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院校远程网络实践能力考核现状与启示
——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研究
2022-12-19冯丽谦
钱 晨,冯丽谦,沈 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定背景的推动下,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工作中,大部分招生单位采取了远程视频复试的方式,使研究生招生模式完成了一项被动的改革与创新[1]。从考生角度看,远程视频复试增加了考生对招生单位的选择性。通过远程视频复试的方式,考生最多可同一天参加多个招生单位的面试,考生在招生单位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空间,而较少地考虑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从招生单位角度来看,远程视频复试减少了预留给考生来往路上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复试工作效率。在组织过程中减少了考生间的交流,降低了考生作弊的风险,但远程视频复试方式由于提高了考生的志愿选择流动性,也增大了招生单位复试及录取工作的不稳定性和难度,造成了大量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复试组织过程的综合性和精细化程度更高,网络视频复试的方式对招生单位的软硬件水平和考试组织者的管理能力及复试工作人员的学习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以9所“双一流”医药类院校为研究样本,选取各高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横向对比,并结合江苏某医药类高校线上实操技能考核实践,以期探寻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药类院校复试评价体系及实践能力考核的最佳方式,为提高复试效率、优化考核要求、挖掘医药人才提供现实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医药类院校复试实施办法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指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9所医药类高校[2]。本文选取这9所医药类“双一流”院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发现,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所有高校全部采用远程网络复试的形式;二是复试载体多种多样,涉及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中国移动云考场、腾讯视频会议系统平台、阿里钉钉视频会议系统等;三是从官网公示的实施方案来看,3家招生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复试期间仅通过考查综合能力代替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的专项考核。
表1 9所“双一流”医药类院校2021年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二)江苏某医药类高校线上实操技能考核的探索
本文选取江苏某医药类院校的线上实操技能考核方式为研究对象,根据疫情防控及教育部有关复试工作的要求,该高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远程网络复试主平台选用中国移动“云考场”。远程网络综合考核总分500分,一般英语能力考核50分,复试科目考核100分,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考核100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考核250分。
1.具体操作办法。考生随机抽取临床技能操作题目1道,题目分为视频演示和考生现场作答、演示;专家就考生操作追问,考生继续作答。具体操作流程为:考官根据考点提前录制好的实操视频,依据临床及实验带教经验,演示出考生常犯错误。考生随机抽取视频,现场观看,实时指出视频中问题所在,并简单演示正确操作,详细回答实操步骤及原理。专家就考生操作现场追问,考生根据专家要求继续作答。本考核办法解决了考生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外在设备条件不足的限制。题库抽选,考生现场指错、演示,并继续作答,使考核考点组合指数倍增长,进一步扩充了考点题库,避免泄题风险,保证考试公平公正。
2.实操考核成绩分析。(1)描述性分析。本研究以该高校某临床医学院一志愿上线考生为研究对象,将239名考生的复试成绩进行统计,239名考生的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成绩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最低分60分,最高分95分,平均分85.34分。(2)在职与应届考生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由于本专业就业方向限制,25%的应届考生在大学初期(大一大二阶段)就立下考研的志向,甚至有部分考生大半个本科生涯都在为考研做准备。实验、实习走过场,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在本次数据中均有所体现,虽然应届考生总成绩比在职考生高,但应届考生总体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成绩与在职考生有一定差距。在初试复试总分1000分的硕士入学考试中,临床实践(实验)能力的考核仅占1/10,这也就导致部分临床实践能力强而初试成绩不突出的考生因此错失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学校也因此错失了一些优秀生源。(3)考生生源比较分析。通过对考生生源院校的比较发现,“双一流”院校考生(47名)与非“双一流”院校考生(192名)相比,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成绩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双一流”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某临床医学院一志愿上线考生成绩统计如表2所示。
图1 某临床医学院一志愿上线考生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成绩分布
表2 某临床医学院一志愿上线考生成绩统计表
二、小结与启示
招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把控的第一关。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研究生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网络远程考核将逐步成为主流,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公平、公正地选拔研究生,是目前各大医药类高校面临的新挑战。本研究比较分析了9所国内“双一流”医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中的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并以江苏某医药类院校的复试实践技能考核具体实践为例,探索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药类院校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的实践现状与发展路径,共有以下三点结论与启示。
一是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种研究生在培养体系及目标上有着本质区别,对于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应该有所侧重,对应分区开展。合理的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分类明确和科学整合基础之上的,在研究生入学之前,即复试考核中,就应该充分体现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如专业型研究生更应偏向于操作能力的考核,学术型研究生更应偏向于理论基础的掌握,让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路径回归“初心”。
二是通过视频方式考核手段单一,应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创新发展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技术优势,打牢临床能力或实践(试验)考核的技术基础,搭建适用于本行业、本校的技术平台,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拓展技术手段,同时做好实际运用的各项工作准备和应急措施,在能够达到考核目的的前提下让导师能够多方面考核考生。
三是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考核,目前暂无详细考核标准,受考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是保障考试公平与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加强网络远程复试标准的研究,制订临床能力或实践(实验)考核网络远程复试标准和实施规范。在一个学科领域应该建立全国性的标准,制订统一的考核办法,让医药类院校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也让考生能够有办法可依,确保远程网络实践能力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