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作品的多样化与本土化问题
——以有声语言艺术为例

2022-12-21刘玉杉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本土化全球化

□刘玉杉/文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艺术呈现丰富多元的特点。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本土艺术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艺术的交流与对话,其中以播音主持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有声语言艺术,在全球化的交流与对话中面临着多样化和本土化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不单单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存储方式,有声语言也不单单是人际传播中交流的简单工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一个国家文化尊严的载体,有声语言应该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作品多样化与本土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积极寻求交流、互通,并寻求发展的最优解。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全球化可以看做是世界成为一个互动整体的过程。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本土艺术的同时,也积极推动艺术的交流与对话,不同文化特质的艺术共存互动现象更加明显。当下,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不断壮大,高雅艺术和大众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受到关注。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并且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媒介变革在当代艺术嬗变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的变革推动了艺术各门类在内容、形式和审美特征上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有声语言艺术的视域下我们发现:在语言接触日加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全球传播与语言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个民族对自己的语言都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语言的传播动力和语言的地域局限性必然也影响着全球传播[1],这一点也在限制着有声语言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多样化的交流。在有声语言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在有声语言艺术的本土化和多样化问题的矛盾中把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道路?本文将通过简要的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1 全球化背景下有声语言艺术的发展现状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艺术世界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艺术的多样化与本土化。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日益紧密地相互联系和彼此交融,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其本质是全球化促成了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也推动了有声语言艺术在新的时代范围内扩充其内涵[2]。

1.1 调整创作技巧,积极寻求对话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频繁,以有声语言艺术为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播音主持工作走上国际舞台。其众多创作技巧也为在国际舞台中寻求更多受众,改变受众的态度、观点,传播中华文化进行了调整。如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不管是中文版配音,还是在语言上经过复杂转换的英文配音,都以轻松快捷的有声语言艺术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舌尖上的中国》广受好评不仅仅来源于优秀的本土化根基,更来自有声语言艺术在语言样态转换、话语体式转换、叙事结构改变、文章基调斟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多样化的改变,以达到更让海外受众接受的传播目的。

1.2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艺术在双语环境中多元发展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媒体样态有着各式各样的差异。要想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将播音主持艺术工作放入全球化的背景中,寻求多样性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对内调整有声语言创作技巧、创作要素,对外借用海内外具有公信力的资源、从他国的视角、思维进行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艺术创作。

疫情期间,CGTN推出品牌产品“Facts Tell”栏目证伪海外谣言、帮助澄清事实、传递事实真相、回击海外媒体污名化中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例如,“Are policemen shooting novel coronavirus patients on the street?”等视频以主播出镜、专家采访等形式,用海外报道截图和文件证据,有理有据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受众澄清无良西方媒体借疫情抹黑中国的不实言论。除了深入一线采制大量新闻,CGTN还持续为外媒提供连线报道,构建媒体传播合作矩阵。在电视频道的各个栏目中,前方记者与包括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福克斯新闻台、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等在内的海外主流媒体频繁连线,再如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CGTN推出的热点讨论类广播节目《RoundTable》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主持人在中国播音学的业务基础之上开始运用双语,在中英双语交流的过程中,有声语言艺术在播音主持的实践中这种语种的跨越,有声语言艺术也在这样的拓展中,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

1.3 有声语言艺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科学、技术深度弥合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特别是装置、 影像、数字艺术、多媒体表演等跨媒介艺术领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策划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3]。以播音主持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有声语言艺术在实际的行业运用中,艺术作品主体也呈现岀了技术要素密切合作、生产过程逐渐拥有专业化的分工与广泛的跨界协作特征。

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短视频在近几年中迅速发展,其高度中心化、基于图片和影像、有情感驱动的特点在短视频领域中更为凸显,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的艺术性表现也不容小觑[4]。在这个“无视频,不网络,无网络,不传播”的时代,短视频从民间文化走向公众传播的,它一开始就以生活化为底色,进入公共化传播后,生活化也是其基本的表达策略。有声语言艺术在短视频创作的过程中,开始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Web2.0技术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流量红利以及视频拍摄、编辑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之上,开始适应语速快、语句短、口语化、幽默化等特点,并深度融合。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声语言艺术多样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科技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曾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全球化并非片面地西方化,真正的全球化是各国各地区文明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交融的结果。这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声语言艺术多样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问题。

2.1 不应过度模仿西方节目制作范式,要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

以播音主持工作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有声语言艺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眼于实际发展,既有全球性的共同文化命题,也应保有本土独特的脉络与体系。21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科技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全球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而是各国各地区文明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交融的结果。我们必须坚定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民,坚持服务大局,推动经济发展,用有声语言艺术成风化人,培育社会风尚,激励人民奋进,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塑造可亲、可近、可信的中国形象。

2.2 播音主持艺术的本土化要注重不断发展和深入

无论是播音主持艺术还是有声语言艺术,都必须放眼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中国的播音主持艺术从炮火纷飞的战火中走来,其社会功能在近现代国家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强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如今也更应该成为国家或民族文化自尊与集体意识构建的重要工具,不断深入挖掘本土化的内涵。

2.3 本土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族国家文化的简单符号化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且具有极强的感性色彩,是对形象和感觉系统的文化性符号构建。因此,个体文化背景和集体文化特性是创造艺术现象的根本语境。广大从事有声语言艺术的播音员主持人应珍惜和尊重所生长环境和历史积淀,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也要主义避免刻意强调艺术家的地域性和民族特性,在创作中传承本土文化基因。

3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全球经济化的过程中,有声语言艺术工作者必须在有声语言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把握好有声语言艺术的本土化和多样化问题,走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既要做好有声语言艺术的本土化深入,也要做好有声语言艺术的多样化交流。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5],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

在有声语言艺术多样化交流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又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交流互鉴,既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主旋律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又要走好有声语言艺术本土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成长之路,使有声语言艺术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声语言艺术多元化、本土化发展,也应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同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在不断学习,和而不同的过程中,把握好以播音主持为外在表现形式有声语言艺术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发展,催生有声语言艺术典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本土化全球化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