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2022-12-21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制定工作组

康复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针具眼针双侧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制定工作组

邵 妍1,崔 聪1,康 健1,赵曦彤1,于丽华2,杨 森1,孙孟镓3,王晨阳3,王兴阳3,王鹏琴1*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2 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3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3

本标准按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医康复标准研究基地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鹏琴、邵 妍。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张桂艳、肖 健、邹晓明、崔 聪、徐 辉、安太健、富一宁、高 晨、高孟尧、韩天池、康 健、刘 娟、刘露阳、王鹤伊、杨 森、赵曦彤、赵 霞。

本标准专家指导组:吕 静、庄礼兴、陈以国、吕玉娥、张 哲、王晓彤、周鸿飞、白 丽、赵 钧、关 威、崔 琛、鞠庆波、彭建东、于丽华、慈洪飞、宋 哲。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定义和术语、操作步骤与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和指导有关医师和从事针灸及康复专业人员正确使用该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以当前日期的版本为本标准适用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20348—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GB/T 33415—2016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是指眼针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根据康复对象不同的功能障碍,选择“眼针八区十三穴”[1-3]对应穴区进行埋针,留针期间同步进行各种康复训练的一种疗法。

3.2 眼针物理疗法

眼针物理疗法是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对象选择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埋置针具,留针期间同时进行物理疗法治疗。主要包括眼针运动疗法和眼针器械训练2个部分。眼针运动疗法包括肌力与肌耐力训练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平衡及协调功能训练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和牵引技术等治疗;眼针器械训练包括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步态分析跑步机、智能运动训练器、全自动起立床、吞咽障碍治疗仪、情景互动康复系统和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等训练。

3.3 眼针作业疗法

眼针作业疗法是针对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对象选择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埋置针具,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作业疗法治疗。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技术、治疗性作业活动、认知与感知觉训练技术。

3.4 眼针言语训练

眼针言语训练是针对吞咽障碍、构音障碍、言语障碍的康复对象选择双侧上焦区、下焦区、心区埋置针具,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言语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旋律疗法、构音障碍相关疗法。

3.5 眼针认知康复训练

眼针认知康复训练是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对象选择双侧上焦区、下焦区、心区、肾区埋置针具,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认知专项训练。主要包括注意障碍作业治疗技术、记忆障碍作业治疗技术、失认症作业治疗技术和失用症作业治疗技术。

3.6 眼针止痛康复技术

眼针止痛康复技术是针对疼痛感觉障碍的康复对象选择双侧上焦区、下焦区、心区、脾区埋置针具,留针期间同时进行关节松动术、关节保护技术、肌肉能量技术等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技术。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 物品准备

眼针运动疗法所用针具、针盘、镊子、75%酒精、无菌干棉球及棉签。

4.2 眼针操作前准备

4.2.1针具选择 一次性针具选用眼针运动疗法针具(专利授权号:CN201320166807),针具型号分别是0.25 mm×7 mm、0.30 mm×7 mm、0.25 mm×8 mm、0.30 mm×8 mm。见图1。

图1 眼针运动疗法针具Figure 1 Eye acupuncture exercise therapy needles

4.2.2眼针穴区划分 参考《眼针疗法》[3]眼针穴区划分标准进行眼针穴区划分。取穴时,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做该水平线之垂直线,延伸过上、下眼眶,将眼区分成4个象限。再将每1个象限分成2个相等区,即8个象限,区域相等,这8个相等区就是8个穴区。上焦、中焦、下焦各占1个穴区,其余一区两穴,即“眼针八区十三穴”。见图2。

图2 眼针八区十三穴示意图Figure 2 Diagram of eight areas and thirteen points of eye acupuncture

4.2.3眼针取穴原则

4.2.3.1循经取穴 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如咳嗽、咳喘属肺经疾病,则取肺穴。

4.2.3.2观眼取穴 据观眼识病哪个经穴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则取哪一经穴位。如肾区脉络颜色明显,取肾穴。

4.2.3.3病位取穴 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刺所属上、中、下焦哪个区。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刺上焦区,取上焦穴;胃痛、胀满、胁痛等针刺中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刺下焦区。

4.2.4体位选择 视患者病情选择卧位或坐位。① 坐位平衡<2级,需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如脑卒中急性期后处于软瘫期),可取仰卧位进行针刺操作。② 坐位平衡≥2级,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可取坐位进行针刺操作。

4.2.5环境要求 环境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嘈杂。

4.2.6消毒 医者双手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然后用含75%酒精棉签或棉球在施术部位消毒。

4.3 操作方法

在眼眶眶缘外2 mm处,按照眼针取穴原则,以押手固定眼针穴区皮肤,刺手用镊子夹住眼针运动疗法针具针柄,将针尖对准眼针穴区起始点,沿皮肤15°左右向终点方向刺入,达真皮组织下不可再深刺,刺入5~8 mm,按压针柄以得气,粘贴固定针柄。观察5 min,根据不同功能障碍再配合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训练结束后,用镊子除去粘贴,捏持针柄,轻轻转动后缓慢出针1/2,然后慢慢拔出,拔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按压30 s以上。1次/d,每次留针4~6 h,留针期间同时进行带针康复训练,每周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5 适应证

5.1 脑卒中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血栓形成、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后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感觉障碍等。根据脑卒中后不同的后遗症或者功能障碍情况,可以开展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言语训练、眼针止痛技术等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下肢分别属于上焦部位和下焦部位,故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主穴均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但应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对应的穴区进行治疗[4]。风痰入络证取双侧肝穴、脾穴;风阳上扰证取双侧肝穴;阴虚风动证取双侧肝穴、肾穴;风痰瘀阻证取双侧肝穴、脾穴、心穴;气虚血瘀证取双侧肾穴、脾穴;肝肾亏虚证取双侧肝穴、肾穴。

有研究表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和肩手综合征疼痛等[5-10],可改善脑部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缩短康复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有基础研究表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提高跨膜受体蛋白Notch 1(notch homolog protein 1)、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含量,启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和Ang/酪氨酸蛋白激酶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GF homology domains 2,Tie 2)信号传导系统,起到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加速二级侧支循环、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11-14]。

5.2 痿证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痿证(脊髓损伤恢复期、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和多系统萎缩等)。针对痿证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等,进行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止痛技术。痿证出现肢体无力属于上焦区、下焦区,故取上焦区和下焦区,但应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穴区进行治疗[4]。肺热津伤证取双侧肺穴、脾穴;湿热浸淫证取双侧肺穴、脾穴;脾胃虚弱证取双侧脾穴、胃穴;肝肾亏损证取双侧肝穴、肾穴;脉络瘀阻证取双侧肝穴、脾穴、心穴。

有研究表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能明显促进痿证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改善尿便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康复疗程[15]。

5.3 颤证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颤证(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小脑病变所致姿势性震颤等)。针对帕金森病等颤证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平衡障碍、感觉障碍及认知障碍可进行眼针物理疗法、眼针作业疗法、眼针言语训练、眼针认知康复训练等治疗[16]。颤证出现肢体或头部摇动颤抖,属上焦和下焦部位,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但应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4]。风阳内动证取双侧肝穴、心穴;痰热风动证取双侧肝穴、脾穴、肺穴;气血亏虚证取双侧脾穴、胃穴、肝穴、心穴;髓海不足证取双侧肾穴、肝穴、脾穴、胃穴;阳气虚衰证取双侧肾穴。

有研究表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能明显缓解帕金森病发作性震颤、肢体运动障碍、肌强直,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7]。

5.4 其他疼痛类疾病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用于治疗军事训练伤、丘脑疼痛综合征、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等疼痛。治疗时可选择眼针止痛技术进行治疗,眼针取穴为双侧心区、脾区、肝区,配合神经促通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康复治疗方法。

有研究表明,眼针止痛技术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8-23]。

6 禁忌证

(1)严重晕针或对金属过敏患者。

(2)眼区有破损感染者。

(3)婴幼儿和躁动患者。

(4)患有传染病、精神疾病的患者。

(5)生命体征不平稳,原发性疾病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6)有出血性疾病或有自发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7)有动脉瘤破裂危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8)病情不稳定,患有颅内压升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7 注意事项

(1)晕针时,立即将针全部拔出;晕针轻者仰卧片刻,饮用温开水或糖水;晕针严重者可选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或指压。

(2)出现皮下出血,少量不必处理,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影响活动功能时先给予冷敷,24 h后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

(3)操作时注意防止针刺部位感染。

(4)留针期间注意不要碰触留针部位。

(5)孕妇及新产后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以及出现震颤不止、躁动不安、眼睑肥厚者慎用。

猜你喜欢

针具眼针双侧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经济成本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眼针疗法近20年临床研究概况
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