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医学新媒体与所在学科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20徐少卿唐强虎笪文武管佩钰张耀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医学期刊

■方 琪 周 丽 徐少卿 唐强虎 笪文武 管佩钰 张耀元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环路420号 401120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质功能是科技交流与传播[1]。而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是当下科技期刊新媒体的主要体现形式[2]。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两者的发展协同度,实现科技期刊新媒体与所在学科的可持续共生和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所有科技期刊必须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3]中提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这为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4],明确指出要“优化布局结构、加快融合发展”;希望期刊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与所在学科的进一步交流和协同发展。

科技期刊与所在学科的发展一直是协同的关系[5-6]。一方面,重要的科技研究成果发表在科技期刊上有助于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可进一步促进该学科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重要的科技成果能反哺期刊,使其国内、甚至国际影响力及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鲜有研究关注科技期刊新媒体与所在学科的协同发展。现阶段,超过95%的我国科技期刊都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2],但一些期刊新媒体与所在学科脱节,未能很好地处理学术共同体和资源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关系,例如:很多期刊新媒体仅发布期刊论文内容全文或摘要,或仅对其作简单的加工,未形成特色学科新媒体矩阵[2];也有部分新媒体存在“内源性问题”,导致其对所在学科建设的引领、服务能力较弱[7]。因此,科技期刊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利用新媒体推进学科发展的方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新媒体(以下简称“检验医学新媒体”)经过2015—2022年8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检验医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平台,其中“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现有关注用户超50万人,是国内访问量最大的检验医学专业公众号(年平均阅读量超过1400万次)[8-9]。本研究以检验医学新媒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其8年的发展经历及运营经验,细致阐释检验医学新媒体充分挖掘专家、学术、用户资源,凭借新媒体平台优势多视角、多样化地呈现检验医学知识,将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推进其与所在学科协同发展的方式。

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从2015年成立至今,检验医学新媒体积累了深厚的行业、专业资源与决策、智囊资源,较好地实现了多要素整合,并且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转化,以更好地为本学科发展服务。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阐述检验医学新媒体与所在学科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分析检验医学新媒体8年间的相关文章数据、学术讲座数据及重要活动数据;归纳、总结检验医学新媒体不断深挖资源禀赋,集聚优质要素,以检验医学行业受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热门事件重塑其发展路径的方式。

2 创新举措

2.1 分享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搭建国内外学科交流平台

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外流严重,医学领域论文外流尤甚[10-11]。一方面,这与我国科研评价机构的政策导向直接相关[12];另一方面,我国科技期刊水平与学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优秀研究者认为国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符合其预期,不愿意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13-14]。检验医学新媒体通过翻译并二次推送国内检验医学领域知名专家的优秀学术成果,一方面促进了研究成果在国内专业领域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提升了期刊对行业知名专家的服务能力,梳理了行业内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期刊进行该行业方向的选题策划及组稿。例如,《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选题策划,于2022年组织了分子诊断、肿瘤检测、微生物检测等方向的专题。2015—2022年8年间,检验医学新媒体积累了深厚的行业、专业资源与决策、智囊资源,能较好地实现多要素整合,并更好地为本学科发展服务。

在不侵犯版权的前提下,检验医学新媒体对国外著名期刊中与检验医学领域相关的重要成果及其中的创新点进行概括,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二次转发发布内容,供国内检验医学研究者参考;此外,归纳和总结国内检验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发表在国外SCI期刊上的优质文章,并在“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的“前沿报道”栏目系统报道其研究成果。“前沿报道”栏目每周发布1期,目前已发布114期,每期阅读量在4000次以上,个别期次的阅读量超过30000次。检验医学新媒体“搬运工”的做法宣传了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升了期刊和新媒体与专家的黏性,有利于期刊和新媒体的选题策划及一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

2022年初,为促进国内检验医学领域专家和学者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检验医学新媒体、《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IFCC)、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2022检验医学英文案例国际大赛”,以搭建检验医学领域国际交流平台。该活动受到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热烈欢迎,共收到来自国内百余家医院作者的180篇稿件,及来自法国、阿根廷、土耳其等23个国家作者的60余篇稿件,共收到超过250篇稿件。“2022检验医学英文案例国际大赛”组织国内外30余名专家对稿件进行多轮评审,并组织作者进行现场汇报;共有40个国内案例和10个国外案例获奖。该活动的举办不仅促进了期刊、期刊新媒体与国际知名专家和协会的联动,提升了期刊在国际领域的知名度,而且搭建了国内检验医学领域专家和学者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期刊与期刊新媒体在国内的行业认可度和知名度;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国内的传播,锻炼了国内专家和学者的英文交流和表达能力。

2.2 举办学科专业学术讲座,提升行业人员专业技能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在线直播成为医学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疫情暴发初期,检验医学新媒体主动、积极地联系专家,策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在线直播课程,让全国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病毒相关专业知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课程累计观看量超过30万次。此外,检验医学新媒体主动调研用户的学术需求,精心策划后续选题。截至2021年12月底,检验医学新媒体共举办了超过180场专业学术直播,超过200万人次观看了直播。学术直播成为检验医学新媒体创收的主要形式之一。2021年全年检验医学新媒体学术直播选题及观看数据见表1。

由表1可知,2021年检验医学新媒体的系列学术直播选题中,“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的平均观看量最高,这说明检验医学从业者对指南及专家共识较为关注。国内外专家共识和指南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临床决策和操作的重要依据[15]。指南与专家共识一经发表,就会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整合专家共识或指南需花费较长的时间,且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更新周期较长[16-17]。检验医学新媒体向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专家共识的执笔者或发起人发出邀请,帮助参与专家共识制定的专家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对共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检验医学新媒体“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系列直播数据如表2所示。专家共识及指南是诸多专家多年来工作实践及经验的结晶。科技期刊篇幅有限,无法充分展示共识性内容。检验医学新媒体通过学术直播的形式详细阐释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为专家共识及指南正确且有效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表1 2021年全年检验医学新媒体学术直播选题及观看数据

表2 检验医学新媒体“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系列直播数据

检验医学新媒体依托《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的行业影响力,以检验医学领域受众的学术需求为导向,邀请期刊编委和行业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一方面,学术讲座在提升检验医学新媒体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专家行业知名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术讲座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检验医学新媒体学术活动,使学术活动在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检验医学新媒体已举办超过200场学术讲座,讲座累计观看人数超200万人次,这表明学术讲座可进一步提升期刊和期刊新媒体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2.3 搭建检验与临床沟通桥梁,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

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提出检验医学培养模式应该侧重检验与临床的结合,后来产生了“检验医师”这一执业医师分支[18]:不同于检验技师,检验医师的工作更突出检验与临床知识结合的作用;检验医师要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是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桥梁[19]。作为国内检验医学领域具有高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依托期刊专家资源,推动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检验医学从业者的临床思维能力,促使检验医学从业者从为标本检测质量负责的思维向为患者生命安全负责的思维转变。

2021年初,检验医学新媒体联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发起“第一届检验与临床思维案例展示活动”;在短短3个月内,共收到来自全国200余家医院的360余份检验与临床融合案例。“第一届检验与临床思维案例展示活动”共邀请了70余位检验与临床专家对案例进行初评、复评及线下评选,最终选出的10个案例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年会上进行现场展示,并且分别在成都、天津、杭州、广州、上海5个城市进行线下展示活动。案例由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呈现,体现了检验与临床的协作配合、融合发展。同时,展示活动在线上进行同步转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8万人。2022年, “第二届检验与临床思维案例展示活动”收到700余篇来稿,进一步推动了检验与临床的融合发展。部分省区市还以该活动为模板举办同类活动,并向该活动推送优秀展示案例。“第一届检验与临床思维案例展示活动”邀请检验和临床专家复审征集的所有优秀案例,并将优秀案例整理出版。目前,2本案例集(《检验与临床思维(内分泌)案例集》《检验与临床思维(感染性疾病)案例集》)均已交出版社,被预订超2000册,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转化。

2.4 践行行业媒体职责,提升学科社会认知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检验医学从业者无畏逆行、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用行动践行了“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宣扬广大检验人无私奉献的抗疫情怀,检验医学新媒体联合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向全国医院和疾控中心检验科、第三方检测机构发起“检验抗疫日记”短视频展示活动,此举得到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已征集到视频百余个,发布优秀作品50余个,作品总浏览量超过1500万次,有的视频还被人民日报新媒体收录于“《人世间》抗疫特别版”短视频。2022年3月28日,“检验抗疫日记”短视频展示活动邀请被国家授予“抗疫英雄”称号的临床及护理专家,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正、副主任委员,《健康时报》《健康报》《中国科学报》、丁香园等国内主流健康媒体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入围的20个短视频进行线上评审。参与评审的专家被短视频记录的真实经历及作为幕后英雄的检验医学人员的奉献精神打动。“检验抗疫日记”短视频在线评审直播观看人数超2万人,进一步在医学其他学科领域、专业媒体及普通大众当中宣扬了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正能量,为检验医学发声。

2.5 以行业受众需求为导向,促进期刊内容选题及学术传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及检验医学新媒体每年均会对行业受众的阅读和学术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全年的选题和学术活动策划。

期刊论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表述晦涩复杂,容易令人兴味索然,不符合新媒体推文风格。通过与论文作者沟通,新媒体编辑帮助作者对学术论文作一定程度的新媒体化重塑,使其更浅显易懂,从而促进论文的二次传播,具体改造方法包括标题重拟、重点突出、逻辑重塑、语言简化等。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发布的检验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为例。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检验医学研究的热点。检验医学新媒体重塑了张时民[20]、张桐硕等[21]发表的论文,并在检验医学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布。由张时民的论文改编而成的推文的阅读量超过16000次;该论文的被引频次为23次,下载量为2316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在同类论文中居首位。由张桐硕等的论文改编而成的推文的阅读量超过11000次;该论文的被引频次为6次,下载量为1471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

“专家面对面”是《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借鉴国外相关期刊的模式探索出的创新学术交流栏目:邀请4~6名行业知名专家针对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及热门研究方向进行面对面交流;责任编辑根据现场录音记录专家观点,再使用学术语言将专家观点归纳、总结为文章;文章经专家修改、确认,在期刊上发表。自2019年创办以来,“专家面对面”栏目共设置了5个栏目主题(表3)。相较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的其他文章,“专家面对面”文章的下载量较高。自2020年检验医学新媒体开通学术直播平台以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邀请专家针对“专家面对面”栏目主题进行在线交流,并回答观众的提问,此举进一步提升了该栏目的影响力;同时,对学科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检验与临床沟通及融合发展路在何方?”直播吸引了超过2.8万人观看,直播中观众互动提问数超过130条。

表3 “专家面对面”栏目情况

3 讨论与启示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2]明确指出: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坚持系统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人才队伍、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20项主要措施,对未来一个时期出版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次就出版融合发展领域专门发布的政策文件,是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出的全面安排,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提供了行动指引。

国内绝大多数期刊在学术资源和影响力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及破除论文“SCI至上”、破“五唯”等方面的政策的落地,更多我国的重要科研成果将涌向国内期刊[23]。未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唯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多措并举的方式谋求发展,才能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科技期刊新媒体更应多维度地积极探索合作途径,深入推进其与所在学科的协同发展。多元化的新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科技期刊的缺陷,同时也是期刊促进与所在学科交流的重要手段。具备一定体量的新媒体平台是刊媒融合发展的前提,新媒体平台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1)在所在学科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并能触达绝大多数从业者(至少50%);(2)平台的内容和服务形式不仅包括图文形式,还应包括短视频、在线直播等;(3)是服务期刊、服务作者、服务行业发展的学术平台,是期刊服务专家和与学科的良好的补充和延展渠道,且能独立于期刊自主发展。

检验医学新媒体通过主动服务专家、宣传专家的学术成果,增加了期刊、期刊新媒体与行业知名专家的黏性;同时,通过联合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共同举办系列学术和人文活动,提升了学科的凝聚力和社会知名度,为行业的发展主动发声;此外,结合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动策划检验与临床的学科融合活动,实现检验医学新媒体与所在学科可持续共生和高质量协同发展。

4 结语

科技期刊新媒体应为所在学科优质成果的实践转化和宣传推广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与学科的发展协同度,推动与学科的互融共生,实现与所在学科的共同发展。检验医学新媒体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的哺育下,逐渐在检验医学领域取得较大的影响力。但在与期刊深度融合、实现内容双向转化方面,检验医学新媒体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未能提升期刊的稿源质量和学术质量。未来,笔者将进一步依托检验医学新媒体的庞大受众群体和高影响力,进一步探索实现期刊与新媒体内容双向转化、提升期刊与新媒体学术质量的有效措施。

致谢感谢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原《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学术带头人冷怀明编审对本文的建议和指导。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医学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