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发展学校支持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2022-12-20王建学

中国教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学术学校

王建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定位,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呼唤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扭转传统教师发展方式和载体的不适应,搭建新载体,发现新路径,是教师教育实践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引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教师发展学校的背景与内涵

教师发展学校是中小学与大学和教科研机构合作在中小学校原建制内设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培共同体,是为改进校本教研和提高区域教师培训质量而进行的校本实践探索。21世纪初,有学者借鉴英、美、日等国的做法,建议我国设立教师发展学校,并就“以校为本”还是“以师范院校为本”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全国各地虽有政府部门提出要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但在实践领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也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尚未形成规范明晰的概念、原理、方法途径和理论体系。实践中,人们一般从内部功能和外部价值两方面理解教师发展学校:从内部看,教师发展学校在制度层面明确了教师校本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回应了新时代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从外部看,教师发展学校是政府提升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抓手和培养骨干教师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实践应对策略,教师发展学校是地方政府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的积极教育改革行动。

二、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问题与目标

学校鲜活的教育情境场域和学生丰富的差异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土壤,更是素质能力提升的理论源泉。发展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人类推向一个剧烈动荡期,人类社会面临各种挑战,最重要的是科学教育。一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供给方式、认知方式、学习生态的革命性变革,呼唤传统科学教育生态系统重构;另一方面,未来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重新反思,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教师发展领域,专业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现场体验、培训内容重理论轻教学实践指导、供给与需求“两张皮”等问题突出,造成了理论下不去、经验上不来、上下不融通的困境。实现大中小学教师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中小学教师的协同发展,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途径。

优质中心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在区域教师发展中的引领辐射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科学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科学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的新趋势;指向实际问题解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更多具有研究意识的创新型教师;追求真理、研究创新的学术气质已经成为优质中小学的文化品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发展学校就是把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研究者、学科专家、优秀教师等联合起来,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和枢纽,探索高效协同的教师发展模式。既是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也是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枢纽。

三、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向路

中小学设立教师发展学校要坚持校本教研立場,以政府主导培训和联盟“目标协同共同体”为两翼的运行机制,加快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发展机制,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化基于问题解决和改善实践的学校教研。

1. 推进学科融通的“有收获的教研”

跨学科、跨类别、跨学校、跨区域、跨部门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搭建研究载体平台。年级组打通学科壁垒,提升跨学科共通性素养培养能力;教研组打通学段分割,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与科学素质教育,深化课程纵向融合;备课组打通学校建制,跨校开展集体备课,实现跨模块大概念统领“大单元”教学高质量实施;项目组打通区域阻隔,信息赋能名师远程互动,数字化教学分析系统和创新型科学教师能力提升数字平台,共同促进跨媒介合作;导师组打通部门界限,科学家与科学教师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共同“把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入课堂”。

2. 构建大中小学教师协同发展的科教共同体

以“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院”“开放实验室”“科学教育沙龙”等为载体,搭建科学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育人发展学术共同体。针对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面向全市小学生开放注册科学小院士,通过培养科学课程学习“小骨干”激发高质量科学课需求,通过申请项目开展科学教师专项培训,辐射和影响相关学校和教师。大中小学教师协同发展科教共同体撬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教师合作走向了师生共同发展。同时,与当地政府合作顶层设计学校教师协同发展机制,领导区域内低学段学校一体化改进。

3. 建设区域校本教研孵化器

发起成立共美教研联盟,联合合作学校积极推动跨学校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科教融合。教研联盟按照“高位引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3年来先后举办教师研修培训“工作坊”活动15场,惠及9个旗县区的2000余名教师。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工作坊中共同学习跨学段教材,打破学段知识技能的台阶壁垒,提升教师段通素养,实现了理念传递、资源共享、文化共建、质量共进、发展共赢的目标。目前,联盟学校共有36所,横跨3省5市,通过创新型教师科学素质发展数字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联盟学校科学素质和科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推进区域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搭建数字融合赋能的支持体系

教师发展学校以科学教师发展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融通、学习与研究融汇、教学与评价一体建设。搭建“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利用课堂常态化数据伴随式记录,以智能化精准学情分析报告,构建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教学行为大数据资源库,为教师成长与精准教研提供数据,支持教师教学改进的精准着力,促进教师的快速专业成长。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大学开展数据资源对接,建立学生发展跟踪、诊断和干预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融合课程学习参与数据对接学生发展,通过学习力评价、创新素质评价、体质与健康评价等综合评价系统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生涯规划。

5. 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师发展学校建立“教学分析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中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培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倡导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为联盟学校提供教学治理现代化样本。通过学科组、备课组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示、专家教师研讨交流、作品打磨再展示,三个环节迭代循环,形成了“厘清研究逻辑—搭建思考框架—形成设计思维”的教研范式。“跨學科文本阅读研究”专题以英语、物理、数学、生物试行学科合作;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合作开展“变量控制”“误差分析”“图表应用”等共通性素养课程整合,形成上位学科观念和大概念思想。

四、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职业,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方能行稳致远。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20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一文中讲道:“理论一旦成为一线教师手中的武器,他们就会真正地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和强大的行动力量。”教师发展学校倡导“要读自己的书,集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争当新时代教育家”,就是要为一线教师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制订《线上教学的标准》,以线上教学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变革的契机与主战场,实现教学方式重构;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以学习要素重新组织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五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教师教学实践。通过跨学科优秀课例和优秀作业的设计比赛,提升教师的项目意识、合作意识、跨学科工作意识。通过制订《线上教研活动标准》,发挥网上教研能留痕、信息化手段记录活动有轨迹的特点,提高教师的教研主体角色地位,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构建、虚拟教研室和实际教研室相互融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教师发展学校是创新型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载体,有其自身建设规律。一是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发展学校的立场、理念、目标,所有教师共享且贯穿于日常真实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链条,对“基于实践的学习者”的实践体验、观念、行动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二是健全的学术组织系统。建立学术机构,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辐射的教研组织体系,以信息、经验加工促进知识生产,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三是合理的教师专业结构。多学科、多学缘、综合性的专业结构,才可能学科交叉融合,进而为教师发展提供基本专业条件。四是强有力的学术引领。校长及其管理团队的学习领导力影响乃至决定学校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五是研究协作的学术文化。求真务实的学术价值是学术文化的灵魂,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术生产的基本方式,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发展学校的沃土。六是基于学术的评价体系。将学术态度、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适应教育新生态,做终身学习者。七是开放的学术生态。学校教育品质有保证,教师学术水平高,学校才具有引领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对区域乃至行业范围的学术影响力。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城镇学校自主改进发展路径的实践研究”(课题号:FHB160509)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教研学术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学术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