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诊治分析

2022-12-20唐茂盛肖萌萌陈小兵邹博远李文杰罗成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鞘瘤姑息生存期

唐茂盛 肖萌萌 陈小兵 邹博远 李文杰 罗成华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北京 102206)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罕见的起源于外周神经或显示神经鞘不同成分分化的软组织肉瘤,常发生在躯干、四肢、头颈等外周神经分布的区域,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1]。MPNST的病因分类为散发性,或继发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或与放射暴露有关,其组织形态多样且复杂,容易与其他软组织肉瘤混淆。腹膜后MPNST罕见,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远期预后差,在临床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方面仍存在较多难点和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10月16例腹膜后MPNST手术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59岁,中位数35岁。腹胀腹痛6例,腰腿部疼痛5例,体检发现5例。散发12例;4例继发于NF1,其中2例发生于诊断NF1后的5、10年,2例年轻患者(21、25岁)肿瘤出现症状后诊断NF1,并且有家族史。均无放射暴露史。初次手术14例;再次手术2例,其中1例初次手术病理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20个月局部复发,1例初次手术病理为MPNST,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查体9例可触及腹部包块,2例有单侧下肢凹陷性水肿。

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2例加行MRI检查,提示腹膜后肿瘤,单发13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径5~30 cm,(16.53±7.12)cm,其中13例≥10 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8例肿瘤内部有坏死或囊性变,3例有点状粗大钙化;肿瘤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进一步持续并略加强。增强CT提示5例肿瘤包绕或侵犯周围重要血管,包括肾动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干、下腔静脉、髂动静脉等(图1)。均未行PET-CT检查。术前影像考虑为恶性肿瘤11例,不明确5例。

6例术前穿刺活检(我院4例,外院2例),均为超声引导下穿刺,3例诊断MPNST,2例提示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不除外神经鞘瘤恶变。

1.2 手术方法

术前均行多学科综合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由腹膜后肿瘤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肿瘤内科等组成,术前行临床诊断并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腹部正中切口,肿瘤范围大时加行侧方切口形成“T”形切口,充分暴露肿瘤边界范围,应用超声刀、高凝电刀沿肿瘤边界分离。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时,联合多脏器切除,以期获得阴性切缘。肿瘤压迫输尿管时,术前在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以防止术中损伤输尿管。肿瘤常需要一并切除累及的神经,可能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包绕重要血管或重要神经的肿瘤无法切除时,选择分块姑息性切除。

5例术后行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2例姑息性切除者实施局部放疗。术后每3~6个月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复查腹盆部增强CT,随访至2022年3月10日。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均顺利实施。R0切除为镜下病理切缘阴性,R1切除为肉眼下切除干净,R2切除为姑息切除有残留。由于腹膜后肿瘤R0切除在实际手术中很难判定,因此将R0或R1切除定义为完整切除。本组完整切除10例,姑息切除6例(残留原因包括5例严重侵犯并包绕腹腔干、肾动静脉、腰动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1例侵犯股神经)。6例行联合多脏器或重要血管切除,包括单侧肾、肾上腺切除2例,部分结肠切除1例,部分结肠、部分输尿管切除1例,部分直肠、部分膀胱及输尿管切除1例,腹腔干及部分下腔静脉切除1例。手术时间180~540 min,(308.0±85.2)min。术中出血量100~6000 ml,中位数2000 ml,其中10例>1000 ml,术中输血11例。术后并发症6例,包括腹腔感染2例,给予穿刺引流冲洗好转;肾功能不全2例,给予控制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后好转;尿漏1例,放置输尿管支架、双套管腹腔冲洗2周好转;术后出血1例,再次手术止血。死亡1例,术中出血量达5000 ml,术后长期ICU治疗,术后4个月因真菌感染死亡。

2.2 病理特点

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态,有不完整的纤维假性包膜,切面灰红或灰白,质地硬或鱼肉状,局灶半透明,伴有黏液样改变,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性变。3例结直肠、1例肾脏受侵犯,镜下见瘤细胞呈束状、鱼骨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呈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胞质嗜酸性,瘤细胞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5~20个/10HPF,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图2A)。肿瘤可见致密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部分可见良性神经鞘瘤或良性神经纤维瘤成分,2例伴横纹肌母细胞分化,考虑为恶性蝾螈瘤(图2B)。免疫组化:S-100阳性(10/16),CD34阳性(8/1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4/16),结蛋白(desmin)局灶阳性(2/16),MyoD1局灶阳性(2/16),Ki-67增殖指数20%~80%(13/16)。法国国家联邦癌症中心(FNCLCC)组织学分级Ⅱ级5例,Ⅲ级11例。

2.3 随访结果

1例姑息切除者术后10个月失访,余15例术后随访时间3~52个月,中位18.0月。10例完整切除者5例局部复发,复发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3例肺转移,分别为术后6、12、22个月。9例死亡,均与肿瘤相关。

16例中位生存期24个月。用SPSS23.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完整切除10例中位生存期25.0月,姑息性切除6例中位生存期14.0月(图3A);散发性12例中位生存期24个月,继发NF1的4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图3B)。

图1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CT表现:A.肿瘤包绕腹腔干;B.肿瘤伴有囊实性坏死,肿瘤实质中高度强化;C.右侧髂骨内外侧多发性肿瘤占位;D.肿瘤内部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周围为纤维假包膜,实质伴有中度强化,侵犯左侧股神经及腹壁 图2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病理表现:A.肿瘤见梭形细胞成分,核分裂象约10个/10HPF(HE染色 ×100);B.恶性蝾螈瘤,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象5个/10HPF,可见灶片状分布的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呈横纹肌样分化(HE染色 ×100) 图3 生存曲线:A.完整切除(n=10)与姑息性切除(n=6);B.散发(n=12)与NF1继发(n=4)

3 讨论

MPNST为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多数起源于外周神经及各种神经鞘细胞,该肿瘤既不是由单纯的良性鞘瘤恶变而来,也不是由单一的神经鞘瘤细胞构成,而是一种异质性的神经源性肿瘤[2]。WHO曾用“恶性施万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名称表明其起源及恶性行为,为避免混淆,WHO于2002年将上述名称更改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于2013年将MPNST归入软组织肿瘤[3],包括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恶性蝾螈瘤(横纹肌母细胞分化)2个特殊亚型。MPNST的组织发生类型主要为3种[4],约50%为散发,约40%继发于NF1,NF1患者发生MPNST的比例为2%~5%,显著超过一般人群[5]。对于继发于NF1的MPNST,查体可发现全身多处皮肤牛奶咖啡色斑和弥漫的皮肤NF。MPNST也可以在放射暴露后发展[6]。

腹膜后MPNST的CT可以表现为孤立性或弥漫性肿块,因腹膜后间隙大且出现症状晚,部分肿瘤发现时已很大,本组最大为30 cm,13例最大径≥10 cm。腹膜后MPNST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CT可见不规则毛刺样改变,肿瘤内部出血、坏死、囊性变显著,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强化,可表现为斑块状、网格状,强化程度可以稍高或明显高于肌肉,但多数不均匀,在静脉期可进一步持续强化[7]。肿瘤可以包绕、侵犯腹膜后重要血管,影像学恶性表现较为明显,本组11例(69%)术前MDT通过影像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血管等表现,判断为恶性可能。

作为一种多来源的异质性外周神经肿瘤,MPNST组织学形态复杂多变,病理诊断极为复杂和困难,是软组织肿瘤中最难诊断的肿瘤之一,需要免疫组化辅助诊断,S-100是最常用的免疫标记物,在MPNST表达阳性率为50%~70%,多为局灶或斑片状,染色强度较弱或散在。伴随不同的异源性成分和不同比例含量的成纤维细胞,腹膜后MPNST也可表达SOX10、CD34、p53、desmin等[8]。S-100阴性时诊断难度加大,镜下可见良性神经纤维瘤或肿瘤与神经关系密切有助于诊断[9]。MPNST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0]:①肿瘤起自于NF1,尤其是丛状神经纤维瘤;②肿瘤起自于周围神经;③肿瘤从良性神经肿瘤发展而来,特别是神经纤维瘤;④肿瘤具有显示施万细胞分化的组织学特征,且免疫组化和(或)电镜观察显示肿瘤具有施万细胞分化。

腹膜后MPNST恶性程度高,侵袭力极强,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降低复发和提高预后的前提,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影响手术进程和疗效。本组6例因包绕血管或侵犯周围重要组织造成手术操作困难,从而导致肿瘤残留。MPNST可以发生远处淋巴结及血液循环转移,导致肺、肝、腹膜、骨骼等转移。本组术后肺转移3例。Porter等[11]的研究包括123例各部位MPNST,其中散发90例,33例继发于NF1,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为51%,继发于NF1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散发性MPNST(32% vs. 60%,P=0.01)。本组NF1继发与散发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和24个月。LaFemina等[12]的研究纳入105例MPNST,其中散发49例,42例继发于NF1,放射相关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HR=1.08,95%CI:1.04~1.13,P<0.001)和切缘阳性(HR=3.30,95%CI:1.74~6.28,P<0.00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更差相关。本组远期生存率低,考虑是肿瘤位于腹膜后深在组织且肿瘤体积大,肿瘤分级高,Ki-67增殖指数高。本组姑息性切除者生存期短,与Sharma等[13]的报道一致。

MPNST术后联合放疗及化疗的效果尚有争议,对继发于NF1的MPNST,化疗似乎并不能降低死亡率[1]。Higham等[14]的研究中,应用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方案,NF1继发MPNST部分缓解(PR)17.9%(5/28),散发MPNST为44.4%(4/9)。Valentin等[15]回顾分析353例MPNST,294例接受治疗性手术,其中173例行辅助治疗(主要是放疗),60例行新辅助治疗(主要是化疗),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可能延长无病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完全切除并辅以放疗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法。但该研究多数为四肢MPNST,腹膜后MPNST实施放疗的证据有限且实施条件受限,仍需进一步研究。Bishop等[16]的研究显示手术联合放疗可以提供有效的局部控制。位于腹膜后的肿瘤范围广泛,往往无法开展放疗,本组仅2例术后辅助放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综上所述,MPNST伴有多种异源性分化,临床诊断困难。由于腹膜后MPNST患病率低,有必要联合多中心协作开展临床研究。手术是腹膜后MPNST重要的治疗手段,完整切除可能提高远期预后,应尽量完整切除,争取切缘达到组织学阴性。建议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及有选择性的化疗,以期取得更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鞘瘤姑息生存期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肾上腺神经鞘瘤2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丛状神经鞘瘤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边侧性、分子亚型及治疗响应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