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剧茶座》:传统内容的现代呈现

2022-12-19高秀兰

声屏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乐平市茶座赣剧

□ 高秀兰

在2021年江西广播电视奖评选中,江西省乐平市融媒体中心的广播类文艺节目《赣剧茶座》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节目的内容在当下看来是一个备受冷落的小众——戏曲,而赣剧又似乎是小众中的小众。然而,《赣剧茶座》凭借它的新式新颖、活泼生动、内容丰富而又贴近大众的风格,获得广大受众的喜爱。该系列节目中的《石凌鹤与他的“三记一行”》,获得了年度优秀广播文艺、广播剧类一等奖。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曾经独领风骚历千百年而不衰。先是勾栏瓦肆,后为乡间戏台,再到现代剧场,直至与广播、影视结缘,诞生了戏曲广播剧、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等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戏曲艺术便逐渐日薄西山。互联网的兴起也不断冲击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播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尤其当它与已经沦为小众艺术的戏曲这种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结合,还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吗?《赣剧茶座》的出现似乎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启示:传统的内容赋予全新的样式呈现,依然具有活力与生机。

坚定文化自信,精准传统经典节目的节目定位

戏曲和广播的低谷持续了不算短的一个时期,但无论怎么低谷,始终有一群人在坚守,在痴迷。这种可贵的坚守和痴迷,为戏曲以及广播的延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时间进入到新世纪,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兴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战略决策,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被提到了需要振兴的重要地位,文旅融合需要戏曲,乡村振兴需要戏曲,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戏曲。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下承担起了坚守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戏曲是最具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样式。那浩如烟海的剧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义、审美标准,有着道德教化的功能,从语言来说也是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每一种地方戏,无论语言、音乐还是地方风情,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性。戏曲艺术扎根于乡土,维系着人们的乡愁,铭刻着大众的记忆,引发观众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它能做到雅俗共赏,既流行于上层社会也普及于民间大众。

时代发展到今天,戏曲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日益凸显。地方戏曲在保持一个地方文化的个性、保留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许多地方戏曲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括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对戏曲的传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

江西乐平市是赣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戏台之乡”,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赣剧)之乡”。全市近五百座从明代延续至今且数量仍在增长的戏台,彰显了赣剧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包括民间职业剧团演员在内的四百余名赣剧从业者以及数以千计的戏迷票友,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加上近年来“赣剧进校园”活动的蓬勃开展,赣剧艺术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虽然较之多年前,“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的盛况不再,但在乐平民间爱看戏爱听戏者依然有着庞大的群体。在大街上、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唱赣剧演赣剧的情景,甚至在小商贩、清洁工身上也会看到有唱戏机伴随。这种浓厚的赣剧文化氛围,为打造以传播赣剧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提供了可靠的受众基础。

2021年3月,乐平市融媒体中心申请开办综合频率、综合频道,得到了江西省广播电视局的批复。乐平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推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自创自办节目,并且要求这些节目必须是立足于本土、突出地域特色的。经过反复研究,乐平市融媒体中心最终决定根据当地拥有的特色文化和人才资源,将赣剧广播作为这些自办节目的主打栏目,确立把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经典赣剧以广播节目的形式进行新形式的呈现,良好的节目定位为做好这档体现责任担当的节目奠定了基础。

节目风格是节目突破的关键

如何把这档节目办出特色办出品味,节目风格、样式的是突破的关键,乐平市融媒体中心集思广益,聘请专家座谈取经,进行了多方论证。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乐平人民广播电台和乐平电视台就曾经利用当时的赣剧音像资料,分别开设过《赣剧视听》节目,播出后颇受听众和观众的欢迎。但是时过境迁,由于节目资源不够丰富,录制的质量参差不齐,播放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对受众欣赏赣剧的引导性,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加上多元化娱乐形式的出现,节目最终中断播出。

正是有了之前的这些播出经验,乐平市融媒体中心认为,这次复播绝对不能重复之前的播出形式,无论内容安排还是风格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合乎今天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品位,推出的节目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

传统的戏曲广播节目都是我怎么播你怎么听,听众比较被动,节目形式刻板。这样的方式对于资深戏迷来说似乎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只要听到自己喜欢的唱段即可满足。然而,要想赢得更多的听众,仅仅满足于此是缺乏吸引力的,要想让他们走近戏曲、接受戏曲,就必须让他们感知到戏曲的魅力所在,让他们从愿意听到喜欢听,从而进入戏曲艺术的世界。这样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舞台演出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的,因为舞台演出也只有被动的欣赏。如果能达到这种目的,那戏曲广播节目就是成功的,这就要求今天的传统媒体人在多方面下功夫。

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受众?很显然,节目风格的定位或者说播出形式的创新,将成为这个赣剧广播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仅仅停留在以往“我播你听”的老路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对于老听众老戏迷来说,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于听一段戏过过戏瘾,那么一台手机就足够了,即使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人群,一部播放机可供他们的选择空间也足够了。对于那些因为“不懂”而从来没有接触过赣剧的年轻人来说,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慢节奏、写意化且显得比较固化的表现方式,使得它在娱乐形式高度多样化的今天很难有吸引力,更谈不上引起共鸣了。正因如此,在这次赣剧广播节目的恢复播出之前,乐平市融媒体中心认真回顾了之前播出同类节目的历程,吸取经验教训,分析当前播出这类节目所面对的问题。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乐平市融媒体中心节目组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既广泛征集专业人士的意见,又对赣剧戏迷及年轻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经多方调查研究,了解到喜爱赣剧的老听众只是喜欢赣剧的声腔,对赣剧的历史等并不是很了解,这是他们甚至是赣剧从业者最迫切需要的,而青年人则是对赣剧本身的艺术特点不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欣赏。于是节目组最终决定,将这档节目定位为访谈类,设定为融欣赏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新茶座式风格。这样既能让喜爱赣剧的听众在欣赏经典唱段的同时,又能欣赏到精彩的戏曲故事、丰富的历史和赣剧知识,以及赣剧代表性人物的趣闻轶事,还能让年轻听众懂得怎样去欣赏赣剧。根据节目风格特点,这档节目便定名为《赣剧茶座》。

之所以这样定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节目组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开设这档节目乐平市拥有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这便是节目特约常驻嘉宾蒋良善的加盟,将成为这个节目顺利开播的可靠保障。

蒋良善为乐平本土人士,集编剧、评论家及民间文艺家于一身,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2018年中国戏曲大会上大展风采,获得全国六强,被央视节目主持人鞠萍誉为“学者型”选手,更被央视主持人孙小梅赞为“赣剧的百科全书”,在江西省内外戏曲演员及戏迷票友中特别是在赣剧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不仅在创作上有所建树,在赣剧的普及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多次举办赣剧讲座,在报纸上开辟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文风向大众传播赣剧知识。他的努力曾经培养出不少年轻的赣剧戏迷甚至从业者,拥有一定数量的拥趸。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个赣剧收藏家,手头拥有不少哪怕是资深戏迷甚至专业部门也闻所未闻的独家绝版赣剧音像资料。这就给节目本身增加了很大的吸引力。栏目名称定为《赣剧茶座》,正是根据他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以及收藏的赣剧音像资料而设定的。他丰富的赣剧知识积累使得他在节目中能够做到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亲切平易和应变能力极强的主持风格更使《赣剧茶座》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势,《赣剧茶座》带给了人们全新的感受。

经典的现代解读与节目的宣传推广助推节目成功

2021年7月,《赣剧茶座》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辑”为主题推出了第一期,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青睐。一些开车一族的中青年偶然从车载收音机里听到《赣剧茶座》,顿觉耳目一新。不少听众通过各种渠道给节目组反馈:这种“拉话”式的节目形式加上珍贵稀有的赣剧唱段资料,使人听起来感到新奇、亲切、轻松,恍惚真的置身于茶座,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娓娓动听的故事和优美的唱腔。不仅安排的唱段很多是闻所未闻,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到了不少赣剧知识,懂得怎么去欣赏赣剧了。

《赣剧茶座》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立意新颖,注重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而这正是为争取青年听众这个群体的有的放矢。作为系列节目,《赣剧茶座》每期安排3—4个不同剧目的唱段,但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2021年12月底之前已经播出的24期节目中,就有“中华大义”“尽忠报国”“家庭伦理”“临川四梦”“四大传说”等不同主题。每期节目在策划之前,都会事先向听众发出征询,了解他们最想听到的唱段和最想知道的问题答案。之后,在节目中进行当中,这些想法和疑问便成为节目的内容和主持人的问题,而嘉宾在介绍这些传统剧目剧情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层面,还会予以全新的解读,以期引起当代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的共鸣,使他们认识到传统在当下的意义。

比如在“爱情主题”下,把中国式的“公主与乞丐”的爱情与西方式“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进行对比,让听众明白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反映。在中国神话爱情故事中,女主人公往往是高贵的仙女或者神通广大的妖仙,而男主人公则通常是勤劳、质朴甚至忠厚得近乎木讷,而在西方的神话爱情故事中很多恰恰相反。即便是同属于中国的戏曲故事,情节近乎雷同,节目组也了解到这恰恰是听众最想知道的: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向听众介绍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时,不仅同秋胡与罗敷、薛仁贵与柳迎春、吕蒙正与刘翠屏的爱情故事作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向听众介绍戏曲观众为什么对这种高度雷同的故事不会厌倦,为什么已经有了《破窑记》还会出现《彩楼配》,哪个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哪个是纯粹的虚构,更站在今天的角度对传统剧目中的爱情观提出全新的思考,以期与听众一同探讨。比如在欣赏《彩楼配》《龙凤阁》时,主持人和嘉宾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提出这样的观点:王宝钏仅凭一面之缘、一只彩球而情定薛平贵,并为他卸掉凤冠霞帔,抛弃荣华富贵,并在他从军下落不明的情况下为他苦守寒窑十八年,但最终等来的依然是她脱去的凤冠霞帔,外带一个异族“小三”,这样的爱情意义何在?诸如此类的解读引起了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的极大兴趣,这就使得节目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唱段和了解剧情上,更增添了探索性和思辩色彩。

再比如围绕特定节日,根据赣剧演出有应节戏的传统,栏目也相应推出应节戏剧目唱段,给大众带来节日的欢愉。例如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会让听众在欣赏到优美的赣剧唱腔的同时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感受古老习俗的魅力,让节日氛围在精彩的赣剧故事中更为浓厚。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和国庆这样的重大节日,也安排相应的专题,播放赣剧现代戏或者利用赣剧音乐元素新创的歌曲,让听众感受到古老与现代、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融。这种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不仅使得节目形式、内容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更让听众感受到古老的赣剧艺术与时俱进、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此外,在扩大节目的影响以及受众面,《赣剧茶座》在推广与宣传上不墨守成规,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高速传播途径及优势,使节目不再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广播中,还进入“乐平之窗”公众号、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等众多平台,让古老的赣剧突破广播的局限,插上高科技的翅膀飞出乐平,飞向更多的赣剧爱好者。这也是另一种形式上传统经典的现代呈现。

猜你喜欢

乐平市茶座赣剧
聂华
更 正
新媒体时代赣剧文化的传播现状、困境及传播对策研究
乐平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乐平市三王牧业有限公司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春日梨园
斧头将军(赣剧)
社工学人茶座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