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践路径探寻
2022-12-21赛娜
赛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心血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0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应用反馈,有效改进了既往传统管理弊端,同时有利于优化管理内容,并通过信息共享,提高管理质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在临床医疗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引入信息共享技术,对日常工作各种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便于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汇总及采集、分类,可有效避免因人力资源不足导致的管理混乱;同时,可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丢失,为近年临床医疗管理工作探讨的热点课题[1]。中心血站近年工作量增大,因无偿献血人数增多,供血需求量增加,在血液库存管理工作中,因档案管理重视度较低,严重限制血站管理效率,导致血站库存量缺乏统一衡量标准,无法满足临床紧急用血需求;若大量储存血液,易导致血液资源浪费,为当前中心血站管理开展重点及难点问题。为提高血站档案管理质量,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完善管理体系,为血站采供血环节提供建议,为本文阐述主要内容。现特针对中心血站信息化管理建设开展重要性、必要性、临床应用研究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 血站信息化管理体系开展必要性及可行性
信息化管理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有效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重担,为血站网络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受时间、地域、空间限制,为近年元宇宙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血站采供血环节有赖于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确保采供血信息数据一致,确保采供血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信息及数据共享。在血站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便于加强中心血站与其他采供血机构、用血单位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中心血站管理效率,通过预先设备的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识别、判断、控制,可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优化现有的血液资源[2]。同时也可避免因人为操作导致的主观错误,进而提高血站档案的管理效率。
随着近年血站管理工作量增大,为全面监测血站工作落实情况,通过引入计算机系统,借助批量化数据处理,了解血站现阶段管理问题,对采供血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监控,有效了解当前血站管理工作情况,以进行档案数据分析,为采供血数据提供支持,可全面掌握血站内血液库存情况,简化管理流程,及时进行查错补漏,确保血站采供血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实时掌握血站整体工作有效落实的情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尽快解决相关问题,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信息化管理设备的建设是当前社会背景推动的必然结果。
2 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血站当前管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近年中心血站管理工作量激增,血液库存量增大,传统血站管理对人力资源依赖性较大。基于当前我国中心血站开设时间短的现状,专业管理人员缺口较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管理经验及职业素养较低等管理人员因素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局限,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未充分重视自身应用价值。
2.2 缺乏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需结合不同工作领域、岗位实际情况,形成标准化、特有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在血站管理工作中,未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及管理现状,制定契合供血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重视度不佳,缺乏参与感,致使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同时也会增加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传统中心血站多以纸质档案进行储存,纸质档案储存影响因素较多,在管理过程中易发生信息丢失,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5];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开展可有效避免纸质档案破损,进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质量,在初始信息录入过程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依据实际管理情况进行档案预备,确保后续检索工作,可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2.3 血站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当前血站管理处于摸索阶段,未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医学发展现状,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落后,未共享各个血液采集站之间的信息,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健全,进而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有赖于长期维护,在信息管理工作中,需定期针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及升级,可有效避免系统长期应用导致的瘫痪、崩溃等情况,在管理过程中,未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往往会导致管理人员不明确管理内容,在发生系统错误时,未能及时进行针对性修复,无法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受档案管理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在信息档案录入过程中,出现工作疏忽导致信息录入错误,中心血站未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划分,管理人员未充分重视管理的重要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严重限制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安全管理制度落后
因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处于初始阶段,在档案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加之网络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增加档案管理问题。网络安全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工作开展难点问题,若档案信息丢失,血站无法了解献血者资料及血液信息,会增加临床用血风险性,直接影响血站管理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2.5 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缺乏实践支持
因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处于探索阶段,在硬件设备及软件处理上,仍处于初始阶段,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及资金来进一步加强软件开发,以顺应快速发展的管理需求。但基于当前信息化网络构建现状,软件开发工作难度较大,针对血站档案管理要求,网络软件建设投入具有盲目性,易导致资源浪费。血站网络管理信息整合难度大,通常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无法共享导致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出现信息资源管理发展不均衡,这也是阻碍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6]。同时基于全国联网,不同地区的网络血站建设存在差异性,信息整合开展难度较大,需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不同地区的网络资源共享。
3 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积极推动网络建设,实施血站信息化管理
依据血站管理实际情况,以大数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血站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施数据及信息共享,减轻人力资源依赖性,加强信息化建设宣传。在社会上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档案管理意识,了解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重要性,提高群众配合度,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在工作中,重视信息技术应用优势,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信息化管理系统初始建立时,需明确运行要求,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及维护,确保网络信息管理开展的安全性、扩展性及有效性[7]。以血站实际工作为基础,做好软件研发及优化工作,在档案软件及硬件研发过程中,可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取专业过硬的网络公司进行技术研发,以满足血站档案管理实际需求;将传统人工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以实现档案数据化管理及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有效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增设专家系统,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经验采集,以挖掘内部有价值的信息,可减轻管理重担,优化管理内容。
3.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档案管理质量相挂钩;在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经费投入,以提高岗位吸引力,吸引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了解既往开展血站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了解开展血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具有互联网思维,可熟练使用相关信息技术,实时吸收临床最新管理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展岗位内再教育,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了解自身岗位职能,以提高职业认同感,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通过集中学习及岗位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岗位培训过程中可采用“一对一”的培训方式,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耐心讲解信息化系统操作原理及应用理念,确保管理人员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操作技巧[8,9]。将血站中心管理人员培训与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相结合,重视校内教育,设立专业性、职业性岗位,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参与采供血档案管理工作。
3.3 完善管理机制,开展责任追究
在血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立专门血站信息中心,由专人进行管理,结合血站管理规章办法等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并依据当前工作落实情况,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采供血工作开展有规章可参照;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开展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岗位竞争环境,起到监管作用,确保血站信息化管理体系高效运作。奖罚并举制度的落实可实现对管理人员的规范及约束,同时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鼓励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并调动其主观积极性,引入业绩考核、岗位晋升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同时针对工作表现不佳人员进行岗位批评教育,及时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内再教育,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当定期进行升级及维护,并由专人进行管理,与网络信息人员积极进行沟通,了解血站管理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系统升级,确保系统顺利运行,减少系统崩溃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病毒侵袭,通过预设防火墙设备,实时进行数据备份,以保障血站档案管理安全性。
3.4 实时优化血站信息管理体系
需依据血站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集采供血信息、血液检验结果等资料信息于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将无偿献血者的个人采血信息、血液检测报告、入库信息、出库信息、临床用血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录入,以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建立健全血站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定期进行系统优化及升级,以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加强全国联网系统的建立,以实施血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为避免信息资源缺失,应当开展责任追究制,可采用二维码录入方式,了解不同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内容,从而有效保障信息安全,便于进行责任追究,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4 小结及展望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血站未来管理发展主要方向,可有效提高血站管理效率,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确保血站采供血信息共享,保障血站采供血环节管理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性。在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需依据血站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血站档案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有效转变人工管理模式,落实档案数据化管理及无纸化办公,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积极引进先进管理设备,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培养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及责任意识,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考虑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为长期工作,在管理落实中不断进行摸索及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对血站档案管理、信息技术进行革新、优化,以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投入血站工作中,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