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学教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

2022-12-18李孟魁武学润李奎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诊断学思政医生

李孟魁 张 瑜※ 武学润 张 筠 蒋 茹 李 静 李奎刚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161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并重申了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自此,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同时对高校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刻、高度的概括,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所授专业课程为教学载体,将思政素质与专业素质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者开始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医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当今“三全思政育人”的大背景下,之前开展医德教育积累的经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思政教育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德育为本,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三观”端正的合格医学生,是医德教育的延伸和提升。本文主要就诊断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医学生加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既有自然属性和心理活动,又有复杂的社会属性。这就提示人不仅仅是一个存在生命活动的生理上的自然动物,更是一个有思想、有信仰、有心理活动和情感的生命体。当心理和情感出现障碍必然也会像身体疾病一样,对人们造成相应的疾患,这要求医生不仅仅能遣方用药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要善于聆听患者的倾诉,熟练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故而,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高超医术,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健康理念也有了较大进步。相应的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具有得体、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丰富的伦理和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而医学生在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课程时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德育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政课程”来进行思政教育,思政课程长期作为高校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过在目前“大思政”背景下,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很难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而“课程思政”作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同向同心、有机融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临床能力培养与人生价值引领三者结合与统一的不二法门。

2 诊断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是衔接西医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纽带。诊断学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桥梁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文件书写能力以及哲学分析、医学伦理等相关知识。诊断学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器械检查等内容,是引导学生迈入临床学习的第一步,这个时期融入思政教育往往能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医患矛盾却日益严重,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诊断学课程时,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学会尊重、关爱患者,掌握温暖顺畅的医患沟通、充满人性化的体格检查、辨证规范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这些是医学生的必备技能,也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不二法宝。总之,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于诊断学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对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站位和社会担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

3 诊断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

3.1 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提升思政水平 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一直存在重专业轻思政的现象,由于教师本身对思政育人不重视,平时自己也不注意这方面的提升和培养,自然在进行课程思政时生搬硬套,显得力不从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开展课程思政,教师思想政治一定要过关,才能在授课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课程思政水到渠成,让听课者如沐春风[4]。尤其对于诊断学教师,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前述,诊断学是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像“白纸作画”一样奠定学生的整个医学职业素养。为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水平,首先学校要组织诊断学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确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其次要走出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及时掌握其他高校、其他课程教师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再次要请进来,定期邀请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到学院传道解惑,对于一些专业的思政概念和思政元素,思政教师的解答能让教师们茅塞顿开;最后要将自己学习的思政知识融入心脑、融入专业中,每次教研室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思政学习的疑惑,并谈一谈近期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心得与体会,通过讨论,疑惑逐渐明朗,进而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3.2 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深入研习教材,充分挖掘诊断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课程思政打造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3.2.1 病史采集中的思政元素 问诊部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政元素,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首先医生在询问患者病情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情,医生一个不经意的话语和面部表情可能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剧烈的影响[5];其次,在患者讲述到一些伤心事件时,医生要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同情;再次,在患者有了进步时,医生要给予正反馈,不吝赞扬,让患者的行为得到鼓励,比如患者讲到自己改善生活方式,戒掉烟酒、清淡饮食时,医生要说:“真了不起,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患者告诉医生的病史,涉及个人隐私,医生要严守保密原则。只有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激励患者,得到了患者的充分配合,才能顺利进行病史采集,进而得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病历资料。

3.2.2 检体诊断中的思政元素 检体诊断部分是诊断学理论和实验授课的重点,在操作时首先要尊重患者,告知患者即将要操作的内容,消除患者的疑虑;其次医生在保持患者一个体位时做尽可能多的检查操作,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增加患者的痛苦[6];再次,检查时注意清洁双手,触诊时保证手部的温度,听诊时注意听诊器体件的温度,避免给患者造成不适,对于女性患者,一定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最后,检查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患者对检查的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对患者起码的尊重。处理好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明显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矛盾[7]。

3.2.3 实验室诊断及心电图诊断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查项目日新月异,大大提升了现代医学诊断水平,使得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在医疗实践中越来越重要,但不顾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漫天撒网式的检查化验,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8],我们在讲授诊断学时经常叮嘱学生,医生要“术精”更要“德高”,要从患者临床实际出发,避免过度诊治,怀仁爱之心,替患者分忧解难;其次课程中蕴含着“动态发展”的哲学观,临床中的很多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病理及生理改变,这反映在检查上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心肌酶谱和心电图都有相应的动态演变;另外在血常规和病原体检测部分,教师可联系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融入伟大的抗疫精神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感人的抗疫事迹,让学生油然而生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及为之奋斗的使命感。

诊断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上述列举的只是冰山一角,某些思政元素不仅仅体现在某个章节,而是贯穿于整个诊断学的学习中,例如要求学生建立“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观念,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症状、体征,判断分析各种化验单和检查项目,这些都是疾病表现出的相关现象,医生要透过层层迷雾看清疾病本质,找到真正引起患者异常的原因。比如患者述说的咳嗽、头痛等症状,能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数不胜数,需要医生认真分析患者本次的疾病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些化验结果的异常,例如酶学的指标、血象的变化,都需要医生经过缜密思考,通过现象认清疾病本质,整个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医生透过表象认识本质的过程,贯穿于诊断的全过程。

3.3 案例讨论式教学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的建立不是在专业课程中简单地插入或植入一些思政内容,这种简单粗暴的课程思政效果不好,教师讲得非常尴尬,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思政教育的有意为之,天津中医药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在进行课程思政集体讨论时反复强调要避免课程思政的显性化,不能出现油水分离的授课模式,而应该是水乳交融、有机融入,教师授课中会将经典的思政案例揉进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获得了最大的思政能量,不仅接受起来更加顺畅,同时理解更深、记忆更久。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教师要力求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价值引领的“精准对接”,达到教育与育人的完美结合[9]。

综上所述,从诊断学课程特点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中,持续运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种下一颗颗医者仁心、立德敬业的“思政种子”,在学生体内生根发芽,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其职业素养、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诊断学思政医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医生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