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断裂带、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
2022-12-20王元芳副教授孙双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70
王元芳 (副教授) 孙双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70)
一、引言
避税行为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较为常见。以往研究认为避税行为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将现金资源更多地留存于企业(陈胜蓝、贾思远,2016),减缓企业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然而早期学者对于企业避税程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都忽视了现代企业的明显特征——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体现。不论是基于当前税收规避行为比较普遍的现实背景下,还是基于委托代理框架对税收规避的研究中,税收规避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董事作为联结股东和管理层的中间纽带,具有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提升企业整体治理效率的作用。然而其监督效力是不是会受到全体成员多重特质的直接影响,进而对管理层自利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断裂带理论作为一种整体衡量团队成员多重特质的方式,自从被Lau and Murnighan(1998)提出以来,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公司内部治理中,大多数学者将董事会断裂带投入到与企业资本结构(王晓亮、邓可斌,2021)、投资效率(王晓亮、王进,2021)、多元化战略(耿新、王象路,2021)等的关系研究中,但鲜有研究将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避税程度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基于断裂带视角,探讨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避税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贡献可能在于:(1)基于税收规避这一新的角度证明了董事会断裂带的治理作用,丰富了公司治理领域中董事会断裂带的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董事会断裂带对企业高管私有收益、投资效率等的影响,而对于其如何影响企业避税程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通过将董事会断裂带纳入税收规避的研究框架,丰富了现有研究,同时有关二者的研究在帮助企业合理化董事任职、最大化资源的投资回报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扩展了现有关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考察董事会断裂带在企业避税决策中发挥的监督治理效力,通过研究董事会断裂带与高管税收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我国高管税收规避行为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断裂带相关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关注个别关键特征的影响,断裂带的提出是对组织内成员多个特征的综合考量。Lau and Murnighan(1998)在研究组织群体内部动态时发现,团队内部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断裂带的特点十分相似,提出断裂带是一条基于团队成员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属性将团队划分为多个子群体的假想的分割线。自高阶梯队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将董事会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融入公司治理研究中,而断裂带的提出打破了有关董事会多样性研究的困境,国内外学者对断裂带理论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并形成以下两种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断裂带对于公司治理有益。根据信息决策理论,断裂带的存在表示内部成员处于多个年龄层阶段、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这意味着成员之间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差异性,有利于企业通过全面的考量做出更加正确、质量更高的决策。周建和李小青(2012)研究认为因董事会成员的认知属性特征而形成的断裂带会促进高科技行业公司制定和实施创新战略。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对于公司治理不利。周建、李小青和杨帅(2015)的研究基于不同特征将断裂带分为两类,实证结果证明任务相关董事会断裂带通过降低成员努力程度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负向影响。Kunze 和Bruch(2010)研究了断裂带对团队感知绩效及继发绩效的影响,发现年龄断层对团体的生产性能量会产生负面影响。Li 和Wan(2014)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会阻碍团队的信息处理,导致团队功能的恶化,加速组织的衰退。
2.税收规避相关研究。Weisbach(2002)提出税收规避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探讨,Murphy(2004)将其定义为在税法承认的范围内使用合理、合规的方法将纳税义务最小化的行为。类似地,我国学者陈旭东和王雪(2011)采用了广义的定义,将合法的节税行为和落入灰色地带或不合法的激进避税行为统称为税收规避。一般来说,大多数研究都将避税理解为纳税人为减轻税负而采取的一切行动,包括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所有合法避税以及不正当避税。因此,本文参考以往研究,仅将其定义为显著降低企业税负水平的决策行为。近年来,学者们广泛关注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高管特征、公司特征以及外部宏观环境等层面,国外学者Law 等(2017)实证研究发现,有政治关联背景的企业会有更低的税率,避税程度相对来说更加激进(Faccio,2006)。袁蓉丽等(2019)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度高的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另外其经营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加大了外部监督的难度,使得企业对于避税形成的行政处罚成本及其带来的声誉损失成本有更加乐观的预期,因此将从事更多的避税活动。税收规避行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以往研究认为企业的避税行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减少企业现金流的流失,这些留存在企业的资源能够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从而提升企业价值。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成为企业高管实施自利行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之一,从而加剧了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质量,最终降低了企业价值(卢宁文、杨广星,2021)。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可知,无论是企业内部高管人员特征还是外部环境都将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产生作用,同时在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背景下企业有动机也有方法降低税收负担,实现税收规避。而避税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则是减少现金流流出产生的收益与避税形成的代理成本两者之间的权衡。一方面,传统税收理论认为,企业避税可以减少现金流出,增加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避税为管理者自利行为提供了空间,产生的代理成本会减少企业价值。同时,随着断裂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其对于团队效率等的影响,而对于董事会断裂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董事会断裂带对于企业高管薪酬、私有收益等的作用,也有学者对于企业绩效、研发创新等经济后果展开了讨论,对于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高管税收规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众多研究表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实施税收规避行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提升企业价值,复杂、隐蔽的避税行为更是为了方便其进行资源转移、攫取股东财富,从而增加个人收益。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管理层都需要根据成本-收益原则来权衡是否要进行激进的避税活动,若收益大于成本,则可以实施。本文认为董事会断裂带降低了董事的监督水平,促使高管从事更加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具体而言,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使得高管从事避税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讲,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实施避税行为的成本大大减少,因此高管实施税收规避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更加激进。
一方面,董事会断裂带使得子群体间关系冲突的可能性增加(Choi and Sy,2010;潘清泉、唐刘钊等,2015)。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及相似吸引范式,群体成员会基于相似特征进行分类,“我们”-“他们”的区别使得群体断裂带产生。成员对于子群体内部认同感的强调导致团队整体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引起团队内部的竞争。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成员对于子群体的偏爱将会使其尽最大可能为自己的项目抢占最多的资源,长期的资源争夺及竞争高额奖励加深了董事之间的敌意,恶化群体间的关系(肖紫嫣、苏亚民,2020)。作为一个集体决策的团队,矛盾冲突的存在使得董事成员需要将有限的时间、精力部分分配给处理矛盾冲突上,这些都会破坏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和谐气氛与凝聚力,最终降低了董事会成员对企业高管的监督意愿。
另一方面,董事会断裂带使得子群体之间的交流大幅减少(Sawyer et al.,2006)。由于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董事会整体将被分割,从而呈现出子群体的形态,这条隐形的分割线将会阻碍子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一来信息资源将无法在群体之间进行流动,此时企业内部信息透明度降低(梁上坤、徐灿宇等,2020),最终导致董事会监督能力降低。
因此,董事会内部存在断裂带时,高管控制权缺乏一定的监督和制衡,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处于失效状态,此时高管谋求个人私利的机会增多;同时,从成本角度来看,董事会监督水平的下降使得高管税收规避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下降,高管自利行为的声誉成本以及处罚成本大大减少,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高管进行更多避税行为的可能性将增加。因此,当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失效时,避税行为更有可能成为内部人的寻租手段,即董事会存在断裂带时,高管进行税收规避行为的可能性增加,企业避税程度更加激进。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将加剧高管的税收规避行为,即企业税收规避程度更加激进。
2.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有学者认为,股权结构越分散,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约束效果越弱,反之则越强。所以,通常一股独大的公司对激进避税行为的倾向较弱,更愿意选择增大纳税遵从成本、税负成本、监管成本来提升自身信誉水平。首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企业整体将受到第一大股东的严格管控,同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及权力机制的稳定性更高,对高管的监管力度也将更大。其次,大股东的严格管控将会减少董事会成员间的分歧与摩擦,成员之间能够就不同意见与问题和谐沟通,将进一步增强对高管自利行为的监督力度。因此,为了规避由自利动机引起的避税活动被发现的风险,高管将减少进行激进避税活动的可能性,因此股权集中度抑制了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中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股权集中度能够缓解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税收规避程度。TA 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即明显降低企业税负水平的决策行为。本文参考江轩宇(2013)的研究,使用实际税率这一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该值越小,则规避程度越高,也就是说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更加激进,同时考虑到税收规避还有其他评价方法,本文在稳健性检验部分同时使用名义税率-现实税收这一评价方式进行回归,该值越大,企业的税收规避程度越高。
2.董事会断裂带。本文参考梁上坤等(2020)的研究,利用性别、独立董事、年龄、是否兼任、是否内部董事、任期、财务经历和持股份额共8 个特征计算董事会断裂带,探讨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及其异质性与高管税收规避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董事会断裂带强度(Fstrength)的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二)研究模型
具体变量定义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税收规避程度的均值为0.178,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0.107 和0.975,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普遍采取激进的税收规避策略,且差异较大。此外,董事会断裂带的均值为0.343,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0 和0.851,说明不同企业之间董事会的组成结构普遍存在差异。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结果分析
1.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的关系。对于假设1 的检验结果如表3第(1)、(2)列所示。第(1)列为单独纳入董事会断裂带的回归结果,Fstrength 对RATE 的系数为-0.02,第(2)列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系数为-0.025,且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这说明董事会断裂带越强,实际税率越小,也就是说,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强化了董事会子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了董事会的监督意愿与监督能力,最终使得高管自利行为增加,企业税收规避程度更加激进。
2.股权集中度对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的调节效应。假设2 的回归结果如表3第(3)列所示。结果表明,董事会断裂带与股权集中度的交乘项(Fstrength*Top1)的回归系数为0.15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能够遏制董事会断裂带导致的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即回归结果支持假设2。
表3 主回归检验结果
(三)进一步分析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否能够很好地发挥效力不仅取决于董事会成员的个人特质,同时与企业的产权性质相关,原因在于企业的产权性质往往与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等相关。一般来说,国有企业面临着“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而企业的战略决策往往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及媒体关注(刘振、刘博,2018),同时在政府严格管控这一背景下,管理者倾向于迎合社会舆论监督,减少媒体监管压力。因此为了避免出于自利动机下的税收规避行为被发现导致自身声誉受损,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管理者会减少自利行为的动机,此时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激进程度的正向关系将会减弱。因而可以预期,在非国有企业中,董事会断裂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这一现象会明显减弱。
如下页表4所示,非国有企业的系数为-0.018,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国有企业的系数为-0.035,不显著。上述结果证明了前文的推论,即国有企业中由于政府管控、社会监督等,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的正向相关关系减弱。
表4 按所有权性质分组检验结果
五、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变量法
参考以往研究,本部分采用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这一衡量方式替换被解释变量税收规避来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表明董事会断裂带会显著提高企业税收规避的激进程度,且较为集中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董事会断裂带对税收规避程度的正向作用,故前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表5 稳健性检验——替换变量法
(二)改变样本区间
考虑到股灾对企业经济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剔除了2015年的观测值,研究样本从12 482 缩减到11 331,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在两种衡量方式下,董事会断裂带均导致税收规避程度更加激进,且股权集中度能够显著抑制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这说明剔除股灾年份的影响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表6 稳健性检验——改变样本区间
(三)股权集中度调节的稳健性检验
本文以股权集中度的年度-行业均值为临界值,将企业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回归,进行股权集中度调节作用的稳健性分析,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在低股权集中度组,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显著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激进程度并没有显著的关系,说明股权集中度抑制了董事会断裂带对税收规避激进程度的影响,调节效应结果稳健。
表7 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
六、结语
董事会断裂带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企业董事会成员整体降低对高管的监督意愿和监督能力,进而引发高管进行更加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从而达到自利目的,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可以有效缓解该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董事会断裂带这一对董事会特征进行整体衡量的视角,探究了董事会断裂带、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企业董事会断裂带的增大,董事会成员对企业高管的监督效应越低,管理层自利空间扩大,税收规避程度越激进。(2)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弱化了董事会断裂带对税收规避程度的正向影响。同时,本文进一步从企业性质出发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董事会断裂带与税收规避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这一关系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国有企业面临的社会监督可以有效抑制两者之间的关系,降低高管的自利行为倾向。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上市公司在选聘及组建董事会时,应充分考虑到董事会成员的特征分布,保证在发挥董事会特征多样性带来的正向影响的同时降低董事会断裂带的强度,优化董事会治理结构,从而最大化地减少由于高管自利行为带来的企业收益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