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
——以镇江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为例
2022-12-20骆雁
骆 雁
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定慧寺创建距今已逾1 800 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定慧寺大雄宝殿创建距今已逾1 300 年,并于1426 ~1435 年重建,现为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古建筑学研究价值。定慧寺有殿宇98 间、和尚3 000 人,参禅僧侣达数万人,两旁还有18个庵寺,称“十八房”,在佛教曹洞宗寺庙中具有显赫的地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刹,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全寺建筑高低错落,院落曲径通幽,建筑与院落皆掩映在古木苍翠的绿丛中,被誉为“焦山山裹寺”。为了更好地继承佛教建筑文化,现需要对保护建设的一般性修缮方案进行深化。
1 项目概述
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在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中的焦山风景区南麓。焦山风景区在镇江市区东北面,距主城区5 km,为镇江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有江南“水上公园”的美喻,被誉为“江中浮玉”。
大雄宝殿占地面积780 m2,其中建筑面积630 m2,月台面积为150 m2。大雄宝殿内3 层藻井彩画保存完好,下层采用五踩品字科斗栱四方井,中层采用七踩品字科斗栱四方井,上层采用九踩品字科斗栱八方井,斗栱、梁、枋和板上苏式彩画精致华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2 现状分析
2.1 破损情况
2.1.1 砌体结构及构件
墙体出现了明显倾斜的现象,廊间前槛墙最大倾斜率达到4‰,后檐墙最大倾斜率达到2.27‰,东山墙最大倾斜率达到3.33‰,西山墙最大倾斜率到3.57‰;廊间前槛墙为磨砖砖细;后檐墙、东山墙及西山墙外墙为清水青砖墙,中间为黄色外墙涂料,墙体安全性等级评为Bu级。混凝土柱础、磉板、台基面以及台明局部出现断裂现象,这些断裂的位置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有损风貌,影响了宝殿的正常使用。大雄宝殿平面布置图及构件细节图如图1 所示。
图1 大雄宝殿平面布置图及构件细节图(来源:作者自摄)
2.1.2 大木结构及构件
木构架出现了歪闪、变形以及位移现象,2×E 轴、5×E 轴、2×D 轴、5×D 轴、3×B 轴以及4×B 轴的φ600 钢筋混凝土柱出现偏移,超过倾斜率4‰的安全值,柱子的安全性等级评为Du 级;局部木梁出现了变形、弯曲以及下挠的现象,木梁枋出现横向裂缝,且木梁枋为木料拼接而成,其安全性等级评为Cu 级;下檐东北角老角梁与仔角梁、上檐西南角老角梁以及上檐东南角仔角梁出现了断裂与槽朽的现象;局部木檩条出现了槽朽与劈裂的现象,木檩条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为Bu 级;三踩昂翘斗栱、五踩重昂斗栱、五踩挑金溜金斗栱、檩下斗栱和丁头栱的坐斗、栱和翘(昂)等构件出现了槽朽、劈裂、偏斜以及变形等现象,斗栱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为Cu 级;木柱与梁枋、檩条之间的大部分榫头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拔榫现象,存在安全隐患[1]。
2.1.3 屋面及木基层
正脊出现局部断裂现象,并向南偏移了20 cm,中部比两端高3 cm,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为Cu 级;下檐围脊西北角与东南角局部出现断裂现象,下檐东北角与东南角角脊出现局部断裂现象;小青瓦屋面上生有杂草,瓦件崩碎,多处出现漏雨现象;椽及椽飞、连檐及封檐板等大部分出现糟朽与开裂的现象,望砖受潮霉变、老化酥碱;西次间上檐前檐口下挠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垂脊及角脊脊兽全部缺失,有损风貌。
2.1.4 梁及斗栱
根据《定慧寺大雄宝殿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大雄宝殿建筑的安全性等级评为Dsu 级,应采取有效措施修缮。建筑中有6 根钢筋混凝土柱出现倾斜超限的现象,5 根木梁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3 根老角梁出现断裂槽朽的现象,3 根仔角梁出现断裂槽朽的现象,2 根木檩条出现劈裂的现象,1 根挑檐枋出现下挠的现象,16攒构件斗栱出现劈裂变形的现象,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修缮与保护。
2.2 破损成因分析
2.2.1 自然因素
定慧寺大雄宝殿的建筑空间相对封闭,室内潮气比较严重,屋面出现渗漏现象。由于风雨侵蚀,造成木构架糟朽,小木作出现变形现象,油作出现脱落等现象;由于温差变化、气候干湿交替,造成石作、砖作及瓦作发生风化,油作与墙面粉刷空鼓、脱落,墙角出现返潮现象。以上局部问题造成了文物本体的损伤。
2.2.2 缺乏日常维护
1977 年,定慧寺大雄宝殿维修时,木柱被更换为钢筋混凝土柱,但也只能尽量拨正倾斜的殿身,且后期并未进行定期维护。屋面与大木构架发生的变形情况,由于缺乏定期维护导致变形更加严重;大木构架出现损伤而未及时修复,榫卯发生脱落情况;屋面防水层由于缺少日常维护,出现裂缝并渗水,屋脊存在开裂的情况;草架部分未进行人工日常性保养维护,从而出现破损。
3 保护工程目标与设计原则
3.1 保护工程目标
定慧寺大雄宝殿为古建筑,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的类型为修缮工程,通过打牮拨正、屋面揭姁等措施进行修缮,藻井彩画保持现状,保护性设施工程另行设计报批。通过本体维修、设施完善以及白蚁防治等措施,真实、完整地保持定慧寺大雄宝殿明清建筑的形制与细部风格,保留明代至今的历史信息,并展示寺庙建筑的文化内涵。
3.2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最大限度保存建筑原状构件。局部修整时尽量恢复原状,风貌改变或原状不够清晰时,应尽可能接近原状或保存现状[2]。第二,可识别性原则。由于建筑部分细部构件丢失,维修补充相关构件时,应根据其不同位置设计成与原有构件在尺度、色彩或材质等方面具有可以识别的差异,凸现历史真实性信息。第三,安全性原则。在尽量保持古建筑原构件形态与尺寸的前提下予以加固和补强,满足文物建筑安全疏散防火和避雷要求,维修时同步实施白蚁专项防治工程。第四,特殊性原则。考虑到佛像不可移动以及藻井彩画保护的特殊性,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对佛像和彩画进行保护,由有经验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修缮。
4 宝殿的修缮策略
4.1 砌体结构及构件修缮
(1)保护措施。外墙外侧重新涂料粉刷166 m2,墙体修补4 处;外墙内侧汉白玉干挂保持现状,修缮过程以清洗、整理为主;重做柱础及磉板6 组,修补如意踏跺、台基面以及台明11 m。
(2)材料工艺做法。采用M10 标号的水泥砂浆对外墙外侧涂饰第二遍面层涂料,局部腻子、磨平、清理;清除如意踏跺、台基面以及台明表面的污渍,进行剁斧或磨光处理;使用环氧树脂胶对石材进行安装和修补[3]。
4.2 大木结构(钢砼柱)及构件修缮
(1)保护措施。在不拆落木构架的情况下先复位倾斜、扭转、拔榫的构架,再进行整体加固。抽换偏移的钢筋混凝土柱6 根;加固木梁结构5 根;采用木条嵌补横向裂缝的木梁70 根;抽换下檐东北角及东南角和上檐西南角断裂、槽朽的老角梁3 根,抽换下檐东北角及东南角和上檐东南角槽朽的仔角梁3 根;抽换槽朽、劈裂的木檩条2 根;原位捆绑牢固、整攅轻卸,原样配齐不完整、不安全的三踩昂翘斗栱柱头科8 攅、三踩昂翘斗栱角科2 攅、五踩重昂斗栱柱头科3 攅,不完整的三踩昂翘斗栱平身科14 攅、五踩挑金溜金斗栱7 攅;原位整修构件糟朽、偏斜的三踩昂翘斗栱柱头科8 攅、三踩昂翘斗栱角科2 攅、三踩昂翘斗栱平身科24 攅、五踩重昂斗栱柱头科5 攅、五踩挑金溜金斗栱17 攅、五踩重昂斗栱平身科7 攅;抽换下檐后檐明间槽朽、下挠的挑檐枋1 根;其余大木构件清理保留,榫卯归安加固。所用木材的强度和含水率均与原材料一致,木构件在隐蔽部位留年代标识。
(2)材料工艺做法。检测木材强度并按照栎木取值,强度等级为TB17,建议替换材种可用柏木或菠萝格。φ600钢筋混凝土柱采用C30 混凝土,配筋为10φ18,箍筋为φ8@100/200。采用嵌补法加固瓜柱、木梁和檩条,修复局部细小开裂或糟朽后,以铁箍加固;采用抽换法替换折断、劈裂严重无法使用的木构件。斗栱原位整修或整拆整装,原样配齐坐斗、斗与升、翘与栱以及昂等构件[4]。
4.3 屋面及木基层修缮
(1)保护措施。翻新1 600 m2全部屋面,重做椽望,更换25%的小青瓦,更换30%的木椽、20%的望砖。原样恢复正脊1 根7 m,垂脊4 条共69.6 m,围脊4 条共73.8 m,角脊4 条共28 m,脊兽8 组,坡度、屋脊高度和瓦垄数等与原状保持一致。木椽在隐蔽部位留年代标识,新添部分小青瓦、瓦当滴水和望砖,尽可能与原存构件规格相同,新添构件有厂家与年代标识。
(2)材料工艺做法。采用黑色小青瓦,将水泥砂浆与钢丝网结合作为结合层,高分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1 道,铺设细望砖或木望板,按顺序放置泥塑龙、凤、狮子、天马以及海马等装饰。使用的青瓦规格主要有30 cm×24 cm、24 cm×20 cm、20 cm×18 cm,待拆卸完毕选用最接近原状的规格[5]。
4.4 梁及斗栱修缮
(1)保护措施。大木构架采用打牮拨正和榫卯加固的方法进行修缮;梁采用加固5 根不安全上檐额梁构件的方法进行修缮;柱采用保留历史信息和决结构安全隐患的方法进行修缮,并考虑两种抽换方案思路。一种为抽换6 根不安全外围金柱(老檐柱)构件,另一种为抽换10 根外围金柱;前者抽换处用钢套箍连接,后者抽换处为巴掌榫传统做法,均处理成对称式稳定受力体系。另外,检查现有的钢板与螺栓,并恢复至1970年的状况;檩条修缮采用抽换2 根开裂严重、不安全的檩条构件;斗拱修缮要区分偏斜、劈裂、缺失等破损情况;屋面修缮通过揭姁按现状风貌恢复。
(2)材料工艺做法。工艺做法为更换φ500 ~600 通长的钢砼柱,保证挠度小于4‰;檩条的用材为φ350 菠萝格;斗拱修缮以原位加固为主,整攒拆卸装配为辅[6]。
4.5 白蚁防治修缮
采用环保型药剂灭杀,防虫处理需要注意方法整合。由于涂刷法透入浅且费力费时,适用于现状构件的处理;抽换构件时使用浸泡法或热冷槽法提高渗透能力。局部重要构件要进行包裹,防止药物挥发,有利于渗透[7]。
5 结语
本文探讨了宝殿的修缮策略,主要从保护措施与材料工艺做法两个方面,对宝殿的砌体结构与构件、大木结构(钢砼柱)与构件、屋面与木基层、梁与斗栱以及白蚁防治5 个方面的修缮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为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可行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