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2-12-18屈方,张伦
屈 方,张 伦
(1.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8000;2.绥德县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陕西 榆林 718000)
2021 年,教育部统计情况显示,我国所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已经达到了24.5 万所,占据总数的83%。同时,从中央财政对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的投入来看,2021年已经增长到200 亿元,从2011 年起,到现在已经投入约1,700 亿元,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上已经提高至5.9%左右。2021 年1 月,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25 年时,要达到90%以上的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其本身所具备的技能和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人才应当具备更强实操性和社会性。课程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设置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系统性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浅显,难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课程本身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推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就明确要求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必须让其能够运用学前教育理论,强化自身的保教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必须积极改革学前教育学课程,真正将专业课体系中“学前教育学”本身的领头性和基础性作用发挥出来。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建设
首先要以教育目的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是基于教育目的构建的,因此教育目的是制订课程目标的重要引导和方向,也是课程目标所最终要达成的效果和结果。开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又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也应当是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基础;其次要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能力为重”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真正地把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活动有效落实。应当注意的是,过去学前教育学课程过度强调学生利用环境和创设环境的能力,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能力,组织、设计幼儿园各项活动的能力的培养,然而,想要培养这些能力仅依赖于单设的一门或两门课程是无法实现的。例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需要让学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教学规律以及幼儿发展方向等有充分的了解和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或见习等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布置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同时还具备手工、美术以及制作教具等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保教能力。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群中的“学前教育学”这样的基础课程,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学前教育学属于引导学生对学前教育本质规律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课程,其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调节和指导作用。不能过分地强调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学课程在具体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需要理解学前教育理论中所涉及的原则、基本观点、规律和方法;二是学生要掌握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方针以及近段时间内所下发的各项文件;三是在前两项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关爱幼儿、热爱幼儿,秉持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事业、各项活动的开展保持积极性;四是需要对学前教育在现实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仔细探讨和正确认识,同时能够利用相应的理论对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把握。这几项目标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能够确保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对自身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有益的指导。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
(一)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市场化和大众化的趋向,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体素养以及职业素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我国针对高等教育积极推动和落实改革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朝着应用型、技术型方向持续转变,构建现代化、时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这会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较强的冲击。传统的“学前教育学”人才培养理念和观念无法有效地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趋向,而且也不再适应人才的培养需要。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过于重视专业性,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基础把控不足,而且学生自身缺乏较强的后劲和适应性,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培养一批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以及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未来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发展趋向和转变目标。
(二)有助于凝练专业特色
随着“三孩政策”的广泛落实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对于学前教育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幼儿园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人才仍然较为紧缺,部分幼儿园的教师无法掌握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过去的经验和方式,致使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多次出现问题。学前教育学应当积极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趋势,不断凝练现有专业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学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应当有以下专业特色:具备幼儿园管理和教学的基本知识,自身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掌握较为先进的学前教育学相关理论和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学前教育学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同时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牢固且夯实的专业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拥有这些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各类早教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以及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从事相应的教学工作。与普通的人才相比,拥有更强的应用能力、扎实的基础。
(三)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前教育学各项课程开展的关键,通过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教学目标、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当前学前教育学在开展教学时,仍秉持着过去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缺少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的可能性。而且教师也对自身的教学目标产生了错误认知,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或者是在“考试周”突击学习,这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致使整体的教学水平不断下降。因此,改革学前教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可以提升学前教育学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形态,增强教学效果,使得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不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在正式开展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在讲授有关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时以理论讲授为主,重点关注学科的抽象性和系统性,无法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致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
学前教育学所开展的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内容尽管积极学习,但是仍然存在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甚至没有办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整体上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也无法把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幼儿园实际教学问题。
(三)考核方式单一,不够全面、科学
目前“学前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导致学生平时不愿意学习,在快考试时才学习,考试过后便忘记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考核的内容过于片面,很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我构建的主观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进行考察。而且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开展专业性极强,部分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察,但是仅关注卷面考试情况的诊断,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状态,整体上课程考核缺少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程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就必须革新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为保障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要根据现有的幼儿园岗位优化和更新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与时俱进,适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一)强化学前教育学理论内容的针对性
在传授学生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时,除了要明确学前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具体对象、发展历史、与幼儿和社会之间的关联之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对学前教育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内容以及方针等进行熟悉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3~6 岁幼儿教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3~6 岁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会根据家长的期望、幼儿园当前的办学规模以及能够配备的教育资源等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解决,促使学生在接触学前教育理论内容之后,可以基本了解自己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可能会遇见的问题,使学生有能力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和使命。
(二)优化学前教育要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前教育涉及的教学要素相对来说比较多,例如幼儿本身、幼儿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内外部成长环境以及幼儿教师。因此,在更新教学内容时,应当将这些学前教育要素有效优化,使学生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外在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树立正确的、系统化的儿童观。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幼儿教师职业特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幼儿园内外部环境创设”等;另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教学的基准和底线,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师的各项教育行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观察,还要评价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来构建完善的教师观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在规律进行总体的把握和认识,可以借助所学习到的环境创设理论对幼儿园已经创设的环境进行剖析和评价,强化自身的教育观。
(三)幼儿班级管理和保教活动教学内容的改进创新
当前,学前教育学课程主要包括幼儿班级管理和保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内含幼儿游戏、生活活动、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等多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其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开设幼儿班级管理和一日生活常规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一日生活的具体组织方式、组织原则、流程和目标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进行有效观察,对幼儿教师一日生活中具体的工作情况和内容产生有效认识,而且还要对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具体解决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班级组织管理技能;其次,要创新幼儿游戏活动和教学内容。教学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可要求学生深入真实的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对游戏融入其中的具体种类、所能够达成的效果、具体实施的目标以及所具备的功能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评价幼儿园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的具体状态。
(四)革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个体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理念的关键时期。教育幼儿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家庭、社区的共同配合,身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超前的眼光,要把视角放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上。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能够让学生对幼儿园、社区以及家庭之间合作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和研究家校合作的具体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让学生尝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增强。
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创新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前教育观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应用能力。
(一)应用实习教学,明确实习方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会参与到实习当中,检验自身的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强化自身的实操技能。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实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能对幼儿园内的教学情况进行观摩和记录。同时,学生还要对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教育行为,活动组织流程、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进行近距离观察,持续性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于之前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创新性的理解和认识;还要组建实习小组,对于所记录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为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幼儿教师身份、解决存在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社会调查法,关注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社会上有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热点和现象加以关注,同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利用社会调查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和熟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调动自身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可以使学生的应用性、社会性得到全面提升。
(三)运用案例分析法,强化学生的教育观
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其开展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设置的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同时对待幼儿的态度也会受到这些理念的影响。案例分析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因此,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避免出现学前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过强,而导致学生缺少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是任务导向的方式,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分享案例文字或者是视频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形式得出一定的结论,并将所讨论的结果以汇报的形式向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学生最终可以充分调动起对于学前教育本身的热情和能动性。
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方式为主,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比相对较高。这样的考查方式,使得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考前,运用考前的突击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期末笔试,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对比较浅显,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多种情况难以把握。由此可见,只有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方式,才能使教学评价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中发挥作用。
(一)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充分结合
学前教育学课程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转变现有的评价方式。一是要扭转课程考核内容,除了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包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未来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实际需要。另外要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使整个评价过程充满动态性。除了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之外,还需要学生上交社会调查、实习、课堂活动以及展示汇报等多种成果,通过这些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向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表现进行反思,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改进自身的问题。
(二)开展多元主体评价
过去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对学生单项式的评价为主,而为了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需要保障评价主体多元化,也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除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要进行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反思,同时还能借鉴他人的优势以实现自身全面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