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监督“扬利剑”筑牢公卫“防火墙”

2022-12-17谢明睿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本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文/谢明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党的二十大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是《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本市实施第五个“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为了进一步健全本市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市民卫生健康素养,建设人民满意的安全城市,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监督,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敢于动真碰硬,访重点领域,查卫生隐患,通过全领域、清单式监督,扬起专项监督“利剑”,筑牢本市公共卫生“防火墙”。

11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了本市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建议政府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进一步构筑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守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突出政治站位和职能定位 紧扣规范“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开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专项监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重要指示要求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决策部署的务实行动,也是检查《条例》与“行动计划”贯彻实施情况的客观需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蒋卓庆主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总体要求。郑钢淼副主任专门听取汇报,就深入开展调研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围绕“大公卫”理念,紧扣《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条例》和“行动计划”等政策规范文件提出的建设目标,对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新要求,力求监督工作在各个相关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联合静安、宝山、崇明等七个区人大和相关非驻会委员会工作室成立专项监督组,开展深度联动监督,共同调研,共找问题,梳理出五个监督重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公共卫生常态化防控机制是否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是否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数字化建设是否加强、公共卫生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否夯实等,确保“把准脉”“画好像”。

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深入一线“查问题”

专项监督组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直插市和区疾控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开展监督调研,召开座谈会和视频交流会听取一线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意见,充分听取民意,严肃查摆问题,深入剖析症结,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就目前来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健全本市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全球更加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对标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大上海保卫战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五个不够”,即监测预警反应不够灵敏、应急能力储备不够充分、重点场所防控管理不够严密、基层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应急状态下城市运行保障不够完善等,集中反映了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反思、排查整改。

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由于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转换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资源常态配置和应急调配衔接不畅,以及日常部门分管和重大疫情联动处置机制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应急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医防融合的紧密性方面,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之间交流不够,资源配置相互独立的状况尚未完全扭转,继续呈“并行式”发展趋势,合力不强。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本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具备前沿科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应急处置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经验欠缺。在公共卫生预警信息沟通共享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共卫生建设特别是疫情研判、病毒溯源、轨迹分析等方面应用不够,“数据孤岛”“烟囱效应”依然存在,基层社区部分信息采集仍依靠手工,多部门多条线重复统计,影响工作效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方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不足、人员不够、主动性不强,“平战结合”机制落实不够,对基层志愿者组织缺乏专业性指导。

突出整改解决和监督闭环 全链条“督问题”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进一步明确市、区、社区防疫部门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阎祖强表达了对健全本市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

常委会审议报告时,组成人员们围绕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医防融合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发表了真知灼见。不少委员同时提到要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不断健全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戴柳谈到:“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建议在深入贯彻好国务院‘二十条’措施的基础上,能够采取对上海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更新更多更好的、有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陆民建议政府要始终坚持科学防疫,不断提高防疫政策的精准性。

为了进一步督促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本市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将审议意见与《关于健全本市公共卫生体系情况的调研报告》相结合,以“存在问题+整改意见”的形式进行整理、细化、归类,提炼形成“高纯度”的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要求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整改解决,并将持续了解整改意见办理进度,反复“回头看”,多杀“回马枪”,重点关注“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落实情况,通过跟踪、实地走访市、区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了解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建设情况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跟踪督办,努力做到督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着力打造“全链条”监督闭环,不断推进专项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公共卫生是一门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高效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科学与艺术,需要医疗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的协作,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深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扬起”法律巡视和监督的“利剑”,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体系建设、制度安排、常态落实上,构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上海城市安全的坚固防线,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道路。

猜你喜欢

本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数据一览】
我国应对人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浅议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