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脂肪纤维腺瘤1例

2022-12-21张乃春刘丽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脂肪组织胸腺本例

邱 颍,张乃春,刘丽丽,谭 晓

患者男性,62岁。双肺CT示左侧纵隔大片脂肪密度影(图1)。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门诊以“左侧纵隔占位”收入院。患者无全身乏力,无眼睑下垂、无复视,无咳嗽、咳痰、咯血,无发热,无胸闷、胸痛、肩背痛,无呼吸困难,无乏力、盗汗,无声音嘶哑,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呃逆,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无心悸,无意识障碍。入院后查体: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余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类脂肪样肿块,质软,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肺及胸膜无结节,伴部分肺不张。

图1 CT示左侧纵隔肿块,呈大片脂肪密度影

病理检查眼观:淡黄色不规则肿物1个,大小19 cm×15 cm×1.5 cm,包膜完整,切面灰黄、灰白色,分叶状,质地软(图2)。镜检:肿瘤主要由胸腺上皮细胞、增生的纤维组织和大量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增生的胸腺上皮细胞呈腺管状、巢团状或被挤压呈裂隙状(图3),纤维组织呈带状和片状不均匀穿插在脂肪组织中,间质散在少量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一致、无明显异型,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可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上皮成分CK、CK14、CK19(图4)、p63均(+),ER(大部分细胞+),AR(部分细胞+),PR和EMA均(-),Ki-67增殖指数<5%。脂肪组织:S-100(+),纤维组织vimentin(+)(图5),间质淋巴细胞:CD3、CD5、CD20均(+),TdT(-)。

②③④⑤

讨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腺肿瘤,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范围较广泛,可见于20~62岁[1-2]。2001年,Kuo等[3]报道1例伴纯红细胞发育不全的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患者。胸腺脂肪纤维腺瘤通常发生于前上纵隔,偶见于颈部、胸膜或肺等部位。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可伴有重症肌无力;患者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影像学表现为病变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困难。

本例为老年男性患者,因体检时行双肺CT检查,发现左侧纵隔大片脂肪密度影而就诊,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不伴有纯红细胞发育不全。病理检查具有典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组织学特征,成熟脂肪细胞及纤维间质中可见散在条带状排列的胸腺上皮细胞,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核型温和,大小一致。

目前,脂肪纤维腺瘤因报道病例数少,关于其免疫组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Kuo等[3]报道脂肪纤维腺瘤的上皮细胞表达CK14、CK19和低分子量CK。本例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较为全面,上皮成分CK、CK7、CK14、CK19、p63均(+),ER(大部分细胞+),AR(部分细胞+),PR、EMA(-),Ki-67增殖指数<5%,脂肪组织S-100(+),纤维组织vimentin(+),间质淋巴细胞CD3、CD5、CD20均(+),TdT(-)。

纵隔肿瘤是胸部常见病变,该病需与畸胎瘤、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神经源性肿瘤以及胸腺脂肪瘤等纵隔占位病变鉴别[4],多数纵隔占位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胸腺脂肪瘤亦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镜下表现为混有不同程度的成熟脂肪组织和不明显的胸腺组织,组织中无肿瘤性上皮和纤维组织,是与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鉴别点[4-5]。

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恶性度较低,其很少侵入胸膜、心包、大血管或邻近器官,远处转移极为罕见[5-6]。本例患者术后随访23个月,目前一般情况良好。对该肿瘤的了解尚需积累大样本和长期的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脂肪组织胸腺本例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的加减乘除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