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性艺术疗法研究综述①

2022-12-18包金金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8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来访者疗法

包金金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2021 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通知指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广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表达性艺术疗法借助艺术的方式将音乐、舞蹈、美术、诗歌等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提升心理健康育人实效,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与类型

(一)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

表达性艺术疗法(Expressive Art Therapy)从艺术治疗中发展起来,它是指将游戏、音乐、沙盘、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融合和运用,创造性地表达个体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帮助其解决内在冲突,实现自我成长、发展和疗愈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包括绘画治疗、戏剧治疗、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等多种形式[1]。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类型

1.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又称音乐治疗,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合作、干预过程。来访者通过参与和体验各种方式的音乐活动,促进表达、呈现和改善,促使身心统一[2]。在音乐疗法中,来访者可以通过非洲鼓、吉他、电子琴、唢呐等乐器释放压力或负性情绪。来访者通过音乐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我,应对并解决当下的问题,建立和发展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心理上的放松。音乐治疗主要分为个体音乐治疗和团体音乐治疗。个体音乐治疗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的一对一的单独治疗,它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即在安全、温暖、信任、共情的基础上建立良好关系[3]。团体音乐治疗是指咨询师和小组成员共同凝聚成一个集体环境,人数一般在8~12 人左右。它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动态关系,每个小组成员与其他成员和咨询师形成多层次的互动处理关系,每个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影响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并且也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在古代,我国的《黄帝内经灵书五声五味》中描述了五音医治病症的方式,它以“公、商、角、徵、羽”五个不同的尺度来对应“脾、肺、肝、心、肾”这五种不同的人体位置,并按照歌曲的不同韵律、节拍、声调、色彩和声音,来治愈不同的病症。在西方国家,音乐疗法最早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研究发现受伤的士兵在得到音乐治疗后,能得到更好更快的恢复。目前,音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发现,音乐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5]。Sharma 和 Kaur 研究发现,音乐治疗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内在动机,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6]。在临床医学方面,音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以改善抑郁症病患的情绪[7,8]。

2.舞动心理治疗

舞动心理治疗(Dance Therapy)又称动作治疗或舞蹈治疗,它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是一种利用舞蹈或动作过程来促进个体情感、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治疗[9]。在舞蹈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利用舞蹈人性中的健康本能,治疗心理情感行为和人际交往中的创伤和障碍,以达到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

舞蹈心理治疗基于肢体动作提供了一种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每个人的动作都是有记忆的,并且与情绪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我们情绪放松时,我们的动作大多数会呈现开放状态,比如高兴时会欢快地挥动手臂;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我们的动作一般是收缩状态的,比如难过时会垂头丧气。舞蹈心理治疗正是基于这个我们人类具有的普遍特点,通过分析个体的动作体态开展共情交流,从而使得当事人内心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释放出来。

在我国古代《吕氏春秋》就有关于舞蹈心理治疗的记载,人们发现跳舞可以缓解筋骨不适,减轻痛苦。当代舞蹈心理治疗起源于美国,1966 年,舞动治疗协会在美国正式成立,协会对舞动治疗的专业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极大地推动了舞动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目前,舞蹈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学、宗教等领域。舞蹈提供了个体动作与情绪上的联结,能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张雯以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舞动心理治疗的干预实验,研究发现,舞动心理治疗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增强[10]。何瑾等研究表明,舞蹈团体可以明显提升大学生对事情的正面建构能力,从而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并增加其自身的生存满足感[11]。轩希等人采用舞动心理治疗探讨对大学生自我接纳和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舞蹈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2]。

3.绘画心理治疗

绘画心理治疗是以绘画创作活动为中介,通过画家、绘画和治疗师之间的互动进行的一种非语言心理治疗。其目的是发展符号语言,触及内在潜意识,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人格,直到发生治疗性的变化[13]。

绘画心理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石刻绘画,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通过绘画来进行沟通与情感表达。人们对绘画的防御意识较低,可以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符号表达出来,因此,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过程;其次,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绘画作品中的颜色、空间结构、大小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来访者内心症结所在,这为绘画心理治疗运用到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不同群体实施绘画心理治疗研究发现,绘画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变抑郁倾向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促进其情感的正常发展[14];绘画心理治疗可以提升无家可归妇女的自尊和自我意识水平[15];绘画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治愈经历家暴儿童的情感创伤[16]。另一方面,绘画心理治疗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为基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评估工具,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陈侃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和绘画试验,对抑郁症人格和神经症的躯体型病人开展了回归式分析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房树人的绘画实验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并治愈病人[17]。

4.戏剧治疗

戏剧治疗最早兴起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欧美,戏剧治疗是一种用间接和投射的方式来帮助个人纠正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和困惑的方法[18]。北美戏剧治疗协会将戏剧治疗定义为“一种积极的、经验性的促进改变的方法”,参与者可以通过讲故事、戏剧练习和有目的的即兴表演,反复练习“曾期待发生的行为”,进一步拓展人际关系,并发现生活中不同角色间的灵活转换方式,以达成自身所想要的转变。

戏剧疗法在国内主要应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于桂翠研究发现戏剧治疗对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具体来说,戏剧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提高其自尊、自信以及人际交往能力[19]。2018 年,黄新艳对大学生开展为期18 周的戏剧疗法课程干预,研究发现,戏剧疗法能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参加戏剧疗法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未参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0]。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研究取向

(一)心理分析取向

精神分析方法以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据,该方法主张来访者能够利用创造性的艺术方式阐述自己的问题,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揭示移情,从而探讨其过去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共情主要是通过与艺术作品对话等形式来调整咨访关系,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来访者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创作对应的艺术作品加以回应,并以此实现共情的目的。这种表达方式能更好地协助来访者感受其原始经验,推动来访者直接与艺术作品展开情感交流,从而暴露和接纳人格中不被接受的部分,整合成为完整的人格。

人本主义取向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潜能。心理咨询师要尊重每一个个案、无条件地接纳个案,并营造适合个案进行发展的咨询氛围,引导个案接受自己并实现最终的自我整合。

(二)心理-教育取向

心理-教育取向是基于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些学说。该理论认为,借助艺术创作,人们能够对认知、行为或情绪障碍的个案进行干预,协助他们改善问题,主要包括行为艺术治疗、认知行为艺术治疗和发展性艺术治疗三种基本方法。

三、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20 世纪末提出“积极心理学”,该理论促进了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国外31 篇文献的分析发现,目前发达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服务范围、队伍建设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尤其在欧美和日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如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宏观层面: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逐步确立了“家庭—学校—社会”整合模式。该模式充分关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国外高校建立多个部门和多个教育环节协同联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包括校园文化氛围、规章制度、教师援助和课堂实践四个层次。70 年代后,表达性艺术治疗在欧美得到进一步发展,McNiff 和Knill 等人在麻省莱斯利大学成立了表达性艺术治疗项目,提倡跨学科、跨专业整合的艺术治疗培训,艺术治疗与学校教育的融合逐渐形成一种趋势。研究发现表达性艺术疗法不仅可以激发创造力、减轻压力、提升当事者的自我察觉与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表达出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情绪或欲望[21]。目前,在欧美和日本,表达性艺术疗法被充分运用于医院、学校、康复训练中心、社区矫正、戒毒所、劳教所、灾难援助中心等领域。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初期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从2011 年以来,教育部累计出台5 个相关文件,其中,在2018 年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同年11 月29 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并强调“要生动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2]。罗晓陆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能为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带来积极作用[23]。国内该领域研究主要着眼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特征、相关理论及意义等方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可行性操作策略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国内对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研究开始于1990 年,研究发现音乐治疗与绘画治疗相结合的艺术治疗干预手段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且能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11,13]。在学校教育方面,李宝芬和刘海虹指出表达性艺术疗法能创建开放的团体心理辅导环境,提升学生人际互动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24];沈佩琦等人从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两方面出发,认为表达性艺术疗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带来有效且可行的改革模式[25]。

四、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研究展望

(一)立足学生心理需求制定教育方案

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教育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也丰富多彩,如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选择对应的教学形式,那么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教育效果就能达到最大化。

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封校期间很多院校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线上教学虽然高效便捷,但是也会大大阻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影响上课质量,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要想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事先清楚授课对象的心理需求,上学生感兴趣的课、需要的课。学校心理中心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问题分布,并且了解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主要包括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场地等方面的需求,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对应的表达性艺术疗法教学方案,将表达性艺术疗法的“育人”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探索表达性艺术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径

表达性艺术疗法作为一种体验性与教育性并存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本土化过程中,如何将其与中国文化特点、学生需求以及教学理念等融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在完善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理论基础上,积极探索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例如可以在学校内开展试点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表达性艺术疗法相关的MOOC 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进行推广,了解学生对表达性艺术疗法心理课程的接受度和喜爱程度。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心理中心、各二级学院以及授课教师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制定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施方案,为学生构建套餐式教育。

在学校心理中心层面,心理中心应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从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基于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案。同时,还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对参与授课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集体备课以及教学竞赛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

在二级学院层面,各二级学院应该在学校心理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展表达性艺术疗法的特色课程,例如文学院可以开展表达性诗歌疗法的相关课程;音乐学院可以成立团体音乐疗法工作坊;美术学院可以开展以绘画养心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体育学院可以带动学生进行“运动健心”的打卡活动。除此之外,二级学院还应该积极发挥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三)拓展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应用范围

虽然表达性艺术疗法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但是它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实际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局限的。未来研究可以积极探索表达性艺术疗法与不同行业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推动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来访者疗法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摄影与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