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援藏的历史沿革、成就及其展望

2022-12-17王潇琳

西藏发展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方对口西藏

王潇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涉藏地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特别在党中央教育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西藏地方高等教育迈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援藏历程,总结成功经验,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有助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援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高等教育援藏这一优势转化为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

一、高等教育援藏的历程与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高等教育援藏的时间、支援范围和重点可以分为:探索提高期、优先发展期、快速提升期和高质量建设期四个阶段。

(一)探索提高期(1978—1988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确定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各项事业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逐步进入了正确轨道。党中央开始探索从内地抽调干部支援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召开第一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西藏地方高等教育援藏进入了探索提高期。

1979 年1 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抽调干部支援西藏和在藏干部内返问题的通知》,通知决定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学校由内地省份抽调5 名干部进行对口支援,内地支援西藏的干部采取定期轮换制。

1980 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改革开放后内地高校应如何对西藏地方高校进行支援作了讨论。同年6 月,中央组织部再次发出《关于解决西藏四所高等院校所缺师资的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8 个省市选派教师对西藏地方高校进行对口支援。

1987 年召开第一次教育援藏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发展西藏教育的基础方针是:“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提高高等教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地区教育司.《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文件选编(1949—1988)》[Z].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332。针对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该会议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办学条件和水平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性意见。同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西藏经济咨询小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内地对口支援西藏教育实施计划》,确定内地11 所高校对口支援西藏3 所高校。

(二)优先发展期(1989—2000 年)

1994 年7 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纂.《全国支援西藏》[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415。随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及援藏方式的转变,西藏地方高等教育援藏步入了优先发展期。

1995 年,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印发《关于做好为西藏选派干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有关部委和省市一方面根据西藏实际工作需求定期选派内地干部支援西藏,另一方面也开始实施支援西藏地方高校工作政策,支援西藏高等学校的人选统一由中央组织部进行组织和协调。

到2000 年,西藏先后有两所大学开办了留学生教育并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基本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高等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六位一体”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③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藏自治区志·教育志》[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6。

(三)快速提升期(2001—2010 年)

2001 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贯彻第四次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13 所高校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对口支援西藏地方高校。

2002 年,教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支援西藏工作会议,针对西藏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内地17 所高校以多对一的形式对3 所西藏地方高校进行支援。

2006 年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确定由内地35 所高校对口支援西藏6 所高校,实现了对口支援西藏地方高校的全覆盖。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教育部第三次全国教育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确定的支援方式,使西藏地方高等教育援藏进入了快速提升期。

(四)高质量建设期(2011 年至今)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及内地高校支援的加大,西藏地方高等教育援藏步入了高质量建设期。

2011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育的通知》,内地27 所高校以“组团式”方式对口支援西藏6 所高校。

2017年4月,教育部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内地高校对西藏地方高校的支援力度,并调整现有内地高校对西藏地方高校的支援数目,将由内地16 所高校对口支援3 所西藏地方高校。

2020 年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专业紧缺人才,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愿望愈加强烈。加快西藏地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西藏地方高等教育援藏的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的必然要求。

二、高等教育援藏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援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是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为西藏地方高校整体发展及“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已经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

(一)西藏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持续扩大,专业结构逐渐优化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党中央始终将支援高校作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西藏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主线。2001 年,西藏地方高校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仅有4 个,本科专业56 个,在校本专科生6793 人,硕士研究生47 人。历经20 年的发展,西藏地方高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2021 年,西藏7 所高校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82 个,“本科专业150个,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55.3%;专科专业58 个,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62.1%”。①西藏自治区教育厅.2021 年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edu.xizang.gov.cn/6/31/3957.html。“区内高校在校生45559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72 人,硕士研究生3983 人,普通本科生28521 人,普通专科生12783 人”。②西藏自治区教育厅.6 月24 日西藏举行和平解放70 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开局起步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http://edu.xizang.gov.cn/6/31/3957.htmlhttps://www.027art.com/xizangedu/HTML/10102162.html。西藏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理工科专业占比较大,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专业突出,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的建设效果明显提高,为西藏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西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高校的任务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西藏地方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师资团队,教育部提出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主线,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有效提升西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10 年以来,援藏高校与西藏地方高校共同开展了“1+2+1”“1+1+2”等多种培养受援高校学生的方式,让西藏地方高校学子有机会与内地支援高校学子接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兄弟省市和内地高校的支援下,西藏地方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西藏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资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三)西藏地方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

科研水平是验证高校的办学能力与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也作为社会服务水平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检验标准。2007 年教育部通过设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项目,为西部高校教师提供了去内地高校深造的机会,西部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010 年教育部出台实施了西藏地方高校可以到支援高校攻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政策,为西藏地方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进修渠道和自我提升的机会。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2002—2015 年,内地高校为西藏民族大学培养硕博教师共112 名;西藏民族大学200 余名教师到援藏高校进修学习。西藏地方高校科研能力的提高,为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据统计,2011—2018 年,西藏地方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3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4 项、科技部“973”项目3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③杨小娟.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综述[N].西藏日报,2018-10-16。西藏地方高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呈逐年增长态势,其项目成果为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新时代高等教育援藏的发展路径

新时代,高等教育援藏省市和高校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援藏工作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对口援藏工作的长期性,充分掌握对口援藏工作的群众性,不断提高对口援藏工作的科学性,不断优化整合西藏地方高校各种资源,做到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同时,西藏地方高校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挖掘自身专业特色,培养自主创新意识,以建设高水平“双一流”大学为契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一)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组团式”教育援藏,特别是在内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持下,西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受援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缩小西藏地方高校与东部地区高校教育质量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满足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需求的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高等教育援藏政策和措施,西藏地方高校的教学水平、人才质量、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成效日益显著。西藏地方高校在“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中,要遵循高等教育援藏机制,把握核心问题和关键内容,才能更好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使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切实成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依托地域特色,建立双赢机制

高等教育援藏不仅仅是内地高校对西藏地方高校单方面的投入,不是纯粹的“输血”模式,还要考虑西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共赢。西藏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与内地支援高校在生物、矿藏、牧业、旅游、本地文化等各方面展开合作交流,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推动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好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充足的生物资源、特色的高原环境和藏文化等特色,建立双赢机制,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实现双方合作交流,将“输血”变成“造血”,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水平大学

高等教育援藏为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西藏地方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全区教育大会提出的发展任务为具体目标,发挥好对口支援的优势,不断赋予高等教育援藏新内容、推动高等教育援藏创新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双一流”高校建设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做好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提供智力支持,为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贯彻落实国家西藏发展政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

高等教育援藏工作既有全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党中央作出教育援藏的重大决策,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西藏经济社会的能力。西藏地方高校要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育援藏为契机,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缩小与内地高校的差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西藏地方高等教育应有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西藏地方对口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蕃物志
对口帮扶这一年
西藏往事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