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民办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基于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的探究

2022-12-17孙思琦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国际化

孙思琦

一、研究意义

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体系是评价高校国际化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1]在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78所江苏省本科院校中,民办本科院校有26所,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无论是应用型还是职业技术型民办本科院校,都是实现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生力军[2]。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著名教育学家汉斯·德·维特指出,国际化评估不应当只被视作评价高校国际化发展目标本身的手段,而应当作为促进国际化发展的方式和提高国际化质量的行为措施[3]。民办高校运用国际化评估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以评促建、以评促国际化发展”,通过国际化模块建设提升教育品质,缩短与国内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差距。民办院校想要进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行列,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把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提升高校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抓手,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格局的高水平人才,惠及科研、文化交流等国际化发展程度与国内高水平院校差距较大的板块,实现各要素协同发展[4]。

高等教育全球化强调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突出地位,国际化人才对民办院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梯队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顾明远等提出,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培养国际化人才指的是增进学生国际理解力和全球互相依赖的意识,使其具备将来在国际环境中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5]。高校国际化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保障环节。通过发挥质量评估体系在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协调和保障的功能内涵,强化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特色,提升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活力,从而实现民办教育服务人民,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功能,推动实现江苏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国内两大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农春仕在分析了国内外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及其特征后归纳出:大学国际化指标评价体系是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依据国际化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按照一定的要求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评估系统,包含对教育国际化成果评价的尺度、范围和内容[6]。高校国际化评估体系是高校从事国际化水平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基本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估体系建设成形较晚,集中在2010年以后。在借鉴国外成熟的国际化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和有关机构也纷纷发布了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体系,其中有两大体系相对成熟和完善。

一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调研评估体系。2015年起,受教育部国际司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连续多年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工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通过教育部办公厅以大学国际化调研指标评估体系为依托,对国内大学国际化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研。该评估体系包含“国际化战略”等8个一级指标和“学科建设”等19个二级指标,旨在了解并提升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是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国内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估体系。西南交通大学从2013年起连续多年发布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URI),样本为“双一流”建设相关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愿参加评估的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2019年的评估体系中包含“教师国际化”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主要观测点。通过开展大学国际化评价及研究,充分发挥大学国际化评价引导、审视和检验作用,促进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

以陈学飞为代表的国内研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依托于国际化的观念和维度渗透融合到高等院校各项职能中的过程[7]。在遵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与趋势的前提下,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充分强调人才培养职能在高校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和教师两大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在其定量评价中占比近一半。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通过参考合作科研项目数量与获得海外支持等过程指标,弥补民办高校国际化相关领域结果指标的不足。作为国内最早的院校国际化评估体系之一,由其评价结果形成的大学国际化排名榜单评估思路具有延续性,同时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不断优化各级指标。虽然部分指标的设置与民办高校国际化的特点有不符之处,但对于评估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情况仍有诸多启发意义。体系中大部分主要观测点涉及指标的量化,能为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评价要素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提供充分的参考,因此本文对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的研究主要基于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

三、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

(一)西南交通大学评估体系在研究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第一,评估体系的设计和民办高校国际化师资建设板块相符合。徐新歌等学者指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指的是以应用和技术为办学特色,通过学习吸收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营造多元教育理念并存的国际化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具备国际化素养的中高层人才,实现民办高校管理理念、教学手段、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与国际教育体系相接轨[8]。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获得政策性支持、政府保障机制与内部管理方面有待完善,其整体办学质量、人才培养和综合声誉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但民办教育依然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面对当今公办教育的扩招和民办教育的竞争,民办高校要想提升民办教育质量,最关键的是提升师资力量。同理,要想提升民办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是关键的一环。国内民办高校国际化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但国际化领域师资队伍建设却已初见成效。许多民办高校通过引进海外教师、办讲座等方式与国外教育教学理念相融合。在本土教师国际化队伍建设方面,民办高校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走出去,到世界各地的名校进行学习深造;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海外项目,丰富海外实践经历,充分提升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聘请海外专家来华工作方面,曹露曦指出,近年来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对师资国际化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升,在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外籍教师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通过量化指标评价高校自有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和对外聘请教师国际化水平,指标包含:外籍教师、名誉教师、客座教授、获得海外学位教师以及在国外学习、工作(一年以上)人员数量及占比。通过评估教师国际化构成指标下的绝对数量肯定了民办高校国际化师资建设的现有成效,规避了外籍教师专业性有待加强、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强调了培养教师国际化水平在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层次提升方面的重要性,为未来民办高校继续发展教师国际化教育技能和学科知识,打造双向互动式的开放性交流环境,形成人才交流的规模化效应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评估体系设计内容较为完善,与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考核指标相符合。《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771所(含独立学院241所),比2019年增加15所。由此可见,民办普通高校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两个“重要”拉近了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的距离,指出未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民办高等教育将承担重要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民办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与重庆大学等部分国内公办院校及南京财经大学等部分省内公办院校在年终考核中设置专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考核指标相比,各类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学生交流,包括长短期交换生,互派留学生等;师资交流,包括互派访问学者和不定期举办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合作办学,包括学分学历互认和非学历教育等;共享教育资源,包括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共享师资、教材、教学法、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人才培养成果考核主要基于其量化数据。

第三,评估角度多元,构成丰富,为应用型民办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估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定量评价(70%)为主要参考指标,同时聘请国内外高校、学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界国际化评估专家对高校国际化发展情况进行定性(30%)研究。通过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国际影响力四个维度的同行评议着重考查各个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成效。2018年起,西南交通大学通过发布分项榜单,更全面地展示了各个院校在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文化交流、国际显示度等方面的优劣势,彰显了各类大学的国际化特点。

(二)西南交通大学体系在研究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刘琼、万源等学者指出教学国际化指的是由学缘和知识互补的中外教师组成的团队相互协助,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国际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的动态化过程[9]。李岩研究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国际化评估项目,结合国内高校国际化发展特点提出:课程教学是大学国际化的核心内容[10]。高校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同海外高校在学术层面缺乏深入交流,缺少以科研和教学交流为主体的学术氛围,国际化专业和学科建设水平与公办院校差距显著。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科研国际化研究与成果的不足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量化评估指标中的体现是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文化交流领域的空白,此外,其国际显示度四项一级指标及其观测点有着近40%内容的空缺。对国内民办高校来说,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院校综合实力的国际化课程教学和科研合作模块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院校国际化的教育规律。二者的长期稳固建设需要高校管理者建立组织机构、管理章程和专项发展经费等国际化视野下的长期支持性保障与规划。总体来说,现阶段民办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对其内涵进行把握时更多地基于过程指标而非结果指标。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国际化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聚焦港口国际化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