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的发展、实施及启示
2022-12-17冯娜娜
摘要: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实现从最初的“零容忍”政策下的教育惩戒到“恢复性”和“支持性”教育惩戒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从反应和惩罚模式转变为预防和纠正模式,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从对问题行为学生的严厉惩治到注重惩戒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修复,再到对学生问题行为预防与干预的转变。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模式在转变过程中实现了问责重点的转移、预防机制的建立、惩戒队伍的专业化和行为数据的完善等,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 教育惩戒 恢复性 支持性 预期行为
引用格式:冯娜娜.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的发展、实施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34):82-84.
2020年12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对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定。这一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制度化,但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发展经历从“零容忍”到“恢复性”,再到“支持性”政策的阶段。其中,“支持性”教育惩戒建立的三级干预与支持体系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体系的完善具有借鉴价值。
一、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的发展演变
1.“零容忍”严厉惩戒
1826年,美国法学家肯特将英国的“代替家长制”引入美国,标志着美国教育惩戒制度化的开端[1]。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无枪支学校法案》,要求禁止在学校持有枪支,联邦政府强制全国校园实行零容忍政策[2]。“零容忍”政策试图以严厉处罚杜绝遏止违规行为,但逐渐暴露诸多问题。其一,加剧辍学问题的产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美国中小学主要的纪律处分方式,“零容忍”政策使得学校停学和开除率不断扩大。2011-2012年,近350万公立学校学生至少有一次被停学,其中每名教师之下都有不止一名所教学生被停学[3],被处罚学生平均停课时间为3.5天[4]。当被开除的学生再回归校园时,疏离感加剧其边缘化,使其面临更大的辍学风险。其二,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零容忍”政策带来的停课和开除及相关风险更多影响的是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色人种学生和残疾学生不成比例地受到影响[5]。其三,加重司法系统的压力。当行为不良的学生面临司法系统的处理时,“零容忍”政策往往会将他们边缘化[6]。就被处罚学生而言,“零容忍”政策并未降低其被停课的可能性,而是导致其出现反社会行为和未来长期停课的可能性更高。德克萨斯州的研究表明,频繁被惩罚的学生辍学并与少年司法系统接触风险增加三到五倍[7]。
2.“恢复性”教育惩戒
鉴于“零容忍”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美国律师协会指出,学校“必须能够确保一个安全的学校环境,而不威胁到学生的学习机会”。“恢复性”政策源于被广为应用的一种传统司法系统手段—“恢复性”司法。该理论的特征表现为通过以非惩罚性的方法、以关系为中心的体系和以避免冲突的方式应对侵犯法律和人权的行为,从而实现合作解决问题[8]。“恢复性”政策的支持者基于“零容忍”政策对学生造成的不可逆伤害而转向恢复性实践。
国家青少年“恢复性”方法中心认为,“恢复性”政策是重点关注修复犯罪和不当行为对人际关系和人造成的伤害,而非分配惩责的创新方法。与联邦一级的变化相应,全国各地的州和学区制定了新的政策,将学生行为准则从惩罚性和排他性的做法转向恢复性的方法,将政策和实践从“零容忍”策略转向强调积极修复人际关系的“恢复性”惩戒。
3.“支持性”教育惩戒
“支持性”教育惩戒源于2011年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发起的一项全国性倡议—支持性学校纪律倡议,该倡议旨在减少学校将停课、开除作为学生纪律处分的主要手段和学生进入少年司法系统的比例。支持性学校纪律倡议是美国教育惩戒从排斥走向支持的模式转变,其主张学校通过预防性和非惩罚性措施,对学生进行積极的行为干预和支持—“支持性”教育惩戒(PBIS)。PBIS的具体途径包括为有暴力行为风险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行为支持、品格教育等。PBIS是一个框架,目前在美国超过23,000所学校使用[9]。PBIS基于多层支持逻辑系统,是一个三层系统:第一层是关于预防的,包括学校全体学生;第二层和第三层通过干预策略针对需要额外行为支持的学生。学校通过技术手段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出勤率等行为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采取有效的干预和支持措施[10]。
二、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的实施
1.教授全体学生预期行为,强化积极行为
第一层适用于学校全体学生,目的是教授学生预期行为,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改善学生行为和成绩。其实施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定义行为期望、实践行为期望、识别奖励积极行为,以及收集和评估全校的行为数据。首先工作人员要创造3到5个广泛地定义学生应该如何行为的行为期望,如“安全、尊重和负责”[11]。然后将定义的行为期望实施范围界定到学生课堂等场所,并通过课程教学来示范、实践,强化学生的行为期望[12]。最后,通过全校认可机制识别学生的优秀表现,加强学生积极行为的展示。学校通常会采用货币符号作为强化物,给表现出预期行为的学生发放代币。学生可以用其购买有形物品或实现合理要求,同时得到特定行为的表扬。PBIS通过全校行为数据筛选、监测学生对一般性预防练习的反应,从而识别需要额外干预的学生。学生行为数据的筛查工具包括标准化行为筛查工具,如学生风险筛查量表等[13]。
2.面向问题行为风险学生,提供针对性干预
第二层旨在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面向接受第一层干预和支持没有效果,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第二层比第一层实施强度更大,但如果数据显示接受第二级支持和干预的学生继续出现问题行为,学生将会接受第三级干预和支持。
3.建立个性化支持方案,提供最大强度支持
第三层旨在提供最大强度的个性化干预和支持。当学生接受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支持和干预,但继续表现出高水平的行为问题,那么其需要接受第三层干预和支持。第三层干预措施从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评估开始。行为评估由具有专业知识的行为分析团队进行,重点在于分析可能促使学生的不适当或有问题的行为[14]。其目标是识别学生行为的目的及原因,教授替代行为并实施预防和干预策略,创建行为干预计划。行为干预计划旨在通过改变学生行为的前因和后果,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15]。
“支持性”教育惩戒建立的三级干预与支持体系,以及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提前识别与干预机制,与“恢复性”教育惩戒关注人际关系的修复具有显著区别,旨在实现更高水平的干预和支持。“支持性”教育惩戒针对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制定的个性化干预方案有利于学生问题行为的及时矫治。“支持性”教育惩戒实施的积极影响包括改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安全意识和学生学业成就,以及降低学校停学率等方面。Gage,Whitford等人通过实验研究系统评估了PBIS对学校停学使用的影响,发现与未实施PBIS的学校相比,实施PBIS的学校停学率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16]。
三、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的启示
1.转变惩戒理念,推动惩戒队伍专业化
“支持性”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惩戒的手段,更是教育惩戒的理念。美国教育惩戒从注重学生问题行为发生后的惩治到问题行为预防机制的建立,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由反应模式转变为预防模式。这一模式的转变表明美国中小学寄希翼于通过教育惩戒的方式不仅实现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避免,同时通过支持性的教育惩戒向学生教授积极的行为。积极行为支持理论把教育惩戒作为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对犯错的学生一味进行惩罚。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中通过品格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行为预期,强化积极行为,实现对学生行为的早期干预。通过专业人员对学生行为的评估,针对性地创建行为干预计划,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的情况,要逐步推动专业化的教育惩戒队伍的建设,从而确保教育惩戒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厘清问责重点,实施有效惩戒
我国教育惩戒政策主要面向中小学校,因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成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教育惩戒并非赋予教师特权,而是通过惩戒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教师要转变惩戒观念,克服为惩戒而惩戒、将惩戒与体罚等同等不正确的惩戒观念。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模式的转变实现了问责理念的形成。美国中小学实施的“恢复性”和“支持性”教育惩戒摆脱“零容忍”政策下对学生不当行为的专制惩罚,实现高水平的干预和支持,鼓励教授学生积极的行为并将解决问题的责任放在学生自己身上。教育惩戒重点实现了从不良行为发生后的治理到关注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从培养和修复再到问题行为的预防;实现了由外向内的过渡和转变,同时意味教育惩戒的有效性提高。我国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也要着重关注学生不良行为的動因,通过价值澄清等方式使学生主体反思,引导学生不良行为向积极行为的转化。
3.健全惩戒阶段,建立预防和惩戒后机制
从时间和结果上看,学校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预防比治理效果更加明显。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建立的三级干预和支持体系囊括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阶段。PBIS的第一层通过全校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及分析,筛选识别需要干预和支持的群体,对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提前的预防。反观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实为重惩戒而轻预防,其教育惩戒的预防阶段有待完善。另外,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实施忽视学生惩戒后阶段的关注和恢复。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发展过程表明,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不当的惩戒方式反而会强化学生的问题行为。有鉴于此,我国在教育惩戒政策的制定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惩戒具体实施过程阶段,更要侧重于教育惩戒预防机制的建立和惩戒后阶段学生人际关系、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恢复和发展。
4.完善学生行为数据,强化技术支持
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实现全过程的数据化支持。首先,通过信息技术对惩戒对象加以识别、分类和筛选。美国中小学“支持性”教育惩戒三级干预与支持体系通过数据追踪,识别分类,实现对不同对象实施精准的积极干预,并分类识别确定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其次,通过信息技术跟踪惩戒实施进度,利用数据源跟踪分析等多种方法来筛选和识别学生的行为进度。最后,通过信息技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方案。通过跟踪和定期审查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信息技术的辅助有利于提高教育惩戒实施的精确度,保证教育惩戒的公平性。我国中小学实施教育惩戒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行为数据库,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行为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人隐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Hogan J C,Schwartz M D.In loco paren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65-1985[J].Journal of Legal History,1987,8(03):260-274.
[2] Russell J.Skiba and Daniel J.Losen.From Reaction to Prevention Turning the Page on School Discipline[J].American education winter,2015-2016:5-11.
[3] Civil Rights Data Collection.Data Snapshot:School Discipline.Issue Brief No.1.[J].office for civil right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4.
[4] Losen D J, Hodson C L,Ii M A K,et al.Are We Closing the School Discipline Gap?[J].K-12 Racial Disparities in School Discipline,2015.
[5][6] Mallett CA.The School-to-Prison Pipeline[M].2015.
[7] Mendoza M,Blake J J,Marchbanks M P,et al.Race,Gender,and Disability and the Risk for Juvenile Justice Contact:[J].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20,53(04):226-235.
[8] Restorative Justice in U.S.Schools An Updated Research Review[J].Fronius Trevor,Sean Darling-Hammond,Hannah Persson,Sarah Guckenburg,Nancy Hurley,Anthony Petrosino.2019,5:5-7.
[9] Sugai,G.,Simonsen,B.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History,defining features,and misconceptions(No.4).2012,6:1-4.
[10] Horner,R.H.,Sugai,G.,& Anderson,C.M.(2010).Examin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42(08):1-14.
[11][15] Gage N A,Beahm L,Kaplan R,et al.Using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 to Reduce School Suspensions[J].Beyond Behavior,2020,29(03).
[12] Sugai,G.,& Horner,R.H.(2009).Responsiveness-to-interventionand 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s: Integration of multi-tiered system approaches. Exceptionality,17(04):223-237.
[13] Lane K L,Oakes W P,Cantwell E D,et al.Predictive Validity of Student Risk Screening Scale—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SRSS-IE)Scores in Elementary Schools[J].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2018,27(04).
[14] Lloyd B P,Weaver E S,Staubitz J L.Classroom-Based Strategies to Incorporate Hypothesis Testing in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s[J].Beyond Behavior,2017,26(02):48-56.
[16] Gage N A,Whitford D K,Katsiyannis A.A Review of Schoolwide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 as a Framework for Reducing Disciplinary Exclusions[J].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2018,52(03):14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