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研究
2022-12-17陈晔
文/陈晔
新时代条件下,服务育人对学校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召开之后,“三全育人”的方针越来越要求提升高校服务育人功能,同时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高校发展的始终。
一、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存在的问题
1.对后勤服务育人认识不足
高校后勤除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职能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育人”职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也与日俱增,高校育人的途径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后勤育人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存在认识误区,特别是部分后勤服务人员在思想认知上存在很大的错误。他们认为后勤的工作比较琐碎,不受重视,无论怎么处理都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所以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没有责任感。这样看来,连本职工作都不想做,育人工作的开展就更不用说了。
2.后勤服务工作者育人能力差
后勤工作者通过为教育科学研究、住宿生活提供保障服务,向每个学生传达学校对他们的保护和关爱,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但是,后勤人员文化水平的高低对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开展效果有重要影响。现在,从整体情况来看,后勤员工低学历多,高学历少,总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一部分后勤人员继续深造的动机和学习热情不强,加剧了这种尴尬的困境。高品质的后勤服务需要结构合理、数量合理的后勤队伍。目前,中国高校后勤服务福利待遇低,很难引进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和专业技术型人才,长期无法有效补充新成员,导致后勤服务团队建设的断层。久而久之新人不能及时补充,现有的后勤工作人员年龄越大,就会产生严重的老龄化现象。
3.后勤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的依据,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只有将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考核标准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公平公正,考评出令人信服的结果,而且考核标准越明确,评价鉴定越准确。目前,很多学校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把考核指标简化了,还缺乏认可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指标的简化是普遍现象,主要标准大多只是一些定性的说明,不仅量化不足,而且细分也不足。例如,部分学校在考核后勤管理者时,设计了“德、能、勤、成绩”这4个指标项目,但只对4个指标项目进行一般说明,对各项目如何划分等级,如何测定,没有进行详细的分解。在认可性方面,由于与员工有效沟通不足,考核人员片面制定考核标准,不能让被考核人员满意,从而使得部分员工被动或机械地接受考核,更有甚者不配合后勤内部绩效考核。最终致使员工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从而难以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4.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途径较为单一
从总体上来说,大学育人的主体依然是教学老师和辅导员,并且把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即以学科知识或专业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后勤工作人员在对学校学生的育人工作上参与较少,因此无法充分调动学校的育人因素进行全员育人。但事实上,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育人方式也由以往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向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大学的育人活动已经成为系统工程,并且也在不断改善与发展。后勤育人功能作为高等教育育人渠道的有效补充,在我国大学生德育活动中的功能日益突出,成为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也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不断创新服务育人的渠道,逐步扩展服务育人的手段,从而最终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
二、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水平的践行路径
1.提炼服务育人理念,重视示范育人
当前形式下,高校后勤系统除了担负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外,还承担了育人的重要职能。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地认识到后勤育人的重要性,在顶层设计、经费管理等方面适当倾斜,充分利用好后勤育人这块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后勤服务工作等各环节。同时后勤服务工作者应该摒弃“后勤工作卑微”的错误认识,重视后勤的育人属性,学习贯彻“三全育人”总体规划、目标和实现路径。接下来,就要逐步建立较为健全和科学合理的业务工作考核系统,并定时地在业务后勤的各人员里培育出若干“业务教育模范岗”,以建立良好工作示范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借助工作示范作用,引导一群人,影响一群人,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机制,推动员工的业务意识的提高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最后,根据教育考核体系定期筛选出不同业务岗的优秀人才,并利用在各岗就近的宣讲活动阵地上推广他们的先进性故事,向学生全面展现后勤工作人员的风貌,从而增加了这个示范岗优质人员对他们的直接影响,让其思想获得了感触,在无形中获得了教化。
2.建设绿色节约校园,突出环境育人
学校的整个环境对于学生的行为与审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在无形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学校也应该从这样的一些方面着手,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一是在学校环境创建方面,大力实施学校自然环境整改升级工程,通过设置二维码花卉资讯卡、学校风景导引展示系统,使每一株花卉、每一座建筑都起到环境育人功能。二是在资源利用方面,不仅可以在学校宿舍区域设置智能分类投放箱,还可以设置旧衣服和书本回收箱,把已回收的旧衣服、书籍等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在节能改造方面,应考虑在校区内新建充电桩,在公务车更换时优先采购新能源车辆,在餐厅设备更换时采购节水灶具,以充分利用新能源。四是在节能考核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节约的考核方式与途径,进一步推动二级单元目标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对节能环保有奖有益的机制,并营造全体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参加节能环保的机制保障与绩效考核体制。
3.完善监管考核体系,坚持管理育人
学校的后勤服务关乎每一位师生的衣食住行,并且服务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后勤部门可以利用线上服务评估网站来进行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建立稳定的意见反馈制度,师生们随时都能够对学校后勤服务的各个方面发表意见,并督促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和外包服务单位进一步地改善服务。其次,后勤部门应不断拓展师生的服务需求表达途径,通过邀请教师和学生代表作为督导员来直接参与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工作,使他们从以往的“服务对象”变成现在的“管理人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了解并支持后勤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座谈会、听证会等的形式来广泛地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不断提高学校后勤部门服务育人的能力。最后,后勤主管部门可以定期考评,考评结果实时反馈给后勤服务人员,根据考评评价体系奖惩分明,对育人情况良好的个人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及时纠正整改,监督检查,总结经验,形成闭环式的后勤育人工作监督评价机制。
4.拓展后勤服务功能,参与劳动育人
目前,不少院校都已经把劳动教育纳入到教学课程中,通过劳动课程的设置可以更深入的探究其实现形式。而劳动素养的培育终究也是不能离开实践,对于后勤部门而言,能够进一步地挖掘物业、餐厅、学生宿舍等后勤公共服务场地的育人功能,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及相关岗位,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并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劳动技能。比如学校后勤部门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园林绿化、“后勤工作经理职能互换体会”、勤工助学等社会活动,增强学生与后勤人员的交流与联络,亲身体验“一粥一饭之困难,一丝一缕之辛劳”,从而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劳动所带给的快乐,感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一线的后勤工作人员也能够登上教室讲台,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劳动心得和劳动经验等,从而培育学生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可以实施专项劳动计划(如禁烟教育活动、校园清洁等),积极配合各种节日进行劳动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实际劳动当中,并利用劳动去检验课堂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