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佑顺寺大雄宝殿保护探究
2020-10-09李艳阳
李艳阳
摘 要:辽宁朝阳佑顺寺大雄宝殿早在20世纪就已经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时间非常早,2006年更是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入到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但由于游客游览、现代化改造、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大雄宝殿的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并不理想。为此,本文对佑顺寺大雄宝殿的宗教文化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根据大雄宝殿当前的残损情况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够对文物的传承保护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雄宝殿;佑顺寺;保护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2-00-03
佑顺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东段北侧,是兴建于清代的传统建筑形式喇嘛教庙宇,由于庙内大雄宝殿四侧及屋脊上均有着均有着精美的佛教石雕浮刻造像,保存也十分完整,因此对于佑顺寺大雄宝殿的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一直都备受关注,而针对佑顺寺大雄宝殿保护措施的研究,也同样是非常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佑顺寺的宗教文化特征
佑顺寺俗称喇嘛庙,建成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并由康熙皇帝赐名“佑顺”,在寺中供奉檀香木佛像,全寺共有前后五进院落,整体为中轴线对称式建筑布局,具有结构严谨、装饰典雅的风格特点,在清代初期古建筑尤其是寺庙古建筑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大雄宝殿则是佑顺寺中最为主要的建筑之一,由于殿外朱墙上嵌有精美的佛教石雕,殿内斗拱等处还绘有彩画、盘龙浮雕等作为装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因此相关文物保护工作一直都十分受重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佑顺寺实际上属于藏传佛教庙宇,之所以会在地处北方的朝阳地区修建这样一座庙宇,主要是由于当时朝阳地区属于蒙汉杂居地区,而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传播,因此为羁縻蒙藏上层、巩固中央统治,当时的康熙帝采取了与对待汉传佛教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在蒙古族聚居地区扶持藏传佛教发展,以达到“柔顺蒙古”的目的。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清初期至中期,藏传佛教在朝阳地区广泛传播,对当地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可谓是藏传佛教在北方发展的顶峰,而佑顺寺,则正是当时藏传佛教兴盛发展的客观佐证[1]。另外,佑顺寺不仅是清代北方宗教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寺内众多的佛神造像也同样是非常珍贵的,目前佑顺寺中大雄宝殿及天王殿外墙均镶嵌有藏传佛教题材的石刻浮雕,其中大雄宝殿共有27块,天王殿仅有两块,具体包括六臂白玛哈嘎拉像、明王像、吉祥怙主像、金刚手菩萨像、多闻天王像、高僧像、力士像、吉祥天母像、地狱主像等等,在这些佛教石雕中,仅有7块可确认为清代建造,其余22块石雕由于纪年造像风格并不明显,因此具体建造时间并不清楚,仅被却认为疑似金元时期造像,而佑顺寺也因此被认为是在金元时期古寺的基础上再次重建而成[2]。
二、佑顺寺大雄宝殿的残损原因
(一)地基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实地勘察与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发现,佑顺寺大雄宝殿虽然是由康熙帝亲自批准修建,历时八年才修建完成,基本能够代表当时的最高建筑施工水平,但受时代限制,修建时并未能够对地基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且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地质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因此目前已经出现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并对大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大雄宝殿殿内设立了是多根用于承重的立柱,这些在建设初期对长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因此立柱长度基本能够保持一致,但随着近些年地基沉降现象的不断加剧,部分沉降幅度较大区域的立柱已经严重倾斜、下沉,其中倾斜幅度最大的甚至达到了12cm,同时由于倾斜后立柱的受力面发生改变,因此立柱弯曲现象也比较普遍,弯曲幅度通常在7-15cm之间。在立柱弯曲、倾斜、下沉的情况下,立柱支撑的梁架也随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沉、扭曲,部分梁柱之间的榫卯由于原本梁柱结构已经改变,还出现了拔出、断裂的问题。另外从建筑材料上来看,大雄宝殿墙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殿墙下肩部为青砖、角柱石、腰线石混合砌筑而成,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缺陷,而墙身则是在将草桔泥与碎石、大砖头混合后砌筑而成,由于墙体建筑材料本身的结构性能就比较差,因此在大殿地基下沉后,目前已经在内部应力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问题,这同样对大殿整体的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
(二)结构问题
大雄宝殿屋顶的整体宽度与长度均在19.3m左右,上方还带有各种装饰性雕刻,其自重非常高,虽然下方用多个高7.97m、粗50cm-60cm不等的金柱作为承重柱,但由于屋顶荷载过大,仍然给下方的包金立柱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佑顺寺建成初期,屋顶荷载问题并未对大殿内包金立柱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传承数百年后,长期荷载影响下的包金立柱方目前已经出现了包镶板开裂、卯口裂缝扩大等情况,尤其是在立柱弯曲、倾斜、下沉等问题出现后,包镶板开裂等问题更是变得愈发严重。另外,大雄宝殿是佑顺寺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在清初建设阶段为了体现其庄严宏伟得特点,延长了飞檐的长度,据之前的测量数据显示,大雄宝殿檐檩中心与飞橼间的距离在288cm左右,而檐超出步的长度则超过了120cm,且斗拱内外也为设置必要的支撑,长期下来,飞檐已经无法有效支撑其自重,而局部栽檐现象也随之出现,虽然前些年相关工作人员在大殿梁架间架设了剪刀撑,使飞檐下沉趋势大大减缓,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雷击影响
在1965年,佑顺寺成遭遇雷擊事故,虽然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补救工作,但由于木质结构为主的大雄宝殿因雷击起火,因此不仅瓦顶遭到了雷击破坏,屋顶天花板、格扇门以及部分构件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火损。
三、佑顺寺大雄宝殿的保护措施
(一)地基加固
针对当前佑顺寺大雄宝殿存在的地基沉降问题,由于地基沉降对建筑的影响较大,且很容易导致建筑坍塌,因此虽然需要通过地基加固来进行处理,但在加固之前,还需对大殿各处的承重柱、墙进行发掘探查,明确大殿各处的地基沉降情况,获取地基持力层刚度数据,之后再根据具体勘测结果来制定加固施工方案,以避免对大殿整体结构稳定性及殿内文物造成影响。另外,如受技术条件、大殿整体结构稳定性等因素限制,无法有效探明大殿各处地基的准确情况,那么也可以采用适用性较强的注浆加固方法,从大殿的侧面入手,用专门的注浆设备与管路将可凝固浆液注入大殿地基的岩土体孔隙中,这样岩土体受到浆液挤压后会变得密实,各种缝隙、节理也会逐渐消除,最终实现地基强度、抗渗性能、稳定性的有效提升。
(二)立柱加固改造
在大雄宝殿地基得到加固后,虽然不会再出现地基沉降问题,立柱倾斜、弯曲的趋势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当前殿内立柱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弯曲、倾斜缺陷,对大殿整体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仍然需要对立柱进行加固改造。对于受地基沉降影响相对较小的檐柱,由于其弯曲、倾斜、下沉程度较小,在地基加固后不会再对大殿整体结构稳定性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可以先对檐柱进行除尘清理,检查各檐柱是否存在裂缝、弯曲等问题,并将裂缝、弯曲位置准确记录,之后再按照记录依次对檐柱裂缝进行修补。修补时需要先将裂缝处的灰尘杂物及腐朽的木渣清理干净,之后再根据裂缝长度、深度、宽度选择大小合适的干燥木条加以剔补,最后用结构胶牢固黏结,以免裂缝进一步扩大,如裂缝尺寸较大,则还要在木条上方加设碳纤维板。而在对室内立柱进行加固改造时,则需要将立柱分为上下两部分加以修补,其中立柱上部由于直接接触梁架及屋顶,所受荷载压力、拉力较大,因此应作为维修重点,先将包镶板、卯口的开裂处用结构胶与干燥木条补好,之后再用竹钉及玻璃钢箍加固,以免修补部分在压力、拉力的影响下再次出现断裂。而对于立柱下部,则只需对裂缝、弯曲、下沉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进行取直、剔补、防腐处理即可。另外,由于部分檐柱腐朽程度较大,而有些室内立柱则存在弯曲过大等问题,因此可考虑对这些立柱进行更换,并通过增加直径等方式来避免立柱弯曲、裂缝等缺陷的再次出现。
(三)墙体加固改造
由于大雄宝殿墙身出现开裂、变形,因此必须要对大殿墙体进行大规模的全面检修,根据墙体开裂、变形缺陷的位置与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加固改造,对于一些裂缝较小、变形程度较小的位置,可直接进行黏补处理,将墙体裂缝补上并用黏合度较高的砂浆加固,以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而对于一些裂缝较大或是变形较为严重的位置,则需要按照与原墙体相同的青砖材料、规格及砌砖方法重新砌筑。同时为降低大殿墙体对地基的压力,避免地基再次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墙身还可用空心砖来代替原有的混合材料进行砌筑。另外,由于大雄宝殿四周墙体上存在非常重要的佛教石雕,因此在进行墙体修补之前,需要先将镶嵌的石雕取下进行除尘修补处理,并记录好石雕所在位置,待墙体全部砌筑加固完毕后,再将其重新镶嵌在墙体上。
(四)梁架结构改造
由于佑顺寺大雄宝殿为木质结构,因此为保证大殿结构稳定性,还需对部分开裂、破损或存在类似隐患的构件进行加固改造或更换。例如对梁架上的裂缝,如裂缝长度、深度较小,可用干燥木条进行嵌补加固,并用结构胶粘好,而对于裂缝长度、深度较大,或是长度超过构件二分之一、深度超过构件四分之一的,则要加装碳纤维板进行打箍加固。
(五)部分修复
对于因雷击起火而烧毁的构件,一方面要将已经炭化的部分剔除干净,并用干部条包镶在烧毁处,使该构件能够基本恢复原尺寸,另一方面则需要按原本的尺寸对已经严重烧毁的脊件、装饰件进行复制更换,尽最大可能将大雄宝殿各处构件复原。
(六)安装避雷设施
由于佑顺寺大雄宝殿周围的高层建筑物并不多,受雷击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为避免之后再次出现雷击事故,还需对大殿原本的避雷装置进行检查,查看避雷设施是否能够有效避免雷击事故,之后还要请当地消防部门展开专业检测,并将避雷设施电阻控制在5Ω以下,以免出现用电安全事故。与常规建筑相比,佑顺寺大雄宝殿作为清代古寺庙建筑,其在建筑布局、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强的特殊性,因此在避雷设施的安装设计阶段,还需对以下问题加以注意。但为了保证电子防护系统的运行稳定,同样需要在通过线路防雷保护、电源防雷保护等方面对大雄宝殿的防雷设计进行调整,保证防雷系统具有良好适应性与扩展性,为未来各种电子防护系统的应用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在防雷设施的接地设计上,应尽量以垂直接地极为主,并加大接地深度,否则一旦接地深度不足,就很可能会对大雄宝殿内部地表造成破坏。
四、結束语
总而言之,辽宁朝阳佑顺寺大雄宝殿作为保存相对完整的清代佛教建筑,无论是其墙壁四周的精美石刻,还是其建筑本身,都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价值,而其文物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从目前来,大雄宝殿的传承保护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能够针对雷击起火烧毁、地基沉降以及结构问题等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修复保护方案,其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超,蔡强,马文涛.佑顺寺佛教石刻造像[J].文物春秋,2018(06):65-74+81.
[2]刘桂馨.谈佑顺寺的历史传承与宗教文化特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