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八届全省戏剧会演述评
2022-12-17蔡福军
◎ 蔡福军
2021年12月6日至28日第八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八届全省戏剧会演在福州成功举办。本届艺术节戏剧会演共有38台剧目参赛,10台剧目参加展演,是对三年来我省戏剧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是八闽文艺成果的一次立体展现和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次集体汇报,也是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一场嘉年华。
一、现代戏创作占据主流
本届戏剧会演一大特点就是,剧团对现代戏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现代戏创作数量上超过古装戏,成为我省戏剧创作主流。本届会演参赛剧目中,23台现代戏,占比超60%,现代戏的参演数量和所占比均为历届戏剧会演之最。现代戏的题材更为丰富,主题突出,艺术表现力有所提升。
现代戏中两台海峡题材的作品在会演中表现突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过海》是本届会演非常耀眼的一个剧目,也是近些年海峡两岸题材整体呈现最好的剧目。《过海》将人物的命运与两岸大时代的背景串联起来,表达人物命运的同时,也深刻唤起同胞们寻根的意识,这使该剧有了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与精神追求。在两岸历史变迁中苦苦挣扎的两个家庭,不甘命运摆弄的船老大,重组的家庭,令人唏嘘的命运,浓烈的生活质感,丰富细腻的人物刻画,严谨历史氛围的贯穿,强烈的戏剧冲突,感人至深的结尾,都是成功的保证。这是周长赋继《沧海争流》之后与福建人艺合作的第二个戏,跨越十几年,双海逐浪,都取得了成功。另一个海峡题材的作品来自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的《围头新娘》。该剧讲述了金门与晋江因为地缘关系,实现两岸通邮、通商、通航,再到通婚、通水,民间的力量撬动历史的格局,民间的情感推动两岸的融合。陈欣欣编剧让故事横跨数十年,却线索清晰,人物发展脉络严谨、生动、真诚,深情地描述乌英、洪飞燕两代人独特的个性和对金门割舍不断的情感。舞台呈现细腻、唯美、大气,十分注重地域特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建党100周年题材的现代戏成为本届戏剧会演现代戏的最大特色,京剧《林祥谦》是其中的代表。《林祥谦》集中描写京汉铁路大罢工前后林祥谦的变化,他如何接受共产主义信仰,并将信仰作为武器领导工人罢工,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为了劳工大众不畏赴死的早期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林祥谦》演员阵容强大,舞台凝练,导演干脆利落,充分发挥京剧对现代戏表达的长处,唱腔铿锵有力,表演丝丝入扣,观众掌声不断。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海边风》以厦门女性阿兰命运遭遇为线索,刻画了在厦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一群忍受、坚守到觉醒积极参与地下党的美丽善良坚韧的闽南女性形象。该剧充分发挥歌仔戏情感表现力强的优长,深情动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的《李林》讲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早期共产党女干部的爱恋与生死,在现代戏中充分运用“骑马”程式和怀孕后慷慨赴死等方面十分精彩。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的《红嫲》塑造了一位信仰坚定,义无反顾的革命女性形象,红嫲在第一次被捕刑场幸存之后,依然从事革命事业,最后慷慨赴难,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该剧获得优秀剧目奖,是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几十年沉寂后的一次亮眼回归。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的《莫耶·延安颂》将一个知识分子与一个火热的大时代结合在一起,她创作的一部《延安颂》影响了一个时代。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届剧目获得优秀的县级剧团。福建人艺的话剧《红军·1343》描写了一群没有留下墓碑,却永远被人怀念的红军战士,群像塑造,悲壮崇高,震撼人心。厦门歌舞剧院的话剧《小城春秋》讲述里应外合营救共产党员的故事,有人性的考验,情感的碰撞,谍战的紧张,是厦门革命斗争的一个历史剪影。此外,梨园戏《英雄虎胆》、高甲戏《许书记借金记》《惠女颂》、越剧《金维娇》、潮剧《乌山魂》、芗剧《真假女儿》、赣剧《石陂枪声》、南词《留守男人》、闽剧《青春祭》、梅林戏《金溪河畔女红军》、话剧《闽西儿女》《萨本栋在长汀》、木偶戏《黄继光》《红小鬼》等剧目共同呈现了我省现代戏创作的丰富性。
二、古装戏亮点不少
新编历史剧和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历来是我省戏曲的强项。王仁杰为福建创作的最后一台新戏,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荔枝换绛桃》是本届会演的一大收获。《荔枝换绛桃》来自福州本地的传说,是闽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统本家喻户晓。王仁杰的改编不变主旨,删繁就简,将人物合理化,主旨明晰化,唱词、念白几乎重写,其典雅、深厚的功底赋予唱词很强的音乐性,唱词准确、华美,几乎句句可供品鉴回味。舞美富有古典气息,又适合舞台表演;导演细腻、精致、传神;年轻演员担任主角,让这个戏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整个舞台高度统一。这是传统戏改编的又一个典范,其中的《投荔》《求医》《火殉》三折堪称经典,可以作为折子戏传唱久远。
闽剧《马江魂》正面描写马江海战,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是闽剧主旋律题材的一次成功突破。该剧谱写了一曲军民同仇敌忾,用生命抵御法国侵略者的悲壮之歌。一方面,朝廷的惧战畏敌,一次次贻误战机,渐渐将马江海军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以陈英、梁功乐为代表的基层军官清醒意识到战争一触即发,千方百计挽回战局,誓死战斗,一场明明可以主动出击赢得胜利,至少不会完败的战争,硬生生被腐朽的政府拖成死局,马江半小时,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在上届会演《龙台驸马》获得优秀剧目奖之后再次蝉联,《马江魂》在优秀剧目奖里排名第三,成绩傲人,马尾海峡闽剧团在民间剧团一枝独秀,成绩也超越了不少专业剧团,值得学习。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过崖记》是本届会演的一匹黑马。《过崖记》戏剧性强,峰回路转,环环相扣,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戏曲性强,无论文本、音乐、导演、表演都具有浓郁的戏曲特色。狱吏杜元平在悬崖边被逼推下救人囚犯刘青山的时刻,是过作为物体的悬崖,也是过心灵的悬崖,善恶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杜元平最终选择了善良,这是人性的回归,也让正义最终到场。其中《过崖》这一折在编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媲美传统折子戏。杨帅作为青年演员,其俊朗的外表、洒脱的身段、优美的唱腔、高难度的戏曲动作、准确的人物表达,都让人惊喜,是闽剧小生,乃至福建演员里不可多得的极具天分的人才。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莆仙戏《借新娘》是本届会演中喜剧难度最高,喜剧技巧最为娴熟,将喜剧场面丰富的可表演性与人物塑造结合得最好的剧目。该剧环环相扣,处处玄机,郑怀兴给自己不断设置难度,在解决这些难题之时正是编剧展现才华之机,在充分欣赏莆仙戏古朴的表演之时,掌声笑声不断。新娘如何爱上新郎?姑丈如何接纳妻侄?郭小保如何真正被亲人感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改过自新?人性的善最终战胜人性的恶。郑怀兴将以老赖为首的一帮赌棍、姑母和姑丈、郭小保与赖莲儿三个层面组织有序。导演也成功地将莆仙戏丰富的行当充分呈现,准确、生动、有趣、挥洒自如。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的《三勘蝴蝶梦》,将经典的故事与高甲戏的表演特色水乳交融,处处有戏,人人出彩,可见导演、演员深厚的功力。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的《御史江春霖》编导演俱佳,将廉政题材写出了高度和深度,将江春霖、慈禧、庆亲王、袁世凯等人物写得准确而丰满,将人物背后的晚清历史的复杂性很好地表达出来。福建芳华越剧院的《信陵君》戏剧性强,尹派味道浓郁,以窃符救赵为故事核心,成功塑造了信陵君和一批舍生取义、忠义之士的形象。唱词厚重而优美,很好地把握住了战国时期的人物特征。
三、木偶戏参演积极性提高
木偶戏参演数量上和整体质量上为近几届之最。既有会演常客泉州、漳州、晋江的木偶戏大团,也有蛰伏许久重新亮相的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2012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这十年里,木偶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具有复苏和蓬勃发展的好迹象。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小金刚传奇》,取材于《周处除三害》,从木偶本体出发,充分尊重提线木偶的可表演性。在追求可看性的同时,努力开掘木偶戏的深度:通过小金刚从一个豪放英勇、不畏艰难、为民除害的勇士,蜕变为居功自傲、纵徒为害、令人畏恨的“人祸”,最后又幡然醒悟,成为一个“知耻后勇”的真勇士的性格与命运变化过程,以及众村民对小金刚态度的变化,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复杂的人性。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衣衫换江山》讲述了东晋时期司马再兴复国的故事,衣衫换龟、诚心祈雨、花园诉情、舍身投营等传奇经历一一呈现。剧目整体质量相当优秀。在传统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故事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尤其偶趣的新开掘——其中前所未见、别出心裁的大木偶头的设置,适当引入话剧的心理外化手段,放大人物心理、强调人物性格又使木偶技艺得以更直观呈现,不离本体,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的《闹海新传》由《哪吒闹海》的故事改编,淡化哪吒个人英雄主义与过于残酷的杀戮,注重哪吒与三太子和解的心理过程,探索本土题材的人文关怀和普泛化意义。整台戏充满魔幻色彩,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具有观赏性。
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黄继光》给人不少惊喜。《黄继光》就木偶戏如何表现战争场面做了很好的探索,其表演上的突破令人印象深刻。黄继光在枪林弹雨中穿越火线、传送消息、输送物资、堵抢眼等表演,充分展现掌中木偶艺术表演技巧,如正手翻、侧手翻、反手翻、双人打、三人打等,尤其重现了近年已然罕见的高难度的正手翻,彰显新时代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创排的《红小鬼》剧情以古田会议前后为背景,叙述一位名叫龙牯的少年决心为爷爷报仇、愤而参加红军并出色完成任务,而且在战场上父子相认的故事。龙牯等人通过敌检查站时的精彩舞狮、爷爷的吐烟、龙牯以木偶戏艺人身份过敌检查站时的表演等,都较好地在剧情中运用了传统木偶技巧。
本次会演的五台木偶戏大都有传统的底子,或由传统剧目改编或是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故事,好的故事为好的剧目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台戏同样注重木偶戏传统技巧的传承和表现。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具有深厚传统的木偶戏大团,不同程度出现了木偶戏技巧的弱化、缺失,木偶戏人才断档的现象。本届木偶戏在形式上下足了功夫,形式上取得的成绩大于内容,缺少震撼人心的作品;木偶戏逐渐声光电化,也值得警惕。
四、聚焦舞台各部门表现
古装戏精品新老编剧争辉。本届会演公认艺术质量好的古装作品是《荔枝换绛桃》《借新娘》《马江魂》《过崖记》《江春霖》《三勘蝴蝶梦》《信陵君》。《荔枝换绛桃》编剧王仁杰的离开是福建戏剧,乃至中国戏剧界的重大损失。《借新娘》是郑怀兴的老剧本,老编剧的剧本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方朝晖是福建剧坛的常青树,继上届会演改编的越剧《团圆之后》让主演陈丽宇成功夺梅之后,本届的越剧历史剧《信陵君》老辣、华彩、厚重,绽放尹派的光辉和思想的光芒。《江春霖》的编剧姚晓群作为我省中青年编剧的翘楚,剧本一如既往地稳定、扎实,将晚清官场斗争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复杂性很好地呈现出来。令人欣喜的是几位年轻编剧的崛起:《过崖记》的编剧黄秀宝,《马江魂》的编剧伊亮、康杉。尤其是黄秀宝的《过崖记》,在本届会演惊艳众人。黄秀宝的作品既有漳州剧作家群的鲜明特色,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尽管中青年编剧有着精彩的表现,但是与老一辈剧作家创造的辉煌相比,还有差距,福建戏曲编剧的代际传承依旧不容乐观。
现代戏创作上,王文胜创作了三台戏:《李林》《莫耶·延安颂》《金维娇》,作为男性编剧,创作了三个女性题材的英雄人物,前两台均获得优秀剧目奖。三个戏年代相近,人物性格迥异,编剧技法娴熟,都有相当高的水准,但作为我省重要的剧作家,王文胜还要寻求更多的自我突破。我省一批中青年骨干编剧集体参与到现代戏创作中,这种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林志杰的《海边风》、饶晓(合作)的《林祥谦》、杨晓勤的《红嫲》、丁安武的《小城春秋》、蔡玉榕的《青春祭》、张婧婧的《英雄虎胆》、李彩婷的《黄继光》等,这些编剧大多以古装戏见长,他们创作的现代戏个性鲜明,有激情,有追求,尽管成熟度稍弱,但未来可期。
本届会演邀请了四位外省导演导了六台戏:《过海》《小城春秋》的李伯男;《荔枝换绛桃》《过崖记》的徐春兰;《借新娘》的欧阳明;《围头新娘》的郭晓男。外请导演执导了多个剧目,既要感谢他们为我省优秀剧目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凸显出我省本土优秀导演培养上的迫切性。我省导演吴兹明本届会演导了四台戏:《海边风》《御史江春霖》《李林》《留守男人》,其中前三台都获得了优秀剧目奖,吴兹明已经成为我省戏曲导演最具活力的代表性人物。老导演吕忠文、金爱珠、刘作玉、洪东溪、陈乃春、曾静萍、陈炳聪、金于贤依旧保持很高的创作水准,尤其对剧种程式表现精准得体,他们对排演工作认真、执着、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是后辈的榜样。《马江魂》的导演王羚可谓全才,他对舞台整体的把控能力相当优秀,激情澎湃、大气恢弘,充满阳刚之气。王羚也是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获得过省会演编剧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导演一等奖的戏剧人。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有一批中青年的女性导演开始崭露头角,傅磊执导的《红军·1343》《衣衫换江山》中体现了很好的舞台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把控难度极高的大型话剧的能力。韩宁执导的《林祥谦》严谨大气,挥洒自如,将京剧的剧种性和个性表达结合得很好。戴秋玲执导了《闹海新传》和《真假女儿》,《闹海新传》发挥出了木偶的特色和趣味,有上佳表现。梅花奖获得者苏燕蓉初次执导的《石陂枪声》就体现了良好的大小场面的驾驭能力,一些人物的身段设计也令人印象深刻。王保亮执导《闽西儿女》,盘活了整个剧目,具有很高的完成度。另外,年轻导演曾龙、王蠡在《英雄虎胆》《信陵君》中也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具有相当的潜力。
戏曲音乐是戏曲剧种的生命,作曲的水平和高度代表了剧种的活力和传承发展的状况。从本届会演情况来看,戏曲作曲整体状况仍令人担忧。歌仔戏的情况最好,老作曲家江松明的《李林》和青年作曲家蔡艺榕的《海边风》都获得了作曲一等奖,两位作曲家都具有很强的音乐设计能力和创造性。闽剧音乐作曲双壁陈德忠、陈新国依旧亮眼,他们作曲的《青春祭》《乐圣陈旸》也获得一等奖。两位老师年事已高,闽剧年轻作曲伊亮、邱长瑞等虽然开始崭露头角,还是与前辈有较大差距。莆仙戏作曲家的梯队依然有厚度,林太崇、吴永德的《借新娘》,林国成、吴海清的《御史江春霖》分获作曲一、二等奖。越剧年轻作曲家孔佳超的出现令人欣喜,她作曲的《金维娇》《信陵君》都获得专家的高度认可。张建国为话剧《过海》作曲,是对话剧音乐创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几个小片段旋律不同,内在却高度统一,凄美而有生长性。虽然在时长上与戏曲音乐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作品对剧目整体氛围的营造和推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全国性的剧种,福建京剧、闽西汉剧、闽西山歌戏、浦城赣剧的作曲稀缺。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从广东引进了作曲章振宇,填补了空白,这是值得借鉴的方式,但福建许多剧种属于“天下第一团”,无法请外援,只能下决心自己培养。南词、三角戏、梅林戏、平讲戏等小剧种的作曲都岌岌可危,关乎剧种生死存亡。福建戏曲作曲如果不重视新老交替、传承发展,过不了几年,危机就会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我省舞台美术设计有长足的进步,更现代、更立体、制作更精良、投入更大、可看性更强。但本届舞台美术过于依赖LED的现象值得重视,如何让戏曲更像戏曲,如何让舞台美术避免单一化、同质化,更富有创造性,如何让手工精神得以传承不泯,是接下来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五、结语
现代戏并不是福建传统强项,本届会演,我省在现代戏上积极、努力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依然在艰难的探索中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现代戏的题材由“大”到“小”的转变。近些年,一些重要的,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现代英模人物,如林则徐、陈嘉庚、林巧稚、林祥谦、廖俊波等相继搬上舞台。这些大题材日渐耗尽之后,我省的现代戏题材则选取如李林、莫耶、翁良毓、陈客嫲、金维娇等,英模人物的分量在降低,题材本身附加的影响力也在减少。题材本身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所谓的“小”题材做“大”,如何写出戏剧性、写出人物、思想,写出剧种特色。戏曲现实题材的创作不仅要表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也要表现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者既要完成自身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使之由现实题材变成现代艺术。福建是革命老区,要充分发挥我省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如本届《红军·1343》发现了红军墓群,《惠女颂》中对惠安女群体的讴歌等;发挥我省在海峡题材上的独特优势,不断开掘现代戏题材资源,在选材和挖掘上双管齐下,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本届会演梨园戏《英雄虎胆》的出现,是继《枫林晚》之后,时隔多年的又一个现代戏。排演现代戏是不是梨园戏的一条出路?面对这个问题,《英雄虎胆》对现代戏大胆的实验,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体现了以曾静萍为代表的梨园戏团队的活力和不俗的创造力,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英雄虎胆》取材于同名的电影,具有良好的故事基础,在红色谍战剧的戏曲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故事改编是完整的,导演的舞台处理也干净、凝练、不少地方富有创造性。这是古老剧种如何排演现代戏的又一次认真尝试,虽然并不令人满意,这样的探索并非没有价值:梨园戏排现代戏的节奏如何把握,梨园戏古老程式如何化用,音乐及舞台美术如何调整等,都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古装戏上,传奇剧有《荔枝换绛桃》《借新娘》《过崖记》等,历史剧有《马江魂》《江春霖》《信陵君》等,传奇剧整体好于历史剧。总体而言,文学性与思想性本是我省戏剧的长项,应当继续发扬光大;红色题材正面人物较为平面单一、反面人物脸谱化,较少深度和人文内涵;古装戏中好人坏人的简单区分等值得注意;但我们相信,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闽派戏剧的风帆将愈行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