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探索 助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行稳致远
2022-12-17顾若尘
文/顾若尘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作为认真落实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有力举措,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在过去的十年里,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
为了在基本建成后再深化,在新发展格局下再升级,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了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情况的专项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带队实地调研外贸一线企业,倾听市场声音;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家代表的意见。市人大财经委围绕本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短板开展监督调研,并委托浦东、黄浦、静安、长宁、普陀、杨浦等区人大常委会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动开展监督调研,共同推进本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走向深入。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
跃升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十年来,上海坚持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高,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2021年,上海口岸贸易额达10.1万亿元,全球占比提升至3.6%左右,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服务进出口额达229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0%,规模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消费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上海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0%以上。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口岸进口服装、化妆品、汽车分别占全国约70%、41%和37%。上海也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城市第二。
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倍增。2021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跃升至16.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分别增加到17家和9家,上海钻石交易所成为世界第五大钻石交易中心,宝玉石交易中心提升为国家级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期现联动”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钢铁、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成为国际市场重要风向标。
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831、506家,累计培育集聚贸易型总部232家、民营企业总部388家。全国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独资船舶代理公司、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创项目纷纷落地。
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浦东新区开启新一轮开发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制定了全国首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及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等一批重大政策举措率先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成功创建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牌启动,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全面提升。
聚焦提升能级和全球影响力开展监督
从监督调研的情况看,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作为服务贸易的枢纽功能不强,离岸贸易受外资管制和税收政策等限制,数字贸易受数据跨境流动限制和相关规则尚未明确等因素影响,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市人大财经委建议下一步要加快推动离岸贸易创新突破,培育一批离岸贸易结算标杆企业;要加快推进跨境融资租赁、“保税+服务贸易”等新业态,稳步提升“上海服务”品牌和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要着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调研中还发现,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包括贸易制度创新有待完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优化、重点区域平台作用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监督组建议要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同时要积极开展《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工作,充分用好浦东新区授权立法,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在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上,要进一步简化进出口备案手续,提高货物流转通畅度和自由度,着力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建设。在持续提升重点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要加快推进浦东新区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的建设,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战略,进一步深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此外,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还要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高质量办好“五五购物节”等节庆活动,做大做强“国际时装周”等品牌活动;要进一步打造消费新地标,围绕核心商圈、“五大新城”,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新高地;要进一步提高消费供给水平,推动企业提升高技术、高价值、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增加芯片、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等战略产品供给;要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围绕时尚服饰、美妆护肤等领域,强化时尚策源,打造时尚消费精品。
从实地走访外贸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也给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挑战。一方面,疫情和国际形势造成物流不畅、吸引外资受限等问题。另一方面,国际协定也带来产业链重构、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外移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建议要进一步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围绕数字化、双碳、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布局新赛道,在推进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国际分拨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下好先手棋;要进一步加快自贸协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标研究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预警监测和法律服务,依法运用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进一步强化基点和立足点作用,积极探索国际和国内贸易一体化发展新路径,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航运、科创中心的发展。
为升级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11月2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肯定了本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从推动能级再强化、再提升、再突破出发,提出了建议。
有的委员提出,进博会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释放进博会溢出效应,将展品变成商品,展商变成投资商,切实引进高端技术和产品,助力消费升级。
有的委员认为,在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忧患意识出发,积极推出有利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有的委员建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主体,要全面优化总部经济功能,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功能性全球总部落户,支持贸易型总部和民营企业总部升级,重点发展资源配置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功能性全球总部,做优做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