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沉时代的西藏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2022-12-18杨阿维李昕

西藏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藏数字农业

杨阿维 李昕

(1.西藏大学财经学院;2.西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从国际形势来看,“一带一路”赋予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建设我国面向南亚地区开放重要通道和前沿枢纽。从国内形势来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把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1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专篇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部署,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把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数字乡村是系统的概念,主要由智慧农业、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和涉农部门数字政府建设三个板块组成,是发展数字乡村的着力点。智慧农业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能决策系统为支撑,具有预测预警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突出特征的高级农业生产形态。数字农业强调的是数字化,智慧农业强调的是数据化;数字农业是智慧农业的基础,智慧农业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要实施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关键是要打牢善于利用网络化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基本功。西藏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要以智慧农业为基础,打破传统自然村和行政村驻村式“网格”管理模式,建立严格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机制,确保兴边富民和实现乡村振兴。西藏建设数字乡村是继西藏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研究基础;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当地老百姓认识到如何抑制贫困的发生和维持可持续生计,使政府能够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明确乡村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乡村振兴的措施;发展西藏数字乡村经济能够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为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提供决策支持。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针对数字乡村建设,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新媒体应用等方面。在数字农业上,现有以精细农业、智力农牧业为特征和以农牧业科技革命为特征乡村建设的模式。“数字农业”提出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陆续开展以“3S”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农业实践,现有20%的耕地和80%的农场采取这种管理模式。20 世纪两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给世界农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1]。典型采用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国家如美国、德国实行农业生产数字化,而日本实行智慧农业。Ir⁃wansyah(2020)运用社会契约功利主义与技术相互交织的概念,探讨社区如何以及为什么在数字村落中采用和实施新技术。以一个数字村庄为样本,采用叙事、主题分析的方法,探讨新技术的社会契约功利性,研究发现,在社会契约功利主义的语境下,共同性、协议性、利益性和需求性的整合对于新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采用和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2]。

由于“数字乡村”建设理念在我国提出相对较晚,所以与其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目前国内关于数字乡村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数字乡村内涵的界定。李燕(2021)从学术角度认为,数字乡村是指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智慧气候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改善乡村生产和生活,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环节等,同时应用于乡村治理等方面[3]。第二,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王胜,余娜等(2021)认为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资金缺口大、乡土人才支撑弱、科技创新供给少、政策体系不健全等严峻挑战[4]。第三,数字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陈锡文(2019)研究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发挥好乡村的功能[6]。Ling Wei(2020)将互联网与农村生产、农村管理、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治理相结合,提出“互联网+农村”的不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数字化村庄建设[6]。陈玲霞(2020)[7]、陈伟忠等(2020)[8]、李姣娥等(2020)[9]、吴浜源(2019)[10]研究了不同省市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与模式;苏红键(2019)等研究了数字乡村建设思路[11]等。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振兴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研究较少。因此,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及路径经验可以借鉴和依赖,特别是当前西藏乡村建设重点集中在脱贫攻坚领域,重点解决收入难问题,对于如何建设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互联网下沉时代的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 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2019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2]。2020 年7 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13]。2020 年10 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中将林芝市米林县、拉萨市曲水县、日喀则市白朗县和山南市乃东区纳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14]。2021 年西藏重点工作中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建设数字乡村”[15]。西藏继精准脱贫之后巩固脱贫效果与实施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任务艰巨,农村在电子商务、电子商业、精准农业和算法经济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农村在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产品和服务客制化、跨界融合、数据驱动方面存在诸多需求,改革生产力,发展数字乡村,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代解决当地“三农”问题的工作难点。截至目前,西藏“网路”建设成效显著,各族人民在电信普遍服务上已经有了较好的获得感、幸福感,但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8,地广人稀、耕地分散,更需要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独特作用。要加快建设智慧农牧业、发展数字乡村,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

例1:白朗县以实际行动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日喀则市白朗县正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运行模式,该县作为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试点,具备较为良好的数字建设基础,截止2020 年,该县乡镇电商覆盖率为100%,农产品交易额及站点网购数额达1588.23万元[16]。

日喀则市白朗县以农业农村信息化促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资金保障强底气。近年来,通过济南市对口支援白朗县农牧业项目实现现代化、数字化农牧业项目累计投资4400余万元。仅2019年和2020年实施农牧业项目中,在实施水肥一体化、温控、数字操作方面就投入995.19 万元。二是产业转型促发展。白朗县作为农业生产大县,积极整合国家及本级财政资金实施青稞绿色标准化种植、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覆盖全县4个乡镇;高原有机果蔬高效推进,巴扎核心区、县城核心区、曲奴核心区等蔬菜基地全部建成,“一轴一心两核六片区26 个基地”果蔬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蔬菜基地实现水肥一体、物联网等设施全覆盖。三是科技带动增效能,将农业生产与数字化、现代化有效结合。目前珠峰创新科技博览园内设有农业信息馆,以突出农业科技为主题,通过云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农业信息的及时发布。蔬菜公司和博览园都将农业物联网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利用各种传感、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用传感器技术在需要监控的作物周围合理布设,实现多点实时动态数据采集。

例2:曲水县发挥三个作用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17]

拉萨市曲水县切实发挥参谋作用,助力顶层设计。工作组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结合县域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为方向,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推动制定《曲水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聚焦乡村数字基建、智慧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乡村数字治理等8 个领域,努力打造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的曲水样板。目前智慧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5个领域已部分建成投用见效,3个领域正在设计开发。

拉萨市曲水县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助力试点示范。工作组按照“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各项工作。一是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引进以色列AWL 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推动环境调控、动植物本体感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设施农业和大田种植中开展应用,目前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二是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推动江苏广电荔星传媒在曲水县设立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举办“净土曲水·雪域至臻”消费扶贫网络直播推介活动,加强与泰州邮乐购、优品街科技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动曲水净土健康产品等上线销售。三是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实施高原移动医院、苏拉远程会诊等项目,基本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的乡镇全覆盖,通过信息应用技术扩大和巩固医联体建设成果,推动泰曲两地医疗人员远程会诊、手术指导、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医,进一步提升曲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四是提升乡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投入援藏资金600 万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新闻+舆情”“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同时整合便民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例3:米林县发挥对口支援优势,稳步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18]

林芝市米林县已形成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乡一体化的立体通信,城市承载功能日臻完善。2016 年6 月,珠海接替福建厦门对口支援米林县;2018年9月,米林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10月,米林县被列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2021 年,米林县与全国一道实现小康目标,开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代。珠海援藏工作组按照“上级要求、米林所需、珠海所能”的原则,从“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建设、智慧教育、远程医疗、电商平台搭建、人才交流、组团式援藏等方面给予珠海力量,为米林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九批援藏工作组进藏两年多来,珠海市领导多次率队赴米林调研对口支援工作,从计划外资金、珠海—林芝航线开通、乡镇结对等方面加大援藏力度。建成林芝市首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启“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时代,有效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营造出良好的政务和营商环境。

打通米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开创消费援藏新理念。2017 年8 月,米林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村电商综合服务需求,整合传统商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电信信息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资源,打造米林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网络,提高农村物流现代化水平。2021年,米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县乡村物流服务网络、8 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基本建成,“智慧乡村服务APP”得到有效下载和应用。同时,援藏工作组积极发挥对口支援优势,开发设计米林县区域公共品牌“米林印象”,并在珠海为其举办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发布会。2020年以来,坚持与珠海农控集团“菜篮子”进行扶贫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现已累计开展2 次直播带货,5 次线下推广,助力米林县特色扶贫产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3 西藏发展数字乡村面临的挑战

3.1 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大数据技术设施薄弱

大数据建设对于构建数字乡村起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保障。而现存最大问题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西藏,农牧区偏远又贫困,人口密度小,信息通讯技术欠缺,传统信息基建落后且建设成本大,使这些地区的信息获取和传播速度都大打折扣;其次,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虽然行政村通光纤、通4G 网络的覆盖率高,但是在偏远高海拔的农牧区网络覆盖率仍很低,存在信号差、网络不通畅、资费贵的问题,这为以后的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发展都带来严峻挑战。

3.2 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目前,对于西藏数字乡村的发展缺乏一套完整的规划,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全局性的顶层设计,统筹机制不够健全,隶属的各个地区处于各自建设的状态,并且政府在处理不同地区数字化信息化事务上也存在差异。其次,管理机制体制不灵活,不健全,构建的数字乡村指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农牧区间沟通不顺畅,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保障[20]。

3.3 试点推进步伐较慢,数字乡村建设内生动力不足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物流运输成本较高,特别是农产品走出去和农牧民消费附加成本过高,拉低了农牧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其次,数字乡村建设处于探索期,发展方向和定位尚未明确,也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经验拿来实施。再次,农产品产业链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产业与资源禀赋的契合度尚未达到最优配置。最后,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区主要依靠对口援藏的力量实现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匮乏。

3.4 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大数据应用人才缺乏

首先,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欠缺,对数字化信息了解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据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 亿,而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仅占全国的31.3%;非网民规模为4.16 亿,而农村就占了62.7%,可以看出,我国非网民人群主要以农村居民为主,且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技能缺乏(51.5%)和文化程度限制(21.9%)[21]。其次,农村地区大数据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西藏高海拔的农牧区,受制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薪资待遇等因素,农牧区留不住高科技应用大数据人才。据2020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 年大数据产业园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部分中、东部省份城市[22],使得农村大数据应用人才缺少,西藏更为稀缺。

4 西藏数字乡村的建设路径

4.1 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基建先行”。要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信息化提升的突破口。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市场距离远、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根据西藏农牧区的发展实际,有计划地开展数字型基建新布局。首先,开设一批新型网络基建,在原有的光纤、网络覆盖区域对宽带通信网、移动通信网进行全面升级,同时在4G网络的基础上建设5G 基站,推进千兆光纤网络的设施建设,采取蜂窝移动通信等技术,将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延伸到农牧民家中。在牛羊、青稞、蔬菜、油菜籽、苹果、茶叶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部署物联网、遥感等设施,试点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把直播间作为农村新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为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辟新渠道。其次,政府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具有数字化发展潜力的乡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可成立数字乡村、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的专项基金,为新型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提供稳定的财政投入[23]。

4.2 健全数字乡村统筹管理体制

数据资源是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数字乡村的基础。要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目录和标准体系,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在创新完善传统监测统计制度的同时,大力拓展物联网、互联网、遥感等在线数据采集渠道。不只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本身,更要有系统思维。西藏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聚焦新发展格局,瞄准高质量发展,把“数字乡村”作为统筹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抓手。城镇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重要的配套和支撑作用,可以更好服务和带动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结合西藏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对数字乡村战略制定长期规划,完善西藏数字乡村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对村干部及数字乡村建设进行管理和行为规范,成立数字乡村建设专项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数字乡村统筹管理机制。要强化政策设计与配套,注重资金开源和整合,统筹各方面发展。

4.3 推进数字乡村试点,以点带面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样板

试点先行、借力发展,注重特色、梯度推进。积极借鉴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和特色经验,结合当地具体发展条件和基础,探索当地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如米林县在借助珠海援藏力量的同时,可依靠南伊沟的旅游资源结合未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发展战略,明确其乡村发展定位,探索城乡旅游休闲圈发展模式。不在试点内的区县有条件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也值得鼓励和尝试,但要根据具体实际梯度推进。

在选择牛羊、青稞、苹果、茶叶等主要特色农产品时进行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其中苹果、茶叶的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在我们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已基本建成,可以在西藏推广应用。集中财力和技术力量,强化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打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样板。

4.4 注重数字人才培养,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大数据数字化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重在引智增效而非简单留人。一方面,实施大数据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制定吸引大数据人才到乡村工作的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大数据人才到农牧区工作,同时与相关高校建立联系,鼓励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服务乡村,建设农牧区。还可以与临近科研单位、环保部门、大数据企业合作,选派专业信息工程人员为农牧区环境治理及相关大数据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创新农业技能培训,对当地农牧民进行大数据知识培训,推行“互联网+培训”等模式,利用移动端应用加强对农牧民的农业生产和实用技能培训,推动农业绿色化、农产品标准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职能职责,加强信息中心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工作人员和技术力量。培养当地数字化人才,为青壮年设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数字技术等相关专业,提高农牧民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操作,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一批生产经营型与专业技术型的复合型农牧民。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电子商务和数字技术,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

西藏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都是西藏的“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答数字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数字看G20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