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天佑精神融入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2-12-18韩广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詹天佑双高铁路

韩广来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210031)

詹天佑是著名的铁路专家和爱国人士,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周恩来同志曾称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是我国铁路建设的第一人,也是爱国铁路工程师的代表,在铁路高职院校中有必要对詹天佑精神进行总结和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1]本文以铁路高职院校中的“双高”校为对象,对詹天佑精神参与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詹天佑精神对于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文化的育人功效

“双高”建设进程中,建设高水平的学校文化是应有之义。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2]高水平的学校文化,必须是上述四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外在标识。铁路“双高”高职院校以詹天佑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头戏,能够显著增加自身文化特质的辨识度,使学校文化成为一种有显性内核、显著特质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应用于引领发展、教书育人工作中,必然会起到更加强有力的催化作用,文化、引领力、辐射力必然更大更强,反之,则会给人千篇一律、稀松平常的感觉,文化应有的浸润、化育功能在缺乏吸引力的前提下,是不会得到充分发挥的。詹天佑精神所体现的爱国敬业、不屈奋斗、精益求精等诸多特点,与“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代铁路精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是后者的重要源头。继承和发展詹天佑精神,更是铁路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要求。作为“准铁路人”,铁路高职院校学生高举詹天佑精神这一面大旗,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体现,也是铁路精神代代相传的现实需要。

(二)有助于推进文化品牌化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构成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板块,而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外在体现。如果没有体认度较高的品牌,文化软实力将无法得到有力的彰显与应用。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旗帜性、标杆性人物,是中国铁路文化的亮丽名片,是中国铁路的代言人。作为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不仅在国内铁路行业内,而且在国际交通工程领域内,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詹天佑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尽瘁于国家科技事业的一生。[3]擦亮詹天佑这个“铁”色十足的文化品牌,既是铁路“双高”高职院校内聚人心的需要,也是外塑国内国际形象的需要。

(三)有助于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

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尤其是京张铁路的开通更是鼓舞了国人的士气。他留给国人的巨大财富不仅仅在于铁路的顺利开通,更在于他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人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铁路设计思想,为我国铁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所以,詹天佑在铁路企业界、铁路教育界均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服务行业发展方面,铁路“双高”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宏伟大业,服务中国铁路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铁路院校与铁路企业需要架接起有效的合作平台与渠道,而这种平台与渠道只有建立在共同的价值理念之上才是最为稳固的。詹天佑作为铁路企业和铁路院校都公认的业界先贤前辈,能够凝聚起广泛的共识和力量。在詹天佑精神的旗帜下,在共同研究、学习和贯彻落实詹天佑精神的过程中,合作双方能够加深互信,找到更多的契合点,创造更多的共同价值。同时,铁路高职院校每年都向铁路公司输送人才,其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能力,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时,更要重视发挥詹天佑精神的教育价值。[5]

二、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对詹天佑精神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规划

教育的后效性决定了校园文化育人在短期内对师生的影响呈隐性特征,长期则显著影响学生个人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6]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深入、系统、长远的工程,需要从战略层面进行研究规划。目前,詹天佑精神在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体现度不高,首要的原因是缺乏系统规划。在笔者调研的7所铁路“双高”高职院校中,在“双高”建设任务书中明确提出把詹天佑精神落实到文化建设中去的,只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所。该校的铁路文化发展研究院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詹天佑精神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该研究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如果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和规划,那么建设高质量的詹天佑文化将无从谈起,这对于“双高”建设的文化板块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之所以缺乏系统规划,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詹天佑精神及其影响和意义认识不充分,由于不了解而不研究与应用,认识上存在盲区;对詹天佑精神的时代性、传承性存在质疑,认为已经“过时了”,不应该纳入“双高”文化建设,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詹天佑及其精神已经被研究透了,已经没有研究应用的潜力与必要了,再去研究与应用就是“炒冷饭”,加之经费有限,先放一放再说,认识上存在“隔离区”。

(二)缺乏研究开发

文化建设,研究开发是先导、引领和力量源泉。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是最好的“双高”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可以借鉴既有经验做法,但如果满足于“拿来主义”,不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核心研发力,要想在文化建设上攀上高地高峰,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的学校,认识上到位了,有把詹天佑精神纳入学校“双高”建设的打算,但是却“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空有想法,无法落实。究其原因,系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致,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一是学校类型是高职院校,本身偏重于应用,研究能力偏弱。二是学校是工科性质,文科研究能力有限,比如,有的学校搭建了研究机构,落实了研究人员,但由于专业研究方向的限制,对詹天佑研究不甚了解,无法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有的学校在团学工作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詹天佑精神,但缺乏相应的理论总结与深化研究来加以引领和支撑,最终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都缺乏创新和特色。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詹天佑精神的研究与应用将始终存在桎梏性瓶颈,受到极大的约束。

(三)缺乏配套支撑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干事创业过程中需要的支持保障进行了形象的比喻,把詹天佑精神融入“双高”建设也存在同样的需求。文化建设需要政策、人才、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那种认为文化建设不需要什么资源投入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有的学校在开展詹天佑精神研究应用时,经费投入有限,人员配备不齐,研究机构没有实际运行,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持续性的研究。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没有把詹天佑精神研究应用作为专项单列,而是放在其他经费项目中笼统化处理。在人员队伍方面,没有统筹挖掘校内外人才资源,没有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仅仅搭建了兼职的、非专业的研究队伍,无法满足正常工作有效开展的合理需求。可以说,能否解决好配套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詹天佑精神能否有效融入“双高”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三、铁路“双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更高质量地运用詹天佑精神的路径

(一)融入全局,加强统筹规划

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工作,蕴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化外溢的特性,能够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提供给个体活动或者集体运行的精神推动力。[7]加强詹天佑精神在学校文化中的体现,需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铁路行业背景的“双高”高职院校要把詹天佑精神纳入“双高”文化建设计划,建立党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把詹天佑精神融入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要提高统筹规划的水平,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意见乃至实施细则等,切实提高决策规划的可行性,致力于把詹天佑这一中国铁路的旗帜性人物在“双高”建设中所能发挥的文化能效进行充分挖掘和使用。要打牢统筹规划的基础,做好调研与铺垫,既要查漏补缺,又要突出特色和优势,既要抓住詹天佑精神的精髓要义,又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量力而行。

(二)加强对詹天佑精神内涵的研究与阐释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詹天佑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国内对于詹天佑的研究阐释,一是论文著作,如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的《詹天佑评传》及系列相关论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二是以詹天佑主题纪念馆的形式开展研究,如在詹天佑的故乡以及他曾工作过的地方,建有相关的纪念馆;三是依托一些学会、协会举办的研究活动、纪念活动,如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等举办的相关活动。对于詹天佑生平事迹及其主要精神特质的研究,目前已经十分充分,成果也十分丰硕,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全面了解詹天佑的需求,如果想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成果,可能很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新素材的获得与解读。所以,笔者认为,铁路“双高”高职院校对詹天佑的研究阐释的重点,应放在詹天佑精神在实践层面的应用上,如詹天佑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外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做优詹天佑品牌,成为可见可用的教育资源。要采用挖掘历史材料、开展主题活动、抓住历史细节、贴近生活实际等方法,分析历史人物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借历史人物构建素养课堂。[8]

(三)加大投入与保障力度,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相关平台品牌

詹天佑精神在“双高”学校文化实践层面的应用,要依托相关平台、品牌等显性载体的建设,如目前已经开展得比较成熟的詹天佑团支部、詹天佑班,各类詹天佑奖项,各类詹天佑主题场馆、主题会议等。“双高”校在开展此类工作时,要注意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来建立“文化高地”,做到“软硬兼施”,既要做好硬件的建设,也要注重软实力的打造。不仅要建设诸如詹天佑纪念馆,也要打造包含詹天佑精神在内的铁路人文历史相关课程,开展相关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詹天佑精神宣传教育矩阵。还要注重综合运用新媒体等传媒工具,用好“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局面。为了做好相关工作,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党委的牵头协调是把各项保障措施效用最大化的根本保证,起到举旗定向、提纲挈领、牵头抓总、协调部署的作用。如建设詹天佑纪念馆,要在党委的组织下,以“双高”建设方案为蓝本,各部门参与,群策群力,才能高质量完成此项任务。

四、结语

“双高”战略,文化引领。面对高职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双高”建设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吸纳时代的新元素,立足文化自信,对高职校园文化核心逻辑要素、文化特征与建设路径等进行再思考、再探索,推进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新发展。[9]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时代,詹天佑精神赋予了铁路人新的时代精神,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中国铁路精神又被赋予了十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10]铁路“双高”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中国铁路培养兴路强国时代新人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前路艰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适应新时代中国铁路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现代铁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铁路“双高”高职院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时代呼唤。充分挖掘并有效发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华民族先贤英模精神引领力,必将对铁路“双高”高职院校建设充分体现铁路基因、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先进文化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猜你喜欢

詹天佑双高铁路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读迷作品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詹天佑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