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纤维瘤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12-21罗余庆王进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梭形脂肪组织肌纤维

黄 香,罗 帅,孟 雪,罗余庆,李 瑶,王进京

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 LPF)属于罕见且特殊的中间型肿瘤,1991年由Grogan等[1]首次以纤维脂肪瘤病性巨趾症报道,但其为增生性病变而非肿瘤性病变;2000年Fetsch等[2]对45例LPF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命名。由于LPF临床少见及形态学特殊,诊断困难。本文着重探讨LP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避免误、漏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3~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经病理确诊为LPF的7例标本,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0个月~20岁,中位年龄8岁。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3~4 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抗体vimentin、BCL-2、CD34、desmin、SMA、HMB-45、β-catenin、NSE、S-100、CD99、ALK、CD68、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病理切片均由两名副高以上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复诊、确认。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7例LPF发生部位分别为手掌侧、腰部、肘部、背部、额部、大阴唇、肩部,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病程2个月~15年。治疗方式均为手术局部切除,随访1~102个月,2例失访,1例局部复发(例3)(表1)。

表1 7例LPF患者的临床特点

2.2 病理检查

2.2.1眼观 肿瘤为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分叶状包块,瘤体最大径1~8 cm,平均2.8 cm;肿瘤无明确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至中。

2.2.2镜检 7例镜下形态学特征相似,低倍镜下可见瘤体含大量脂肪组织,略呈分叶状(图1),同时大量成熟的脂肪组织被条束状、分支状及梁状增生的梭形细胞分割成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图2),但增生的梭形细胞多穿插于脂肪小叶间隔,故仍可见完整的脂肪小叶结构。中倍镜下见梭形细胞为混杂不等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部分与脂肪组织交界区可见灶状聚集的小单空泡状细胞(图3)。高倍镜下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罕见(<1个/10 HPF)(图4),其中1例间质伴组织细胞增生及急慢性炎症改变(例6)。

2.3免疫表型 7例LPF中梭形细胞vimentin均强阳性(图5),CD34、SMA(图6)、BCL-2、CD99不同程度阳性,β-catenin、desmin、S-100、HMB-45、NSE、ALK、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3%。

3 讨论

LPF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的软组织肿瘤,根据WHO(2020)软组织肿瘤分类[3]将其归为中间型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CD-O:8851/1)。国内外文献合计报道110余例,多以个案为主。

3.1 临床特点LPF好发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平均年龄小于2岁,以男性多见,男性是女性1.8倍[4],偶见发生于成人的报道[5]。本组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0个月~20岁,中位年龄8岁。LPF多位于四肢(手足多见),也发生于头颈、肩背等,偶见骶尾部[6]及心脏[5]。本组7例分别位于手掌侧、腰部、肘部、背部、额部、大阴唇、肩部。B超常为高回声肿块,CT及MRI示肿块内可见纤维成分密度或信号穿梭脂肪密度或信号之间(脂肪常>50%),纤维成分增强后可见强化[7]。

3.2 病理学特征LPF周界不清,无明确包膜,切面灰白至灰黄色,质软~质中,部分病例的灰黄色脂肪组织间可见明显纤维成分分割成小叶,而肿块的生长形式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多数肿瘤最大径1~7.5 cm,平均2 cm[4],个别发生于背部的病例肿瘤最大径达11 cm[8]。本组7例瘤体最大径1~8 cm,平均2.8 cm,其中瘤体最大径达8 cm的病例位于背部。

①②③④⑤⑥

LPF的组织学表现为瘤体内大量脂肪组织被条束状、梁状增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分割成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瘤体中脂肪组织占比通常多于纤维结缔组织,且多分化成熟,部分新生儿病例脂肪组织可不成熟。增生的梭形细胞多穿插于脂肪小叶间隔,故仍可见完整的脂肪小叶结构,部分病例可见肿瘤向周围骨骼肌浸润性生长。中倍镜下部分纤维母细胞与脂肪组织交界区可见灶状聚集的小单空泡状细胞。高倍镜下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罕见(<1个/10 HPF),部分区域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罕见病例中梭形细胞可见少量黑色素细胞[9]。

免疫表型:LPF中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均强阳性,SMA、CD34、BCL-2、CD99等不同程度阳性,β-catenin、desmin、S-100、NSE、ALK、CD68均阴性,部分梭形细胞内散在分布的黑色素细胞HMB-45、Melan A均阳性。本组例6可见局部梭形细胞间伴组织细胞增生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desmin、ALK均阴性,结合组织学可除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分子遗传学:国外学者Al-Ibraheemi等[10]对20例LPF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1例患者发生8种不同的基因融合,其中有4例均有FN1-EGF基因融合。由于FN1-EGF基因融合为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 CAF)的遗传学特征性改变,且近2/3的LPF复发病常伴钙化,故认为LPF是CAF的早期阶段;其余7例患者均发现关联PI3K-AKT-mTOR通路的基因融合,故提出LPF的发生、发展与PI3K-AKT-mTOR通路异常相关。目前,文献报道仅1例LPF的t(4;9;6)(q21;q22;q24)染色体异常[11]。由于病例数有限,LPF的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3 鉴别诊断(1)婴儿纤维性错构瘤:好发于儿童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腋窝、上臂及肩部,组织学与LPF极其相似,但LPF无婴儿纤维性错构瘤中特征性“器官样”分布的原始间质成分[12]。(2)CAF:好发于青少年的手掌与足底,镜下均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但CAF可见散在分布的钙化小灶及软骨小岛,且瘤细胞中HHF-35、Calponin、S-100和CD68等均阳性[13]。(3)LPF样神经肿瘤:组织学类似LPF,瘤细胞中S-100、NTRK1阳性可与LPF进行鉴别,必要时行分子检测可见NTRK1基因易位或融合[14]。

3.4 治疗与预后LPF是一种易复发的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肿瘤,但不会发生转移,临床治疗以局部广泛手术切除为主。患者局部复发可能与病变发生部位、肿瘤周界不清有关,导致手术切除不完整、梭形肿瘤细胞生长活跃[4]。本组7例患者有2例失访,余5例中仅1例复发,其可能与患者病程过长、额部手术范围切除不完整等有关。

猜你喜欢

梭形脂肪组织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