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制与建构: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政策实施、调适与优化∗

2022-12-19余利川

高等理科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政策疫情教师

余利川 刘 怡

(1.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应急管理机制与应急治理能力施加了全方位、快速、高强度的冲击与挑战,防疫抗疫常态化下的高校在线教学也成为一种新常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2015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出台加强高校在线教育的相关指导意见,着力推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全球高校保障网络运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系列改革。从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1],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再到2022年为应对最新一轮疫情变种病毒,教育部第三次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强调,“毫不放松、慎终如始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整个疫情期间的高校教学始终是高校工作的重头戏,一方面,尽管疫情危机打破了全球高校的教学常态,但高校教学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已经积淀了较好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在线教学经验,形成了阶段性应急预案,能够开展成建制、大规模、常态化的在线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在《意见》指导下做到在线教学“不搞一刀切”,需要不断调适与优化校内在线教学政策。有效执行“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政策,确保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同质等效。高校结合防疫抗疫常态化下的在校教学实际,不断总结、提炼在线教学经验,完善高校教学方案,保障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为此,研究基于对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政策的追踪数据,回溯在线教学政策的实施历程及其面对的主要难题,揭示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调适的内在逻辑。从问题识别、方案提出、政策执行、政策扩散4 个过程,优化疫情时期的高校在线教学政策,为提升高校在线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提供智慧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方法与样本选择

案例研究聚焦于特定有限时空下的事件或分析单元,通过深度把握与推论事件的情境脉络、细致的因果机制以及植根于背后的理论意义[2]。本研究通过案例研究聚焦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转变历程、动力机制。主要缘由:个案研究适用于探究“过程”“怎样”及生成逻辑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再现被研究对象的动态性与整体习惯,能够在把握在线教学响应真实情境脉络的基础上,从纵向事件变化历程中识别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调适的触发条件,并探究政策调适的动力机制。

研究以江苏省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追踪调查对象,主要基于:其一,受调查高校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具有先行性与自主探索的特性。其二,受调查高校有效落实教育部《意见》等政策,是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高校之一,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研究通过3 个渠道采集一手数据,保证数据来源多样性,提高研究信度[3],并实现相互验证的目的。其一,问卷调查数据。受调查高校教务管理服务部门于2020年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在线教学的问卷调查①,受调查数据可得性限制,研究获得教师卷701 份有效调查数据。其二,文本数据。追踪受调查高校疫情期间教务管理服务部门搭建的虚拟教研组织平台。汇总虚拟教研组织就在线教学开展与实施的互动交流文字、图片、网址链接、视屏等文本记录,经匿名处理后以时间为记录存储单位,共整理得到教师在线教学培训交流的3 319 条(微信1 352 条、QQ1 967 条)历时性文本数据(如图1)。其三,爬梳受调查高校教务管理服务官网公开的在线教学公告文本,以时间为记录储存单位,整理得到2020—2022年公开的172 份(与教师相关148 份、与学生相关24 份)历时文本数据。

图1 受调查高校教师在线教学的线上培训历时互动情况

(三)数据编码与分析

依据编码分析范式与伦理要求,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开展编码并逐步交叉比对编码节点及参考点,编码结果具有可靠性。自由编码得到“系统里没有学生和课程信息”“学生无法登陆”等810 个节点。主轴编码得到“超星平台教学能力提升”“平台操作使用不熟”“平台信息同步错误”等836 个节点。经抽象、提炼与归类,选择性编码形成“教学组织与管理问题”“网络服务器卡顿延时”“线上平台故障”“学生在线操作不熟练”“交流在线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在线教学技能”“调查教师意见反馈”“提供在线教学智囊服务”“调整在线教学政策”9 个概念类属,得到740 个节点。

二、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政策实施历程

受调查高校教学管理呈现出实践与方案指导结合的双重趋向,即:高校研判教学形势变化,前期先行自主探索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到“摸着石头过河”主动征询教学、督导专家建议,再到试行在线教学、完善在线教学预案、正式推行在线教学,最终实现回归常态化课堂教学的4 个发展阶段。

(一)探索期:先行在线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教育部正式发布《意见》之前,该校已自发探索在线教学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教师线上培训互动频率于2020年2月5日达到最高峰。其一,搭建教师在线教学培训交流平台。在研判教学形势突发情况后,教务管理服务人员、教师组建在线教学培训微信群、QQ群,迅速扩展使更多教师了解并参与在线教学培训。其二,教务管理服务部门组织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培训并提供培训信息服务,教师整体参与度不足。为方便教师了解在线教学,教务工作人员、教师共发布、转载4 条在线教学培训信息,尚没有激起教师积极讨论交流。其三,形成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培训交流最高峰。在尚未形成具体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前,教育部《意见》引起了该校教务部门、教师、教学平台服务者的积极回应,仅在2 天内出现424、235 条在线教学互动记录,教师开始自行学习、掌握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方式并交流相关问题与经验。

(二)适应期:筹备具体教学预案,监督教学落实情况

这个阶段,教师在线教学培训交流频繁程度保持较高起点的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高校教务管理服务部门为主导,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路径筹备适合校情的教学预案,重点通过线上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素养与能力。(1)教务管理与服务部门多渠道筹备教学预案。一是,发布《教务部积极应对疫情做好新学期本科教学保障工作的通知》(简称《保障工作通知》),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资源保障、本科教育教学改革4 个方面制定延迟开学的本科教学工作预案,挖掘“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等在线教学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二是制定《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简称《培训工作通知》),明确要求专职教师、基层分管教学院长以及教务管理服务人员全员参与在线教学培训,通过微信、QQ 群、“钉钉在线教学”群、开通在线教学专题网站等,以“线上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学习+线上新形态虚拟教研组织教学交流平台”、线上教学典型经验报送与宣传途径,提升教师在线教学素养与能力。(2)压实在线教学筹备权责,监督教学筹备执行情况。一方面,不搞“一刀切”,向全体教师发布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和本科生开展在线教学的调查问卷,教学督导实时评估、监督学院在线教学培训效果和在线教学准备情况;另一方面,组织全校22 位本科教学咨询、督导专家开展微信恳谈会,就线上课程组织管理、授课方式、授课平台、学生网络学习制约条件、教师授课准备及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及质量监控6 个方面,汲取专家对在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整期:正式实施在线教学,总结在线教学经验

受调查高校正式实施在线教学,通过不断调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并同步总结在线教学管理经验②,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1)关注基层教学组织在线教学做法,鼓励本校在线教学专项研究项目申报。通过专题展示、宣传学院在线教学做法与经验,围绕教师、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学生、教学平台技术顾问4 个核心群体,提炼在线教学的主要问题与经验。(2)依据在线教学实施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方案。试运行阶段,着重关注在线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预研开学后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方案。优先保障基础性课程与大类专业基础课,调减部分专业班级线上授课门数与使用的学习平台数量,加强线上课程巡查监督,调整实施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办法。同时,通过发布各学习平台操作指南、手册、教学法、教学设计参考等途径,持续向教师、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技术咨询服务。(3)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督导作用,保障教学质量。制定在线教学评价系统使用指南,在一线教师与教学督导间搭建起信息反馈桥梁,使教师及时掌握课堂督导反馈改进意见,提升教学质量。

(四)回归期:线上线下教学混合,课堂教学常态化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依据不同地域防疫实践及其波动情况,高校发布为期较短的阶段性校内在线教学指导政策。受调查大学提前做好学生分批次返校应急预案,保障学生错峰返校后的人身安全以及教学、生活的有序性。防疫常态化下的在线教学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隔离过渡阶段。高校在学生返校后的连续两周为过渡期,继续采用在线教学方式。向师生、教学管理者等发布提前做好多媒体教室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准备工作的通知,教师提前熟悉混合教学的设备与环境;持续围绕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及设计、组织与管理、平台使用技巧等,集中开展线上教学培训交流、推送学习资料、课程建设。二是学生集中隔离完成后,由线上教学回归线下课堂教学,全校全部本科课堂教学回归到课表时间和地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期中教学检查,注重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开展在线教学学术研讨会议,总结并交流在线教学经验。

三、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的主要难题

受调查教师反映,高校在线教学整体存在对在线教学准备不足、仓促等共性问题。其中,26.39%的教师熟练或较熟练掌握在线教学工具(平台),72.33%的教师正在努力学习;77.32%的教师认为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时间太过仓促,29.24%的教师认为缺乏同行互动交流,26.67%的教师认为不知选用什么工具(平台),11.70%的教师指出没有相关培训课程。本文结合文本编码,围绕教师、学生、学习平台、网络服务四大在线教学主体,提炼疫情期间受调查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的主要问题(表1)。

表1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问题的反馈编码

(一)教师:教学组织管理难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突破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教师管理秩序的边界,增加了教师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教学组织管理难成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面对的最主要挑战。(1)教学软件下载途径与平台选择、管理难,在线教学平台选择难与软件使用不熟悉[4]。软件下载问题集中于未提前安装、安装版本选择不清晰、不知如何安装以及安装后不能激活。可供选择的学习平台类别多、平台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选用适合的平台,平台注册过程中不能正常使用用户名或密码登录,教师不知道或遗忘登录身份认证信息。(2)教学互动、课程搭建和课时安排难。集中于作业导入、作业发布、作业提交、作业批改环节,学生提问、互评、课堂讨论主动性受限。梳理课程搭建中不知如何上传与下载备课所需教材和慕课等电子资源,不知如何合并、删除与恢复虚拟线上班级信息。(3)线上课时管理难。教务管理服务部门统一课时安排同高峰学习阶段网络拥堵相冲突,如何协调公共基础课程安排同专业课间的时间冲突。(4)导入学生名单、学生监管、助教管理难。不知如何导入、删除上课学生名单信息或学生名单缺失,不知怎样识别与确认学生是否看视频、看视频总时长而不是“挂在那里”“倍速播放”,学生有无按时签到、学习成绩如何评判,怎样让研究生进入课程以及添加教学团队。

(二)学生:实操中问题繁杂

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问题直接制约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疫情期间的学生实操问题繁杂:(1)听课突发状况多。遇到“规定时间内无法提交作业”“不可以下载课程章节中的视频”“手机端视频无法播放”“正在做的习题显示过期”的问题。(2)生理、心理机能出现不适。长时间线上学习,操作均在网上完成,学生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出现“身体累”“眼睛疼”“视力下降”的不良生理症状,容易出现疲劳感[5]。同时,课堂交流与沟通缺少感染力,出现学习者孤独感强、临场感弱等不足,无法达到与线下教学等同的学习体验[6]。(3)因自身操作不当、教务成绩系统管理不当,部分重修、留级学生不能正常进入学习平台,没有选课的学生不能加入线上课程。(4)课后作业多,学生有效参与度不足。学生认为线上学习作业更多,会花大量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尚未形成好的线上学习习惯,对线下课堂学习资料形成心理依附的惯性,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在线教学成为难以实现的任务[7]。

(三)平台:学习载体故障多

在防疫常态化下,同样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质量,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占比偏低,对在线教育教学服务的支持和资源保障不到位等问题[8]12,形成数字资源共享的“孤岛效应”。就教师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情况(15 人未填外),其中“雨课堂”使用者最多,为471 人,占比67.19%;“超星学习通”使用者次之,270 人,38.52%;“中国大学MOOC”使用者和其他平台使用者接近,分别为138、136 人,占比19.69%、19.40%。结合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秘书处委托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高校线上教学情况调查反馈的“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及稳定性差”“教师教学空间环境及设备支持不足”等共性问题[9]。归类在线教学学习平台的主要问题:(1)学习平台登录崩溃。平台使用过程中突然崩溃,平台登录后出现卡顿,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在线教学技术平台与环境因素呈现出东部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态势,表现出不同区域高校技术平台与环境的差距[10]。(2)文件上传失败。教学视频文件、资料没办法上传:“文件总是等待上传”、上传中显示“转码失败”、“视频上传总是等待解码”。(3)同步错误。线上课程与学生信息部分或完全缺失,学生或助教没办法看到课程信息,不同登录端口课程信息不一致。(4)系统异常。在线教学平台出现“视频播放突然没有声音”“直播记录无法删除”“无法绑定邮箱”“录播后没有办法下载”“系统判题没有办法修改”“活动模块后台技术正在紧急调整”等突发状况。

(四)网络:服务器卡顿延时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只能持有谨慎的乐观,因为可能高估了教师与学生的数字技术,也因为在政策设计与实施策略上的幼稚,对教与学理论的理解贫乏以及教育软件和课程总体质量低下[11]。网络速度与服务稳定性成为制约教学有效性与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线上技术服务支持跟不上成为在线教学的另一主要问题。2020年2月17日是全国高校集中实行在线教学的第一天,因大规模集中线上教学,在网络并发数有限情况下多数教师反馈网络服务卡顿:(1)服务器承载力有限。前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准备不充分,集中时间的大规模并发访问严重超出学习平台的日常服务能力与载荷[12],卡顿、频繁掉线等制约在线教学进程并影响学生学习的认知与体验。学习平台技术人员坦言同一天同一时间段“服务器访问量过大”、有接近“四五千万(访问量)”、“全国同时使用活动人数超过限制”。(2)网络拥堵,集中表现为:“关键是网络卡”“所有平台有拥堵现象”“太卡了,根本无法使用”“网络卡顿造成录制废掉的太多”“网络培训卡得厉害”。(3)网络延迟。部分教师教学网络信号传送滞后,出现“同步课堂音频严重滞后”“直播有40 秒延迟”“直播中屏幕出现接口请求超时”等问题。

四、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政策调适逻辑

防疫抗疫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高校在线教学的方案。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政策内嵌的联动逻辑为: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并非单纯取决于规制性政策“自上而下”的驱动,也并非取决于多元行动主体“自下而上”的互动与建构,而是教学政策指导与基层教学实践互动的结果(如图2)。把握政府、高校、师生等多元主体在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将更好地揭示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调适的生发逻辑。

图2 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调适的双向作用逻辑

(一)“自上而下”的规制性政策驱动

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政策内嵌着公共利益的行政规制与大学组织行政科层组织的双重作用逻辑,即:为实现有效性价值,外部公共政策同大学内部教学管理方案同频共振,“自上而下”保持理性同步。“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含义在于将原定于正常开学时间延迟至公共危机事件结束,相应时间段内教学借助网络信息与多媒体学习技术支撑,将传统线下在校面对面集中式教学转变为居家分散式自主学习过程[13]。从政策形成过程看,出于对疫情扩散的有效控制、全国各级各段学生特殊期间受教需求的回应以及确保正常教学工作如期开展,多因素促成在线教学政策。新冠肺炎疫情成为高校推动成建制、大规模在线教学政策的直接动力。从教育行政部门至大学之间实质上贯穿着理性驱动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教育部正式发布《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制定实施《关于做好全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均明确“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目标。消除高校师生对教育教学形式以及对防疫抗疫的潜在疑虑与担忧,同时回应了高校学生的多元受教需求。另一方面,依据《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内容,高校结合教学实际环境与需要制定“保障工作通知”和“培训工作通知”等校内在线教学方案。在政府与大学之间形成外部公共政策规制驱动与内部行政科层回应的联动机制,有效实现在线教学政策。

(二)“自下而上”的教学行动者探索

高校教师、学生、教务管理服务者、平台技术服务者等微观行动主体积极建构,即:多元行动者主体灵活总结经验与问题并适时调适在线教学方案,确保在线教学优质运行。高校在线教学历经“自主摸索—统筹预案—试行总结—正式实施—回归传统”5 个阶段,展现“自下而上”的意义建构过程:(1)先行在线教学培训的自发逻辑。教务管理服务者自发“摸索”,在《意见》发布之前,受调查高校教师、学生处于“零星”的非正式组织状态,教务管理服务者转发少量在线教学培训信息并初步搭建微信、QQ 群等教师互动交流虚拟教研组织,教师并未就在线教学培训开展高频率的互动交流。(2)筹备教学预案阶段的统筹逻辑。形成以教师线上培训、教务管理服务者支持、平台技术顾问答疑的多元主体学习共同体,以精准培训预判在线教学的潜在问题。教务管理与服务部门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形成以教师在线教学技能提升为中心、多方协调运转的筹备机制。(3)高校正式实施在线教学与回归传统课堂教学的“两步走”逻辑,由“试运行”的经验总结转向正式实施在线教学再到回归防疫抗疫常态化下的课堂教学。从注重师生、教学专家、教学督导的基层教学经验反馈,到主动调整教学方案解决“试运行”阶段的主要问题,再到高校师生返校后自我隔离在线教学与混合教学,“试运行”逻辑贯穿始终。

(三)在线教学的双向互动动力生成

在整个疫情期间高校成建制、大规模地开展在线教学,保障、提升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成为在线教学理论与实践必须回应的命题。高校在线教学的规制性政策驱动与微观行动者探索的共同作用,推论出高校在线教学政策内嵌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逻辑,即:从教育部至省教育厅高校在线教学整体政策指导,需要弹性而有效地贯彻;同时,不同高校在线教学的环境、实践经验不同,如何结合不同高校防疫抗疫实际细化在线教学政策,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积极性与能动性,建构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从高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政策环境看,在线教学作为整体教育系统应对常态化的公共危机事件的重要举措,既具有防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具有检验高校在线教学治理能力、持续深化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效用。从高校在线教学的生发机制看,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的在线教学是理性主导的外部驱动与不同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同时,留给高校实施“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政策弹性空间。通过激发和调动教师、学生、教务管理服务者、技术咨询顾问等核心微观行动主体创新积极性,从防疫抗疫所处的不同阶段遭遇在线教学问题中总结经验。形成意义建构机制并沿着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传递通道“自下而上”传导至教务主管机构或公共决策部门,影响并推动高校在线教学方案或政策变革与创新。

五、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政策优化路径

疫情背景下,国内在线教学全面启动是教育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4],维护、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保证高校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目标实现,可以以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自上而下”的宏观规制性政策驱动与“自下而上”的微观行动者探索联动逻辑为导向,从问题识别、方案提出、政策执行与政策扩散过程,优化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政策。

(一)问题识别:精准把握疫情下的在线教学挑战

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是国家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主动防治政策,相应政策提出与实施具有突发性、紧迫性、阶段性与全局性。如何有效保质实施高校教学政策,政府、师生、教学管理服务者、技术支持顾问等核心主体应精准把握公共危机中在线教学的三大主要挑战:(1)疫情这一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与在线教学的非预期性双重效应叠加。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大面积爆发以及防控工作的持续压力曾使高校的常规性工作几乎“停摆”,在此期间成建制、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使有效防控与教学的双重效应叠加,高校在线教学具有主动实施的“被动”属性。(2)高校在线教学政策的成建制导向与弹性需求交织,需要统筹在线教学政策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高校在线教学公共政策契合了特定阶段公共利益与民众的受教需求,“自上而下”的规制性教学政策具有大规模、成建制推行的合法性认同基础。(3)防疫常态下高校在线教学的不充分性与惯性并存。疫情以来大规模、广范围、长时间使用线上平台教学尚属首次,前期存在网络卡顿、教师不熟练、学生不适应等问题[15]。高校在具体分解与执行在线教学中也遭遇教师线上教学技能储备不足、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新鲜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储备不足共存、学习平台与网络技术负荷重等问题。公共决策部分、高校教学管理服务者、教师、学生等核心主体必须提前预估并防止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与数据片段化、截面化、孤立化,破除长期以来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依附惯性。

(二)方案提出:研判并压实在线教学的预备举措

研判高校在线教学的可行预案,将在线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融入备选方案中,增强在线教学预案设计针对性、韧性与兼容度,提升教学方案的精确性、适用性。(1)充分考量师生在线教学技能储备情况,并持续开展针对性的在线教学培训。就教师在线教学技能不足,学生因分割于不同的松散空间从而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律性的要求[16],应通过问卷调查、QQ 群、微信群等线上交流媒介,提前收集师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认知、态度与期望。依据前期反馈的信息,校、院教务管理服务者、教师、学生开展在线教学集中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转变师生对线上备课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平台使用、课堂互动、作业提交与审批环节的认知,消解对传统线下课堂的依赖惯性。(2)加强网络和学习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和线上服务[17],强化信息教学资源有效供给,提高在线教学信息传送与服务质量,保障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疫情常态化下,应持续强化在线教学信息技术与网络支撑,在线教学平台选择、审核与测试等环节需要各级地方教学信息与网络部门、线上学习平台技术机构、网络运营企业的专项支持与保障,整合、打通平台不同模块之间的信息互通,构建教学双方无缝衔接的沟通桥梁[18]。落实“改善网络支撑条件”“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等信息化教学政策[19],完善在线教学服务体系,提前监测并识别在线教学技术与网络在大负荷状态下信息传送的潜在问题。(3)高校应及时倾听、采纳一线教师、教学专家、教学督导对在线教学预案的改进意见。发挥教学专家、教师等主体长期从事教学实践与改革的专业优势与积淀,不断拓宽在线教学预案参考信息来源,提升预案适用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三)政策执行:多阶段统筹利益主体的智囊支撑

推动在线教育系统持续迭代升级,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20],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应以边落实边总结的探索路径,多阶段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智囊作用。高校在线教学应有试运行阶段,通过短期过渡适应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线上会议、教学督导等多种渠道反馈在线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与经验,也可以借助虚拟教研组织交流平台,搭建由教师、学生、教务管理服务者、平台技术顾问为主体的在线教学学术共同体,打造“全天候”线上互动交流平台。为保障教学质量,注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教学互动[21],通过平台技术顾问发布线上教学培训资源、经验方法、教学指南等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协助教师搭建课程、助推优质课程、添加教学团队、教学互动设置、监管教学课堂。同时,制定应急保障方案,优化在线教学平台与网络设置,形成教学平台与网络技术服务高峰时期的错峰熔断机制,解决在线教学网络服务器卡顿与突发故障。同时,避免陷入对在线教学技术的过度依赖,因为在线教学的价值实现不是唯技术论的“附魅”,不应将在线技术特别是现代智能化技术当作教学的“神器”[22]。在线教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手段,不能成为替代或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工具。在在线教学正式实施的调整阶段,激活从一线教师、教学督导到教务管理服务组织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三级信息宣传与反馈机制,实时评估、完善高校的在线教学预案,监督反馈在线教学政策的执行成效。首先,完善微观行动者的即时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教学咨询、教学督导等主体的专业智囊作用,将学生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教务管理服务组织并跟进基层教学单位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23]。其次,中观层面的教务管理服务组织在收集、整理教学实体单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问题和在线教学经验宣传、报送的基础上,细化在线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督指标,以评估促改进、以监督促提升,循序渐进优化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最后,宏观层面的教育行政部门在线教学政策调整应总结和推广高校“停课不停学”典型经验做法,将在线教学政策提升至长期性战略规划高度[24]。

(四)政策扩散:有效在线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推介

高校有效的应急教学管理在线教学政策作为一项依托于既定教育内容、采用特定技术平台的应急政策,其技术、政策实施经验及教育内容会形成扩散效应[25],应及时实现有效在线教学政策的扩散。(1)防疫常态下的高校在线教学已集聚了众多可行的“实战”经验,应注重不同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在线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参考,提升整个教育系统常态化在线教学的反应速度、反应质量,达到提升教育系统的在线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标。(2)促成并强化高等教育体系内外部的在线教学经验交流与学习机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国内高校,既要畅通并强化在线教学经验的报送与宣传机制,也要鼓励不同高校之间在线教学的经验交流学习与借鉴,及时总结并推广在线教学的可行经验。同时,应注意疫情常态化下全球高校在线教学同样也取得不少成绩,国内高校更要积极主动地同国外高校联系,确立和增进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的在线教学互动、互认机制。(3)以更为完善的制度引领并提升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与水平。防疫常态化下的高校在线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路径在于将长期以来在线教学的经验适时转化成为稳定、长效的制度设计,坚持以高等在线教育理念的变革为先导,切实超越过去高等在线教育的技术导向与工具思维,以制度引领高等在线教育治理[8]9。将公共决策部门、高校、市场等不同行为主体及其复杂的作用机制整合到高校在线教学的治理过程中,真正保障和提升防疫常态化下的高校在线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

综上,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历经自行探索、筹备预案、正式实施、回归常态4 个主要阶段,并面对教师教学组织管理难、学生实操问题繁杂、学习平台故障多、网络服务卡顿延时等问题。高校在线教学政策调适内嵌规制与建构的双重联动逻辑:“自上而下”的宏观规制性政策驱动与“自下而上”的微观教学行动主体探索相互作用,诠释了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政策的复杂实践。研究有助于在问题识别、方案提出、政策执行与政策扩散阶段持续优化高校在线教学政策。

注释:

①2020年2月8日发布《关于开展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问卷》,2020年2月11日发布《大学生对在线教学认知的问卷调查》。

②实践过程中,受调查高校将2020年2月17日—23日视为正式实施在线教学前的试运行阶段,2月24日正式展开在线教学。

猜你喜欢

政策疫情教师
政策
政策
战疫情
最美教师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教师如何说课
助企政策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