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说唱艺术多元化发展研究
2022-12-21陈思
陈 思
一、伊玛堪:赫哲族的说唱艺术
伊玛堪是赫哲族对其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总称,也称为“伊玛坎”。刘忠波是一位在赫哲族文化和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现代学者,他认为伊玛堪“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篇幅,而且在韵律上也很合拍;长的要说唱好几天,短的也要说上好几天[1]。每一个故事的主干和几句话都要念,不能再加枝头。所以,并非每个人都会说唱。说唱伊玛堪,不用任何乐器,只用一句话,一句一句地唱着。千军万马,男女老少,飞禽走兽,神仙鬼怪,都是由说唱家们有声有色地说唱而成的”。伊玛堪是一个个千变万化的故事,有关远古时代的英雄们战斗、报仇、捕鱼、狩猎、爱情、自由、快乐、邪恶……这些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情调,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二、伊玛堪说唱艺术的研究价值
伊玛堪的传说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被誉为赫哲族的百科全书。对现存伊玛堪传说进行综合概括,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即研究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伊玛堪是赫哲族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
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主要是以口头方式进行的。伊玛堪的故事是赫哲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长度、时间的跨度、人物的数量、场面的复杂性,都是用文字来描写的。
(二)伊玛堪对赫哲族民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伊玛堪的故事,很多地方都反映了赫哲祖先的风俗习惯,比如礼节,如《满都莫日根》,他遇到老婆婆,就赶紧单膝跪地,向老人家叩拜,这是赫哲祖先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礼让为先;又以葬俗而言,赫哲祖先有埋葬于村、屯两个南边的风俗,以及祭祀五巴其库、散吉哈、厄依莫,这些都是《木竹林》《土如高》中所记载的。
(三)伊玛堪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伊玛堪的故事里,到处都可以看出赫哲先辈的审美观念。首先,角色的外形很漂亮。莫日根是英雄,他们都是身强力壮、武功高强的人。阔力是一群漂亮、温柔、有智慧的女人。其次,它的主题是美丽。伊玛堪小说中,莫日根为了实现公平和公正而不惜牺牲,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一种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理想;同样,人生的主题,如婚姻,都是美丽的。在紧张刺激的报仇之旅中,莫日根遇上美女帮助的人生经历,让本来充满悬疑和惊悚的恐怖场景多了几分人性和美感。
三、伊玛堪说唱艺术的风格
(一)鲜明的民族性
伊玛堪记录了赫哲族早期发展过程中部落之间对渔具的争夺。在这场战争中,主要的势力是武功高强、胆识过人的莫日根和法力无穷的阔力[2]。在战斗中,莫日根体力耗尽时,常常会呼唤自己的守护者。战争的结果,常常是莫日根取胜,将失败方的人和牲畜带回自己的家园。
(二)浓郁的地方性
伊玛堪是赫哲族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地理特征。赫哲族人生活在三江平原,这里山川河流交错,是一个天然的狩猎之地。海东青闻名全国,还有一种珍贵的东北鱼类。如画的自然赋予赫哲族丰富的鱼类、兽类等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造就了诗人的诗情画意,洗涤着他们的灵魂,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
(三)独特的艺术性
伊玛堪在叙述方式、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如图1所示,取直径为170 mm,直径偏差范围为0~0.8 mm的带轮进行实验。对带轮边缘轮廓进行测量,通过双目视觉圆弧轮廓特征提取和匹配之后,得出边缘外轮廓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图2所示为求得的带轮边缘外轮廓点云图及空间圆弧拟合图,共获得266个边缘外轮廓点的三维坐标。利用本文拟合优化方法,对上述点云进行8次拟合,平均迭代数为6 895次。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
1.口语化——叙述清楚,语言简练
相对于现在,面对道具、乐器和服饰的匮乏,伊玛堪的歌唱家们以他们的思想、优美生动的语言,用一首首经典歌曲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如《木竹林莫日根》中有关猫头鹰的故事:有名的莫日根,我这趟飞到这里,不是特意来吃你的兽肉,是来给你送个口信。
2.形象化——人物的描写很到位,事物的对比也很鲜明
在说唱的时候,歌唱家并不总是一本正经地唱,而是加入了一些笑话,如“当你说到关键的时候,你就会被它吸引;当你说到有趣的地方时,你会笑”。伊玛堪歌唱家经常描绘“莫日根”从门口经过时的情景:他每踏出一步,地面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将坚硬的泥土踩得粉碎,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3.幻想化——以童话为背景,表达浪漫情感
在具体的角色和某些情节的描述中,大部分伊玛堪的歌唱家都深受其神秘感和浪漫情调的影响。在人物刻画方面,形象更为突出[3]。比如,在描述英雄的木竹林时,他曾经是一位不爱女人的木竹林之神,但在伊玛堪歌星的想象下,他成了“蛤蟆”,然后成为“英雄”,这个故事被世人传颂。
四、伊玛堪说唱艺术的生存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伊玛堪歌手的陆续离世,伊玛堪说唱艺术逐渐走向没落。在2003年5月,伊马堪的最后一位饶舌歌手尤金良过世后,伊玛堪的音乐也随之销声匿迹。伊玛堪之所以没落,除了伊玛堪的饶舌之外,还缘于赫哲族语言、生产、生活、审美等方面的重大改变。
(一)缺乏传承和传播的媒介,伊玛堪说唱艺术可能消亡
当前,赫哲语面临着濒临绝迹的窘境,伊玛堪是赫哲文的作品,是伊玛堪音乐的重要载体,随着伊玛堪的消逝,伊玛堪说唱艺术也将可能消亡。
(二)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伊玛堪地区缺少音乐活动的地方
赫哲族人在与汉族人长期接触中,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对赫哲族的各个村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伊玛堪地区缺少音乐活动的地方。
(三)现代赫哲族人审美趣味的改变,使伊玛堪受众群体和传承者的数量迅速减少
如今的年轻人对赫哲语一窍不通,对他们而言,伊玛堪的英雄与他们的时代相去甚远。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一门毫无美感的“老古董”,也不知道伊玛堪作为赫哲族百科全书的珍贵性,因此,认同伊玛堪的传承人在慢慢地减少。
五、伊玛堪的曲调类型
(一)伊玛堪大唱
伊玛堪大唱有如下特点:(1)以说唱结合的形式来构成一个长故事;(2)对“莫日根”的赞美,对萨满和阔力的描述,并协助“莫日根”完成使命;(3)在乐曲中使用的音调与赫哲语的口语语音密切相关;(4)有一名男子,叫“伊玛堪奈依”;(5)打鱼、打猎的空闲时间,通常会在黄昏时分至第二天太阳升起前通宵;(6)歌唱场地多在网滩、林边、庭院或炕边。伊玛堪的艺人将符合上述要求的作品称为伊玛堪。
伊玛堪的唱法通常包括主旋律和特殊音符。《伊玛堪》这首歌的主旋律是“赫尼那调”或者是“赫里勒调”。伊玛堪艺人在演唱时,往往会在歌词中加上“赫尼那”“赫里勒”等衬词。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的材料,笔者认为“伊玛堪大唱”其实是一种并不为广大歌手所熟知的演唱形式。
(二)伊玛堪小唱
伊玛堪小唱,其实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句一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是,它的曲调和唱法常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现成小曲,而且包含了许多赫哲族的民谣。伊玛堪小唱因其短小、生动的情节,在赫哲民众中流传开来[4]。《伊玛堪小调》也有一种乐曲,其特点是没有任何实际含义,如“白本出”“耶林出”“匡格尔当”“赫呢呐”,类似汉族民歌中的“依儿呀儿”,但它们都用在句首。其中有“白本出调”“耶林出调”等。
六、伊玛堪说唱艺术的内容特点
(一)伊玛堪与生产民俗
赫哲族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就是捕鱼、狩猎。人们通过描绘惊心动魄的捕鱼、狩猎场景,展现他们的勇气、经验和智慧;以对收获的赞颂来表现对丰收的欣喜,对劳动人民才智和才干的赞颂;通过描写劳动的过程和场景,传递了人生的知识,分享了人生的快乐。20世纪80年代,由于三江地区长期的过度开采,导致野生渔业和狩猎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使得赫哲族人的传统捕鱼和狩猎活动逐步被废弃。赫哲族在1994—2000年期间,已初步实现了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转变。但从伊玛堪说唱音乐的各个时期来看,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仅有的一个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保留了对捕鱼和狩猎的永久回忆。
(二)伊玛堪与信仰民俗
萨满教是古斯语族历代传承的一种民间信仰,是古代多神教的象征。赫哲族的巫师信仰起源于长期的捕鱼和狩猎活动[5]。围绕着神的信仰,形成了一整套的宗教行为方式,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伊玛堪有“请神”“驱鬼”“送神歌”等,都是在各种宗教活动中进行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可以说,萨满教的信仰已渗透到整个赫哲族人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伊玛堪在“莫日根”的探险活动中,把神奇的景象、神奇的形象、神奇的行为都融入作品之中[6],不仅将某些宗教意象呈现给人们,同时也运用了宗教的逻辑来阐释整个故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萨满仪式是伊玛堪故事的母体。萨满教礼节与伊玛堪的叙述结构相符合,不仅客观地揭示了仪式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认知功能,而且使得伊玛堪的叙述结构和主题更加正式。
(三)伊玛堪与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是指人们在生命的各个关键阶段所经历的特定的仪式。人生礼仪不但揭示并证实了个体的年龄和相应的生理改变,而且暗示并突出了个体的角色转变和社会地位的改变[7]。比如,在《伊玛堪》中,歌颂婚姻就是其中的一个题材。这是一支用赞美词写成的喜诗:“嘎格依格,嘎格依格!天上的月亮给你指引方向;天上的繁星,祝福你;树林中的百鸟朝凤,为你歌唱;河里的鱼,我替你开心。你如高山,永不凋零;你就是一棵永远长青的松树!”从伊玛堪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说唱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赫哲族的节日习俗中,通过传唱伊玛堪,让新一代的青年了解这种古老的说唱艺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
七、结语
伊玛堪是赫哲族人的智慧结晶,作为赫哲族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和审美方式,伊玛堪在赫哲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继承和发展民族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情感、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