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2022-12-19钟旭财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整地营造造林

钟旭财

(紫金县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广东河源 517400)

0 引言

营造林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任务,提升营造林质量,在造林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大营造林项目建设和发展,在改善环境,维护生态系统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下,各地却频繁出现自然灾害,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加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林木大面积砍伐,导致林业资源逐步减少,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无法实现营造林项目的预期目标。因此,新时期在加大营造林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中的关键技术,并选择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全方位提升营造林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1 营造林质量概述和重要性

1.1 营造林质量概述

营造林工程项目中覆盖多个环节,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种植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加之品种特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会导致营造林质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此,应该结合区域种植条件、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制定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的营造林措施,打造更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营造林项目。目前国家对于营造林项目发展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资金投入量也在大大增加,因此结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展营造林工作是选择[1]。通过原有林业资源基础上大面积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营造林建成后,则需要加强质量评价,分析其中的欠缺和不足,以便于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创造更大的价值。近些年来,广东省开始大力实行营造林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斐然。广东省2016—2020 年林业产值增速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广东省2016—2020 年林业产值增速情况

1.2 营造林的重要性

加强营造林工作,是可持续发展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就营造林的重要性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经济飞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和恶化,很多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选择科学合理的植树造林手段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营造林工作,可以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加快水体净化速度,有效改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2]。

(2)防风固沙。目前国内有很多地区存在大面积土地沙化的情况,容易出现风沙现象,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日常的正常生活。通过科学植树造林,有助于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影响。同时,营造林还可以调节水其释放量,起到改善当地气候环境的积极效应[3]。

(3)提升空气质量。通过营造林,可以提升空气质量,主要是由于树木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进而创设更加优质的自然环境。

2 我国营造林的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

21 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动林业发展,需要严格的林业计划管理,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全方位保证营造林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营造林工作开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有待完善。

2.1 营造林质量现状

(1)认知和理解存在偏颇。大力推进营造林工程,有助于改善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在防风固沙、避免水土流失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因此相较于其他的环境保护手段而言,营造林具有更加突出的环境保护作用。但具体工程实施中,却由于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将其看做是谋求利益的手段,思想上并未端正态度,造成了营造林盲目展开,背离了最初目标方向[4]。

(2)单位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营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而且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林木生长情况,并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和优化。但目前部分单位在营造林管护工作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敷衍了事,仅仅是上级部门检查时才会进行防护,没有人检查时则漠不关心、不管不顾。还有部分部门过分宣扬理论知识,对于实地考察缺乏足够重视,种种问题导致营造林工作成效下降。

(3)工程实践周期较长。营造林工作强度较大,周期长,因此成果并非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树苗栽培与普通树木种植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综合考量树苗的成活率、成长期以及耐旱性,这些方面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支持,但有些部门无法认识到这一问题,资源供给不足,不同程度上职业营造林工程顺利进行。

2.2 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营造林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和防控,营造林工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成果的。首先,营造林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高,技术落后,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操作不规范,加之对营造林后期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营造林质量提升[5]。其次是树种的选择。在营造林规划设计中,忽视了区域自然爱条件和气候条件,盲目选择树种,此种情况下盲目栽种苗木可能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影响到苗木正常生长。所以造林前应该充分实地勘察,结合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最后,营造林方式不合理,营造林工作中存在苗木培育和移植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损害苗木,影响到苗木成活率。

3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3.1 适地适树

在营造林工作持续推进中,一项关键技术则是适地适树,直接影响到营造林质量。因此,早离全年要充分实地勘查,了解区域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温条件等内容,并掌握区域的土壤和降水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营造林计划。当前造林技术主要有分殖造林、播种造林和植树造林几种,其中当属植树造林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植树造林技术是指将树种在苗圃中培养,成长一定规格的树苗后移栽到植树造林区域,此种方式的林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更适合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干旱区域采用[6]。分殖造林是对林木枝干叶位置种植,造林技术经济性良好,成活率高,但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大的技术操作难度。播种造林技术则是直接在应林地上播撒树木种子,适合大面积造林,但幼林抚育环节和造林地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

3.2 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营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条件,优化土壤耕层构造,并协调水分、热量、养分和水分等要素,增强土壤肥力同时,创设良好的农作物生长条件,以此来提升苗木成活率。目前的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局部整地两种方式,前者是将造林区域土壤全部翻垦,更适合平坦区域造林,通过土壤翻耕来消除杂草,为后续的营造林工作开展创设有利条件。后者则是对部分区域的土壤翻垦,具体表现为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两种形式,如果造林条件良好,可以同步进行整地和栽植,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要求在每年的1—2月时期整地,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造林区域土壤和水分情况,提升营造林成效[7]。

3.3 强化育苗

营造林工程中,强化育苗是主要是夯实工程物质基础,通过强化育苗,可以有效提升营造林质量。因此,要积极选择优良树木品种,整合树种资源,加大良种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苗木培育弊端,并将良种基地的种子统一回收,按照稍低于市场种子价格的5%~10%供给给苗木生产基地,以此来降低苗木培育成本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营造林的种子品质优良,切实提升营造林工程整体质量。采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可以满足营造林建设不断增长的苗木需求,短时间内培育符合质量要求的苗木。采用平衡根系容器育苗技术,以往的育苗工具主要是以塑料袋为主,容易损坏导致育苗失败。而平衡根系容器育苗技术,主要是选择无纺布材料为主的容器进行育苗,透气性和营养输送能力较强,在提升营造林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4 病虫害防护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关键技术,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规避病虫害对营造林质量的干扰影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营造林质量提升。生物防治是当前常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基于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护,可以取得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8]。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优势,短期内起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增加病虫害抗药性,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应该围绕营造林生态效益基础上进行病虫害防治,选择最佳的防治技术,以便于提升防治效果。

4 提升营造林质量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种植管理

为了提升营造林质量,应加强种植管理,选择优良的树苗品种,并在工作前充分考量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灵活选择最佳的树种栽种。苗木部门也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种苗培育基地建设,林木品种经过质量检验后方可在市场流通。林木种子销售中,适当的降低种子成本,并通过有效的监管来维护种子市场秩序,为后续的营造林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另外,应设立专门的营造林管理机构,促使各方全责明确,落实职责到实处,以此来形成良性的营造林工作氛围。

4.2 优化管理机制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的营造林成果斐然,但配套管理机制还存在欠缺,有待创新完善。对此,林业部门要强化职能,积极优化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重点吸收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营造林管理队伍,尽可能规避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影响,以此来保证营造林工作高质量展开。

4.3 强化造林人员专业培训

造林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营造林质量。对此,应该不定期组织营造林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教育培训,学习前沿的理念和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积极工作态度,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在林木管理中如果出现病虫害问题,选择合理措施及时处置,尽可能规避其他因素干扰影响,切实提升林木成活率。

4.4 推动监督管理机制创新优化

林业部门在做好林木养护工作同时,更应该加强营造林后期管理工作,通过完善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以此来全面提升营造林水平。结合具体的经济情况来针对性造林,避免林木栽种盲目化,创设良好的营造林工作环境。定期组织考核,结合工作情况强化监督管理,以期及时发现和解决营造林问题,支持营造林工程稳步推进展开。除此之外,应积极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力度,坚持科技兴林原则,扩大优良林木品种研究和推广力度,并将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究成果应用到实处,以此来全方位提升营造林质量。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社会各界对营造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新时期应该进一步加强营造林工作,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并契合区域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营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营造林质量有效提升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整地营造造林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