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文明的逻辑理路和建设路径

2022-12-21史晓雨陈莉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风价值观文明

史晓雨,陈莉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1]。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具有深刻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2],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乡风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的美好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以及深厚的道德蕴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的内在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同属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的理论渊源、现实意义与载体形式相互交叉,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二者的契合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1 理论逻辑:文化根基相同

乡风由乡村地方民俗发展而来。丁锐[3]、董欢[4]认为,乡风是由自然条件或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特定乡村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特定乡村区域内人们的风俗、观念、习惯等总和。梁漱溟[5]认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体现着乡村的精神风貌。当代乡风仍保留着优秀传统思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相契合,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共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农民群众,将农村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长久影响着农村的精神文化面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红色文化中爱国、奉献为主旨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都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涵养,滋养着代代中华儿女。

新时代新农村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支持和先进文化的支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同先进文化相联系,是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由此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同根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

1.2 现实逻辑:发展目标一致

乡风作为乡村的灵魂,是乡村风气的体现,引领着乡村的文明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引导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2.1 文化视角 文明乡风是对传统风俗文化的提纯、创新,需要结合时代精神对乡村文化去芜存菁,推动文明乡风与乡村本土文化的良性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深受我国传统文化蕴养,承担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职责。

1.2.2 政治视角 文明乡风是乡村意识形态的体现,体现着乡村人民的政治认同,同时对农民的价值观起着引导、塑造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是当代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引导我国人民塑造正确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

1.2.3 伦理视角 乡风因时代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乡风在不断优化演进的同时,深刻影响着乡村的伦理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伦理意义,其对道德做出标准,将此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道德观念因年代、社会不同而不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体现了伦理意义。

1.2.4 教育视角 文明乡风深入农村的家家户户,不仅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规范了成人的道德素质,在生产生活中实现其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深入生活教育着我国公民,不断发挥着其教育意义。

1.3 实践逻辑:载体形式相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建设都需要重视载体建设,要整合资源,久久为功[6],在载体形式的选择上要讲求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从而深入生活以改变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此,二者在载体形式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3.1 管理载体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政府需要执行国家政策方针,传达上级的指示要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农民的思想工作中,严格把控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而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村党委负责将工作做到实处。

1.3.2 文化载体 乡村文化世代相传,对农民的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方式都有深远影响,所以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不仅要着重运用文化这一载体,更要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文化熏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当代文化生活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7]。

1.3.3 活动载体 理论需要践行,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要求与战略部署也必须通过现实生产活动来实践和落实。活动载体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可以增进农民对乡村的认同感,不断加快文明乡风的建设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活动载体来巩固人们对政府的信赖。

1.3.4 传媒载体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乡村也参与其中,一方面拓宽了农民接收思想政治信息的范围和渠道,城乡结合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利用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正向引导,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信息,稳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广泛利用了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为人民思想教育带来了新时代方案。

2 当前农村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乡风建设中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乡风失范、基层党组织弱化、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

2.1 部分农村地区乡风失范,价值导向有偏差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部分偏远农村不良习俗复燃,如农村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沾染赌博、沉迷宗教迷信等时有发生,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正确约束引导。

2.2 乡村基层党组织弱化,领导力量不够强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10];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力,是促进一切基层事务的主要推动力[11]。但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力胶乳、认知存在短板、成员老龄化严重、成员学历整体偏低等问题,致使其无法发动群众整合力量解决问题,制约了农村的乡风建设。

2.3 社会转型冲击乡村发展,乡风建设内在动力不足

在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国乡村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乡村建设主体的思想问题也日渐凸显,出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态势。亟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乡村农民品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的建设,激发乡风建设的内生力量。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心化”进一步加剧导致乡村文明建设主体意识落后、缺乏建设主体、利益至上等问题。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做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16],以此引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一环,更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3.1 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增强农民认同度

美丽乡村是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发展,只有坚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增进村民的文化价值认同。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化,以其精神内核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3.1.1 践行社会主义富强价值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产业 富强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要以此为经济建设的引领,加快发展生产力,激励农民建设乡村的斗志。一方面培育本土特色品牌经济,开发创新多元化的生态旅游项目,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以“文化+”为着力点,发展本土文化经济产业,用当地特色乡村文化来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立得住、叫得响”的文化新品牌[17]。

3.1.2 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保护农村环境,实现节约循环的绿色农业生产 要积极宣传节约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绿色农业生产的主动性;要对农民进行专业的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民能够独立进行节约循环农业生产;要加大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3.1.3 践行社会主义平等、公正价值观,以农民为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平等要求农民有平等权利,共享乡村发展成果。政府在对外承包发展旅游产业、休闲农业时,要以先富带动后富,以产业带动就业,确保农民的平等权利。同时,公正意味着均衡,政府在引进资本与企业投资时,要以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均衡发展。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

3.2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凝聚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要以我国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为基本指针,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18],加快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推动文明乡风的建设工作。

3.2.1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力与执行力,发挥其政治领导作用 要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实践、以身作则,率先在思想和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做乡风文明的引路人[19],促进乡风正向发展;各级党委要权责明晰、协调配合,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并强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行政意识,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3.2.2 加大对村干部“微腐败”的治理力度,增加公信力 可以利用政府官方平台公开透明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农村各项问题,接受村民监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到村干部的教育工作中,让党员干部自觉养成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要完善惩处机制,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强化震慑力度。

3.2.3 党员干部要进行工作创新,具备先进性 乡风文明建设是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时代精神学习内化,创新工作,不可生搬硬套现成模式;同时党员干部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先进思想,更好地带动农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此外,还可以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年轻活力,并对年轻干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育,为乡村建设带来新鲜血液。

3.3 巩固价值共识的文化基础,提升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的本质在于尊重乡村社会的独特价值和文化主体性[20],要以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为引领,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的契合点,增强农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提升其文化价值认同感。

3.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建设新时代乡村文化 一方面,在继承乡村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对其进行合理继承与创新发展,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观念的学习,使村民主动认可其乡土性、时代性、科学性。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观念为基础,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乡村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情感共识。

3.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筹,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农村基层政府要将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同时根据时代变化、听取群众意见来发展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村规民约的现代转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实现农村的良约善治[21]。

3.4 重视乡风建设的主体力量,激发内生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内生动力,不仅要依托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引导、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村民主动践行,发挥村民群众的力量。因此,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积极主动投身乡风文明建设之中。

3.4.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的作用,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心中的魂,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使乡风文明具体措施在农村生根发芽。

3.4.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作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教育培训活动,培育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专业知识技术的新型农民,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风貌;另一方面,要为农民宣讲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使其明白自己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提高其思想觉悟。

3.4.3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作用,推动农民以行动树新风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农民自觉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使乡风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乡风价值观文明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我的价值观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乡风
漫说文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