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在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7赵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武松诸葛亮

摘要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或场域。语境类型有文本语境、认知语境、文体语境、情境语境、新媒体语境和文化语境等。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应用语境顿悟性策略、语境体验性策略和语境创意性策略,促使学生在典范、得体的语言环境中,形成语文学习力,提升言语交际能力。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古典名著 阅读教学 语境

引用格式 赵霞.语境在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2(35):30-33.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或场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语境教学认识不够,语境创设方法缺乏多样性,语境运用模式缺乏灵活性。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依傍语境,结合语境进行,以语境为核心[1]。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阅读单元,课文内容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继承下来的经典性作品。该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内容改写的白话文,即改编文。第二篇精读课文《景阳冈》和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分别是经典名著相关章节的节选文。下面以这个单元四篇课文为例,谈一谈语境教学策略。

一、直觉与感知:把握语境顿悟性策略

汉语言“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特点决定了语境顿悟要主观感悟、心灵意会。汉语言不能只重认知的理性分析,不能匆匆给文本下结论,如果学生没有语境顿悟的时间与空间,他们的情思就无法深入。而应讲究语言的诵读吟咏、涵泳感知和举象设境等语境顿悟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营造静读默想的特定语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思维沟通、智慧碰撞,真正感知文本的内涵。

1.联系上下文,使用文本语境

文本语境是指阅读文本里带有言语性质的环境。根据文本前后联系,树立书面交际中的上下文语境意识,明确语意所指,体会关键字词的准确、适切;辨析活用词汇,体会词语的修辞义和感情色彩;思考言外之意,揣摩重要词句的清通、得体。

面对《草船借箭》课后第二题“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内容,整体性揣摩语句,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课题旁边批注:诸葛亮不是造箭,而是借箭;在“大雾漫天”旁白处批注“诸葛亮知天时”;聚焦关键语句,在字里行间批注“提前把船用绳索连起来,两面受箭”“船在回途中也是顺风顺水”“诸葛亮晓地理”。在上下文语境里,学生揣摩梳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周瑜妒才忌能,使用激将法,诸葛亮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鲁肃顾全大局,忠厚守信,诸葛亮知道鲁肃会帮他,会替他保密;曹操生性多疑,诸葛亮知道他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战。接着有的学生又在课题“借箭”旁边批注“诸葛亮借天时、借地利、借人心,真是神机妙算”。在横比纵联中,学生真正领悟“借”的深刻内涵和文题呼应的写作技巧。

《景阳冈》课后第四题列出人们对武松的正面赞扬、负面批评,要求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教学时用统领性问题 “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言中读出来的?”学生抓情节赏读人物:读“喝酒”这段文字,从“后来喝十多碗酒”可见武松豪爽倔强,而“与店家的对话”又显得武松谨慎多疑;读“上冈”这段文字,在榜文前想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可以看出武松自尊心很强,面子观念很重;读“打虎”这段文字,武松勇敢机智,将老虎打倒在地后,“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以看出他小心谨慎;确定老虎已死后,武松体力耗尽,果断下岗,可见他思虑周全。在体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思辨这两种典型评价。学生自由表达对武松的看法和理由,言之有据,可以全部同意,也可以部分同意,还可以全不同意,表达全新的观点,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红楼春趣》文前提示:在通读课文、粗通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对宝玉的印象。学生通过画言行语句、想人物表现、写批语的方式,聚焦人物,把握性格。学生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评价宝玉:“捡风筝”这段文字中,丫鬟紫鹃敢笑说少爷宝玉“死心眼儿”,可以看出宝玉在等级森严的贾府里,视丫鬟为自己的姐妹,平等待人;“取风筝”这段文字中,丫鬟没有拿到宝玉要的风筝,他没有生气,可见宝玉性格随和;“放风筝”这段文字中,宝玉放不起来风筝,就把风筝摔在地上,可见其任性率真。

2.结合生活经验,使用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是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一个人已经拥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教师激活认知语境,将课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进行联结,学生就会有更多的阅读期待,引发多角度的思考。

《草船借箭》的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提出一个看似没有价值的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先说说普通的箭与火箭的样子与用途,再想一想曹操有没有想到射火箭这个辦法,敢不敢用火箭射。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曹操是北方人,对水战很不熟悉,不会想到射火箭”“当时是大雾天气,视线不好,放火箭会暴露曹军的位置,曹操想射但是不敢射”“江面上雾气很浓,火箭会被扑灭,不能用这个办法”“当时曹操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对方的船只,可见对方离岸边还有一定距离,可能处于火箭的射程之外”……这样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及生活之间的距离,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

《红楼春趣》这篇文章讲述宝玉和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趣事。放风筝在民间被认为可以放走晦气、消灾解难。风筝升高后会有意剪断引线,只放不收。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列出哪些人放了风筝,放了什么风筝;接着猜想不同性格的人物与风筝样式的微妙关系。比如家境富裕、多情痴情的宝玉放“美人”风筝,温柔内敛、体弱多病的黛玉以放风筝来放掉晦气(放什么风筝无关紧要),沉稳平和、恭顺有礼的宝钗放“七个大雁”风筝,精明睿智、才情志高的探春放“大凤凰”风筝,开朗热情、渴望幸福的宝琴放“大蝙蝠”风筝。

二、语用与实践:加强语境体验性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语言知识与语用技法为本位的知识传授模式,忽视了语境体验。但加强学生的语境体验实践并非淡化或抛弃语言知识,而应学习精要、好懂、有用的语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是实践,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语境体验。

1.链接互文阅读,应用文体语境

文体是对语境的适切。文体语境是指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可以探究描写方法、结构特点、表现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文本言语形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每个文本所对应的文体语境是一致的。互文阅读时可以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可以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扩展;可以以作者为基点,向作者的传记或其他作品扩展。互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世界,促进多元创造性解读,培养比较鉴赏与反思批判能力。

《草船借箭》课后第四题:“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段落。”而阅读链接的文本是原著节选的文言文,即节选文。比较阅读课文第8、9自然段与阅读链接的文本:从内容看,改编文直接描述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而节选文对很多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增加了小说画面的真实感;从用词看,改编文是现代白话文,通俗易懂,而节选文是古代文言文,语言少而精,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飞报”“彼军”“比及”“少顷”这些词语的意思;从句式看,改编文用的是长句,而节选文多用短句,有倒装句“弓弩军三千”,有省略句“谢丞相箭”等;从语气看,同写曹操传令和诸葛亮的将士齐声呐喊,改编文用长句写,语气不急促,不符合当时突然又紧张的局面,而节选文用短句写,语气坚决果断,语调高昂,节奏明快。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相关章节,分别安排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的故事。组织学生从武松、李逵打虎的原因、难度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探讨“同样是打虎,哪个故事更引人入胜”。学生比较语言,揣摩写法后发现:武松打虎更引人入胜,因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吃人的大老虎,情节一波三折,搏斗场面让人震撼,更体现武松豪爽勇猛又不失谨慎机智。李逵拿朴刀杀死一大三小四只虎,粗鲁大胆,孝心动天。进行不同人物类似事件的对比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在后续的整本名著阅读中继续探究发现。

《红楼春趣》课后的阅读链接选自作家林庚的散文作品《风筝》。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讨论:“《红楼春趣》与《风筝》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学生畅所欲言:两篇文章都是写放风筝的事情,都谈到“以放风筝来放晦气”。不同的是《红楼春趣》里的一群人生活条件优越,尽情享受放风筝的乐趣;而《风筝》里的“我”却因生活条件限制,想放风筝而不可得。

2.模拟交际场景,创设情境语境

情境语境是指交际事件发生时的场合,包括交际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和人际环境[2]。课堂辩论、主题发言、集体演讲和表演课本剧等言语活动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语境中。在一个个以多幕剧为活动形式的场景中,将文字阅读变为一种具象化的阅读,引起情感的共振、思想的共鸣。

《草船借箭》一文有诸葛亮与周瑜、周瑜与鲁肃、鲁肃与诸葛亮的对话,组织学生对白演读,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言行举止。如第二自然段是以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写事情的起因,语言提示语中没有动作、神态、心理和语气等内容,这是古典小说的空白。引导学生以剧本的形式排列人物对话,并根据自身的个性阅读体验进行补白:“诸葛亮语气平和、神情坦然,心态是将计就计、胸有成竹;周瑜语气稍急促,佯装敬重,心态是诡计得逞的窃喜”。学生扮演身处军帐的周瑜或诸葛亮,演绎那唇枪舌战的时刻,勾心斗角的情境更有直观性和震撼性。

学生转换叙述角度,悟象化境,创造性复述鲁肃眼中的周瑜、诸葛亮及“草船借箭”的过程,借助语音、语调、停顿、表情、手势和姿态等手段来表达,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景阳冈》课后第三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引导学生讲述时适当运用武松打虎的动词“闪躲、棒劈、脚踢、拳打、棒打”,揣测老虎、武松的内心想法,挖掘故事空白点。学生运用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等体態语言,把故事讲得妙趣横生。还可以变换人称,创造性讲述故事:武松回到家,以第一人称向哥哥武大郎介绍自己打虎的情形;以第三人称——评书艺人向乡亲们介绍武松打虎的情形。

《猴王出世》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驱动的任务:“猴王要暂别花果山,带着一封推荐信去拜师学艺。请同学们以花果山全体猴子的名义给菩提祖师写一封推荐猴王的信”。这样的语用练习要求学生借鉴名著的语言(或运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一统领性问题。这样的训练,内化迁移,指向语用能力的培养。

《红楼春趣》教学时应该以宝玉为核心点,设计学习任务单:画出宝玉的言行,多读几遍;自己当主角,邀请其他同学当配角,在小组内试着练习表演课文中的某个精彩情节,尝试把课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为人物对话。

三、理解与思辨:优化语境创意性策略

当前,阅读教学出现“偏离语境,纵容个性”的不良现象。对学生脱离文本语境不着边际的解读、“摘句式”的解读,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意性理解。

1.补充影视作品,运用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语境是指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人类交际行为由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转化后产生的语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原著中抽象的文字在头脑里进行“还原”,通过影视作品“再现”视觉形象,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借助海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录音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的表达方式。

古典名著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人文地理、文化生活等捉摸不透。影视作品是古典名著的艺术演绎,可以激活现有经验、丰富素材经验,加深阅读体验。如在观看影视作品前,提供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物的图片和绰号,学生猜想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当时场景的布置等等。观看“草船借箭”的影视片段后,学生对比影视作品与名著原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原文哪些地方写得引人入胜?影视作品哪些地方表演不到位?学生在新媒体语境下直观感知宏伟的场面、跌宕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在猜想、影评中培养赏析、思辨能力。

名著选段《景阳冈》源自宋元话本小说,是评书艺人所用的故事底本。指導讲述故事时,播放一段评书艺人讲述武松打虎故事“上冈”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欣赏、模仿的过程中,补充情节,配上体态语,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

借助影视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教学《猴王出世》时,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称王”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喜欢课文的语言形式,还是喜欢电视剧的表达方式”。教学《红楼春趣》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放风筝”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辨析“导演拍的和你想象的画面是不是一样”,使学生感受到影视作品的直观生动、通俗易懂,而书中的文字能诱发更多的想象。

2.补充背景知识,活用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指与语言活动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括语言时代特征、阶级等级制度和风俗民情等。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理解与感悟根植于经典名著的背景知识。了解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储备,适时补充背景知识,消除因时空差距导致的隔阂,可以弥补因节选章节导致的认知不完整。

运用联结,勾连情节,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相关章节。如《草船借箭》根据原著《三国演义》四十六回内容改编,课文开头写道“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教学中着眼整部作品,阅读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的故事,如群英会、舌战群儒、蒋干中计等。结合前几回的具体语境,相机呈现原著中周瑜的话语“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此人绝不可留,吾决意斩之”“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联结原著“杀之”“除之”“斩之”,学生体悟到周瑜妒忌程度之深,是下定决心要杀诸葛亮的。这时,教师及时补充历史背景:“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大军来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的军队。正值此时,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周瑜嫉贤妒能是为东吴着想,赤胆忠心,深谋远虑。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有情有义,正好契合经典名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景阳冈》 课后的“资料袋”用110多字对《水浒传》原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武松的命运进行简单介绍,并呈现典型人物的绣像和绰号。教学时以“资料袋”为引子,拓展阅读武松的其他故事,开展“武松”系列阅读,多角度认识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此外,还可以推荐阅读其他水浒人物的故事。

语文阅读教学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展。在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种语境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语境的创设,解码语言文字的秘妙;在典范、得体的语言环境中,形成语文学习力,促进言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2]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4.

*该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立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言语教学主题统整策略研究”(D/2020/02/364)、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言语教学的专题建构与实践研究”(2019JK13-ZB68)、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指向表达素养提升的单元‘写—读实践研究”(2021JY14-L13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武松诸葛亮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我家里的武松
缩写《草船借箭》
武松:喝酒好赚钱
草船借箭
武松的醉与不醉
缩写《草船借箭》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