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以地形图测绘为例

2022-12-19吴吉贤郝圣旺曹海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6期
关键词:测绘思政测量

吴吉贤,郝圣旺,曹海莹,张 莹

(1.燕山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1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在专业教育中践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3]。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专业教师深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职责,切实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

一、“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较早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开课学期为第四学期,开课年级为大学二年级。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土木工程测量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专业基础;同时,学生需掌握工程测量外业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未来工作就业夯实专业技能,提升职场竞争力。为契合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阶段的高科技人才需求,土木工程测量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施工测量等内容,强化学生仪器操作能力、测量成果分析计算能力和工程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能力。近年来,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社会急需高品质、高技能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因此,积极践行工程测量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

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情感价值培养,通过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引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团队协作精神,进而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诚信爱岗敬业、富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注重教学方式,建立了以OBE理念为核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项目式/案例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借助递次完成三级项目、实验项目和实习项目,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关注学习效果;通过建立多样化考核方式,使考核评价体系更完善,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增强就业风险的抵御力,以满足新时代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见图1)。

图1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渗透

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本单元,应植根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教育、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等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土木工程测量”围绕测定地面点三维坐标展开,采用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方式确定课程知识拓扑关系图谱,梳理课程知识点所蕴含思政元素和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坚持“以人为本”,从个体、集体、国家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增强专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土木工程测量”是较早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专业认知有限,不清楚土木工程测量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课程绪论中引入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测绘历史,使学生熟悉我国测绘发展历程及不同时代的历史成就,加强学生对测绘重要性及社会地位的认可,点亮文化自信之灯。在控制测量教学设计中引入工程案例,例如港珠澳大桥,通过详细讲解测绘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明确测绘工程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作用,增强专业自信。同时,通过大型工程的明星效应,使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期待,明确未来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感动测绘人物”之国界测绘尖兵四川省第一测绘院张玉金和以生命保护数据的国测一大队测量员吴昭璞等先进事迹的介绍,鼓舞学生向榜样学习,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修正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强化集体荣誉感。当代大学生时代烙印明显,渴望自我实现,受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压力的影响,“00后”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存在重专业学习、轻道德修养倾向,加上大学生对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普遍缺乏重视和兴趣不足,但又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导致“0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5]。同时,工程测量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特别需要团队协作精神,无论从事三大基本测量工作(角度、距离、高程),还是综合应用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互相协助才能完成。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介绍国家测绘局第一地形测量大队完成的一项项平凡而艰巨的基础性测绘任务,加深学生对集体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课程以“平面控制测量/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测量坐标系的发展历程”为题,要求学生以小组(5~6人)为单位完成三级项目的调研、实施、答辩等环节。通过三级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土木工程测量”实习的开展,为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3.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课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珠峰测高”工程案例引入水准测量,通过综合分析珠峰测量历史、当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国际形势,展现了测绘人为维护国家尊严,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勇测珠峰的测绘精神,引导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向前辈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不忘测绘初心,砥砺奋进永葆家国情怀。在地形图测绘章节,通过展示我国曾经或正在被非法越境位置,使学生准确掌握我国疆域范围,增强忧患意识,及时举报非法测绘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作为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在欧美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我国自主设计完成的,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等意义重大。通过弘扬北斗精神,托起航天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三、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在工程领域中,地形图有着广泛的应用。地形图测绘的结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国防建设水平,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中,地形图测绘包括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控制测量等知识点,是测量基础工作的综合应用,也是学生后续测量实习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质。地形图测绘教学设计做如下修改,具体方案见表1。

表1 地形图测绘教学方案设计

续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专业课程,它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与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为确保教学效果,专业教师需精心准备教学素材,创新设计教学方式,隐性渗透课程思政要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存发展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有用人才[6]。

猜你喜欢

测绘思政测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