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21辜爽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钢琴学科核心

辜爽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现如今,各大院校的课程优化与教学改革,均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了教学理念的首位,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以德育人”的思想,可见各个高等院校已深刻意识到了“育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育的核心,方可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人”,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以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便会显得滞后与单一,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我们要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以培养具有合格基础教育素质的音乐教师为目标,其中的钢琴教学环节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培养现阶段基础教育急需的师资力量为立足点,对目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主要教学困境进行了深度剖析;以明晰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外延,建立和完善的钢琴教学板块为目标;探索明确钢琴学科的知识、线索和教学方法,将其融会贯通,推动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以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音乐人才的综合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是对高校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研究与教学困境

(一)国外核心素养教学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上几个核心的教育性组织及国家都开始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核心素养框架系统。核心素养开始成为了西方国家推进教育学科发展和教学制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发展核心素养已然是一个全球性共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了以终生学习为目标的素养研究项目;国际经合组织将核心素养定义成一个整合了多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态发展的概念,其教育目的就是训练人能在社会活动中进行高层次的生活;还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把个性发展作为了核心素质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它以发展核心素质建设为核心内容,积极倡导并培养自信独立的个体、自主的学习者、积极的社会贡献者等;而美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体系与之前的体系相比则更加系统和全面,被称为“21 世纪学习体系”。在该体系中,各个具体学习科目都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了教学,其交互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综合性取向型体系,该体系对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更加有利。而上述的重要教育组织和发达国家也都将其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与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进行了大量的有效融合,在各大高校中展开了实际推广和应用,并通过教学反馈,对其进行了不断地优化与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国内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现状研究

笔者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面向音乐教育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院校领导等,合计发放了500 份调查问卷,以对目前国内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现状进行调研。共回收了475 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为423 份(有效率为84.6%),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就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而言,女性人数为239人(占比56.50%),略多于男性人数,受访人群年龄多位于19-35 岁之间,年龄在18 岁及以下的受访人数为34人,19-25岁人数为132人,26-35岁人数为167人,36-45岁人数为71 人,46-60岁人数为39人,60 岁以上人数为20 人。受访人群学历(受教育程度)集中于本科、硕士阶段,博士、大专人数相对偏少,其中本科学历占比为60.7%、硕士学历为20.7%,博士学历为8.8%、大专学历为10.8%。

2.教学态度与重视程度现状

高校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态度与重视程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问卷调研及实地考察数据整理统计显示,大部分(282 人,占比约66.67%)受访者表示任课教师的钢琴学科核心素养良好,教学态度相对积极,能够依托钢琴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积极备课和讲授;部分(106 人,占比约25.06%)受访者表示任课教师的钢琴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态度相对一般,备课上不具有创新性,教学内容相对固化;仅有极少受访者(35 人,占比约8.27%)表示钢琴教师因课程不受重视所以教学相对敷衍,教学态度不认真。

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对于高校音乐教学重视程度的态度上,仅有小部分(92 人,占比约21.75%)受访者对高校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表示满意;大部分(289 人,占比约68.32%)受访者表示高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教学建设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一般;还有部分受访者(42 人,占比约9.93%)表示,高校未充分重视钢琴学科对综合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致使在教学过程中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教研室、硬件设施等。

3.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现状

根据问卷调研及实地考察的数据整理得出现阶段高校音乐课程教材选用情况:240 位受访者(占比约9.93%)表示其使用的是高校音乐教材,176 位受访者(占比约41.61%)表示其使用的是自选教材,7位受访者(占比约1.65%)表示其使用的是校本教材。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教材大多沿用已有教材,少数院校会运用自选教材进行授课,而音乐教育专业类的教材几乎没有。

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有固定的科目,但科目并未统一,且所涉钢琴能力不全面,课程设置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汲取。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部分高校钢琴课程课时安排情况不佳,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仅在某一、二学年开设钢琴必修课,钢琴选修课程也安排较少,给予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时间较为短暂,有针对性地深化授课的时间不够,实践类课程大多属于辅修类课程,也未得到足够重视。另有,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身所在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与艺术实践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周期化的开展;课程考核模式及形式也较为单一,大多以在期末进行独奏演奏为主,忽视了对综合能力的考量及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4.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根据问卷调研及实地考察数据整理统计可得出,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在钢琴学习能力上,即演奏技巧(360 人,占比约22.97%)、即兴演奏(127 人,占比约8.10%)、自弹自唱(212 人,占比约13.53%)、舞台实践(127 人,占比约8.10%)、教学能力(233 人,占比约14.87%)、审美内涵(233 人,占比约14.87%)、视奏能力(275 人,占比约17.55%)七个方面相对来说均有提升。

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表示,在专业学习中,演奏技巧、视奏方面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实践综合能力里的即兴演奏以及舞台实践是他们最为薄弱的方面,即兴能力是他们最为欠缺的能力。其次,调研中发现,学生在自弹自唱、实际教学能力以及审美内涵方面也有所欠缺,急需提升。

国内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对钢琴演奏的基础技术更为侧重,即“重实训轻理论”模式,这一点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符合高校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因而,我们需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钢琴学科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和审美观为目标,让高校的钢琴教育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得到重要的价值体现。

(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教学困境

1.授课形式单一、缺少理论渗入

其一,专业音乐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将 “钢琴课”尊为“专业课”,其余相关科目被划为“副科”行列。集体课、小组课等课堂模式被忽略,过分强调基本功训练与演奏技艺的精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教育理论、教学规律和社会实践,合作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十分欠缺,教材选用上也未完全契合社会需求和实践所求。其二,大部分高校依然以“师传生承”“口传心授” 的授课方式为主,未实现多元化教学,难以确保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其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囿于基本曲目的实践练习,而未费心竭力地将钢琴曲目背后的基础理论、乐理知识、理性思维等铺陈论述,与实际演奏内容加以结合。其四,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双师型”教师队伍亟待建设,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且现今诸多高校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共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指导模式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待更新。

2.偏重技术训练、缺失情感表达

其一,一般而言,钢琴课程均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目之一,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曾进行过音乐学习,学生之间专业水平与能力差异较大。遂在现行专业化的钢琴学科教学方案中,大多偏重技术技巧练习、忽略音乐情感表达,致使学习者无法充分领悟到钢琴艺术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趣味低落,积极性不高。其二,不同类型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与定位有所差异,譬如培养专业表演人才和培养音乐教育教师的目标的方法就各不相同,但目前,高校统统未将专业级演奏技能与实践应用能力、人文内涵培养等完满契合。其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应注重大学生音乐情感素养的养成,现今高校钢琴教学中对于人文精神的熏陶、价值观的培养等层面均差强人意。

3.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知识匮乏

其一,钢琴学科中即兴伴奏课最具学科综合特点、也最能彰显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兴的编配伴奏能力能够使大学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渐次变化的多元诉求,也可襄助于基础音乐教育。现阶段即兴伴奏课程已全面纳入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教学体系,然课程大纲固守传统、部分教师授课内容千篇一律、课程评价敷衍了事。其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审美教育必不可少,“一对多”的钢琴演奏课和钢琴作品赏析课仅能辅助大学生获取钢琴基础知识,无法锻炼其“所学乐器+音乐知识+音乐审美+综合素质” 的综合能力。各级音乐院校理应更加正视与看重钢琴学科的与时俱进,革新现有不贴合实际的教学路径与模式。其三,单独的一对一授课、集体课、小组授课等多种授课模式各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不能简单地进行“二选一”,应兼顾各班学生总的学习水平,从现实角度考量每节课应实际选用的授课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教学对象基础差异较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其一,各大高校招生数量不断递增,钢琴教育专业学生入校时钢琴学习基础、视唱练耳、乐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而教学内容与方法却过于单一。其二,学生日常学习的方式、接受力、效率、积极性、抗压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为实际教学方式的设置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其三、目前高校的音乐师资力量不断趋于年轻化、高学历,青年教师在演奏、视奏、即兴伴奏等专业业务能力上很强,但往往因为阅历不足,而缺乏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其四,部分高校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在音乐教师向外进修、交流等学术交流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没有给音乐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先进的交流平台,且在学术研究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忽视了对科研及教学创新的重视,缺乏科研成果的产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教学模式

(一)增设“美育”课程、创新演绎形式

“美育”课程是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牢牢把握音乐教育需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这一内涵,且把作为内涵中最核心的板块—感知察觉能力这一部分放在音乐教育实际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可以使学掌握相关钢琴曲目的演奏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美学,实现学生专业素质与情感感知力的综合提升。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将其融入钢琴表演及即兴创编实践环节,着力打造“全能力”的学生。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增设“美育”类课程,除却钢琴专业任课教师讲授演奏钢琴基本技巧此应有之义外,还应有意识引导、抒发曲目风格特点、背后故事等审美层面的知识与赏析等作用,这些能够使得大学生的音乐美育能力得到“润物细无声”之提升。通过美育教育原则和理念的落实,让大学生在钢琴教育中得到技术的熏陶和心灵的陶冶,能够提升其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致与动力。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借由“合作性”演绎形式之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完善课程体系、丰富人文底蕴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承载着提高社会音乐教师的整体素养水平的重任,教师作为钢琴学科学习的引导者,其个人的音乐感悟感知,对学生对钢琴的兴趣和审美认知都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

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更高水平的教学要求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精进提出了要求。因此,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构筑并完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课程体系,以钢琴作品为出发点,拓宽钢琴音乐的学习范围,结合钢琴艺术史相关知识背景,借助国籍有别、风格迥异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完成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由宽度到广度再到深度的周期性升华,提升优秀中国钢琴作品的授课比重,通过民族音乐作品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教材,适当增加合作性质的曲目,增添实用性更强的教学用书,且不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根据知识网络的更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即兴伴奏教学和自弹自唱实践组成了钢琴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这些也是各大高校在钢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存在于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课程相互的衔接中,如何达到即兴伴奏课程和自弹自唱教育课程的完美融合是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这则需要各相关主体积极探索。第四,完善教学评价内容,运用积极激励的评价方法,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补充教学评价的主体,如:学生互评,家长、实习单位评价等方式。

(三)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以钢琴学科专业教学为基础精进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课程效果,高校应该跨校或者跨学科组建多元化的高等级教学研究团队。钢琴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但其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高校音乐专业钢琴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教育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深入探讨,形成不同器乐、声乐等方面的互通和交融;并且也可打破壁垒,与语文、美术、地理等相关人文学科进行渗透交叉与迁移融合,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

通过教学团队不断地去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升华钢琴课程的接受程度,开启教学团队成员的共同授课机制,并运用新型的课堂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STEAM、SMILE 微笑课程等,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互补的优势,让学生得到最全面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展开钢琴课程教学“可视化”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将音乐原有的旋律、节奏、和声、调性等抽象性的听觉要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演变为“可视化”的音乐之美,加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课程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加速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课程的良性发展,有效地加强高校对专业教学质量、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

(四)感知音乐情感、拓展内在感知

钢琴教育是一门拥有丰富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过程,并能够对弹奏的钢琴作品产生独特的见解,其间,“自我感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钢琴专业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旋律起伏、节奏变换等方式感知音乐情感,并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其对于音乐中各个元素的敏感度,建立起其良好的“内心听觉”。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视频、音影资料、线上微课等来开阔学生钢琴学习的视野;仰仗数字化教学手段和全媒体教学渠道,优化教学设计,展开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通过列举一些教学案例,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满足学生自我的情感感知与表达的需要,拓展对于钢琴音乐的内在感觉和动力,在更大程度上整合大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

在课余之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听、多看、多问。学生可以在校图书馆借阅钢琴教育等与音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在知网查阅学习相关文献进行精读研究;与专业老师交流自身的学习体会;参加大师的钢琴公开课及独奏音乐会,在现场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采用众多方式丰富音乐视野,提升个人专业修养。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储备的珍贵人才资源,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自身素质将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前景。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借由不同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在钢琴教学和音乐艺术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施音乐审美教学与情感加载,通过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把握,让音乐学习者具备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审美品味、准确地审美评判、丰富的音乐情感,让学生从精神上到心灵上均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均衡且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钢琴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