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OPPPS的中药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2022-12-18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平时成绩章节

林海燕 于佳宁 于京平

(1.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山东 烟台 264100)

1 研究背景

传统的中药学教学由于学科自身容量大、知识点多的特点,教师往往更侧重于讲授法,将300多味中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逐一进行讲解,学生缺乏思考的过程,辨证用药的思维能力较差。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实践,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研究。但是,数字化学习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投资回报率、学习者适应性、技术应用局限性等问题[1]。而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一种把面对面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日趋成熟,此种教学方式被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与教育部“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2]完全一致。混合式教学可将学习资源置于互联网上,学生可在线上完成学习,线下教师主要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3]。

中药学课程组借助录制的中药学微课开展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2 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2.1 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 线上教学需要有一个集教学内容发布与管理、在线教学交互、在线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来支撑。本课程组选择的是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树2个网络教学平台。

2.2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对中药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设计,采取重点药单独介绍和相似中药一起比较的模式进行知识模块化处理,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如单独介绍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比较介绍荆芥与防风,紫苏叶、生姜、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等5组药物。

2.3 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 网络教学平台已经上传了教学基本资料,如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章节测试题及期末试题等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拟采取网上学习的章节或知识点进行重构,按照学习规律,录制7~13 min的微视频,便于学生线上学习。视频中穿插中药名称典故、典型案例等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思政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良好的课程资源建设可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

2.4 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教学的深入展开,可结合分组交流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在线答疑、章节自测、作业评判等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与具体的章节知识点相关联。如章节自测,可实时生成成绩,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侧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其在交流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中药学的混合式教学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的教师技能培训,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学过程分为6 个阶段,依次为导言(Bridge-in,B)、目标(Objective or outcome,O)、前测(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课内评估(Po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具体方案如下。

3.1 课前

3.1.1 导言 即进入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之前的导言环节。作为教学的开头,设置导言环节可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便于更好地开展核心教学内容。线上教学可采取微视频的方式,在讲授学习内容之前以小故事、小报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讲青蒿前,可以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内自然科学界第一个诺贝尔奖引出,学生在增强专业自信和感受大国工匠精神的同时,更急于了解中药青蒿的来源、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量用法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线下教学,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典型案例、时事等,也可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中药引入本次课的主题。如和学生一起回顾升麻和葛根均可透疹,可治疗麻疹初起,那是不是这2味药适用于麻疹的任何时期呢?当然不是,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另外一味治疗麻疹的专药——紫草的学习。这样可使学生把已有的基础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3.1.2 目标 即建立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的学习目标和预期达到的结果。言简意赅地阐明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思政)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通过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在中药学线上教学中,可提前公布网络教学学习单元,在线下教学中,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思政)水平。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中医临床服务,也就是说要树立临床辨证用药思维。比如,学完发散风寒药后,应能准确说出哪些中药用于风寒表证之重证,哪些对外感风寒伴有脾胃病证者适宜,哪些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使用,哪些对外感风寒夹杂湿邪的病证较为适宜,哪些能宣通鼻窍,如果外感风寒伴有肺失宣降首选的药物是什么,伴有气滞首选的药物是什么等。

3.1.3 前测 即在建立教学目标之后,对学生开展的先测或摸底。线上教学可采取在线测试的方式,线下教学可采取雨课堂或提问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使任课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课堂待讲授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的深度与进度,进而通过师生双方密切的配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课中

3.2.1 参与式学习 即师生参与式学习,该环节主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交互式学习。可线上进行,也可线下进行。参与式学习作为线上或线下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表药香薷的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的功效时,很多学生感觉化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通过比喻的方式向学生阐释。中医药本源于生活,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中医有时更容易些。可以以雨后地面上留下的一个小水湾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可以让这些水消失掉?这时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太阳出来了可以蒸发掉,可用土填上,可挖几个小水渠流走等。此时,任课教师再适时引导:若水量不多,可等待太阳出来了把水分蒸发掉,这跟化湿作用很相似;若是填上泥土把水分吸收掉,这跟燥湿作用很相似;若是挖几个小水渠使水分流走,这跟利水渗湿作用很相似。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化湿、燥湿、利水渗湿功效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将枯燥的中药知识与现实生活或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中药功效认识的目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该阶段,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枯燥的中药学知识变得鲜活,又可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在区别中药功效异同点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辨证用药思维。

3.2.2 后测 即在课堂结束之际对学生开展的检测。教师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便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也可作为对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一个指标。线上教学可采取在线测试的方式,线下教学可采取雨课堂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测可以有选择题、简答题或小病案分析题。比如在讲完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之后,提问学生: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哪些?既能解表又能祛湿止痛的中药有哪些?既能解表散寒,又能通鼻窍的中药有哪些?这样学生会将讲解的13味发散风寒药中进行系统比较,在比较中求同存异,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测评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对策及强化知识记忆、的目的。

3.3 课后

3.3.1 后测 即在课后对学生开展的检测。通过网络平台的在线测试系统,强化本章节的学习效果,以促进学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3.2 总结 包括章节总结和课堂总结。章节总结是总结1个章节教学的知识点,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梳理,进一步巩固知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总结既是对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小结,也是下次课程内容的导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总之,基于BOPPPS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参与式学习。教师应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及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方式进行调整,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观察学生是否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临床辨证用药思维。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立足于中药学的传统文化属性,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适时融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

为评价基于BOPPPS的中药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否合理,本课程组通过以下2个指标进行评价。

4.1 学生满意度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方式等的满意度,并对课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4.2 学生成绩 每名学生的中药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40%) 和期末成绩(60%)2个部分构成,实行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由线上平时成绩和线下平时成绩生成。线上平时成绩由线上学习情况、在线测试情况、参与讨论情况等组成;线下平时成绩由出勤率、课堂参与讨论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组成。期末成绩是对整门课程的系统考核,既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通过病例分析题检验学生的辨证用药思维能力。

在整个课程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诚信度的考核,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舞弊行为零容忍,树立风清气正的学习风气,塑造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5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效率大大提升,辨证用药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能主动通过网络查询相关文献、案例等,拓展学习空间,知识面更广、更深;任课教师敦促自己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中药学平时成绩章节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题一题多解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