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政策与市场)
2022-12-18
欧盟发布《人工智能法案》第一版修正案
7 月初,欧洲议会发布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第一版折中的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该修正案在维持原法案理念的同时,也进行了重要的变更。除对“技术性”的概念进行文字补正外,相关条款对审核原则、监管沙盒与个人隐私保护等变更都值得注意。
这一版修正案中最关键的一个变化是,完全删除了关于紧急授权克减条款的规定。这意味着,不论任何国家或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系统,若被判定为在公共安全、人民健康、环境保护或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无法绕过审核获得市场授权。
公告机构将在人工智能系统投放到市场之前,评估其是否符合欧盟规则。公告机构的资格获得是:当某一评定机构被认为符合人工智能法律要求的相关条款规定时,其主管当局上报欧盟委员会。欧盟执行机构或其他成员国可在收到通知后的两周内对该机构的资格认证提出质疑。如无异议,该机构成为公告机构。如果有异议,欧盟委员会将与相关成员国进行协商,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将通过二级立法拥有最终决定权。
公告机构必须确保能够及时评估,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的评估,严格遵守保密义务,并符合新修订的《网络和信息安全(NIS2)》关于网络安全的要求。公告机构在进行合格评定工作时不得与被评定的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有任何利益冲突,对高风险系统提供商实行严格的“反旋转门规则”(anti-revolving doors rule)。公告机构为人工智能评定提供的合格证明期限从原法案规定的5 年缩短到4年。当公告机构发现人工智能系统不再符合要求时,可以随时暂停或撤销证书。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可以对公告机构的决定提出申诉。
在监管沙盒测试方面,欧盟将建立监管沙盒的权利下放到成员国层面,寻求给各成员国当局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增加投放市场前的开发自由度,但其测试结果必须提交给欧洲人工智能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对于被判定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监管沙盒之外的现实世界测试时,会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与监管。
同时,修正案禁止了保险等高风险行业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在涉及个人隐私、征信等私人领域的扩张应用。
欧洲议会议员希望,欧盟委员会在该法案生效后的两个月内,发布关于技术标准的申请。这些申请需要具体说明,并要求技术标准与其他欧盟规则(包括部门规则)保持一致,易于实施。
据悉,人工智能法案将于2024 年强制执行。
(来源:欧洲动态)
英国成立国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近日,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英国国家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艾伦•图灵研究所联合成立国防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以支持英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该中心关注的领域包括:“低短时”学习能力——实现无需大量数据即可训练机器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在兵棋推演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模型的局限性;协同管理多个传感器的能力;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等。
(来源: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
我国科技部发布2022 年度智能机器人项目申报指南
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统一部署,我国科技部于近日公开发布了“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2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该重点专项围绕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5 个技术方向部署实施,拟启动25 项指南任务、安排国拨经费3.15 亿元。
其中,基础前沿类项目包括机器人结构—功能—性能一体化设计理论、可控型跨介质生机融合机器人、生机电系统交互控制与行为融合等7 个;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包括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与应用、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优化与应用等4 个;工业机器人类项目包括高铁白车身涂装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应用示范、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系统及应用示范等3 个;服务机器人类项目包括辅助脊柱椎板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产品研发、肺部等软组织穿刺手术机器人系统产品研发等9 个;特种机器人类项目包括大型水电站坝体水下智能缺陷检测机器人系统、MiniLED 巨量转移用高速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2 个。
(来源:科技部)
机器人领域新增6 项相关标准
7 月1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GB/T 41527-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服务机器人安全通用要求》。
该标准涉及的是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 的供室内使用的家用和类似用途服务机器人的安全,由TC46(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傲特敏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起草。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也于近日发布了5 项机器人团体标准,这5 项标准由中电协电气场所用机器人安全与检测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起草,目前已经开始实施。
标准《T/CEEIA 592.1-2022 餐娱行业用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 第1 部分:通用条件》规定了关于餐娱行业用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的各项技术要求、试验条件和样品准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准《T/CEEIA 592.2-2022 餐娱行业用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第2 部分:KTV 递送机器人(轮式)特殊要求》规定了关于KTV 递送机器人(轮式)的技术要求、试验条件和样品准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准《T/CEEIA 592.3-2022 餐娱行业用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第3 部分:酒店递送机器人(轮式)特殊要求》规定了关于酒店递送机器人(轮式)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准《T/CEEIA 595-2022 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温度适应性要求和测试方法》规定了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在温度适应性试验中对温度的可适性要求、测试要求、测试准备、温度适应性测试和结果报告。该标准适用于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齿轮减速器,也可适用于结构类似的其他机器人用齿轮减速器。
标准《T/CEEIA 596-2022 商业环境地面清洁服务机器人技术规范》规定了对在商业环境地面使用的清洁服务机器人的各项技术要求、试验条件和样品准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帆)
四部门公示4 大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
6 月1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的公示》。
名单共公示了77 个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其中,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21 个(包括大田植保作业、橡胶割胶作业、果蔬分级等),建筑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11 个(包括外墙喷涂、建筑材料搬运码垛、管道健康状况检测等),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25 个(包括5G远程辅助超声诊断和筛查、上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等),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20 个(包括煤矿掘进作业、露天矿无人驾驶、煤矿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等)。
(来源:工信部)
五部门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 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 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挖掘消费者需求,以技术推动产品创新,以需求带动产业革新,开发更多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适老化产品等智能终端新品;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工业App、智能传感器、 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支持企业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水平,鼓励企业加强与供应链伙伴、平台服务商开展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提升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营造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圈,面向重点消费品行业,打造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等。
(来源:工信部)
深圳发布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 年,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60 亿元,其中无人机产业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1 个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20 家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一批电子信息、汽车、教育、安防、物流等领域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案例,实现智能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打造一批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知识产权运维等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行动计划》提出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机器人结构学、动力学、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基础技术理论研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重点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组织实施“揭榜挂帅”专项,围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二是强化示范应用推广,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深化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应用,扩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的应用场景,鼓励工业机器人企业积极参与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等;三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行业企业针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外延式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等;四是加快支撑能力建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中试验证和检测认证等,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机器人骨干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等。
(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郑州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深入推进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郑州市人民政府于近日印发《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 年,当地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取得新突破,打造100 个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上云企业超3 万家,打造20 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研究、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动驾驶等方面实现重要进展,建成10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引进培育20 个人工智能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才3 万名以上;建设10 个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培育30 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超过300 亿元和2000 亿元。
(来源:郑州市人民政府)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期刊被JST 数据库收录
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公布的期刊收录名单,本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自2021 年起)被收录在列。
据了解,该数据库检索源期刊的遴选采取独立评选方式,不接受其他方式推荐。这是本刊首次入选国际知名数据库,表明了本刊的学术质量受到国际检索数据库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本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简称JST)是日本依据其《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技术振兴机构法》成立的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单位,隶属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其前身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 主要任务是:全面推动从作为创新源泉的知识创造到利用研究成果报效社会和国民,同时提供保障这些工作顺利实施所需的科学技术信息,增进国民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并开展战略性国际合作。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原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由JST 于2007 年建立,是在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简称cbst,是世界六大著名检索数据库之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版。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