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融合的思考
——以基本RS触发器逻辑功能验证为案例
2022-12-17张坚锐
张坚锐
(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中山 5284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
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学生无法到校上课,线上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程度迅速提高。
笔者作为一名中职的电子专业教师,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尝试从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下对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触发器教学的组织开展入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触发器教学的教学过程,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触发器教学的实效性。
1 巧设课前预习作业,获取整体预习情况
叶圣陶先生有言:“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一语道出预习之重要。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课前要好好预习,课上才有收获,才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学生却不知预习之重要,中职的学生本身知识基础就薄弱,再加上学习习惯差,往往没预习就拿笔和课本进入课堂,学不懂也无所谓,囫囵吞枣而过日子。
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触发器教学内容看,这一章主要介绍各种类型触发器的电路组成、逻辑功能,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总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难免让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又谈何预习呢?但这些基础的学习内容却又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兼顾预习效果和学生兴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预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布置预习作业。
1.1 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触发器的分类和用途
触发器各类电路来源于生活需求,并改变我们的生活,许多有趣生动的触发器应用电路,由于种类繁多,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肯定不能尽言。而且如果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教师教学很容易陷入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有些学生早已神游四海,必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如“反客为主”,把“了解触发器分类及用途”这些事情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网络资源去搜索、了解,去激发他们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触发器的兴趣。
1.2 学生课前预习反馈,以学定教更科学
以往教师都是在上课伊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触发器知识点的预习情况,由于时间有限,这样的检测,不可每次都检测完全部学生,有些“漏网之鱼”就可能没有被教师发现,导致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效率不高,影响对知识的掌握。
针对这样的难题,采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就可迎刃而解。教师可以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上精选几道有关触发器知识的题目,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提交答案后,系统会自动地批改、反馈。平台还会将全班同学的答题数据进行汇总,以图形化和百分比的方式反馈给教师。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轻松获取学生的预习结果,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在之后的授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使没有此类教学平台做技术支撑,教师也可以利用问卷星、晓黑板等免费平台轻松获取学生全面的预习情况。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堂师生、生生对话
2.1 应用仿真验证重难点,学习效果促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道:“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对触发器逻辑功能进行探究验证,有助于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每类触发器都有一个有趣的应用电路,可用专业Proteus仿真软件搭建相应的仿真电路,比如要对基本RS触发器逻辑功能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先仿真验证,后实物测试,可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失误损耗芯片,影响课堂进度。如图1所示的基本RS触发器仿真测试电路,学生通过操作图1中SW1和SW2仿真按键来探究验证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其逻辑电平效果可实时动态显示,学生能获得深刻地学习感观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图1 基本RS触发器仿真测试电路
2.2 借助微课讲解重难点,学生知识补漏洞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但是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同,教师的授课讲解未必能解决所有学生各种各样学习上的困难,但是如果不解决的话,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会越来越多。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就能很好地应用于这样的教学困境。
现今,网络上有许多优质的微课资源或校本自主开发的微课资源。教师可将微课在课前发布给学生预习,也可在课堂上作为教学辅助。比如对基本RS触发器逻辑功能进行实验验证,根据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验证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对元件的布局排列、引脚的导线连接、电源供电的设置以及对RS触发器输入信号的设置。如教师示范操作一遍,学生会因操作步骤较多而遗漏某个操作点。如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做的方式,因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客观差异,势必会导致有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操作或者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学习节奏变慢。
而笔者采用录屏软件将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分步骤细化配以图文讲授的方式对视频进行精加工,发布在学习通平台。学生可随时观看微课,根据自己的节奏边动手操作边看微课,对于某个操作步骤不清楚的可以暂停反复看、某个忘记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拖动进度条倒看,微课的融入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支持个性化的学习。同时,微课的使用让教师在课堂巡视指导中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全体学生,可将指导重心放在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遇到的问题,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有效对话。课后当学生在做课后练习时想不清RS触发器的工作过程,又可以观看微课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在课后随时随地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查漏补缺。
3 课后师生共探疑,学生视野得扩大
3.1 在线浏览搜索学生感兴趣的疑问
有时触发器教学内容学习结束,学生对触发器集成电路资料尚存疑问,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触发器集成芯片参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依托宽带网络,带领学生进行网上检索,高效检索答疑解惑,又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相机教学生如何抓取关键词、可以在哪些优质电子类网站进行检索等等。
3.2 课后自主搜集资料,拓宽视野,制作思维导图进行积累
学习路上永远学无止境。“注重积累,扩大视野,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如学完了基本的RS触发器,教师可联系之前学过的基本逻辑门,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常用门电路新、旧和通用国标符号等资料,组成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做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借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进行知识建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教师要坚持“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将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实现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