被称为“五行”,后来又演变为5种具体的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3]。五行学说在应用时可灵活变化,具有辩证法的特征,着重于五脏相互依存的特征。医经传世,验案启迪后学,脾土的中焦枢纽作用是调节三焦畅达的不二法门。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脾虚在临床多见。本文基于五行学说探讨大补脾土的中医临床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应用人体五行对应人体五脏,既有相生相克的机制,又受自然界四时节气的影响,同时依靠五脏发生作用[4]。1949年以后,哲学界提出应当一分为二看五行,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和机械性的两个层面。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十分重要,中医五行在临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5]。«黄帝内经»不仅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还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独特的内涵和思想[6-7]。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及经验累积,中医学还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医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的精髓,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8]。
1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代表,是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应用的具体成果。中医理论引入五行学说后,其生克关系代表着疾病和患者之间的联系、疾病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不同患者之间的联系及人体中各脏腑的互相联系[9]。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五行学说可诠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解释机体的病理改变,应用于疾病的诊疗和判断,并且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10]。中医应用五行学说表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使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式获取天地人的关联信息,然后将其归属于五脏,就形成了藏象学说。
2 脾土居中,资生万物,大补脾土以调养周身
脾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人体依靠脾胃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先天不足,可依靠后天之本补给。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五脏居中者为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则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影响;其他脏腑出现疾病也会影响脾胃的纳运,故脾胃在脏腑中尤为重要。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及慢性久病、虚劳虚损和营养不均等病证的治疗都着眼于脾胃,正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调以甘药也”。
举一案例如下,说明脾位于中央,是人体的中焦枢纽,大补脾土可拨动中焦枢纽,达到调养周身的目的。该案选自翟竹亭先生的«湖岳村叟医案»。患者肺病多年不愈,身体虚弱,又感受风寒之气,出现寒热往来、纳呆食少,随即咳嗽、气短、四肢无力,到西医院就诊,诊断为肺结核二期,西医院给予静脉滴注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治疗20余日病情依旧,未见好转,故请翟先生中医诊疗。翟先生诊肺胃二部脉,弦紧沉细,微带滑象,辨为脾肺两虚证,认为治疗应大补脾土以生肺金,兼固命门之火,使金土有源,才可渐愈。方用桂附八味汤加减治疗。处方:熟地黄15 g,山药10 g,牡丹皮6 g,茯苓10 g,山萸肉6 g,紫油桂10 g,制附片6 g(先煎),羌活6 g,百合12 g,蜜款冬花10 g,薏苡仁12 g,白术10 g,巴戟天10 g,广陈皮10 g,炙甘草6 g。20剂,水煎服,始获痊愈。
3 “大补脾土”临床应用
3.1 脾虚痰盛证 临床表现为头昏、呕吐腹胀、咳痰纳差、不思饮食、脉滑、舌苔滑腻、痰色发白等症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宜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汤加减,可治疗各种痰证。
3.2 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痛及两肋、痛处不定且无食欲、脉沉弦、舌苔薄白等症状,常因焦躁、抑郁情绪诱发。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首选柴胡疏肝散加减以治疗气滞胃痛。
3.3 中焦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胸闷嗳气、胀痛不适、腹泻腹胀、恶心呕吐、脘腹满闷、脉滑细、舌苔白腻等症状,多因脾胃虚弱,寒湿滞留于中焦所致。治宜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此方适用于气滞引起的泄泻、呕吐、纳呆和痞满等证,妊娠期呕吐的孕妇也可使用。临床中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病证和呼吸系统如哮喘、咳嗽等病证。
3.4 脾胃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手足不温、神疲乏力、胃痛隐隐、泛吐清水、无食欲、脉沉细、舌苔淡薄等症状。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3.5 肝郁胃寒证 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肋痛、脉弦细、苔白质淡等症状。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减,疼痛较强者可加沉香、当归和干姜等,行气祛寒效果甚佳。
3.6 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为干呕恶心、食欲不振、心下痞满不舒、脉弦细而散乱、苔腻微黄等症状。治宜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寒证加重时多加干姜,热证加重时多加黄芩和黄连,腹痛加吴茱萸,四肢寒凉加附子,呕吐加生姜。此方在临床中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等病证。
归纳五行用药规律,五脏中脾为土,药用人参、茯苓、木瓜、山楂、麦芽、芡实、山药、砂仁、葛根、佛手、丁香、荷叶、藿香、鲜芦根、甘草、益智仁、薏苡仁、白扁豆、肉豆蔻、莱菔子、火麻仁等。肺为金,药用人参、山药、桔梗、丁香、藿香、鲜芦根、栀子、甘草、薏苡仁、莱菔子、紫苏籽、火麻仁等。肾为水,药用芡实、山药、砂仁、莲子、丁香、荷叶、益智仁等。肝为木,药用木瓜、山楂、麦芽、佛手等。心为火,药用人参、茯苓、莲子、荷叶、栀子、甘草、赤小豆等。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大补脾土以制水气,大健脾阳以化痰湿。
4 小结
脾胃内伤则百病由生,脾胃的作用影响临床诊疗的各个层面,对于各学科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五行学说探讨大补脾土的中医临床应用,临床应重视脾胃对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