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学名词中“作业”组合术语翻译的语境作用

2022-12-18喻琼华张沉香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林学源语歧义

喻琼华,张沉香

(1.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410000;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引言

林业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9年出版了《林学名词》,包括综论、造林、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水土保持、园林、林业工程、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等九类,共2219条。2016年进行了修订,对于林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修订后的《林学名词》中涉及不少“作业”组合术语,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却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语境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一、“作业”组合术语的单义性与语境

《林学名词》中包含“作业”一词的组合术语有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矮林作业、乔林作业、头木作业、作业级、连年作业、隔年作业、作业调查、采伐作业、水上作业场。“作业”组合术语具有术语的一般共性特征,即“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准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冯志伟,1996)。单义性指术语具有固定的内涵和外延,表示特定的概念,指向特定的对象,具有比普通词语更精确、更稳定的词义。术语不同于日常用语,它只能表达一个概念,很少具有模糊性。同理,一个科学概念也只能用一个科学术语表达,不容许有歧义。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Firth,1989),这与术语单义性的特点不谋而合。

二、语境对“作业”组合术语的作用

语境,指语言系统内部各语言单位的相互关系,既包括文章或言谈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搭配关系,也包括段落与段落、篇章与篇章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呼应关系(胡壮麟,1994)。制约作用和解释作用是语境最为基本却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衍生出了其他影响和功能。制约作用是指语境对语言的生成和理解所起的限制性作用,解释作用则表现在解释情景意义,消除歧义或含混上。

(一)语境对“作业”组合术语的制约作用

准确地理解术语是翻译的第一步,而力求充分的表达是翻译的枢纽。语境制约翻译,最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作业”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科学领域中,所代表的意思可能千差万别。因此,识别出该词所处的语境,对其意义进行准确判断,才能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中文词语“作业”一词有以下解释: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从事某种活动。“作业”这一术语的能产性较强,可以构成许多与其有关联的术语词组,涉及各行各业。比如,①“coppice with standard method(composite method)”中林作业,②“coppice method”矮林作业,③“pollard method”头木作业。这三个术语都是森林经理学中的术语,“中林作业”是将乔林与矮林作业结合起来的经营技术措施。而上层木采用乔林作业,下层木采用矮林作业。根据《林学名词》(2016年第二版),“coppice with standard method(composite method)”“coppice method”“pollard method”分别译为中林作业、矮林作业和头木作业。在这三个术语中,“中林作业、矮林作业”的意思是针对中林、矮林不同林分特点开展经营技术措施,“头木作业”是利用部分植物萌枝能力强的特点,高秆造林后截取主梢形成椽材的措施。“method”意为“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th”,汉译为“方法,办法,措施”。而“作业”一词中有为完成生产而进行的工作之意,限定了针对中林、矮林等林分实施工作的性质,不是中林投资之类。另一方面,由于英语术语中包含措施之意,汉译名中也必须涵括此意思,使术语表达精准。帮助读者理解术语及其内涵。对于表达同一概念的同义术语,如“中林作业”需要异词同译,消除混乱。但对于另一个林业术语“蓄积控制法”,其英文名称为“volume regulation method”。此术语原本的语境就限制了这是对森林调整的一种方法,且只是一种方法,故在汉语中与①②③的汉译做了严格区分。

又 如,④“annual working”连 年 作 业,⑤“intermittent working”隔年作业。这两个个术语属于森林经理学范畴,将“annual working”“intermittent working”分别译为“连年作业”“隔年作业”,指每年可从森林中收获木材的经营方式。“working”意为“the way in which a machine,a system,an organization,etc.works”。在这样的语境下,术语要表达经营方式之意,也要让读者理解这个过程中存在“work”。“作业”一词可做动词,意为从事某种活动,亦可做名词,意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完全符合英文名称中的含义,确保了术语与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某个术语的意思通常是特定的,它只表现出一个意思。也许在其他领域或语境中有别的含义,但因为特定的语言环境排除了其他义项。因此,语境可以决定或限制词汇的各种意义,限制对词义的理解,使词义变得单一而具体。词义的选择是理解原文的第一步,也是翻译中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英语中存在许多多义现象。多义词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其意义只能通过特定的语境来确定。断章取义很难判断一个词的真正含义。

(二)语境对“作业”组合术语的解释作用

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语境能帮助人们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和言语现象做出正确理解(周强,2003)。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如有些句子省略了某些成分,有些句子存在着歧义,有些句子蕴含着更多的信息……读者往往可以借助语境的分析获得正确的解释。语境的解释功能是动态的,是潜语境所导致的,即由没有在字面上体现而蕴含在话语内在逻辑结构中的语境要 素 所 导 致(段 益 民,2017)。譬 如,“forest operational inventory”译为“作业调查”,采用了省译的翻译技巧,“forest”没有翻译,前提是该英文名处于林业学科这一大背景,术语所出现的句段已经凸显了学科背景。再如“high forest system”翻译为“乔林作业”,它与中林作业(coppice with standard method)、矮林作业(coppice method)形成相对应的概念,但是“乔林作业”对应的英文中没有用“method”一词,而采用“system”,用来表明该经营技术措施相对成熟,形成了一套有组织有成果的体系,但它的本质仍然是经营技术措施。语境对“high forest system”的翻译起到了阐释的作用。

三、语境下“作业”术语的翻译

“理解—语境化—表达”是翻译的基本操作过程,译文适应其语境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由于术语自成一格的构成手段,其翻译作为短语翻译中的零光片羽,不能与一般短语的翻译并为一谈。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可以在双语语料库中寻找出是否具有双语对应的词汇,而后根据上下文语境明确含义是否相差无几,再直接使用对应的词汇。倘若缺少完全对应的表达,应根据语境范围内的特定科学或专业语境确定语义,同时考虑术语的准确性和单义性特点,找到妥帖的对应词。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一个词出现多种不同的翻译,在特定语境中,专业的词只有一个专门的表达。通过术语本身的语言因素去理解术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才能选择出最接近原文含义的翻译。

(一)根据语境确定术语词义

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自身的含义与其另行搭配出来的词语有着不解之缘。当一个词与其他词同时出现时,例如与某些介词或特定动词和名词搭配时,其含义也能层见叠出。当表达同一个概念的词与不同的词搭配时,翻译起来也可能大不一样。比如,“management class”中,class在源语中具有等级、种类、品种、社会等级、班级之意,该术语译为“作业级”。在林学学科语境下,“management class”解释为“作业运行中所处的阶段或级别”,包含经营、管理之意,不是对操作过程的评判,也不是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划分等级。中文“作业”包含从事某种活动之意,意指实施林业相关活动的操作,由此而得这一译名。而在其他学科背景下,比如计算机术语中,“management system”的译文则与“作业”无关。因此,在术语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术语词组的搭配来确定其含义,区分与其他相似术语的不同,留心该搭配在中英文源语中的多重意义,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译者应特别注意具体关系中的多义词,使多义词的含义在术语上得到单一化,使意思历历可辨。

(二)根据语境选择译文用词

在英汉语言环境中,一词多类或一词多义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一词多义的现象尤为频繁。在互译时,应注意在不同的语境中字斟句酌、编排布局。最终的译文应是最正确、最适合以及最符合语境的表达。也就是说,一个词语单位只可能有一个意思,而没有几个意义(张伟,2018)。在必要的时候,应在翻译时对源语的用词进行词性的转换,并更灵活地处理语言单位,尽量做到用简明的语言单位传达有效信息。比如,“logging operation”译为“采伐作业”,不译为“伐木操作”,因为“采伐作业”更符合汉语和专业的习惯。在源语中,“operation”为名词,表达了采伐是为收获木材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内容,既表生产活动之意,又有操作、运转之意。“作业”一词兼具动词和名词特点,翻译过程中不仅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术语的含义,忠实于原文,同时不拘泥于源语的词类、形式、字面意义等,兼顾现代汉语和所属专业的表达习惯。

(三)根据语境消除歧义

语境可以消除歧义,澄清词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单词的意思,还可以帮助我们防止不规则语言现象的出现。林业名词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大量借用生活用语到林业科技领域中并赋予其专业性的含义,大多依据英语的构词规律产生新词。譬如,利用缀合法、合成法、缩略法等派生术语,林业领域这一语境大背景有助于消除歧义。比如,“silvicultural system”译为“森林作业法”,其中的“silviculture”是由三个词素拼缀而成的派生词,silvi-(森林)+cult-(栽培)-ure(行为)=silviculture(造林)。词素是构成这类派生词的基本元素,掌握词素知识是准确翻译这类术语的重要基础。了解到词素“silvi-”意为“森林”对于准确翻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四、结语

对源语的透彻理解、译文用词的谨慎选择、术语歧义现象的消除,都与语境的解释作用和制约作用东鸣西应。同一个词或表达相同概念的不同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相径庭。这时,语境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译者要借助具体的语境做出深刻的理解、得出切合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转换词性、用新词替换,也能依据源语的遣词造句确定语境,甚至定位某个知识领域。总之,只有根据具体语境,才能正确理解术语,选择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在术语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境对词义的限制和解释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林学源语歧义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国模林学斌:在鞍钢的大船上乘风破浪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