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规划研究
——以贵阳市开阳县翁朵村为例
2022-12-21陈思盈汪俊雯白玉梅
陈思盈,汪俊雯,白玉梅
(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取得较大改善,特色产业逐渐兴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设备齐全,再加上乡村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宁静、自然的田园风光吸引着城市居民,为生态宜居型乡村提供了发展机遇[1]。然而,我国乡村建设进程向深发展的同时,因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2],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路径,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空间布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针,由此生态宜居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从中衍生出了生态宜居乡村概念[3]。孔祥智[4]认为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和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反映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融合关系。此外,他指出当前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五个模式,既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带动型、三产融合发展型、种植结构优化型和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5]。李浩等[6]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从六个方面探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路径。张超等[7]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保留传统风貌,优化生态环境。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要考虑到风俗文化及乡土风貌的保护。海景景[8]认为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缺乏村民参与,缺少文化印记,缺少示范性工程和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李兵弟[9]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提出当前生态宜居建设存在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规划薄弱,村民聚居点规划“样板化”,文化保护规划走样,文化同质化。游大海[10]对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探讨提出:乡村建设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进行科学配置、开发、保护、利用、促进乡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但鲜有学者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规划进行探讨,尤其针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乡村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文明建设较困难,另外贵州经济欠发达,若想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是关键性举措,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贵州省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此,以贵州省开阳县翁朵村为例,以生态宜居为规划理念进行设计。
1 研究区概况
翁朵村是贵州省典型的贫困乡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该村与开阳县城距离较近,约17公里,该村地势高差较大,山地较多。人口约为7 700人,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青壮年严重流失。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村内还有零散的茶叶、果树种植。住宅建筑属于典型的黔中传统农村建筑风格。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心集镇,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村内其他村组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村内主干道已硬化,但沙石路面还占较大比例。
2 生态宜居乡村规划
2.1 规划定位
基于生态宜居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将翁朵村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环境优美,具有独特魅力文化特征的生态宜居农村。形成生态宜居、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健康宜居型农村,从而吸引人流,带动村内产业发展,推动翁朵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给村民带来精神与物质双重收获,同时对翁朵村的环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2 总体规划
以翁朵村四个区域为中心,以四个区域为不同的发展中心,辐射不同片区,以两带三廊作为空间轴线,规划多点串联相互交融的村寨,构建经济与文化、生态共存生态宜居乡村。本次规划的空间结构布局为:“两带、三廊、四心”。“两带”是森林保育带和生态茶林果林带;“三廊”是生态农田景观廊、林下产业景观廊以及水源生态保护廊;“四心”是中心城镇、南贡、关庄、大寨。
2.3 分区规划
2.3.1 森林保育带
该区域覆盖整个规划区周围及道路两侧的森林植被。保护现有林区的森林植被和动植物种类,进行林相改造,保持物种丰富度。该区域内树木茂盛,且该区域内耕地较少,建设森林生态保育区,强化林区的保护及培育,将林地重点培育区严格划分,重点保护。
2.3.2 生态茶林果林带
该园区内打造的是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模式。该园区针对客源主要来自于周末休闲人群,园区内提供采摘服务。另外园区内采取多种品种水果、不同季节水果混合种植。利用水果生产技术对园区的水果种植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收益。建立生态茶林,可供观赏和自主采摘,将富硒茶文化进行传播。同时,将富硒茶规模化生产,改进技术、创新品牌。
2.3.3 生态农田景观廊
沿翁朵村到关庄规划一条生态农田景观大道,春时大道两旁小草才露新芽,夏时听取蛙声一片,秋来尽看满田黄金甲。整个大道贯穿翁朵村耕地区,大道不仅有着观赏作用,更能够便于农田耕种和对谷物收获时候运输。
2.3.4 林下产业景观廊
在原进村路基础上,修建宽6.5 米的旅游观光大道,改造道路路面,不仅作为整个林下产业园区前的景观大道,也发挥贯穿度假区生态廊道作用,廊道贯穿园区内产业园。设计以半开敞式林间大道作为营造目标,进行适当的林下植物配置,道路两侧选取当地特色观赏植物。
2.3.5 水源生态保护廊
通过构建以陆生动物、水生动物迁徙繁殖的深绿和深蓝廊道,形成其繁衍生息的自然生境进而形成生物保护的深蓝深绿系统。这些区域是基地内自然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尽量减少人为开发活动,构建生态廊道以沟通重要生态斑块,保护和营造生物栖息地。
2.3.6 集镇中心、关庄、南贡、大寨
四个区域作为不同的职能中心,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产业。
集镇中心:作为整个翁朵村的集镇中心,此处村寨规模最大,承担着整个关于游客接待疏散的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处要保持翁朵村独有的村镇文化特色。
关庄:关庄位于规划区的北部,处于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在此处负责对整个农业区的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负责农业产品的加工、打包、接收转运等功能。
南贡:南贡位于规划区的南部生态果园的边缘,南贡负责对整个生态果园的管辖及治理,对到果园进行采摘观光的游客人员起到集散作用。同时对果园中的水果进行加工,增加经济收入。
大寨:大寨位于规划区的中偏南部,此处位于生态保护区边缘,重点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同时在附近发展生态药园及林下产业。
2.4 功能分区
将规划区域中的四个较大区域作为规划居住区,作为四个重要节点,给予不同职能分工,让其发挥最大功能,推动产业发展,增进经济收益。规划将形成生态宜居、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健康宜居型农村,从而吸引人流,带动村内产业发展,推动翁朵村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循环、生态环境优美、低碳环保健康,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生态宜居家园。
2.4.1居住区
集镇位于南龙乡中心,有着较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依托中心集镇的地形、交通、经济发展,将翁朵村中心集镇定位为营销、深加工和服务的重要发展中心,发展为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生态富硒产品营销中心和深加工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打造特色生态集镇。
关庄位于林下产业示范区与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在关庄建立农业产品加工基地,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及时加工。
南贡生态环境优美,将南贡地区重点打造成生态宜居乡村,同时在南贡内设置生态药园加工厂,对优质草药进行加工,并设置百草园,对种植草药进行讲解,让人们更加了解草药,并建立草药康养中心,提供中草药药浴等康养项目。
2.4.2 林下产业示范区
利用林地里面原有的小路,对其进行优化改造,打造森林徒步项目,此外在森林里面的空地上建设森林木屋,供游客观光;此区域林地旁有许多草地和田地,利用田地种植农家蔬菜,可以现摘现烤,新鲜又美味。同时可以发展进行食用菌的立体栽培,且菌棒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可以实现改良土壤、良性循环,同时发展为游客采摘业,让游客回归于自然,增加趣味性。
2.4.3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在不破坏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农作物设计好景观廊道,设计好作物种植景观排列,及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方式,打造美丽农业园区,园区内可增加适当蔬果创意园区,植高品质茄果类、瓜豆类、根菜类(番茄、菜椒、黄瓜、胡萝卜等)、特菜(抱子甘蓝、小黄瓜、小番茄、小萝卜等)、药用及野生蔬菜(鱼腥草、板蓝根、何首乌芽苗等)、香料蔬菜(茴香、狗肉香、苦蒜)等农作物。
2.4.4 生态果林种植区
生态果园内主要打造以果园采摘、果园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模式。利用地形优势对果园进行改造及规划,还可在园区内规划蜜蜂放养,既可以增加花果受粉率,增加果园产量,又可增加收入。园区内种有葡萄、杨梅、柚子、梨、柑橘、猕猴桃等不同季节水果,保证游客在不同季节来到都有果可以摘,有花可以赏。并且园区内规划多条观光道,让游客可自由观光。
2.4.5 生态森林保护区
该区域覆盖整个规划区东南部及河流两侧的森林植被。于该区建设绿色乡村,将生态环境保护充分体现。然而,由于规划区森林多为以杉树为主的针叶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较差,规划一方面要保护现有林区的森林植被和动植物种类,另一方面,要进行林相改造,增加杨树、槐树、女贞、枫香等阔叶树、彩叶树种,以增加其观赏性和生物多样性。
除在规划区严格限制建设用地、林地和建筑物外,还应建设森林生态保育区,强化林区的保护及培育,整理林下灌木和杂草,对林相进行一定改造,将水利、水保等设施建设完备。构建林地安全格局体系。根据土壤、林地、植被种类、郁闭度,确定造林区。基于土壤分类数据,叠加不同林地类型分布图与植被郁闭度分析,确定适合进行造林种植的区域,从植被的适应性与功能出发,构建林地安全格局,最大化植被的综合效益,建立区域内林地整体绿地系统通廊,建立田园防护林与山林之间的通廊。
划定生态家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展模式,基地内较为集中的林地区域。这些区域是基地内自然化程度最高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尽量减少人为开发活动,构建生态廊道以沟通重要生态斑块,保护和营造生物栖息地。通过动物栖息地、植物生长界面的保护培育及物种迁移通道的建立,构建区域生物栖息地保护系统,维护场地生物多样性与独特性。
2.4.6 生态茶园种植区
现有茶叶园区种植中存在着种植不规模、不科学,加工不成体系化等多种缺点,在规划中通过科学对园区种植形成规模化、科学化,增加园区茶叶产量与优化茶叶品质。同时园区内将会设置茶叶加工基地、茶文化宣传基地、茶叶采摘示范基地等多种体验基地,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同时还能够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2.4.7 生态药园种植区
结合翁朵村实际情况,利用土壤地质环境及气候等优势,不破坏翁朵村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在选取优质中药材进行培育种植,并在大寨地区建立中药材加工厂。针对不同的药材采取不同规范种植方式,内需设置中药材加工厂、药材种植区、药材幼苗种植培育区、中药材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3 结语
通过对贵州翁朵村的建设规划,将翁朵村打造成为宜居的生态型乡村,在发展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的同时保留翁朵村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及十分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概念,进行生态开发。将翁朵村所具备的优势合理利用,将部分劣势整改,使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等提高翁朵村的生产力,整改人居环境,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在对其进行产业开发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制定保护战略,这对喀斯特贫困乡村的生态宜居进行规划以及乡村振兴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