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5年不同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新进展

2022-12-21褚雪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5期
关键词:寒凝施灸灸法

褚雪丽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痛经为妇女行经周期中或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部坠胀痛,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腰部、骶尾部、肛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甚则可出现呕吐、昏厥等伴随症状,使广大妇女身心健康深受影响[1]。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ea, SD)与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是痛经的两大类别。PD是指盆腔等器官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仅因功能上改变而发生的“行经腹痛”[2]。有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PD发病率约为50%~90%[3],在痛经人群占比90%以上[4],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目前关于PD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避孕药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也较多[5]。灸法以其持续的温热刺激效应作用于人体,发挥其温通散寒、补养气血、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等作用,近年在PD的治疗上体现出疗效较快、镇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综述近五年运用不同灸法治疗PD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文献,以期总结出目前不同灸法在PD治疗上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的进展,为临床治疗PD选取更优的灸法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运用灸法治疗PD的研究不断增加,笔者在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 PubMed 数据库中,对2017年01月01日至2022年03月01日中 PD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灸法在PD治疗上效果进行总结。采用“灸法”“灸”“原发性痛经”“温针灸”“热敏灸”“温和灸”“隔药灸”及“Moxibustion Methods”“primarydysmenorrhea”“w arm acupuncture”“heat-sensitive mox ibstion”“mildmoxibustion”“separate moxibustion”作为检索主题词,总共检索到649篇相关文献,筛选出重复文献、其他疗法结合艾灸治疗PD研究文献、艾灸治疗DP的医案,最后共纳入47篇相关文献,现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灸法作用机理及学术思想传承

灸法是中医常用外治法的一种,依据其操作方法及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艾灸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灯火灸、天灸,灸法通过点燃的艾叶或其他材料产生的温热效应,刺激人体穴位及经络,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防病保健的作用,以平衡人体阴阳,治疗疾病[6]。有研究显示[7],艾灸可通过下丘脑内多种潜在的疼痛相关信号分子,如CCR2、IL-1α、CD4、CX3CR1、SCN10a、TRPa1等参与镇痛机制的过程,明确了艾灸的镇痛机制。也有研究显示[8],在子宫穴进行隔姜灸治疗,具有抑制髂腹股沟神经的疼痛传入冲动以达到减缓疼痛信号的神经传导,起到镇痛的作用。颜春妮等[9]研究也显示出温针灸腰阳关、次髎穴可下调痛经大鼠子宫HIS含量,提高H1R蛋白水平,以达到抗炎、镇痛的疗效。

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其发展至今,已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种类也亦为多样,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体系,加快了灸法的发展与传承。承淡安教授善于总结中西方对于灸法的发展理念,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在灸法中的指导作用,并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以解释灸法的作用机理,创新艾灸的相关操作方法,分为弱、中、强三个艾灸刺激强度分层,对现代灸法的辨证量化使用提供了参考[10]。新安医家汪机结合《内经》《难经》相关灸法理论,对艾灸治疗热证、疮疡等疾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如热证可灸、灸勿留瘢、灸需辨证等治则,对灸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其认为灸法仅适合已病患者使用,对于使用艾灸进行强身保健持反对意见[11]。医家吴亦鼎灸法学术思想认为针与灸各有优势,临床上需针灸并用;灸法治病需明症辨经,且需注意禁灸的穴位;灸法治疗热症需遵从者反治;灸法有“回生之功”可用于危急重症的临床治疗[12]。胡巧巧等[13]总结了《肘后备急方》中著名医家葛洪对于灸法的思想,认为葛洪首创隔物灸;重视督任二脉,擅用奇穴;灸疗助阳,阴阳交通;主张灸药结合,内外同调;倡导灸法,施灸量大;但言分寸,不名孔穴。

2 不同灸法治疗PD研究总结

2.1 温和灸

温和灸是将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患者具有温热而无灼热感觉的一种灸法,属于悬起灸的一种。有研究显示[14],温和灸可通过调节PD患者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子宫的微循环状态,提高子宫的血流速度与降低血管阻力。刘姗姗等[15]运用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及以激光散斑仪检测到的穴区血流量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艾灸可显著改善PD患者疼痛症状及穴区微循环血流量以恢复正常状态。谢丁一等[16]艾灸热敏态关元穴,观察其对于PD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结果显示,通过艾灸热敏态关元穴治疗,改变了PD患者的脑功能的连接网络,增强了左侧脑干-左侧小脑的联系,抑制了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的功能连接,为艾灸热敏化腧穴治疗PD的提供了相关的中枢机制影像学依据,为今后研究艾灸热敏化腧穴相关的镇痛、抗炎等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刘颖华等[17]运用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患者147例,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4.89%,患者的痛经症状如小腹冷痛、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畏寒肢冷等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具有明显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率。李成等[18]运用艾灸治疗寒凝湿滞型PD,以口服常规药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艾灸组在VAS评分、COX 痛经症状量表积分改善程度均较药物组明显,且治疗总有效率也较药物组明显要高。

上述研究表明,温和灸对于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目前其疗效验证以趋向使用某些检测仪器或影像测量仪进行,使疗效更具有客观性与可信度。且与常规口服西药比较中,副作用较少,疗效更加显著,体现了其优势。

2.2 隔物灸

2.2.1 隔药饼灸

隔药饼灸是指采用不同的药物研碎成细粉,制成药饼,针刺数孔后将药饼放置于施灸部位,再将尺寸大小适合的艾柱放置在药饼上施灸,根据病情决定施灸壮数与时间。近5年来,隔药灸治疗PD的研究较多,疗效值得肯定。如刘颖华等[19]运用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以痛经散外敷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隔药灸组在患者中医证候积分、COX 痛经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均较痛经散组显著改善,并认为隔药灸可使药饼的效应与艾灸的温热效应、穴位的刺激相结合,达到治疗痛经的效果。朱慧娟等[20]运用隔药灸不同部位治疗寒凝血瘀型PD,患者分为腹灸组与腰骶灸组,腹灸组选取神阙、关元、中脘等穴,腰骶灸组选取命门、肾俞、次髎等穴,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腹灸组能更明显改善寒凝血瘀型PD患者的症状,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PGF2α水平,升高血清PGE2水平有关。王婉桐等[21]运用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选取神阙、关元穴作为施灸部位,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认为隔药灸法能有效改善PD患者痛经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王昕[22]运用隔药灸治疗中重度PD,选取神阙及关元穴进行施灸,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经VAS 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认为隔药灸能有效改善PD患者症状。

2.2.2 隔姜灸

隔姜灸是指将生姜切成直径约2~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后放置在施灸部位,再将尺寸大小适合的艾柱放置在姜片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运用隔姜灸治疗PD的经验已非常充足,如吴姝雯[23]运用隔姜灸子宫穴治疗PD,以口服常规止痛药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隔姜灸组在改善患者痛经症状、PGF2α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期峰流速比(S/D)值均优于常规药物组,具有良好的效果。范强芳等[24]运用中药隔姜八髎灸治疗中重度PD,在八髎穴上先涂抹姜汁,在铺中药粉末,最后铺姜片饼,将艾柱置于姜饼之上点燃施灸,采用针刺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在改善患者VAS 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王明明等[25]运用隔姜灸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寒湿凝滞型PD,以针刺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VAS评分、总有效率、愈显率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王明明并总结出蔡圣朝教授运用隔姜灸法治疗PD的临证经验,指出“补益精血,温阳散寒,化瘀通经”是蔡圣朝教授用隔姜灸法治疗PD的三大治疗原则,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26]。

2.2.3 隔盐灸

隔盐灸是将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放置一薄姜片,将艾柱置于上面点燃施灸。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隔盐灸的临床操作选穴中,以神阙穴为首要,其次为关元、中脘、气海和阿是穴等[27]。根据隔盐灸的作用机理,故其在PD的治疗适应证型上以寒凝血瘀证居多,如罗捷玲[28]选取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施以隔盐灸治疗寒凝湿滞型PD,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患者的VAS评分、痛经严重程度和痛经持续时间等指标的改善上均较对照组显著,认为隔盐灸能明显改善寒凝湿滞型PD患者的症状。

隔物灸治疗PD的种类较为多样,而在PD的治疗适应证型上以寒凝血瘀证居多,研究类型以临床试验为主,均体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选穴以腹部穴位如神阙、关元穴等为主,值得今后临床借鉴使用。

2.3 温针灸

温针灸法是指在毫针留针期间在针柄上置以艾绒施灸的方法,是针法与灸法结合体。温针灸法通过温热效应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加快局部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物质排泄或吸收。研究显示[29],温针灸使针刺效应与艾绒的温热效应相结合,能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石志华等[30]运用温针灸治疗PD,选取气海、关元、三阴交穴进行施灸,以口服常规药物作为对照,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于PD患者即刻止痛的疗效,结果显示,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治疗起15min开始起到镇痛作用,而口服常规药物从治疗起30min开始起效,治疗组在即刻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认为温针灸对于PD疼痛的干预具有更快速的效果。郭燕军[31]选取三阴交、关元和子宫等穴位运用温针灸治疗PD,以口服常规药物布洛芬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王晓宇[32]运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以常规药物布洛芬作为对照,观察二者对于寒凝血瘀证PD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子宫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认为温针灸能改善寒凝血瘀证PD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陆煜等[33]选取关元、归来、足三里等穴位运用温针灸治疗PD,以常规药物布洛芬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PD患者VAS评分及血清内的前列环素E2的水平的效果均较对照组显著,且温针灸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口服布洛芬组明显要低,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上述研究表明,以温针灸治疗P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观察指标主要以患者痛经症状及子宫动脉血流状态为主,选穴主要以腹部穴位的关元、气海穴及下肢的三阴交穴为主。但对于温针灸的施灸时间及刺激量(壮数)大小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

2.4 热敏灸

热敏灸疗法是一种在传统的艾灸方法基础上对腧穴进行热敏化艾灸的创新灸法,在施灸过程中,尤为注重“气至而有效”的灸感,通过最小的刺激,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其与传统艾灸方法比较上的优势[34]。近年来,通过热敏灸治疗PD的研究逐渐增加,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如刘静等[35]运用热敏灸不同单穴治疗寒凝血瘀证PD,分别观察热敏灸十七椎、三阴交和关元穴后患者即刻止痛的时间差异,结果显示,三阴交穴在施以热敏灸治疗后,即刻止痛发生时间最短,为寒凝血瘀证PD热敏灸治疗即刻止痛的首选腧穴。李俊等[36]选取子宫、关元、归来、中极等穴运用热敏灸治疗PD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口服安宫黄体酮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VAS评分、COX 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COX痛经症状持续时间评分的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认为,热敏灸能显著改善PD患者痛经症状、痛经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欧阳正平[37]选取子宫、关元、三阴交等穴运用热敏灸治疗寒湿凝滞型PD,以传统悬起灸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即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热敏灸组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上述研究体现了热敏灸在PD的治疗上相较于传统灸法及常规西药均具备更好的临床疗效,其更注重患者个体性,善于比较各单穴间疗效的差异性,以为临床择优选穴提供依据。但目前热敏灸治疗PD的适应证型仍以寒凝血瘀证为主,对于其他证型的PD效果研究尚有不足。

2.5 脐灸疗法

脐灸疗法的作用部位主要选取脐部进行施灸,施灸的方法包括隔药灸脐法、艾条灸脐法及药物贴脐法。在前期研究中[38],马玉侠教授团队运用脐灸疗法治疗PD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脐灸疗法,可增加施灸穴区的肥大细胞及脱颗粒率,可明显改善子宫血流速度及高阻低速的血流状态,在总体疗效的比较上优于常规止痛药。目前在脐灸疗法干预PD的研究中,主要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如马凤君等[39]基于TLR2靶点探讨运用脐灸疗法对寒凝血瘀型PD进行治疗,观察对于模型大鼠穴区启动-神经-内分泌-靶器官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脐灸法可提高神阙穴区TLR2蛋白和mRNA表达以刺激穴区信息启动及下调下丘脑-脊髓-子宫中TLR2蛋白及mRNA表达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靶器官中肥大细胞功能进而产生镇痛效果。潘亚辉等[40]运用脐灸疗法干预寒凝血瘀型PD,观察对于模型大鼠的扭体反应及神阙穴区TRPV1表达的影响,3种脐灸疗法互相对照,结果显示,3种脐灸疗法均能减少大鼠的扭体反应次数,而隔药灸脐法作用最明显;其灸疗法可激发大鼠神阙穴区TRPV1mRNA的表达以激活腧穴功能,而艾条灸脐法与隔药灸脐法的激活作用好于药物贴脐法。李姝婧等[41]同样运用脐灸疗法干预寒凝血瘀型PD,观察对于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3种脐灸疗法互相对照,结果显示,3种疗法均能减轻大鼠痛经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脐灸疗法治疗PD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可能的机制有对于肥大细胞数量的干预及穴区启动-神经-内分泌-靶器官机制的影响,研究类型主要集中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尚未深入临床研究阶段。

2.6 长蛇灸

长蛇灸法主要分为任脉长蛇灸法及督脉长蛇灸法,是指将备好的生姜泥铺在覆盖任脉或督脉的宣纸上,再在生姜泥上铺上艾柱,将艾柱头、中、尾点燃施灸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上运用长蛇灸法治疗PD疗效值得肯定。如苏临荣等[42]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以常规针刺法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VAS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具备更佳的疗效。姜梅等[43]采用督脉长蛇灸干预寒凝血瘀型PD,以温和灸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VAS评分上均优于温和灸组及西药组,具备更好的临床疗效。万康敏等[44]同样采用督脉长蛇灸干预气血虚弱型PD,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痛经症状的效果上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更佳。

上述研究表明,长蛇灸法在PD的临床治疗上疗效值得肯定,相较于口服常规止痛药,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使用。

2.7 雷火灸

雷火灸是经古代雷火神针改良后的一种特色灸法。雷火灸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可根据病情将各种中药合在一起采取悬灸的方式施灸,利用药物燃烧的热量及药物本身的药力渗透施灸部位皮肤,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郭李梦等[45]采用雷火灸治疗寒凝血瘀证PD,以口服布洛芬缓释片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雷火灸组在改善患者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VAS评分上均优于西药组,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患者血清PGF2ɑ水平有关。张维维等[46]选取关元、三阴交穴运用雷火灸治疗PD,同样以口服布洛芬缓释片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2、3个月随访中,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周论平[47]采用周期序贯雷火灸治疗PD,根据患者的经前期、排卵期、经期、经后期的病症特点,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施灸,结果显示,经周期序贯治疗后的PD患者能够更好地缓解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雷火灸法治疗P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患者治疗层面,其疗效值得肯定,但其中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今后可增加对于作用机制验证的基础实验。

2.8 其他疗法

除了上述灸法外,还有几种目前研究较少,但临床疗效确切的灸法,如药泥灸、无火恒温灸、翰怡灸等。如谢寒等[48]选取患者腰骶部及腹部施以药泥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以口服布洛芬缓释片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更佳,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药泥灸可有效下调血浆中的PGE2和PGF2ɑ含量有关。褚晓彦等[49]运用温火堂的无火恒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以传统悬灸法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对于患者痛经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总有效率相当,说明无火恒温灸与传统悬灸一样是治疗PD的有效方法。黄嘉仪[50]运用翰怡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以痛经贴外用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3 灸法创新

近5年来,在PD的临床治疗上,各类灸法均体现出一定的疗效,但PD的症状较为缠绵,反复发作,故有较多的临床医生对于灸法的使用进行创新,以加强了施治的个体性及病情的高度适应性,具体体现在“不同灸量”“不同施灸时间”“逆灸法”等方法上。如石文英等[51]采用不同灸量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灸量组分为常规剂量组及强剂量组,结果显示,强剂量组在改善患者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VAS评分上均优于常规剂量组,取得更满意的疗效。汪军等[52]采用不同艾灸时程干预PD,将患者分为三组,A 组施灸10 min,B组施灸20 min,C组施灸30 min,结论认为,艾灸灸治时间与PD的疗效呈正相关性,施灸时间较长取得的效果更佳。李柱等[53]运用逆灸法治疗女兵中气滞血瘀型PD的患者,逆灸是指通过预防性灸法来治疗及预防相应的疾病,在研究中,逆灸组患者于经期前5 d开始艾灸直至月经来潮停止,以传统灸法为对照,结论认为,逆灸法能有效地下调PD患者血浆中的PGE2α的水平,升高PGE2水平,可明显缓解减痛经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小结与展望

本文总结了近5年关于不同灸法治疗PD的研究文献,先阐述灸法在PD治疗上相关的作用机理,再以温和灸、隔物灸、温针灸、热敏灸、脐灸、长蛇灸、雷火灸及其他灸法对于PD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经总结后发现,在灸法的治疗中,PD的中医辨证适应分型主要以寒凝血瘀证为主,治疗PD的灸法研究主要以“温和灸”“隔物灸”“温针灸”居多。以“不同灸量”“不同施灸时间”等灸法创新的研究也有出现,且临床疗效确切,加强了施治的个体性及病情的高度适应性。上述的总结为临床择优选取灸法治疗PD提供了依据,也为P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概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问题亟待解决:(1)近5年各种灸法对于PD的治疗均具备一定的效果,但各灸法间的疗效比较较少,疗效差异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阻碍临床对于灸法的最佳选择。今后的研究应加强灸法间的比较,以择优选取更好的灸法;(2)目前对于PD的灸法治疗研究形式主要集中于临床研究上,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相对缺乏,且目前的动物实验模型主要以大鼠为主,如课题条件允许,可增加动物实验模型的种类,以增强实验数据的多样性及可靠性;(3)各灸法治疗PD的操作部位中,主要集中于腹部或腹部相关穴区及下肢三阴交穴上,对于下肢足三阴经相关腧穴探索较少,今后可根据P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发病机理,探索其他穴位进行研究;(4)在PD的灸法临床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以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为主,观察指标较为单一,今后的研究可加强对治疗后期效果的随访,增加更多的客观指标,以验证临床疗效的实用性及可靠性;(5)现有的临床研究中,设置的对照组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适当地增加对照组数量,更能证明灸法疗效的可靠性;(6)今后应加大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加强对于实验仪器如激光散斑仪或相关的影像学仪器的使用,可更直观的观察到干预过程中起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寒凝施灸灸法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居家艾灸提升免疫力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中暑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