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的工科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以“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为例

2022-12-21王润玺杨瀚威白婷婷石忠武

贵州农机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助剂工科思政

刘 珊,王润玺,杨瀚威,白婷婷,石忠武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是高校实现精准思政的有效前提[1]。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将思政课纳入教学培养计划中,初具成效。其中,工科思政课教学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科学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体系。在“工科教育”视角下,“三全育人”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也需要被具体化和多样化[2-3]。在此过程中,需要把立德树人从一个大系统逐步落实到各个子范围,进而再落实到子范围的基本要素,使大系统逐渐落细、落小、落实,为学生思政素养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研究以材料学专业的基础课“聚合物原料与助剂”为例,剖析了“聚合物原料与助剂”的课程特点,探索了高校工科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工作路径。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自然流畅地融入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方法。以工科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事件为切入点,以家国情怀为深入点,以百年党史中的时代楷模为生动素材,将文化自信自然融入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旨在开发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特点

“聚合物原料与助剂”是材料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助剂的分类、组成、功能、机理、应用、选择原则等内容。重点讲述了抗氧剂、热稳定剂、增塑剂、增强剂、界面改性剂和阻燃剂等市场份额比较大的高分子助剂,是一门系统性综合课程。其先修课程为材料科学导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后续课程为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该课程在本科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对助剂有一个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和后期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毕业后从事聚合物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4-5]。通过对“文化自信”思想理论的学习,课程教学团队发现该理论与“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文化自信”思想理论,贵州理工学院材料学专业以“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为代表,逐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创新性发展”是培育和弘扬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而中国聚合物原料与助剂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深刻体现。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流畅地导入基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尝试深度挖掘本课程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其爱国主义情怀。

2 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2.1 将文化自信自然流畅地融入工科课程思政建设

工科特有的优势是其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授课老师可以将更贴近生活的思政元素发掘出来,自然流畅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对于“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这门课而言,聚合物材料的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日用品、化工、电子到通讯工具、医疗用品、航空航天等领域,覆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代大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聚合物产品带来的便利和福祉,以此为切入点植入思政元素会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增塑剂一章时,可以结合课程特点,以“中国塑料产品变废为宝”引入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通过讲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创新精神、环保节能思想。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塑料管道叫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是通过在回收废旧塑料垃圾(洗发水瓶、垃圾袋、电线皮等)中加入助剂进行改性而成。其环刚度和耐磨度比普通钢管高出几倍,且使用寿命长达70~100年,与其他管材相比,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绿色环保。用一台几吨重的挖掘机在管道上碾过,随后将挖掘机挖斗从管道的上方砸下,都未对管道造成任何损伤。这种坚硬的管道用途广泛,可用在高速公路和铁路排水、生活排污、雨污分流工程等领域。相比于金属管道,该管道重量轻,有利于搬运、安装和维修,在工期紧、施工条件差,或者复杂地貌(例如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的喀斯特地貌)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这种特殊管道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土壤、自然酸碱等条件下,该管道不易结垢,不会被破坏,其流通面积也不会随运行时间增加而减少。

如今,很多类似的自主研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添砖加瓦。授课老师可以在对应的授课章节邀请与本课程相关的企业专家、工程师深入校园进行宣讲,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实际案例给大学生讲解工程方面的经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工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2.2 将思政元素多角度、多途径融入工科教学

2.2.1 以学科发展史里程碑事件为切入点,树立文化自信

受历史局限,中国的工科发展起步较晚,经历了曲折前进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学科发展史里程碑事件、科学家科研报国等具体案例作为思政切入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使学生了解中国自主研发之路、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帮助学生建构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具思政感染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和获得感,提升育人效果。

以“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为例:众所周知,助剂可以提高聚合物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性。而少为人知的是,仅仅就在三十年前,助剂生产仍然只被国外技术掌握。中国助剂从无到有,到工业化,再到自主研发和独具规模,经历了一个学科求真务实、艰难突破的过程,该过程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在推动科技进步、国富民安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驱者们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赞叹和自豪,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

在讲授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导论部分时,可以以“中国助剂自主研发之路”引入江苏镇江天龙化工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1988年,俞杨、陈祝华、朱肇树和张广路四位化学工程师创立了天龙化工公司。公司研发生产的4B酸等产品迅速被大型化工企业选用,公司也渐渐成为颜料中间体的全球供应商。到了90年代初,国际形势巨变,公司失去了订单来源,举步维艰。面对纷纷离去的工人,他们咬牙挺了过去。到了1996年,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四人决定响应国家号召,转型走高科技环保化工路线,继而投身助剂的研究。助剂的自主研发耗资巨大,但是为了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把真正的先进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整整三年时间,除了给员工发工资,四位创始人分文未取,公司所赚利润全部投入到了助剂的研发中。就这样,硬是开发出了“添利润”品牌的助剂,并很快打破了国外品牌一统国内市场的局面,市场价格也因此下降接近一半,回归了合理价位。随后,天龙化工还掌握了全球前三的颜料衍生生物增效剂,并独创了松香衍生物等产品,为中国助剂破冰开局。

2.2.2 以家国情怀为深入点,延伸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历久弥新,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与国家共休戚的价值观,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授课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以家国情怀为深入点,延伸文化自信,给学生树立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硫化剂一章时,以浙江大学沈之荃院士为例,引入中国由基础研究转向产业化的道路,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自信和底气。1963年,沈之荃院士发明了三元镍系催化剂,成功合成了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其加工性和材料性能很好。但是,从找到高效的催化剂,到实现顺丁橡胶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后,沈之荃院士团队多年深入车间一线,试图跨越实验室和工厂的鸿沟。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在锦州石油六厂的小试和中试,1971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第一套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发展到1976年,已在全国建成了四套同等规模的生产设备。数年间,我国顺丁橡胶的产能已经超过了7万吨/年。至此,全面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为中国工业和国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沈之荃院士为发展我国合成橡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橡胶的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讲授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界面改性剂一章时,可以以高分子物理化学家江明院士为例,引入中国自主研发、步入国际最前沿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体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江明院士的童年时代经历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所见所闻所感使他立志报国强国。他于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求学,1958年毕业后,与于同隐教授一起创立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江明院士相继研究了聚合物的相容性、络合和分子组装,为中国聚合物工业踏入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聚合物工业强国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同时,江明院士的科研课题组至今共输出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些学生已经成为著名的教授和学者,一些学生成为知名企业家和行业技术带头人,延续了江明院士的报国强国之路。江明院士深深的家国情怀、人格风骨和学者风范令人敬佩和感动,起到了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

2.2.3 以百年党史中的时代楷模为素材,坚定文化自信

回望党和国家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在血雨腥风中前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也是一个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记载史[6],其精神和要义与工科专业的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的发展史不谋而合,因此,党史中的时代楷模和事例具备了自然融入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党史教育和时代楷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党史中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与工科发展史相结合,选取时间线契合的事迹作为思政教学素材,让当代大学生以党史中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增强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

例如,在讲授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配方设计时,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例,给学生展现袁老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这些年来,袁老被授予各种称号,但是中华儿女更愿意亲切地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课题组发明了我国杂交水稻的主要育种技术,切实解决了全世界的粮食问题。1959年,中国出现全国范围的饥荒。此时,30岁的袁隆平立志对水稻进行人工杂交干预,为国家谋出路。当时是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美苏的主流农学家都反对水稻杂交,西方有些科学家更是断言:“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这种情况下,袁隆平毅然走在了和教科书、和美苏发达国家相反的道路。从196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前四年一无所获,然而,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在随后的两年实践中他证明,杂交技术可以提升水稻产量,到如今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迈向应用转换阶段。半个世纪以来,袁老都扎根稻田,寻找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钥匙,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缜密严谨的作风给全世界带来福音,饱食者当常忆袁老!

党史上的先进典型,他们追求的崇高品质和道德理想,是思政课中感化、温暖和鼓舞人心的强大助力,为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贡献精神力量,授课老师要抓住百年党史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作为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有力推手。

3 结语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更源于新时代的伟大历程。“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的特质与文化自信理论高度契合,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将继续梳理学科发展史、工科先驱者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精选符合学科特点的思政案例,构建工科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元素的多层次网络体系,做到自然流畅地融入。

猜你喜欢

助剂工科思政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不同烧结助剂对YAG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