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赣中粮仓”高质量聚粮探析

2022-12-21贺爱琳

关键词:吉安市耕地粮食

贺爱琳

(吉安市农业农村局,江西 吉安 343009)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水平的重大举措。作为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江西省吉安市,始终坚持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努力抓好粮食生产,充分体现了一个产粮大市的责任和担当,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时代吉安市如何按照党中央提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赣中粮仓”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步伐, 使粮食产业真正成为强市富民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当前吉安市粮食生产现状看,需要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聚焦用力。

一、紧抓粮食生产耕地不放松,在稳保耕地上聚焦用力

粮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要素。 只有稳定保护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提高粮食产量质量才有根基。[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吉安市有些县、市、区过去被农民称为“万石垅”的基础较好的粮田,几乎被开发成了城镇中心、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不少村庄周边的“高产田”也被乡村建公共设施、村民建新房占用。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结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 务必引起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不放松, 既要千方百计稳定630 万亩耕地保有量,也要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确保有地多种粮种好粮。

(一)抓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全面落实

永久基本农田是“保命田”。 所谓永久基本农田就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不得占用的最优质、最精华、生产能力最好的永久保护耕地。[2]为了做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科学精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重点將吉泰盆地、交通沿线、村前村后相对集中连片、基础设施较好、适合规模化生产的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原则上边远山区的耕地不应划成基本农田, 确保吉安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面积550 万亩以上。 切实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 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对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务必严格落实补划工作。 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杜绝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草、种花、种果、挖塘养殖等违规违法行为。对已种植或者挖塘养殖的基本农田, 能恢复粮食生产的恢复粮食生产,坚决把乱占滥用的耕地还回来。加快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使永久基本农田保粮压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坚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实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做到占多少、补多少,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为此,在实际工作中, 吉安市政府要明确规定无论是城镇乡村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等活动,任何单位与个人绝不能随便占用耕地, 必须实行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 对未落实占补平衡或补充耕地质量不达标的,一律不予批准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整治耕地占补不平衡、乱占耕地改变农田农用性质问题,对乱占耕地建房、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违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牢牢守住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

(三)大力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

高质量的耕地才能产出质量优的粮食。 为了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 吉安市要坚持精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打造一批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良田, 力争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0%以上。 同时,针对吉安市山地丘陵的特点,选择遂川、万安等2-3 个丘陵山区县, 实施山地丘陵区梯田化改造高标准建设示范工程, 提高山地丘陵区梯田化率和农机作业便利度。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土壤肥力提升工程,建立耕地养护鼓励机制,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行绿色农业发展,集成推广减肥增效技术,禁用严重污染的农药品种,降低耕地的板结和污染,不断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

二、坚持从粮食生产源头抓起,在良种选用上聚焦用力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粮食安全的命脉。好种子才能多产粮产好粮。近年来,吉安市良种推广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 但全市粮食品种推广繁多,缺乏主推品种,仅带“粘”和“优”字类的品种就多达几十个,没有体现特色优势,与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 必须以“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为原则,深入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良种示范推广服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发培育

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为了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发培育工作,吉安市大力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和技术服务,推动农业种质资源高效利用。 引导农业粮食企事业单位开展 “井冈软粘”“井冈红米” 等具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种育种,加快建立“井冈软粘”30 亩提纯复壮种质资源保护圃及5000 亩良繁育基地, 形成年推广50 万亩以上的“井冈软粘”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升种业竞争力。大力推进良种科研协作联合攻关,支持鼓励农业粮食科研单位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应用,完善种业创新技术体系,整合分子育种、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规模化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种质, 努力培育适应本地自然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改善和提升粮食产品品质。

(二)加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种植引导,大力推广优质、适销品种,淘汰品质差、市场不看好品种,市县每年根据市场的行情,为农民推荐一批水稻种植的优良品种。 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平台,创造性开展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搭建良种良法与农民零距离直达平台, 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优质品种,提高生产效益。全市以加快优质稻示范推广为重点,选择推广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轻简栽培品种,主推井冈软粘等优质水稻品种, 将最具吉安特色的井冈软粘和井冈红米作为主攻方向, 加大种子的提纯、改良和复壮,形成井冈虾稻、井冈软粘等“井冈山”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的系列产品,提高良种覆盖率。 全市实现粮食主导品种占粮食播面45%以上,良种覆盖率98%以上,“井冈软粘”推广面积100 万亩以上,做到“优粮优产”全覆盖。

(三)加强“井冈山”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良种繁育推广

以“井冈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为契机,主动与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衔接,加快优质品种筛选和提纯复壮,全市筛选并大面积推广3-5 个适销对路的优质主导品种,形成“井冈山”牌稻米主推品种体系,满足粮食生产和品牌建设的需要。坚持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原则,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 实行闭环式管理,确保种子品质优良。每个粮食生产重点县选择2—3 个乡(镇)开展新品种展示,建设集育种、选种、繁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实施订单良种奖励, 对按合同订单交售水稻良种的种子生产者给予适当奖励, 提高农民良种生产的积极性。

三、提高粮食生产科学化水平,在创新推广上聚焦用力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既要保护耕地, 还要依靠科技。这些年来,虽然吉安市的粮食生产能够稳步发展,但粮食产量仍在不高水平上绯徊,且粮食生产效益较低,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技贡献率还不太高, 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先进技术创新推广不足的现象, 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可以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该市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加快现代农业高效技术推广应用

坚持以推广高产高效农业技术为重点, 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因地制宜推进稻油轮作、粮经轮作、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晚稻早种等高效技术模式集成应用。为此,吉安市要聚焦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瓶颈,加强联合协作攻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突破和推广优质稻倒伏、直播稻除草、机插育秧环节简化优化等关键技术。 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力争全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5%以上。 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措施,加大以绿肥种植、稻草还田为主的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用量,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努力实现全市粮食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稻草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二)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 吉安市要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机械武装粮食生产,构建“合作社+大户带散户” 的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完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 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力争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着力支持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推广农业信息化新技术、 新模式、新成果在粮食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生产全面融合,让农民种粮从“靠经验”变为“靠数据”,用科学数据指导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粮食生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

为了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 吉安市要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抓手,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粮食主产县大胆探索开展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试点, 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打造集试验、推广、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每个县重点建设3-5 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使其成为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指导员制度, 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知识更新计划和特聘计划,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水平。

四、加快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在优质高效上聚焦用力

规模化生产是粮食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一家一户小面积分散种植模式, 既不利于粮食优质品种集中连片推广种植, 更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效应。近些年来,吉安市的粮食生产之所以优势不很明显,主要是种植品种多而杂,结构不合理,缺乏规模种植的主流品种而造成的。为使吉安粮食传统产业真正打造成特色富民优势产业,应按照“稳粮、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

(一)加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好粮要有好的基地。 吉安市要以吉泰盆地和粮食主产县为重点, 选择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田块,打造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建设集中连片优质粮食主产区。 每个县(市、区)建设3—5 个以上优质粮食生产示范乡镇, 每个示范乡镇建设1 个以上万亩连片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区。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先建后补、边建边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有积极性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投资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打造高标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0 万亩以上,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60 万亩以上, 总产量稳定在80 亿斤以上。同时,扎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好井冈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中打造一批高质高效生产基地,提高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综合效益, 力争近年内全市粮食总产值突破100 亿元。

(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引领粮食生产规模发展的生力军。为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吉安市要积极发挥井冈山、金佳、一江秋等国家级和省级粮食龙头企业在优质粮食生产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司+农户” 等方式带动农民调优粮食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全域优质化,促进优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粮食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优质粮食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参与优质粮食订单生产的积极性,确保每年井冈软粘订单面积稳定在50 万亩以上。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吉安优质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助推吉安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发展。

(三)大力推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实现粮食产业优质高效的现实路径。围绕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吉安市要充分发挥全市粮食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培育“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有机衔接。 引导支持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大米及其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项目,加强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效益。 新干、吉水、泰和等粮食主产县应将优质粮食产业融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以优质大米及其附加产品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与优质大米生产紧密配套的加工、配送、物流、销售、科研和信息“多位一体”的优质粮食产业集群。井冈山、青原、永新等县(市、区)要把发展优质粮食和休闲旅游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把“井冈山大米”作为主推旅游农产品,助推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粮食”,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粮食网络经济,拓宽粮食营销渠道,提高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

五、增强粮食生产市场竞争力,在打造品牌上聚焦用力

塑造品牌, 提升价值是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的一大制胜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吉安市通过多种途径, 打造本地粮食品牌上百个, 但名牌少,影响力小,尤其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市场价值效应差。为此, 吉安市应举全市之力实施品牌战略, 重点培育、 持续提升和整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 信誉良好、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粮食品牌,充分彰显品牌的整体效益, 为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加快培育创建粮食特色品牌

特色就是优势和竞争力。 为了加快培育创建粮食特色品牌, 吉安市要立足实际, 发挥区域优势,以现有品牌为依托,推进品牌资源整合,打造创建“井冈山”、“吉安庐陵”等具有地理标识的粮食品牌;突出生态优势,把吉安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能在省内外叫得响的粮食绿色品牌。 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驰名商标,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字号”、“省字号”知名品牌。全市逐步形成2—3 个具有强大实力的粮食产品精品名牌。同时,深入开展“一县一品”品牌行动,持续提升“金佳”、“一江秋”、“金田”、“锅丰”、“良豪”等县域知名特色粮食品牌, 不断提高全市粮食品牌的整体水平。

(二)大力打造粮食区域性公用品牌

公用品牌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灯塔。 围绕打造粮食区域性公用品牌目标,吉安市要紧紧抓住“井冈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的契机,以“井冈山”品牌为核心,集中力量,建立健全“井冈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认证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实现统一商标使用、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着力打造“井冈山大米”这张特色鲜明的金字招牌,逐步使“井冈山大米”成为在全国知名度高和市场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健全“井冈山大米”品牌准入机制,每年向社会发布“井冈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名录,实现品牌认证产品与消费者的有效衔接。严格执行品牌管理制度, 加大滥用公用品牌行为的违法处罚力度,维护“井冈山大米”品牌信誉。

(三)加大粮食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宣传推介是助力品牌成长的基础。 吉安市要紧密配合“井冈山”大农业品牌的推介,以新闻媒体为平台,以交通场站为节点,构筑吉安优质粮食品牌的宣传网络,全方位展示品牌形象,加快品牌“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粮油博览会展示会,利用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机,采取专家解读、现场品鉴、捐赠义卖、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吉安粮食产品的知名度。 积极融入“赣鄱正品”“湘赣红”品牌宣传,推动优质粮食产品进园区、进景区、进社区,扩大“吉字号”粮食产品影响力,塑造吉安优质粮食的品牌形象。

六、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群,在人才兴粮上聚焦用力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人才。 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是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才兴粮的实质就是想方设法解决什么人来种地的问题。当前,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应用新技术能力较差,科学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这与一个产粮大市粮食安全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全市需要花大力气加快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水平, 为推进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吉安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大多数是回乡创业、就近创业的本地人,是实实在在的“田秀才”、“企业家”。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们为适应农业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管理的要求,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政府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者的培训教育力度,提升整体素质。 因此,吉安市要顺应这种期盼,坚持长期、定期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开展农业通识、生产技术、电子商务、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政策法规等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本领。 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依托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科技园、农技推广示范基地、科技人员工作站等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提供科技培训服务, 使他们更好地引领带动更多的农民种粮增收致富。

(二)加快培育打造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职业农民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是引领粮农生产发展的“领头雁”。 吉安市要通过广辟渠道、搭建平台、政策激励、引育结合等手段,鼓励更多的农村有志青年留在乡村,支持年轻干部、科技人才、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市居民到农村创办粮食经济实体, 注重引导那些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口新生代回乡科学种田, 构建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群。同时,加大对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群的培训力度,采取课堂培训、线上培训、田间培训、基地实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打造一批职业粮农, 使他们真正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引领者,推动粮食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全面加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教育

加快建立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具有涉农专业的高校、高职、中专等教育资源,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为了做好农民科技文化培训教育工作,吉安市要依托市、县、区乡村振兴学院和农业科技园,全面开展以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重点内容的农民科技培训, 建设一批粮食生产示范展示基地。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和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 挖掘培养一批 “田教授”“土专家”“乡创客” 等乡土人才创办以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营销网店等,形成以创新创业促粮食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七、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配置,在强化服务上聚焦用力

农业稳,天下安。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 吉安市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的“老幼妇”、耕地闲置或撂荒问题日益严峻。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全市当前“三农”工作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有效办法。 为此,吉安市应按照引导、推动、扶持、服务的思路,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完善鼓励支持政策,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生产形式多样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创造条件, 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配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快耕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土地流转是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先决条件。 为此,吉安市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 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帮助鼓励土地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以及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地,依法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 保障承包农户土地流转的合法收益。搭建农村产权流转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委托代理等服务。建立土地流转费用指导价机制, 健全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推进土地流转有序健康发展。 近年力争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300 万亩, 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5%以上,从而稳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二)积极推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创新发展

按照“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竞争充分、融合发展”的原则,吉安市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从农户需求最迫切、粮食生产最关键的环节出发,推进集中育秧、机耕机播、机插机收、病虫防治等关键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支持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采取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全程、 套餐式或点菜式的专业化服务。 重点围绕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建立一批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 大力支持粮食承储企业提升粮食产后服务功能,建设一批集冷藏通风库房,以及烘干、加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仓库,为农户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3],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加强面向小农户社会化服务

做强粮食产业须注重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粮食产业发展轨道。为此, 吉安市要鼓励小农户通过多种形式接受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培训教育,着力提升小农户粮食生产经营的能力, 逐步将小农户培养成管理先进、 效益明显的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工”、“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份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使小农户成为粮食产业经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支持激励农村高素质人才带领广大农民发展服务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联管联营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小农户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进一步完善扶持小农户制度保障体系,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保障小农户粮食生产收入稳定增加。

八、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在政策鼓励上聚焦用力

粮食生产动力在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政策并沒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近些年来,吉安市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主要是粮食补贴、收购、服务等农业基本政策不合理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尽快制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构建农业基本政策同粮食生产挂钩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种粮有可预期、可保障的好收益。

(一)精准实施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是国家对种田农户进行补贴的一项政策,旨在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现行的粮食补贴客观上把国家直接发放的“粮补”变成了“地补”,背离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激励目标,影响了粮食生产者的利益。粮食补贴政策应严格执行“谁种粮、谁受益”的精准化政策和“多种粮、多受益”的差异化政策, 对闲置或抛荒耕地不得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对把土地租给他人耕种的不种粮农民不予粮食补贴, 也不能享受政府针对粮食生产的特殊情况, 一次性或专项性新增粮食补贴的政策, 让实实在在种粮的农民能够享受到粮食补贴,切实发挥其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粮食生产者收入的作用。[4]为此,吉安市要持续增加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全面落实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种粮主体的补贴政策, 并进行重点倾斜和专项补贴, 对不以粮食生产为目的或未正常生产管理的原则上不予补贴, 使补贴资金能够真正对粮食生产发挥激励作用。同时,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相关扶持资金优先向粮食大县倾斜, 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二)坚持并完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尽管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能为农户种粮进行兜底,但由于收购价偏低,加之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下, 降低了政策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效应。 同时,现行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品种价差较大,但等级价差很小,难以体现出优质稻的价值,最终不利于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为此,吉安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政策, 根据粮食生产形势、 生产成本、 市场供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率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当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合理拉开粮食质量等级价差,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使农民种粮真正有钱可挣。

(三)强化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粮食生产机耕机种机收等现代化作业服务依存度越来越高, 如何在分散的小农经营基础上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作业水平, 加强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扶持是最现实的有效路径之一。为此,吉安市及各县、市、区要大力扶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主体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或金融保险服务。 加大对粮食生产性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凡购置拖拉机、插秧机、打药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大中型农机设备和兴建育秧厂、烘干房、仓库、晒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用地用电、资金税收、 奖励补助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 促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水平。

猜你喜欢

吉安市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珍惜粮食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购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