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与发展

2022-12-21杨力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拉美

□杨力/文

拉丁美洲文学传承与发展中,区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外来化和拉美化、后进性与突进性等方面,这也成为拉美文学区域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拉美文学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拉美文学的区域性特征,结合拉美文学基本主题,即本土的文化、出走与独立,最后提出拉美文学的未来发展。

1959年在古巴运动成功以后,其他国家纷纷开展运动,各国强调要将帝国主义的干涉摆脱掉,促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独立发展,在发展中融入民族特色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一情况下,促进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出现。1980年来,拉丁美洲各国呈现出历史相似、相互交织的情况,也出现相似的语言、信仰,并且在各国文学方面也呈现出相似特点,有着很强的历史性。当前对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进行探究,寻找其中的发展意义和价值,能够更好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基础。

1 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

1.1 外来化和拉美化

拉丁美洲文学形成区域整体化,与外来化和本土化的长时间矛盾运动有关。从拉美文学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拉美文学在原初形态方面就有着较强的外来殖民性。在新大陆形成以后,西班牙人来到此处生活,随后将活生生的历史写成文字,从而构成了编年史,殖民者在对自己的开拓业绩进行歌颂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史诗。殖民地文学的开端是历史和史实,促进殖民地文学的发展。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发现新大陆是一件很大的事,全欧洲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大陆的发现,为让人们好奇心和舆论关切得到满足,哥伦布开始通过公开的书信、日记,对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阐述,致使书信、日记,还有报道文学由此而生,在记载的过程中,通常以文化、风光人情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欧洲人对新大陆有充分的了解。在新大陆,风土人情还有具体事项的描写中,大多数作者都是西班牙王室派遣的,主要在新大陆担任将领、神父或者士兵,这些人都受过不错的教育,能文能武,除了本身是军人以外,还对语言艺术有很深的了解,是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者,也是在者精神方面对新大陆进行征服的征服者。在作品创作中,主要运用16世纪比较典范的西班牙文的语言,详细记述了当地风光还有征服国家的情况,进而更好地介绍给欧洲[1]。具体而言,当时还未能出现职业作家,所以未能出现可以和欧洲黄金时代进行比较的作品,新大陆和欧洲相比,一些作品显得十分单调、贫乏,三百多年中只有几十部纯文学史诗和史记得到传承。

在16世纪到18世纪是拉丁美洲被殖民统治的时期,所以无法独立的发展文化和文学,只能对宗主国的文化模式进行照搬,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学深刻影响着拉美文学。一些有着人文主义思想的资本主义文化,在文艺复兴开始和宗主国文化一起进入拉丁美洲。并且在文艺复兴运动过后,其他文学又被广泛地融入到拉丁美洲。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巴洛克文学,且在传入以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末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外来殖民者与土生白人矛盾不断激化有关。同时,因为受到法国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独立运动。在独立运动过程中,法国大运动时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口号是运动的主要理论基础,还有很多知识分子直接加入到大运动中。海地是1790年独立运动的第一爆发地,随后形成连锁反应,整个新大陆开始爆发独立运动[2]。整个拉丁美洲在1812年开始就被卷入到了独立运动中,在1826年,大部分地区宣布独立,开始建立共和国,这也意味着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灭亡。独立运动持续了30多年,在这些年中极大地影响了拉丁美洲文学区域的形成,通过独立运动,让拉丁美洲国家获得独立的主权,也造就很多优秀的文学家,尤其是对独立运动进行呐喊的文学奖,这种情况下不断强化了文化和文学的独立意识。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当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在文化和文学方面呈现出衰落的情况,大多数的优势都被其他思想所取代,即新兴的英、法、美资本主义思想,这导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文学的繁荣时代也随之远去。在文艺复兴以后,西班牙国家没有出现过更加优秀的作家,尤其是与塞万提斯相比的作家。相反,一些其他形式的文学向着高峰阶段发展,比如法国的浪漫主义,还有英国的现实主义,呈现出大量的优秀的作家。

到了19世纪,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发展主流是将西班牙摆脱掉,崇尚法国。在此背景下,拉丁美洲地区文化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受到法国的影响。在富裕的家庭中,摆满了法国的家具雕刻,并且资金丰富的都选择到巴黎旅行一次,大多数南美家庭开始在法国定居。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将去法国巡礼当作自己的一种追求。拉丁美洲文学在法国和欧洲文学的影响下,出现启蒙思想和新古典主义,这些逐渐成为拉丁美洲作家进行创作的精神源泉,将西方欧洲国家的古典文学名家当作楷模,并对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展开研究,试图和西方欧洲国家的文学亦步亦趋。在19世纪30年代,拉美地区的年轻知识分子开始阅读法国的维克托·雨果等作家的作品。拉美地区的西班牙式流浪汉小说逐渐被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替。在19世纪末,拉丁美洲地区开始有大量的英国、法国的移民,这一现象一直持续下去,20世纪40、50年代是高峰。在移民过程中,除了带去了欧洲发达的科学技术,还将欧洲文学新观念以及新作品带到了拉美地区,从而在拉丁美洲地区形成拉美文坛和欧洲文坛互相呼应的关系。

1.2 后进性与突进性

拉丁美洲区域文学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有欧洲文学的重要分支,在与欧洲以及亚洲文学的对比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后进性,开始于16世纪,拥有本土文学艺术是在19世纪。然而在进入20世纪以后,拉丁美洲文学迅猛发展,在文学后进区域取得显著发展成效,并成为国际性、先锋性较强的主要文学区域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文学发展,并对世界文学新潮产生较大的领导作用,对于世界文学格局而言,拉丁美洲文学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就拉丁美洲文学实际发展进程来说,后进性和突进性之间形成的矛盾统一就是拉丁美洲文学区域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拉美文学的发展中,突进性是持续创新、进步的必然结果[3]。具体而言,拉美文学中后进性与突进性产生一种有利于发展的矛盾运动,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首先,第一阶段是16世纪殖民时代至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时期,这一阶段的拉丁美洲文学属于对欧洲文学进行模仿的阶段。在移植模仿欧洲文学的过程中,拉丁美洲作家对这一模仿坚持了三百年,在模仿期间,也为拉美文学追上欧洲文学孕育和创造了许多条件。比如,针对国家发展的独立运动为拉丁美洲文学的独立奠定基础和条件,在整理发掘印第安文学中,也对拉丁美洲文学的本土性自觉产生促进作用。

其次,第二阶段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在这一时代的发展中,为了让拉丁美洲文学赶上欧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开始采用同步性发展的方式,与欧洲文学实现同步性,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19世纪20年代,这一年代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在具体发展中,浪漫主义文学向着兴盛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这一文学,为了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同步,拉丁美洲文学选择在其后发展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同步前进的方式,促进拉美浪漫主义文学的有效发展。虽然欧洲是拉美浪漫主义文学基本原理起源地,但是拉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对自主的精神比较肯定,进而奠定了拉美文学独立的理论基础。拉丁美洲文学发展中,浪漫主义文学对欧洲浪漫主义有着较大呼应,但是在很多方面与欧洲浪漫主义又有不同之处。拉丁美洲作家在回归大自然的观念下,改变欧洲作家追求异域风情的创作方式,而是通过对新大陆本身大自然和风俗人情进行歌颂的形式,提升文学创作效果。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主要强调的观点是回到中世纪,而与之不同的是,拉美作家比较注重挖掘和整理古印第安文学。不断将人对于生活的理想化特点表达出来,进而更好彰显拉美文学的创作特色和价值。拉美作家在语言的应用中,强调对大量外来语的吸收和应用,对西班牙纯正语言持反对意见。在19世纪60年代到来以后,拉美浪漫主义小说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向着感伤主义方向转化。在感伤主义中,比较关注社会和自然的对立,并认为后者受到了前者的伤害,进而对回归自然的观点进行传播和弘扬。在拉美文学前期发展中,比较重视浪漫主义,但是在后期发展中,其浪漫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回归自然,这一目的是美化印第安人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最后,第三阶段的拉美文学呈现出爆炸式的区域性特征,大量的新小说呈现出来,且远远超越欧美文学,在世界中的领先发展。20世纪中期是第三阶段的起步阶段,在当时许多内容新鲜、手法新颖的小说出现在拉丁美洲的文坛上,被评论界称之为“新小说”。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新小说发展势头较猛,呈现出创作空前繁荣的特征,越来越多名家名作涌现出来,为读者带来许多新的读物,更是让世界文坛颇感惊异[4]。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势头十分猛烈,所以评论家们就运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词语——“爆炸”来形容这一壮观景象。在发展中,这种强烈的、拥有冲击性的方式呈现的活力和威力,让拉丁美洲文学的这一现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罕见现象。同时,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不是一时的,而是经历了连续性的爆炸。在1970年到1980年,拉丁美洲文坛上出现许多小字辈的作家,这些作家具有较强的年富力,这些作家在运用创新精神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让拉丁美洲文学再一次出现繁荣景象,被评论界广泛称之为“后爆炸”。

2 拉丁美洲文学的基本主题

2.1 本土的文化

拉丁美洲有着独特的地域特点、文化,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孕育了许多文学流派,不同文学流派在发展中都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展开创作,例如,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为例,在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立足于印第安人和黑人的信仰以及观念,对拉丁美洲特有的自然、现实还有人文进行有效描写[5]。拉丁美洲与其他国家一样,存在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特点,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本土文化进行有效描写,运用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将拉丁美洲的本土文化和历史变迁有效展现出来。拉丁美洲的当地居民有着古朴的原始信仰,文学创作和本土文化、古朴的原始信仰相结合,能够使拉丁美洲文学的基本主题更为明确,也会通过不同的文学创作手法,将当地历史变迁以及人文风情展现出来。拉丁美洲有着三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殖民地的经历对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文化带来较大破坏,然而本土文化一直对当地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一些神话传说、信仰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本土文化,这些也是拉丁美洲国家民族意识的主要根基。在文学创作中,以不同的手法为外衣,结合当地现实,对地区居民的真实生活和思想观念进行刻画,能够将当地历史变迁、文化融合揭示出来,进而更好促进其文学创作价值的提升。

2.2 出走与独立

拉丁美洲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爆炸后”文学,在这个时期发展中,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作家涌现出来,就女性视角进行女性作品的创作。从拉美女性文学主要特点来看,大多数作者是立足于女性的视角叙述故事,对宏观世界进行描述,对女性微观的内心世界进行表现。在作品创作中,重点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目的是将女性自主独立的精神表现出来,在生活方面凸显女性的中心位置。比如,在《看不见的山》中,德罗伯蒂斯运用比较细腻的笔触,还有对心理的精准描写,谱写出一个家庭善待女性进行持续抗争的历史。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与女性独立、勇敢的形象形成对比的方法,描写出对于三代女性生命均比较重要的几个男性都曾经对他们进行施暴,在需要这几个男性承担相应责任时,而男性选择退缩或者缺位。在小说的描述中,三个女人和男性之间的关系发展历程是对女性主义思潮发展过程的暗示[6]。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夏娃不仅对自己的自身价值有所追求,还让自己走出家庭,对社会发展有所关注,通过这种形式也将女性争取主体性的领域从家庭向着社会的方向拓展。

另外,三个女性在早期都经历过压迫和抗争,通过这种方式将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表达出来。在小说的中期,两位女性获得经济独立,为自己创造了事业,不再依赖于男性,这是作者重新构建女性文化和身份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后期,女性和男权和解,将最开始简单的男女对立抛弃,对性别角色进行解构,目的是创建更为和谐共生的性别关系,通过这种创作形式也将作者超性别意识体现了出来,又表明出女权进入社会,为推动全人类社会体制的构建奠定基础。

3 拉丁美洲文学的未来发展

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以后,大多数作者从丰富的历史传统中吸收营养,而且很多历史传统根植在拉美几个世纪,通过对历史传统的应用和借鉴,能够让更多人对拉丁美洲历史和发展有一定了解。拉丁美文学的未来发展中,其根本目标和方向就是立足于本土特色,以及现实发展情况,加强文学的有效创作,在继承地区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信仰信仰的基础上,对崭新的现代化作品进行创作。而且拉丁美洲存在多种种族文化、信仰并存的形式,对相关文化和历史知识进行继承,并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是最佳创作方式之一。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式发展以后,全世界对拉美文化的看法得到较大改变[7]。又让全世界很多新兴作家将拉美地区的作家当作导师顶礼膜拜,比如富恩特斯、马尔克斯等。即使当前很多人普遍认为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已经成为历史,且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其他的文学创作形式已不再像之前一样炙手可热,但是这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却不能被抹杀,而且这些文学的创作也是任何一种文学流派都不可轻视的,所以,在对拉丁美洲文学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魔幻现实主义当作重中之重,更应该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为其他文学创作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经验。

4 结语

拉美文化作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崭新文化,不仅是一种国家或者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文化,其中主要包括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文化、印第安文化,还有黑非洲文化,在拉美文学发展中,也是通过多国家、多民族构成的,属于一种没有国界的区域文学。区域文学包括外来化和拉美化,后进性与突进性特点,掌握其特点,可以为以后的文学分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拉美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拉丁美洲正进入低速增长周期
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