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实证分析
——基于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

2022-12-19李向红康冰心张海燕

高教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竞赛维度

李向红,康冰心,张海燕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1)

一、问题的提出

获得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种心理表征[1]。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论述,自此“获得感”一词走进大众视野,受到社会广泛热议和学术界高度关注,“N+获得感”成为流行构词和热点研究课题[2]。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体系构建、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有效的探索。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多以竞赛成绩、创业比例、师资数量、投入经费等量化指标来评价,较少关注学生的主观获得感受。此外,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获得感是一个中国本土概念[3],国内学者关于获得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获得感的内涵、测量维度以及教育获得感等,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研究尤为缺乏。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调查分析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和评价维度,力求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受教育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内在需求和主观感受,为丰富和完善新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推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模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等著作提到了人的本质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维度,从应然维度看,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从实然维度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应然本质反映了人对未来理想的价值追求,人的实然本质体现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4]。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处于实然维度社会关系中的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学生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应遵循人的实然属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收获,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产生思想共鸣和价值认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应考虑人的最高价值理想和最终追求目标,包括人的需要、劳动、个性、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由低至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从心理学角度完整和详细阐述了人的需要和发展,更多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可以归结为物质层面的需求,而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可以归结为精神层面的需求,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感受和收获。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需求层次,包含学生基本学习的需求、素质拓展的需求、个人成长的需求及职业发展的需求四个层次。同时,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四个维度与四个需求层次对应,构建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理论模型,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素质拓展需求,创新创业各类竞赛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四个需求层次从低到高、层层递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理论模型见图1。基于理论模型,本文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各类竞赛以及项目孵化四个维度展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实证分析。

图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理论模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数据库文献、政策文件、书籍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获得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现状,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获得感的联系,将获得感特色之处应用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中,为本研究提供佐证和支撑。

2.实证分析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15所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获得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获得感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调查,进行整体分析、男女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提出改进建议。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同时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样本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等,并以性别为分类变量,对男女学生创新创业整体以及四个维度的获得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值和P值。

(三)数据来源及分析

1. 数据来源

在国家、自治区政府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指导下,广西各高职院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着手,开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各具特色且成效明显。为此,本文以广西1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通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四个维度的问卷内容,掌握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现状。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8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762份,问卷回收率98%。从样本分布情况来看,男生2636(45.75%)人,女生3126(54.25%)人;大一的学生有2842人(49.32%),大二的学生有2387人(41.42%),大三的学生有288人(5.00%),毕业未超过三年的有245人(4.26%);理工类的学生有3708人(64.35%),人文社科类的学生有1289人(22.37%),艺术类的学生有723人(12.55%),医学类的学生有42人(0.73%)。

2.问卷结构分析

为进一步明晰问卷的内部结构,将5762份有效问卷按照各50%的比例,通过SPSS将样本平均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另一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等。

(1)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素,求得初始负荷矩阵, 再用斜交旋转法求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EFA中取样适当性KMO 的指标为0.97>0.9,Bartlett 球形检验统计量为66598.72 (Df=210,p=0.000), 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问卷的各个项目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因素,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限定因素个数为4的条件下进行因素提取,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载荷较低的和负载较多的2个题项,获得正式题项22个,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4个题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5个题项、创新创业竞赛7个题项、创新创业项目孵化6个题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等4个因素共解释了79.76%的总体方差,且每个因素内的项目载荷都在0.6以上,无多重负载现象。

(2)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考察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模型的吻合程度,按照初测时确定的结构,使用AMOS23,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比较拟合指数CFI、规范拟合指数N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增值拟合指数IFI等指标值均达到0.9以上,均方根残差RMR小于0.05,以上指标值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问卷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问卷总体、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维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维度、创新创业各类竞赛维度、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968、0.906、0.936、0.947、0.956,说明问卷信度较好。此外,通过对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问卷两两维度的相关均显著,相关系数在0.531—0.784之间,为中等程度的正相关,4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79—0.926之间,为中等高程度的正相关,另计算KMO值为0.96,大于0.9,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三、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整体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平均值为3.88,并且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最小值与最大值均为1和5,平均值分别为3.98、3.96、3.82、3.77,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获得感最高,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感高0.5个百分点,比创新创业各类竞赛获得感高4个百分点,比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高6个百分点。以上统计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获得感较好,而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获得感较差,反映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整体效果较好,而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效果欠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四个评价维度的具体描述性统计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描述性统计分析(n=5762)

(二)高职不同性别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分析

通过对高职不同性别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4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维度男女学生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第一,男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高于女生,尤其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这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说明女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偏低,学校应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方面更加关注女生,着力提升女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第二,男女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获得感得分最高,明显优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并且男生与女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男女学生在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感没有明显差异;第三,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四个维度中,男女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分数最低,说明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现状不满意,收获较少。男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总分和维度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 所示。

表2 男女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独立样本t检验(n=5762)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聚类分析

以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4个维度为分析变量,以每位学生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各类竞赛、项目孵化4个维度以及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均值为基本数据,对全部有效样本(N=5762)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得出4种类型的学生。具体结果如下:第一种类型的学生为278人,人数占比为4.82%,各分维度均值在1.65-2.48之间,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均值为2.26,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有用的,大多数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但是,此类型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四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学生,并且此类型学生中女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获得感明显高于男生,而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各类竞赛中的获得感明显低于男生。 第二种类型的学生有1736人,人数占比30.13%,各分维度均值在 2.23-3.54之间,此类型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四个维度得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均值为3.21。相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以及创新创业各类竞赛的获得感,此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获得感得分是最高的,说明此类型学生更能够从创新创业课堂中获得创新创业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第三种类型的学生有2702人,人数占比46.90%,各分维度均值在 2.85-4.06之间,此类型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的四个维度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均值为3.92。相比其他三种类型学生,此类型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说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从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教育。第四种类型的学生有1046人,人数占比为18.15%,各分维度均值在3.48-4.86间,此类型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四个维度上处于较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均值为4.72。说明此类型学生从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这四个方面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总体来看,四种类型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面的获得感最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各类竞赛的获得感次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最低。四种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以及各维度均值如表3所示。

表3 四种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以及各维度均值(n=5762)

四、结论与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576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聚类分析,得出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实证研究的结论:一是从整体来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获得感最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获得感次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获得感最低;二是从不同群体来看,男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具有显著差异,男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明显高于女生;三是65%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较高,认为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能够从中受益,35%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较低,认为从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收获较少。鉴于以上结论,文章探索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一体两翼五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强双创实践教学

针对调查结果中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的情况,本文提出以学生双创能力成长为本位,建立以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以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为两翼和“启蒙—创意—种子—初创—孵化”五阶段选育的“一体两翼五阶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做强双创实践和竞赛的体系保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创新型人才能力成长规律,按照“启蒙—创意—种子—初创—孵化”五个阶段重构课程体系[5],即启蒙阶段适配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意阶段适配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种子阶段适配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培养学生的专创融通能力;初创阶段适配创业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孵化阶段适配创业孵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五个阶段层级递进,相互促进和补充。其次,依托第二课堂,以创新创业社团等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展创客沙龙、火种行动、创客马拉松以及创新创业特训营等多主题多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有所收、有所获,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感。最后,建立“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四级创新创业竞赛和支持体系,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氛围,并向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竞赛所需的导师资源、专家资源、真实项目资源等,培养学生资源整合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将学生培育成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促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提升创新创业竞赛获得感。

(二)搭建“资源贯通、三级递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集聚双创孵化资源

针对调查结果,为有效突破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获得感较低的瓶颈,本文提出应发挥好政府、院校、园区、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各自的优势,多方联动、协同搭建“资源贯通、孵化链通”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富集创业孵化资源,贯通校内校外创业孵化渠道,精准匹配到学生的创业项目中。即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建设为契机,将政府、园区、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的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与学校本土创新创业资源进行融合和贯通,搭建与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相链接的“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加速孵化”三级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第一阶段,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平台,为高职学生创业团队完善创意、制定商业计划、准备创业提供免费服务,使其在注册成立企业之前入驻“创业苗圃”接受预孵化;第二阶段,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初创期的高职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础性和发展型服务,使其在创业初始阶段得到相应扶持,以便得到更好发展;第三阶段,建立创业加速孵化平台,为成长期高职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基于成本的、重视性价比的、市场化的发展型、延伸性、高层次、高增值的服务,使其快速适应市场。总之,汇聚利用多方力量搭建的“资源贯通、三级递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旨在帮助学生获得优质的创新创业孵化资源和支持,提升其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获得感,为顺利和高效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打造结构化“能教会创”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充实双创指导力量

提高高职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增强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离不开一支“能教会创”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以双创项目为纽带,汇聚社会、企业、学校的双创教师资源,校企混编打造一支启发型、工匠型、教练型结构化“能教会创”双师型教师队伍[6]。首先,以双创教学需求为导向,按照学生双创能力发展的“启蒙—创意—种子—初创—孵化”五个阶段,将教师分为一级启发型创新思维导师、二级工匠型创新实践导师和三级教练型创业实践导师;其次,明晰不同类型教师的能力图谱,优选同伴教育、精准培训、科研引领、项目驱动、按需保障五条路径,夯实校企双师培养的资源、组织和制度基础,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双创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最后,以“能讲好课、能指导实践、能创新创业”来选聘、培养双创教师队伍,启蒙和创意阶段配备以校内教师为主的启发型导师,种子和初创阶段配备以企业工匠和专业教师为主的工匠型导师,孵化阶段配备以学校和企业成功创业者为主的教练型导师,尤其加强教练型导师的“一对一”项目孵化指导,实现校企双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形成结构化“能教会创”双师教师队伍,为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构建“突出‘四性’、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模式,契合双创个性需求

针对调查结果中女生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较低,且四种类型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获得感以及获得感的四个维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提出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面向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分层分类、突出“四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女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推进教育者供给与受教育者需求的高位对接、动态平衡:第一,突出灵活性,采用统分结合型教学方法,即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授课,采取“统一+分散+统一”的形式进行集中授课和分组讲解,统一讲授理论、统一课堂总结,按照性别和基础分组讲解重点难点和开展课堂活动;第二,突出自主性,实行菜单式选择,是指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开发多级别、多种类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设计多主题、多样式教学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类别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第三,突出实践性,实行项目式教学,创新创业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创意项目和模拟创业,并依照学生的项目类型和特点精准投放相关资源;第四,突出实效性,采取“自评+互评+师评”评价方式,即在每一课程教学单元和课程结束,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或活动开展效果,并及时优化改进。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感是注重学生真实感受、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重要体现,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实证分析广西15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获得感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立“一体两翼五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强双创实践教学;搭建“资源贯通、三级递进”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集聚双创孵化资源;打造结构化“能教会创”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充实双创指导力量;构建“突出四性、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模式,契合双创个性需求等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竞赛维度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