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岛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4例报告*

2022-12-20王小强马继羽杨宝慧沈云娟刘亚丽韩彦明张新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岛叶颞叶脑电图

王小强 马继羽 田 川 杨宝慧 史 哲 沈云娟 刘亚丽 韩彦明 张新定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兰州 730030)

岛叶位置深在,被额、颞、顶叶所覆盖,功能复杂,与周围脑叶有广泛神经纤维联系,因此,头皮脑电图很难记录到岛叶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特征性脑电图[1]。随着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对岛叶癫痫发作的认识,也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岛叶或岛叶-岛盖癫痫患者[2]。SEEG技术使我们能深刻理解岛叶癫痫复杂的发作症状学和解剖-电-临床相关性的知识,为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岛叶癫痫方面积累一些经验[3]。我科2015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SEEG技术定位致痫区手术治疗4例难治性岛叶癫痫(正规服用可耐受的2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4]),报道如下,旨在探讨SEEG在岛叶癫痫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病例 1:男,31岁,因咽喉部不适、右手不自主摸索伴眨眼2年余于2015年12月20日入院。先兆及发作症状学:喉部紧缩感、左上肢疼痛→凝视、流涎、过度呼吸、双下肢自动运动。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图1A),PET/MR融合后提示右侧岛叶、颞叶内侧低代谢改变(图1B)。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效果不佳。术前头皮EEG监测发作间期未见明显癫痫样放电,发作期:右半球棘慢波→弥漫性棘慢波。综合分析解剖-电-临床学特征,致痫灶定位于右侧岛叶、颞叶内侧可能性大,二期置入SEEG电极进一步评估,术中植入8根SEEG电极,靶点分布于短岛回、岛长回、海马等部位(图1C),术后SEEG监测提示岛叶后部(第2岛长回)起源,向岛叶前部及颞叶内侧传导演变(图1D)。根据 SEEG监测结果,全麻下行岛叶后部皮质切除术。手术设计扩大翼点入路,取平卧位,全麻完成后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定位病变位置,仔细分离侧裂,向两侧牵开,显露岛叶,再次导航确认位置,病变位于第2岛长回,仔细游离,吸除岛叶后部皮层,放置监测电极描记放电,确认无癫痫样放电。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 h。术后无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0 d。术后病理: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Ⅰa型(图1E)。出院后继续口服奥卡西平,早晚各0.45 g。术后 3、6个月复查24 h EEG均未见癫痫样放电。随访1年,Engel分级[5]Ⅰ级。

病例2:女,18岁,因发作性胃部不适、流涎2年余于2020年5月10日入院。先兆及发作症状学:胃部不适、流涎→停止说话、做鬼脸、咀嚼、语言障碍、健忘症。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PET/MR融合后提示左侧颞叶、岛叶低代谢改变。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效果不佳。术前头皮EEG监测发作间期左侧前头部棘慢波发放,发作期可见左颞区棘慢波。综合分析解剖-电-临床学特征,致痫灶定位于左侧岛叶、颞叶内侧可能性大。二期置入SEEG电极进一步评估,术中植入7根SEEG电极,靶点分布于短岛回、岛长回、海马等部位,SEEG监测提示岛叶前部起源,向颞叶内侧传导演变。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岛叶前部皮质切除术(操作同病例1),手术时间3.2 h。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9 d。术后病理:FCD Ⅱb型。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早晚各0.5 g。术后6个月复查24 h EEG,未见癫痫样放电。随访1.5年,Engel分级Ⅰ级。

图1 A.术前MRI未见明显异常;B.PET/MR融合后提示右侧岛叶、颞叶内侧低代谢改变;C.岛叶置入SEEG电极后MRI示电极置入位置精准;D.术后SEEG监测提示岛叶后部(第2岛长回)放电起源,向岛叶前部及颞叶内侧传导演变;E.显微镜下见神经元排列紊乱,皮质区域变薄,硬化不明显,未见气球样细胞,局部巨噬细胞浸润(HE染色 ×40)

病例3:女,26岁,因发作性咽喉部不适、干呕3年余于2020年9月20日入院。先兆及发作症状学:咽喉部不适、干呕、右手摸索→呻吟、眨眼、激动。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头颅MRI阴性,PET/MR融合后提示右侧颞叶低代谢改变。长期口服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效果不佳。术前头皮EEG监测提示弥漫性右侧半球癫痫样放电。综合分析解剖-电-临床学特征,致痫灶定位于右侧岛叶、颞叶内侧可能性大。二期置入SEEG电极进一步评估,术中植入8根SEEG电极,靶点分布于短岛回、岛长回、颞盖、海马等部位,SEEG监测提示岛叶后部起源,向颞叶内侧传导演变。全麻下行岛叶后部皮质切除术(操作同病例1)。手术时间3.5 h,术程顺利。术后住院9 d。术后病理为FCD Ⅰc型。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奥卡西平治疗,早晚各0.45 g。随访6个月Engel分级Ⅰ级。术后6个月复查24 h EEG,未见癫痫样放电。

病例4:男,39岁,因发作性眩晕、视觉错觉、坠落感3.5年于2019年3月11日入院。先兆及发作症状学:眩晕、视觉错觉、坠落感→双上肢阵挛性抬高,头眼左偏,扮鬼脸,双侧阵挛性抽搐。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颅MRI阴性,PET/MR融合后提示右侧颞叶低代谢。长期口服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效果欠佳。术前头皮EEG监测提示右侧额+右颞癫痫样放电。根据解剖-电-临床学特征,致痫灶定位于右侧岛叶、颞叶内侧可能性大。二期置入SEEG电极进一步评估,术中植入9根SEEG电极,靶点分布于短岛回、岛长回、颞盖、海马等部位,SEEG监测提示岛叶后部起源。全麻下行岛叶后部皮质切除术(操作同病例1),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4 h,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FCDⅡb型。术后住院10 d出院,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奥卡西平治疗,早晚各0.45 g。随访2年,Engel分级Ⅰ级。术后2年复查24 h EEG未见癫痫样放电。

2 讨论

岛叶癫痫自20世纪50年代初被首次描述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可以类似额叶、顶叶或颞叶癫痫发作的特征[6]。岛叶癫痫患者绝大多数有先兆(主要是躯体感觉和喉部症状),发作症状学常起始于喉部紧缩和感觉异常,通常令人不快,且无意识障碍,随后会出现构音障碍和局部运动症状,以夜间发作为主,继发性发作不多见。一些罕见的症状高度提示为岛叶癫痫,如躯体疼痛、反射性癫痫发作、窒息样发作和呕吐[7]。Afif等[8]通过置入SEEG评估25例岛叶癫痫,岛叶癫痫主要症状包括感觉(感觉异常和局部热感)、运动、疼痛、听觉、口咽部、言语障碍(包括言语停顿和声音强度降低)和神经植物症状如面部发红、旋转感和恶心等。本组发作症状包括内脏感觉及运动症状(2例)、躯体感觉症状(2例)、自主神经症状(1例)、言语障碍(1例)等,3例发作前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喉部紧缩感及腹气上升感。

大多数岛叶癫痫MR有明显的病变,包括低级别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海绵状血管瘤和FCD等[9]。在MR阴性的岛叶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是FCD。Chevrier等[10]报道48例岛叶/岛盖癫痫,MR显示27%为肿瘤性病变,21%为皮质发育畸形,19%为血管畸形,17%为脑萎缩/胶质增生,8%为正常脑组织。本组4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FCD,术后随访6~24个月,癫痫控制良好,无发作(EngleⅠ级)。

岛叶与其他大脑结构有广泛联系,前岛叶与额叶的连接性强,后岛叶与顶叶的连接性强,因此,岛叶癫痫发作有多种临床模式,取决于癫痫发作扩散脑区,因此,临床上对岛叶癫痫的认识十分困难[11],头皮脑电图无法区分岛叶癫痫发作与颞叶癫痫、顶叶癫痫或额叶癫痫发作,术前评估包括头皮EEG和MRI,往往无法精确定位致痫区,最终需要有创性EEG(iEEG)监测以确认癫痫病灶的位置,尤其是SEEG[12]。过去10年基于SEEG方法学对岛叶癫痫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EEG在证实岛叶癫痫发作方面特别有效,是岛叶癫痫有创脑电图监测的金标准[13]。最初Guenot等[14]描述的经典SEEG方法使用直插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进入岛叶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且能够对岛叶及相邻的额盖、颞盖和顶盖进行记录。缺点为它的轨迹通过语言区的皮层和丰富的血管,可能会损伤岛叶表面的动脉终末支,需要准确显示大脑中动脉、外侧裂和脑沟血管系统。本组4例均行SEEG电极置入,共计植入32根SEEG电极,其中岛叶置入电极16根。电极置入过程顺利,未出现电极变形或折断、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皮质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在岛叶癫痫中容易将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从岛叶误认为相邻皮质,导致局部皮质切除术后癫痫不缓解,因此,单独使用ECoG可能会导致致痫区的错误定位,只有增加植入岛叶深部电极才能准确显示岛叶癫痫[15]。岛叶癫痫发作期脑电图模式非常相似。本组4例均经SEEG证实为岛叶起源,发作模式为低电压快速活动突然开始,或先于发作前放电,常为棘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频率增加,变得更加规则、有节律性或周期性,且局限于岛叶,并以节律性尖波和慢波结束。4例术后分别随访1、1.5、0.5、2年,均达到Engel Ⅰ级。

对于MR阴性的岛叶癫痫患者,更需要进行SEEG监测以确定其致痫区,有助于探索其致痫网络[16]。SEEG有助于记录岛叶癫痫的致痫区以及传播,同时可对岛叶和周围皮质进行皮质电刺激。近年来在SEEG记录的基础上可进行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磁共振引导的激光消融术以及裁剪式切除术等治疗[17]。

综上,SEEG对精准定位岛叶癫痫致痫区、传导、扩散范围以及指导手术等有显著优势,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致痫网络研究,在难治性岛叶癫痫定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岛叶颞叶脑电图
岛叶到伏隔核通路对小鼠痛觉的影响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岛叶功能及癫痫研究进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