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专刊策划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以《热带地理》为例

2022-12-20郭亿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刊热带策划

■郭亿华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热带地理》编辑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 510070

近年来,在国内发文量激增,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很多期刊认识到策划专题/专刊对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专题/专刊相关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编辑出版和图书情报等领域的热点选题。大多数研究认为专题/专刊对期刊有积极的作用:田杰等[1]认为专刊是对某方面研究的高度集中呈现,具有较强凝聚力,更能发挥引领意识形态和促进科学研究的作用;陈汐敏等[2]认为,期刊的专题/专栏建设对期刊品牌塑造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在“内容为王”的背景下,高质量的专题/专栏对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艳玲等[3]认为,有特色、有新意、高质量的专题不仅可以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还可以有效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蔡斐等[4]认为,在中国科技期刊发文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的背景下,组织专题是提升科技期刊水平和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也有少数研究认为并非所有专题的出版都起积极作用:张黄群等[5]通过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出版的14期专刊,发现有的专刊影响力持续攀升,已形成精品,有的专刊影响力不甚理想;段宗奇等[6]认为纪念型特约专栏无法显著提高期刊文章的被引频次;董哲等[7]也指出,专题策划实践中部分主题/栏目的论文受关注度不高、学术质量不高 。综上,众多学者对专题/专刊开展了探讨,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更多探讨专题/专刊出版的效果,且其得出的结论尚存在争议。期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宣传手段,其获得的专题/专刊出版效果可能不同,因而需要对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完善现有研究结论。此外,少有研究结合案例情况深入剖析影响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深层次因素,导致期刊的专题/专刊建设存在一些误区,使专题/专刊出版的成功率和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

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丰富专题/专刊策划经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热带地理》2014—2019年组织的专题/专刊,全面、深入地剖析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期刊同仁提供参考。

1 《热带地理》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热带地理》概况

《热带地理》是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并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地理学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及交叉学科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评论、综述等。2014年以来,《热带地理》结合学科前沿及国家或省级重大发展战略,邀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担任执行主编策划专题/专刊。截至2022年5月,《热带地理》已策划并出版27期专题/专刊,具有较为丰富的实操经验。

《热带地理》的发展情况与国内大部分普通期刊类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首先,2021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显示:《热带地理》基于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 CI)的学科分区为Q2区,在17种地理学期刊中排名第8,处于中间位置,尚有较大的努力与进步空间。其次,《热带地理》的专题/专刊组织方法与国内期刊大致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方法:(1)编辑部自发策划选题,向学界发布消息,由作者自由投稿或者向特定作者约稿;(2)编辑部邀请学科领域专家担任执行主编,由执行主编策划选题,并进行组稿约稿;(3)专家有组稿意向,与编辑部联系后,担任执行主编并进行组稿约稿,编辑部辅助策划。需要说明的是,编辑部为所有专题/专刊稿件组织同行评议工作,其评审流程、标准与自由来稿一致。再次,《热带地理》为单刊发展模式,受经费和人员配置等的限制,以邮件推送和微信公众号传播为主要传播策略,对其他新兴媒体的应用较少。

1.2 研究方法

被引频次和下载量是2个重要的文章评价指标,可以反映学术共同体对论文的认可程度。为分析2014—2019年《热带地理》专题/专刊出版对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作用,首先,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以刊名“热带地理”,选择时间范围为2014—2019年进行精确检索。卷首语、目次、补白、勘误声明、征文启事、会议纪要、出版信息、动态信息、简讯、书评等非学术文章不列入统计范围。筛选后,共获得学术文章630篇,其中包括431篇自由来稿和199篇专题/专刊文章。其次,按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2种类型分别统计发文量、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评估其影响力。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4月15日。

2 《热带地理》2014—2019年专题/专刊成效

2.1 《热带地理》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提升情况

2014—2019年,《热带地理》共出版了21期专题/专刊,所策划专题/专刊大部分围绕国家或者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学科发展前沿,以及社会时政热点等,体现学术期刊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获得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为期刊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声誉。近年来,编辑部持续收到学者的鼓励和肯定,如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作升教授在收到阅读邀请邮件后回复:“从《热带地理》2016年第3期的内容看,广度和深度都有大幅度的超越,令人刮目相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王让会教授在邮件中表示:“贵刊在学术期刊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力求创新,并有较大的新进展,如封面的关键词动态、文章的作者贡献等,在国内期刊领域具有引领性意义……贵刊的坚守与发展值得肯定,祝愿贵刊不断提升内涵质量,服务国家科技创新!”

专题/专刊的策划出版对期刊也起广泛的宣传推广作用,有效地拓展了作者群体、提高了稿件数量。近几年,《热带地理》收到的青年学者来稿数量明显增多,这显著地改变了《热带地理》长期以来以学生群体为主要作者的状况,并且自由来稿中不乏一些高质量的稿件。

专题/专刊选题策划效应也体现在国内外数据库和评价体系的收录上。2017年,《热带地理》重新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核心库收录,这说明《热带地理》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得到了国内期刊评价系统的充分肯定。2020年,《热带地理》被国际权威数据库Scopus收录,2021年相继被国际著名的开放获取数据库DOAJ和检索系统EBSCO收录,这说明《热带地理》获得了国际主流数据库的认可。

2.2 《热带地理》2014—2019年专题/专刊文章与自由来稿的引用分析

虽然策划专题/专刊使《热带地理》外部声誉和影响力明显提升,但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年《热带地理》复合影响因子为1.185,2020年为2.346。相比同学科领域的《地理研究》(201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2.791,2020年为7.472)和《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3.194,2020年为6.046),《热带地理》专题/专刊文章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在数据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分析文章的引用特征以探讨原因。

2014—2019年,大多数《热带地理》文章的被引频次≤50次。因此,被引频次≤50次时,以5为间隔,>50次时则以25为间隔,对引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2014年至今,被引频次为0的文章共有16篇,占2.5%;(2)被引频次≤25次的文章共有562篇,占比高达89.2%,其中被引频次≤15次的共有479篇,占比为76.0%;(3)被引频次>25次的文章较少,仅有68篇,被引频次>100次的仅有2篇;(4)自由来稿和专题/专刊文章的引用特征类似——大多数文章的被引频次≤15次(图1)。由此可见,2014—2019年《热带地理》文章的被引频次偏低,高被引文章数量较少,并且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与自由来稿大致相同,尚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图1 《热带地理》2014—2019年文章引用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1)2014—2019年,《热带地理》共刊文630篇,总被引频次为7707次,总下载量为427205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23次,篇均下载量为678.10次。其中,专题/专刊文章总被引频次为2482次,总下载量为271707次,分别占总量的32.2%和63.6%。(2)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最高为107次,最低为0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54次;最高下载量为5383次,最低下载量为69次,篇均下载量为781.98次。自由来稿的被引频次最高为143次,最低为0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12次;最高下载量为4578次,最低下载量为55次,篇均下载量为628.95次。(3)不同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存在较大差异。各专题/专刊篇均被引频次最低为3.40次,最高为30.83次。仅有10个专题/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大于12.23次,甚至有2个专题/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低于5次。各专题/专刊的篇均下载量最低为283.40次,最高为2572.22次,有4个专题/专刊的篇均下载量低于专题/专刊文章平均下载量。

将《热带地理》与《地理科学进展》[8]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虽然《地理科学进展》的数据统计时间较早(《地理科学进展》数据统计于2020年1月,《热带地理》数据统计于2022年4月),但2014—2016年《地理科学进展》的专题/专刊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量的表现都比同期的《热带地理》好,尤其是2015年,其专题/专刊的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量分别是《热带地理》的2.2倍和2.6倍(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相比同领域影响力较高的期刊,《热带地理》的引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见,组织专题/专刊等措施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刊物自身的品牌价值密切相关。

表1 《地理科学进展》与《热带地理》2014—2019年专题/专刊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量对比

综上可知:(1)总体上,《热带地理》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略高于自由来稿,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2)并不是所有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都比自由来稿高,有些专题/专刊文章的被引频次甚至低于自由来稿;(3)专题/专刊文章下载量占期刊文章总下载量的63.6%,远高于自由来稿。可见,策划专题/专刊有利于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这主要是因为专题/专刊的选题较为新颖,可有效提高读者的关注度。

3 《热带地理》2014—2019年专题/专刊文章引用差异及其原因

由于较早发表的文章在引用时长上占据优势,对比不同年份的引用和下载情况意义不大。本研究主要对比同一年份不同专题/专刊的表现,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 紧跟国际国内时政热点或者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专题/专刊的效果比较显著(图2)。2015年的“果敢冲突”专题是在缅甸政府军与反叛武装在缅甸东北部(邻近中国边境)的果敢地区发生激烈冲突,引发广泛关注的国际背景下组织出版的。“果敢冲突”专题共包含4篇文章,总被引频次为101次,下载量为4528次。2017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的地理学解读”专题是在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的背景下组织策划的。“‘粤港澳大湾区/湾区经济’的地理学解读”专题共包含9篇文章,总被引频次为269次,下载量高达23150次。这2个专题的时效性很强,在发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其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表现比较好。而2019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转型与创新发展”专题表现很一般(共包含8篇文章,总被引频次为55次,下载量为6747次),这可能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国内相关文献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共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约7500篇期刊文献)有关,这也说明专题/专刊时效性非常重要。部分专题/专刊的引用和下载表现比较差,如“‘南岭山地’的地理学解读”和“‘一带一路’与政治地理学”。国内少有学者和团队从事这2个专题内容方向的研究,所以这2个专题的受众数量较少,传播范围有限,导致其引用和下载表现较差。

图2 《热带地理》2014—2019年专题/专刊文章引用和下载情况

(2) 同一年份内,相同主题的一系列专题/专刊中,最先出版的专题/专刊效果相对较好,出版时间靠后的引用情况较差。2016年全球变化系列的3个专题中,“全球变化(1):珊瑚礁研究”专题在2016年第1期出版,共包含16篇文章,篇均被引频次为14.19次,篇均下载量为803.56次;“全球变化系列(2):古环境演变”专题在2016年第3期出版,共包含19篇文章,篇均被引频次为7.53次,篇均下载量为374.53次;“全球变化系列(3):近百年华南气候变化”专题在2016年第6期出版,共包含5篇文章,篇均被引频次为3.40次,篇均下载量为283.40次,是21个专题/专刊中下载和引用情况最差的专题。 “全球变化(1):珊瑚礁研究”专题的下载和引用情况都远优于同系列其他2个专题,下载量方面的差距尤甚,这也提示期刊:同一个系列专题的出版时间不宜太近。徐丁尧等[9]也认为同一或类似选题的专题/专刊的出版时间不能间隔太近,否则会影响出版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过于密集地出版相同主题的文章,不但不利于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的关注,而且可能导致原有受众的“审美疲劳”,使一些文章被读者忽略,从而使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下降。

(3) 《热带地理》的21个专题/专刊中,作者来自同一单位/团队或同一单位/团队作者占比超过50%的专题/专刊有13个。若专题/专刊内容局限于同个作者团队的成果,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和研究方向比较狭隘,则其所能起到的传播效果也将比较有限。另外,21个专题/专刊中,大部分作者分布于华南地区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作者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也可能导致专题内容过于集中在某个领域,这不利于提升期刊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前人研究[5]也指出,特约专栏的策划中,作者单位分布要有一定的广泛度,以避免专栏不能全面反映某一专业方向研究现状的情况。《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等期刊策划的专题/专刊的作者地域范围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并且大多数文章的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为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期刊的品牌效应加上专家的学术权威性,为专题/专刊的影响力“加持”,使专题/专刊能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而显著提升期刊被引频次。

(4) 专题/专刊的名称是否有特色对文章的传播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2014—2016年《热带地理》都组织了“社会文化地理”专题,其中2014年出版的“社会文化地理”专题的效果较好,2015年和2016年的效果一般。2014年,在国内专题策划还没有大规模兴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兴模式,专题较容易引起学界的关注。而随着大多数期刊都将专题/专刊出版作为主要策略,专题/专刊出版成为一种普遍的学术出版现象。如果专题/专刊名称不能体现特色化内容,可能会降低对学者的吸引力,从而影响约稿的成功率和出版后的传播效果。因此,需要多下功夫琢磨专题名称。

(5) 所含文章数量较少的专题/专刊的引用情况往往优于所含文章数量较多的专题/专刊。段宗奇等[6]通过分析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平台期刊特约专栏的实施成效,发现短小精悍的专题的效果往往更为显著。由于大多数专题/专刊与社会热点或者国家发展战略等紧密相关,所含文章数量较多,比较追求时效性,出版时间相对仓促,有时候难免会降低对稿件的质量要求,使个别“关系稿”或者“搭车稿”出版。这些稿件的出版可能会对期刊影响力提升起负作用。另外,在处理所含文章数量较少的专题/专刊时,编辑部拥有相对比较充足的处理时间,可以更细致地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从而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这有助于后期的专题/专刊传播。仲舒颖等[8]以《地理科学进展》为例,分析了专辑论文对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认为不能盲目地出版专辑,尤其不能仅追求专辑论文数量,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因为只有高质量的精品专辑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正面作用。

(6) 199篇专题/专刊文章中,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有100篇,第一作者拥有中级职称的有24篇,第一作者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有75篇。可见,《热带地理》专题/专刊的作者群体中,成熟型学者占有一定比例,同时研究生群体占比也较高。一般情况下,处于学习提升期的学生或者科研工作经历尚浅的学者,其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10]。已有研究[6]认为质量相对较低或作者知名度相对较小的文章容易处于引用的“阴影区”,从而影响特约专题/专刊整体的传播效果。因此,如何更好地吸引优质作者群体,约请更多高质量稿件,是期刊选题策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7) 需依靠有效的传播手段提高专题/专刊文章的关注度和下载量。已有研究认为,传播力是影响专题关注度的关键因素[11-13]。目前,《热带地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宣传推广方式。①收集国内地学期刊优秀作者信息,通过邮件推送每期电子文献。然而后台数据显示,邮件推送的打开率(<20%)和阅读量很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使用习惯的改变,邮件阅读时代可能已成为过去式,人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端进行阅读,因而邮件推送的实际效果不理想。②专题/专刊出版后在微信上进行目次或者单篇文章推送。这种方式属于浅宣传模式,其阅读量往往比较少,所起的效果也很有限。在文献数量急剧增长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很好的宣传策略,文献很容易石沉大海,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期刊的“弱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专题/专刊的出版效果。《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在专题/专刊出版后均会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上推广。“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办,集结了其主办期刊,主要为国内广大地理学相关工作者提供服务,因此其相比单刊平台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在该平台上进行宣传能使专题/专刊的传播范围更广,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综上,专题/专刊的时效性、发表相似主题内容的间隔时间、命名的特色化、作者群体的覆盖面、文章数量、第一作者的职称和学历、宣传力度等是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4 对策建议

(1) 高质量的选题是专题/专刊文章出版工作的核心之一,是组稿的基础。专题/专刊在学术质量方面助力期刊影响力提升,而学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选题策划的优劣[14]。在专题/专刊策划前,应做好两个方面的调研:调研国内同领域期刊是否策划了相同主题的专题/专刊,应尽量避免在较为相近的时间出版主题类似的专题/专刊;调研拟策划专题/专刊主题研究领域的国内主要学者团队和权威专家的分布情况,以有针对性地约请执行主编和作者。其中,执行主编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专题/专刊的传播效果起重要的作用,而多元化的专题/专刊文章作者群体能有效扩大专题/专刊文章研究方向的覆盖面,并提升专题/专刊的传播效果。另外,此举也可为专题/专刊储备同行评议专家。

(2) 严格把关学术质量。首先,控制专题/专刊的文章数量,并确保文章质量,这具体体现在文章内容必须具有新颖性和较大的贡献作用,避免出版一些“蹭热点”、内容落于俗套的文章。选题策划的目的是刊登能体现行业热点、彰显学科特色、吸引读者关注的好文章。如果选题质量不高,专题/专刊反而会对期刊的品牌建设起反效果[11]。因此,对专题/专刊稿件的要求必须更加严格,宁缺毋滥。其次,严控同行评议质量。近年来,国内出现学者主动寻找期刊合作出版专题/专刊的现象,这些专题/专刊中的大部分文章为同一团队的学术成果。针对这种情况,编辑部应避免邀请执行主编及该团队成员参与同行评议,且需更客观公平地执行稿件的“三审”流程。另外,从策划约稿到专题/专刊出版往往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非常紧迫,而同行评议周期往往不可控。在此情况下,保障同行评议质量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使时间很紧迫,编辑也不能放松同行评议的标准和要求。对于专题/专刊稿件,可以同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评审,并且把控好评审时间,确保每篇稿件都能获得实质性的评审意见。对于普通期刊而言,约请到的高质量专题/专刊稿件数量较少,故更需要严格把控稿件质量。最后,兼顾出版时效性与编校质量。编辑加工是整个出版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控稿件质量的关键环节。除了做好文章内容的规范化外,更为重要的是,编辑还需要对文章表达的科学性、逻辑性及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内容深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 重视专题/专刊出版后的宣传推广、用户服务工作。在世界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期刊不能只关注内容质量,传播和用户服务应受到同等重视。一些学科领域的国内权威期刊已实现从内容生产者向宣传和知识服务提供者的成功转型,如《遥感学报》[15]和《中国激光》[16]等。已有研究也指出,需要通过新媒体融合出版实现专题/专刊论文多维传播,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指标[10]。虽然专题/专刊本身能凭借“热点”优势为期刊带来“流量”,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但期刊同样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争取在短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实施邮件精准推送和微信宣传的同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同步开展宣传。例如,可尝试结合时下热门的短视频模式,由作者或者执行主编录制视频,对专题/专刊内容进行介绍。视频讲解一般比文字介绍更有吸引力,也更能被用户接受。此外,可尝试选取专题中的重点文章,邀请作者开展线上讲座直播,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为读者答疑解惑,从而促进学术交流。例如,《自然资源学报》每周都开展针对重点文章的讲座直播,每场直播的参与人数超过千人,参与者在直播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讲座直播既达到了学术传播的目的,也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期刊细分用户服务。

(4) 树立期刊的品牌建设意识,吸引优质学者助力专题策划。已有研究表明,组织专题/专刊等措施能否取得佳绩,与刊物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对稿件、作者的吸引能力息息相关,期刊品牌是约稿工作的基础[17]。品牌是期刊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实施品牌战略是期刊参与市场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因此,期刊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办刊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如通过细分用户群体,提供精准、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期刊形象,进而吸引优质作者群体,为期刊质量建设储备人才,这是实现高质量专题/专刊策划的基础。

5 结语

以《热带地理》为例,在分析2014—2019年出版的21个专题/专刊引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专题/专刊出版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并非所有专题/专刊都能取得较高的被引频次。除了提升文章质量外,专题/专刊出版还需关注时效性,并依靠更有效的传播手段,加强出版后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在专题/专刊出版过程中,需严控稿件质量,重视期刊的品牌建设,为后续专题/专刊出版储备人才。此外,本文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出版过程,剖析专题/专刊出版存在的问题,所得结果更为详实,可为国内期刊专题/专刊的高质量策划提供一些更具体的参考。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仅基于中国知网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衡量专题/专刊的出版效果,未能统计国内其他主流数据库(如万方等)的相应数据,也未统计期刊官网的下载量数据。随着国内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期刊在官网提供免费下载服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减少。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纳入更多相关数据,使研究结论更为完善。

猜你喜欢

专刊热带策划
穿行城市中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热带风情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热带小鸟
专刊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