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 赓续前行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关键词扫描

2022-12-17文/戴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营商法规人大常委会

文/戴 薇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勇毅奋斗里书写。过去的五年,是拼搏奋斗、奋力奔跑的五年,也是精彩纷呈、成果丰盈的五年。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上海的殷殷嘱托,努力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中走在前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了应有贡献。在鼓舞人心的一个个关键词、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里,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更感受到了庚续前行的不竭力量。

关键词一: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2021年10月,历史上首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协助市委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意见,全面推进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拓展、提质增效,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究,推动和保障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协同立法等60项重点任务,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从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伟大的创造光辉的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与上海”主题展,牢记人大“政治机关”第一属性,到修改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积极主动凝聚地方立法合力、借助“四不两直”执法检查发挥法律巡视作用、开发建设“上海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打造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的“工作机关”,再到成立非驻会委员工作室、推荐基层代表担任专门委员会委员、在各项工作中保障支持发挥代表作用,建设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四个机关”目标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作为、开拓奋进,使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二: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和路径。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载体、最响亮品牌,将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从10个增加到25个,覆盖全市16个区,并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好发挥作用建章立制,制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指引等,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深化。五年来,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养老服务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的制定修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人大各项工作。2021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开始汇集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街头巷尾的人民建议征集邮筒将市民“金点子”转化为社会治理“金钥匙”。2021年9月,“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诞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开始在上海开花结果。2022年9月,“上海人大系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让人民讲述民主故事,集中展现了一批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果。与外国友城进行视频连线交流,开展在校学生、涉外人士“走进人大”,组织市民“云上”旁听常委会会议……一项项创新举措生动讲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

关键词三:长三角一体化

携手共筑增长极,服务新发展格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纵深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协同苏浙皖人大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积极推进三省一市司法体制改革深度合作。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实施,与此同时,三省一市的协同立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市人大常委会率先表决通过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苏浙皖三省人大常委会也陆续审议通过相关决定。4月1日,三省一市长江禁捕决定开始施行,该决定建设了覆盖三省一市的监管执法信息互通共享平台,有力提升长三角地区协同禁捕执法效能。

2022年9月22日,《上海市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获表决通过,苏浙皖三省人大常委会也于29日表决通过相关规定,并于10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协调、主动作为的又一协同立法成果,将有力提升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推动三省一市数字政府建设。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协同苏浙皖人大常委会共同通过3部协同法规,在10部上海市地方法规中设立“长三角协同”专章,并就示范区建设和“十年禁渔”开展2项联动监督,组织四地全国人大代表开展太湖流域水资源等2项联合视察和调研,为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区域法治环境、打造更高质量的法治长三角凝聚共识与合力。

关键词四:浦东新区法规

解决企业“进退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通过赛马制选贤任能营造创新良好生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自市人大常委会承担制定浦东新区法规重要立法任务以来,已有15部浦东新区法规接连“上新”。

2021年6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并在两个月后通过了首批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此后的一年多来,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若干规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规定、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推进住宅小区治理创新若干规定等覆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法规密集出台,成为支持浦东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法治保障。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着力体现创新和变通,推进制度型开放,蹄疾步稳走出了一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五:换届选举

2021年11月16日,本市举行区和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投票,选出新一届区人大代表5008名、乡镇人大代表8911名。

本次换届选举,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选举工作中的应用,开发建设了“换届选举云平台”,平台覆盖选举工作全流程,可以自动生成选举工作所需的各类名单、名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基层工作人员操作;新增“随申办”等移动端登记方式,实现“一扫即登”,提高选民参选的便利性,助力应登尽登。在后续的各选举环节中,“随申办”App还向选民推送选区划分信息、代表候选人信息等,将数字赋能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

为保障流动人口选举权利,青浦区还协同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和选举工作机构试点开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选民资格认定便利化工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次选举有1270多万选民进行登记,共有1239万人参加投票,参选率为97.6%,一次选举成功率为99.96%,均创历史新高。

2022年12月,各区人代会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人大代表,他们即将开启履职新征程,为上海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六:疫情防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市人大常委会紧急制定全国首个疫情防控地方性法规——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并立即组织市区人大检查决定落实情况。着眼常态化疫情防控,又起草通过《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率先将进

入公共场所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写入法规。

今年,上海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三月倒春寒”。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人大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常委会领导班子全员出动,担任相关区疫情防控督导组、工作组和市相关专班的负责人,深入基层社区、持续克难奋战,督促所在区域疫情攻坚清零。5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修改后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为在全市推开场所码和数字哨兵等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措施提供法治支撑。

市人大常委会鼓励代表发挥作用,两年来有1900多人次市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1600多条、代表建议220多件,助力市委、市政府完善防控措施、解决疫情背景下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关键词七:垃圾分类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现实的需求。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对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却是一场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考。

垃圾分类,立法先行。2019年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上海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率先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与之相应的是,上海火速开启了全民共建、人人参与的垃圾分类时代。《条例》实施后,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监督推进,赴全市各区开展明察暗访,对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洋垃圾入境等重要监管制度实施开展全面检查。

目前,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带队到上海开展检查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提炼概括为“上海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在上海,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关键词八:营商环境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2020年4月10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审议通过并生效。这是全国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的率先尝试,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法治保障。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调研启动了该项法规的“升级改版”工作。10月28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升级版”出台,完成了人大工作从立法到监督,再从监督到完善立法的闭环。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外商投资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制,方便企业办事创业。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疫情期间优化营商环境“不掉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市人大常委会紧急部署“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三项专题调研,打破常规逐季开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22年上海经历疫情反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走访各类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稳企惠民政策落地,稳定市场主体,增强其发展信心。

关键词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一头牵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超大城市必须守牢的底线。2021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开始施行。法规实施后,效果如何?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首次探索多部门开展合作、多部法规综合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新修订的《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以及有关消防、道路交通管理、非机动车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管理、道路运输管理、燃气管理、住宅物业管理等与城市运行安全相关的7部法规的实施情况。全市有6600多位四级人大代表参加此次综合执法检查,对城市运行安全开展了较为全面的“体检”,发现并督促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和问题。

今年9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对本市贯彻实施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相关法规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事关城市运行安全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询问,到会应询的市应急管理局等22个部门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作了认真、实事求是的回答,上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关键词十:代表工作

800多人次基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0000多人次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调研座谈、视察等履职活动,2100多人次参加专题调研形成80多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222件代表议案和5336件代表建议、4084件代表建议得到解决采纳……一组数字,折射出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取得的新成就。

为了支持代表联系群众、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制度规范,支持、保障代表更好履职尽责。建立了5500多个“家、站、点”平台,编入全市四级人大代表,向社会公开代表地址、电话和约见方式,并逐区开展“家、站、点”绩效评估和验收,促进平台更好发挥效用。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传承提高、守正创新,设立代表工作小组、开辟人大代表专题议信平台、聘请法律专业代表组建法律专家库、举办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探索代表团议案建议工作、打造上海人大代表论坛品牌、多方位展示代表履职风采……众多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服务代表依法履职的创新举措,推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营商法规人大常委会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闭幕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